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应用PCR-ASO方法对广东地区非缺失型HbH病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查广东地区HbH病的基因型,用两对引物多聚酶链反应(PCR)选择性扩增α2珠蛋白基因外显子Ⅲ318bpDNA片段和327bpDNA片段,从72例广东籍,经血液学确诊为HbH病的DNA标本中筛查出非缺失型HbH病10例,占HbH病的13.9%;缺失型HbH病62例,占HbH病的86.1%。非缺失型HbH病α2珠蛋白基因外显子Ⅲ318bpPCR产物,用两对寡核苷酸探针(HbCS-正常和Hb广西-正常)进行斑点杂交,检出HbCS8例,Hb广西2例。提示广东地区HbH病以基因缺失型为主,非缺失型HbH病基因突变大多发生在α2基因  相似文献   

2.
非缺失型HbH病因突变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选择性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及等位基因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分析了12例经血液学检测及基因图谱分析确认为非缺失型HbH病的样品。结果显示,12例非缺失型HbH病样品中,Hb Constant Spring8例(66.7%),Hb广西2例(16.7%),2例为未知突变类型(16.7%),对这2例未知样品的a2基因外显子Ⅲ及其旁侧的突变热点区域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结果发现这2例的a2基因密码  相似文献   

3.
非缺失型HbH病基因突变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选择性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及等位基因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分析了12例经血液学检测及基因图谱分析确认为非缺失型HbH病的样品。结果显示,12例非缺失型HbH病样品中,HbConstantSpring8例(66.7%),Hb广西2例(16.7%),2例为未知突变类型(16.7%),对这2例未知样品的α_2%基因外显子III及其旁侧的突变热点区域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结果发现这2例的α_2基因密码子124均有TCC→TCG突变,其中1例的α_2基因3'非编码区第36位碱基发生A→C突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同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野毒株及2种HBeAg阴性突变株(E阴性突变株)。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以人为改变核苷酸序列的2对引物,自乙型肝炎患者血清DNA中,同时扩增出148bp及102bp两种产物,根据限制性内切酶Bsu36Ⅰ和AflⅢ对PCR产物消化后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鉴别HBV野毒株M0与2种E阴性突变株M1、M2。结果突变株M1的102bp扩增产物经Bsu36Ⅰ酶切,可产生一82bp片段;突变株M2除102bp产物含Bsu36Ⅰ酶切点外,其148bp产物经AflⅢ酶切后,可产生一117bp片段;野毒株M0的2种产物不含上述酶切点。用该法对34例HBeAg阴性患者进行检测,结果与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完全一致。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为HBV变异株的检测探索了一条非放射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肺炎支原体特异的144bp DNA片段靶基因,检测354例临床疑为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病人咽拭标本,检出阳性74例,总阳性率为20.9%,其中儿科患者191例,阳性38例,阳性率为19.6%;老年患者86例,阳性20例,阳性率23.2%;内科患者77例,阳性16例,阳性率20.7%。PCR利用体外基因复制技术,仅用1h即可将极微量的DNA样品特异地放大几百万  相似文献   

6.
应用长片段PCR技术检测α珠蛋白基因组织的异常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应用长片段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α珠蛋白基因组织的异常。方法:设计一组引物分别互补于α2珠蛋白基因上游和α1珠蛋白基因下游的特异序列,应用长片段PCR技术对7例具有正常和异常α珠蛋白基因组织个体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的α珠蛋白基因组织(αα)扩增片段的长度为6.4kb;右侧缺失型的α珠蛋白基因组织(α-3.7)为2.6kb;而东南亚缺失型的α珠蛋白基因组织(--SEA)则无任何扩增片段;右侧增多型的α珠蛋白基因组织(αααanti3.7)的扩增片段为10.2kb。结论:长片段PCR技术为α珠蛋白基因组织异常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HpaⅡ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法(HpaⅡ-PCR)检测58例急性白血病(AL)患儿降钙素(C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病例组待检细胞DNA经HpaⅡ消化后,再用两对CT基因特异性引物作PCR扩增,分别产生长度为566bp和1.4kb特异片段。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阳性率71.4%(25/3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78.2%(18/23)。敏感性达10-3。证明CT基因5′高度甲基化是白血病细胞克隆的特异标志。本课题受卫生部、四川省人民医院出国人员基金资助  相似文献   

8.
少精不育患者的雌性激素受体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雄性激素受体(AR)基因突变对少精不育症发生所起的作用。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30例少精不育患者精液标本的AR基因8个外显子分别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流和聚丙烯胺的CDGE电泳分析,检测基因片段的插入,缺失和点突变。结果 30例患者中,外显子A即基因转录激活区发生点突变3例,插入突变4例共7例,突变率为23.3%。外显子H发生缺失突变1例,约占3.3%,外显子G  相似文献   

9.
ARMS法快速鉴定中国人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基因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已报道的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地贫)基因点突变类型有30多种,迄今在中国人中只鉴定出2种突变基因,即HbConstantSpring(HbCS)和HbQuongSze(HbQS),以HbCS多见,两者共占HbH病的45.8%~58.9%。用聚合酶链反...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组织P16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P16基因突变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基突变的机制,利用点突变检测仪,水平和垂直板电泳对P16基因的外显子1,外显子2的PCR扩增产物作缺失和点突变发析,结果在29例临床宫颈癌标本中的有8例发生缺失突变,4例发生点突变,突变率为41%,其中1例外显子1为不完全缺失突变即有低于343bp的扩增带,P16基因的发突变原因是因为其含有“CG”DNA重复顺序,易发生DNA重组及易位和重排。  相似文献   

11.
套式PCR用于检测新生儿及随访CID患儿白细胞及尿中HCMVDNA。两对引物序列取自HCMVIEA基因区,第一对引物扩增721bp片段,第二对引物扩增167bp片段,后者穴居于前者之中,结果33例可疑新生患儿检出CMV感染21例,7例随访患儿中4例尿或血中仍有CMVDNA存在。PCR与病毒分离相比,既快速又敏感,尿标本用于PCR检测CMVDNA较之血本具有检出率高,标本采取及处理均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颜学兵  杜绍材 《临床荟萃》1998,13(16):730-731
为了解本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情况,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RFLP),对107便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HCV-RNA阳性的90例进行基因型分析。分型结果表明,HCV-Ⅱ(1b)占78.9%,HCV-Ⅲ(2a)型占18.9%,HCV-Ⅱ/Ⅲ混合型占2.2%,提示:(1)本地区HCV流行株基因主要为Ⅱ型,同时存在Ⅲ型与Ⅱ/Ⅲ混合型。徐州地区HCV基因型分布符合我国HCV基因型分布的特  相似文献   

13.
鉴别乙型肝炎病毒野菌株及E阴性突变株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野毒株及2种HBeAg阴性空株。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以人为改变核苷酸序列的2对引物,自乙型肝炎患者血清DNA中,同时扩增出148bp及102bp两种产物,根据限制性内切酶Bsu360281和AflⅢ对PCR产物消化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鉴别HBV野毒株M0与2种E阴性突变株M1,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16基因突变在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及基因突变的机制。方法利用点突变检测仪、水平和垂直板电泳对p16基因的外显子1、外显子2的PCR扩增产物作缺失和点突变分析。结果在白血病35例临床标本中有22例发生缺失突变,6例发生点突变,突变率约80%。在22例缺失突变病例中,有10例为不完全缺失突变即有低于外显子509bp的扩增产物。结论p16基因含有“GC”DNA重复顺序,易发生DNA重组及易位和重排。在白血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TthDNA聚合酶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丙型肝炎病毒(HVC)5’端非编码序列,对262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CVRNA测定,结果HCVRNA阳性者53例,阳性率20.2%。凡阳性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其抗HCVIgG,其中30例测到抗HCV,阳性重叠率56%(30/53);HCVRNA阳性中的15例同时用成髓细胞瘤病毒酶行传统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对照,14例阳性,符合率达93.3%(14/15)。TthDNA聚合酶用于RT-PCR检测HCVRNA5’端非编码序列片段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少精不育患者的雄性激素受体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雄性激素受体(AR)基因突变对少精不育症发生所起的作用。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30例少精不育患者精液标本的AR基因8个外显子分别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胺的CDGE电泳分析,检测基因片段的插入,缺失和点突变。结果30例患者中,外显子A即基因转录激活区发生点突变3例,插入突变4例共7例,突变率为233%。外显子H发生缺失突变1例,约占33%,外显子G处发生点突变1例,约占33%,总突变率为300%。结论雄性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A即基因转录激活区的突变是造成少精不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个能表达人βIVS-Ⅱ-nt654C→T突变基因(β654基因)的HeLa细胞模型。方法:应用长片段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从一例β654突变基因纯合子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β654基因全长片段,重组进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质粒中。经DNA测序证明序列中确实含有β654突变后,将重组表达质粒用脂质体方法转化HeLa细胞,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β654突变基因在转染细胞中表达的mRNA。结果:该重组表达质粒能在HeLa细胞中转录β654突变基因,并剪接成正常和异常两种mRNA(对应于183bp和256bp两种RT-PCR产物),而对照组无扩增条带出现。结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的HeLa细胞能表达β654基因。  相似文献   

18.
应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PCR产物快速诊断Hb CS基因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选择性扩增包括HbCS突变(TAA→CAA)位点在内的a2珠蛋白基因片段,利用与该点突变密切相关的天然Tru91位点和由PCR引物介导出和人工HinfI位点的变化可识别HbCS突变等位基因和野生型等位基因。PCR产物直接经Tru91或HinfI消化及电泳分析后即可对样品DNA中是否存在HbCS空变及其基因型作出诊断。此法简便、省时,可用于基因筛查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9.
聚合酶链反应用于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期发作的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SMA)患者的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的缺失,探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用于检测SMA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对10例拟诊为SMA患者、6个家系的20例非SMA成员及30例正常人的SMN基因外显子7和8进行了检测。结果10例SMA可疑患者中9例(90%)有SMN基因缺失,其中仅外显子7或8缺失各为1例。家系其他成员及对照组均无SMN端粒基因缺失。结论用PCRRFLP法对高度可疑SMA的病例进行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分子克隆技术、随机引物法用非放射性Digoxigenin标记制备pBR322-HBV-DNA全基因探针(7.5kb)、单纯HBV-DNA全基因探针(3.2kb)及经BgLⅡ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片段HBV-DNA探针(2.4kb)。通过检测130份血清HBV-DNA,比较三种探针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