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颈肿瘤患者术前血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以177例晚期头颈肿瘤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前1 d常规行血CRP、清蛋白以及白细胞计数检查,并分析术后感染的相关资料。结果:术后发生感染21例(11.9%),术前CRP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5,P<0.01)。术前CRP水平升高患者术后感染率为57.14%,明显高于CRP水平正常组的3.36%(χ2=6.18,P<0.01);术前CRP升高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CRP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5,P<0.05)。结论:头颈肿瘤患者术前血清CRP水平升高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
马明  马颖  孟塬  陈雄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4):549-551
目的 分析外周血炎症指标对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后感染的预测诊断价值,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及未感染组。共计纳入感染组患者18例,未感染组患者96例。检测2组患者术后24 h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10(IL-10)水平。分析各指标对患者术后感染的预测诊断价值以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 感染组患者术后24 h外周血CRP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患者[(26.5±5.2) mg/L vs. (19.7±4.6) mg/L,t=5.638,P<0.01];感染组患者术后24 h外周血IL-8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患者[(39.6±7.3) ng/L vs. (16.9±3.8) ng/L,t=19.600,P<0.01]。2组患者术后24 h外周血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1±4.6) ng/L vs. (17.3±5.2) ng/L,t=0.914,P=0.363]。ROC曲线分析显示,以22.14 ng/L为截点值,术后24 h外周血IL-8预测肝癌患者介入术后感染的敏感性为83.33%,特异性为89.58%,曲线下面积为0.926,优于CRP。肝癌患者介入术后24 h外周血CRP水平与IL-8水平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t=0.352,P<0.01)。 结论 肝癌患者术后24 h外周血炎症介质异常升高提示有感染的可能,其中IL-8对术后感染的预测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PCI术后的炎症过程的激活对血管内皮的增生与再狭窄起着重要作用,多项研究表明药物涂层支架(DES)可减少血管内再狭窄的发生,我们对冠脉内置入DES和金属裸支架(BMS)的冠心病患者的血浆CRP(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比较,旨在探讨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机制。方法:置入了单个支架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3例入选本研究(男54例,女29例,年龄55±14岁)DES组43例,BMS组40例,另选同期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而未行PCI的冠心病的患者35例做对照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60±12岁),分别于术前和术后48、72小时和2周后取静脉血2ml,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术前三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显示的病变特征相似具有可比性,术前血浆CRP水平无显著差别。结果:术后48、72小时PCI患者较单纯进行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13.4±14.7比5.9±4.9mg/L,P<0.01);(16.7±19.8比5.4±3.9mg/L,P<0.01),亚组分析显示:DES组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较BMS组显著升高,分别为(6.26±4.36比21.02±15.46mg/L,P<0.01);(4.83±3.50比15.03±9.79mg/L,P<0.01)。结论:冠脉内支架置入可显著升高血浆CRP水平,但DES与BMS相比,可明显降低血浆CRP水平,表明DES可明显抑制PCI术后诱发的急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牟莹心  陈志俊  王萍 《齐鲁医学杂志》2007,22(3):194-195,198
目的 探讨头颈肿瘤病人术前血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 以177例头颈肿瘤外科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于手术前日常规行血CRP、清蛋白(ALB)以及白细胞计数(WBC)检查,并对术后感染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77例病人术后发生感染21例(11.9%),其术前CRP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病人,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5,P〈0.01)。术前CRP水平升高病人术后感染率为57.14%,明显高于术前CRP水平正常组(3.36%)(χ^2=6.18,P〈0.01);术前CRP水平升高病人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术前CRP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t=2.215,P〈0.05)。结论 头颈肿瘤病人术前血清CRP水平升高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术前大承气汤与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加氯化钾口服对于大肠癌术后肠梗阻防治的作用。方法:将50例大肠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采取术前大承气汤及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加氯化钾口服;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的肠道准备及术前处理方式,比较两组大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痊愈率均为100%,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平均肛门排气(胃管拔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40.04±10.72)h和(53.39±8.08)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平均引流管拔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40.04±10.72)h和(53.39±8.08)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72 h后外周血CRP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17±2.72)ρ/mg.L-1和(13.60±3.18)ρ/mg.L-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WBC分别为(6.82±1.55)×109/L和(7.28±1.65)×109/L,两组比较P>0.05。结论:大承气汤加减防治大肠癌术后肠梗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腰椎术后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变化水平和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自2016年5月—2017年6月在长兴县人民医院接受腰椎术的176例老年患者。其中15例患者在术后发生感染,作为感染组;161例患者术后未发生感染,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第1、3、5、7、14、21天血清中CRP及ESR变化水平。 结果 感染组和对照组患者在腰椎术前CRP分别为(9.5±2.6) mg/L、(9.8±1.9) 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5,P=0.573);术后第3天2组CRP分别为(121.8±3.2) mg/L、(35.0±4.3)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72,P<0.001)。感染组和对照组患者在腰椎术前ESR分别为(16.3±3.2) mm/h、(16.6±2.9) mm/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0,P=0.704);术后第3天2组CRP分别为(75.4±6.8) mm/h、(36.0±4.6) 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47,P<0.001)。感染组患者在腰椎术后21 d内CRP和ESR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均随时间呈递增趋势,CRP水平在术后第3天达到峰值,再逐步下降。感染组患者术后CRP与ESR峰值均显著大于非感染组。 结论 老年患者在接受腰椎术治疗后同时检测CRP水平及ESR水平可以更有效地判断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对关节置换术后出现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骨科进行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15例患者,5例术后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110例未发生感染患者作为未感染组。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ELISA法及全自动免疫透视比浊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PCT、IL-6及CRP水平。结果术后第1天,感染组患者与非感染组患者的血清PCT、IL-6和CRP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感染组患者术后CRP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术后第3、7天感染组血清PCT、IL-6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3 d内PCT、IL-6和CRP水平均有一个明显升高的过程(P0.05),术后7 d,感染组患者的PCT、IL-6和CRP水平持续升高(P0.05),未感染组患者在7 d逐渐恢复术前水平(P0.05);PCT+IL-6+CRP联合检测的灵敏性为96.21%,特异性为86.32%,均明显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查的灵敏性及特异性。结论血清PCT、IL-6和CRP三者联合检测提高了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动态监测血清PCT、IL-6和CRP水平对诊断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极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血必净注射液对呼吸衰竭患者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患者氧代谢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1例呼吸衰竭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加用血必净100ml静脉点滴,每天2次,共7d,其余治疗两组相同。于机械通气前和机械通气第1、2、3天取动脉与中心静脉血检查血气分析,入室当天与机械通气后第3天取静脉血查CRP。结果:治疗后第1天始两组缺氧即明显改善(P<0.01)。组织氧合方面:治疗后第2、3天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两组较前均有所改善(P<0.01),组间比较亦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动脉血乳酸(Lac)治疗组治疗后第2、3天明显降低(P<0.01),组间比较亦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CRP较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5d脱机成功及14d好转出科(转科或出院)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必净可较好地改善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患者的氧代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行PCI的冠心病患者76例,分别于术前5 min、术后48 h、1月及6月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PCI术后48 h 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5 min,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月CRP水平较术前5 min明显下降(P<0.05)。结论:PCI术可能在短期内触发并加重冠状动脉炎症,术后1月恢复正常;术后CRP水平持续或再次升高,提示患者病情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5例冠心病组和15例对照组血清VEGF浓度,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冠心病组血清C反应蛋白(Cresponseprotein,CRP)。结果冠心病组手术前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术后1、3dVEGF、CRP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第3天血清VEGF达最高水平,且升高的水平与术后第3天的CRP升高水平呈正相关(r=0.58,P<0.01)。手术后第7天,血清VEGF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51)。冠心病组有38例患者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平均获得血管内径丢失指数(28.72±8.56)%,再狭窄8例。术后第7天血清VEGF水平与血管的直径丢失呈负相关(r=-0.87,P<0.01)。再狭窄亚组术后第7天血清VEGF水平较非再狭窄组低(P<0.01)。结论VEGF可能是反应心肌缺血指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前3d血清VEGF的增高,可能是对介入治疗后血管损伤的反应。术后血清VEGF高水平表达可能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有抑制作用。术后第7天的血清VEGF可以作为再狭窄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浆DD、VWF水平变化的意义,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60例AL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DD、VWF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初、复发AL患者血浆DD(0.2055±0.0980mg/L,0.5401±0.7365mg/L)、VWF(213.42±69.59%,227.01±93.24%)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0.1180±0.0334mg/L,127.84±71.45%)(P<0.01)和正常对照组(0.1030±0.0291mg/L,147.85±36.26%)(P<0.01);未缓解组血浆DD水平(0.1918±0.0249mg/L)明显高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VWF水平(117.55±27.88%)则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O5);初诊AL患者血浆DD、VWF水平之间明显正相关(r=0.557,P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WBC)对颅脑手术患者发热的诊断效果,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诊断指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20例颅脑手术发热患者,按照患者有无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每组患者60例。对两组患者的PCT、CRP以及WBC水平进行测定,比较三者对颅脑手术发热患者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患者的PCT、CRP、WBC水平分别为1.25±0.58 μg/L、61.37±22.78 mg/L、(16.09±4.88)×109/L,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患者0.15±0.12 μg/L、27.11±16.60 mg/L、(10.66±4.13)×109/L(P<0.05);PCT、CRP、WBC诊断颅脑手术发热患者感染的灵敏度分别为96.11%、88.67%、86.95%,特异度分别为90.23%、70.62%、62.16%,PCT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明显高于CRP与WBC(P<0.05)。结论PCT诊断颅脑手术发热患者感染时,具有明显高于CRP和WBC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建议作为临床诊断的主要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13.
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爱敏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8):1007-100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比浊法监测108例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浓度的动态变化,并与5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不同梗死面积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的CRP水平,并对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1血清CRP浓度:大、小梗死灶组显著高于腔隙性梗死组(P<0.01),大梗死灶组显著高于小梗死灶组(P<0.05)。2脑梗死患者依病情轻、中、重程度不同,血清CRP水平依次增高(P<0.01)。3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在发病后24h至14d明显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在发病后5d达峰,发病第28d仍维持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发病后24h至28d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浓度与NDS评分呈正相关;24~48h相关性显著(P<0.01),随病程延长相关性逐渐减弱(P<0.05)。结论:脑梗死与CRP水平密切相关,血清CRP水平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血清CRP水平可作为脑梗患者的危险预测因子,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袁宇  苗润宏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623-162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心房颤动患者106例中器质性心房颤动88例,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18例,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3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40例,永久性心房颤动30例,分别检测其血清CRP水平,并与3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血清CRP水平相比较。结果:孤立性房颤组和器质性房颤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器质性房颤组和孤立性房颤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且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组CRP水平均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组CRP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的CRP增高与房颤的发生有关,高浓度血浆CRP水平可能促进了房颤的持续,降低血清CRP水平可能有利于降低房颤的发生率或减少房颤持续性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血浆中血栓素蛋白1(TSP-1)水平,分析其与不稳定斑块、血小板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2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A组)、20例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B组)、20名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者(C组)的血液标本中TSP-1水平。AMI患者均按照指南规范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结果:3组基线临床特征在性别、年龄、风险因素及服用药物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研究对象入院时A组CRP、IL-6水平均高于C组,P<0.01,支持A组冠脉血管斑块处于不稳定阶段;入院时A组TSP-1水平(312±160)ng/L,高于B组及C组,P<0.05。术前准备阶段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后,TSP-1水平升高,3组较入院时分别增加(14±10)%,(22±15)%,(17±1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CI术或冠脉造影术后TSP-1水平变化显著,3组较入院时分别增加(55±21)%,(61±25)%,(56±19)%,均为P<0.01,与入院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PCI或冠脉造影术明显促进TSP-1释放。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时TSP-1、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冠心病组及对照组,TSP-1升高与不稳定斑块密切相关。阿司匹林和氯比格雷药物抑制血小板活化,增加TSP-1表达;PCI术后TSP-1表达显著增加,初步分析与PCI术操作本身、术中应用肝素钠针以及替罗非班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早期(24~72h)开始应用普伐他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3例临床确诊为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52例),普伐他汀组(常规治疗外加服普伐他汀,51例),于治疗前、治疗后3、6和12个月时分别测肝、肾功能、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妊娠相关血浆蛋白(PAPP-A),统计心血管缺血相关事件。结果:治疗12个月后普伐他汀能有效地降低ACS患者血清总胆固醇、CRP和PAPP-A,升高NO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 orP<0.01);对照组12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和PAPP-A、NO、HDL-C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12个月后普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均有减少,但普伐他汀组更明显(P<0.05);12个月后其缺血相关事件有显著性差异(P<0.01)。普伐他汀组中有5例轻度转氨酶升高,3例病人出现腹胀。结论:ACS发病早期应用普伐他汀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脂、PAPP-A和CRP,升高NO,显著减少心血管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吕志伟  陈春华 《右江医学》2007,35(6):662-66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定量检测在鉴别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376例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菌感染组)、318例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感染组)的血清CRP水平,并与105例正常小儿进行对照。结果细菌感染组CRP水平为22.13±47.18 mg/L,病毒感染组CRP水平为5.01±4.07 mg/L,对照组CRP水平为4.17±3.14 mg/L,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康复前后细菌感染组CRP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病毒感染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检测患儿CRP水平对鉴别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与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和抗生素疗效观察均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接PCI对AMI患者在细胞分子学水平的变化规律,为AMI患者PCI术的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2例健康人(健康组)、36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51例直接PCI术的AMI患者(PCI组)的术前即刻、PCI术后12h、24 h、48 h、72h TNF-α、IL-6、CRP的动态变化。结果:(1)AMI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浓度较健康人群升高(P<0.05);(2)IL-6和TNF-α的动态变化与术前比较,术后4h无明显升高(P>0.05),12h升高明显(P<0.05),术后24h达峰值(P<0.01),48h后下降,72h后继续下降(P<0.01);CRP的动态变化与术前比较,术后4b明显升高(P<0.05),术后48h达峰值(P<0.01),72h后下降(P<0.05)(3)常规治疗组IL-6、TNF-α.和CRP均与治疗后48h达峰值(P<0.01)。结论:TNF-α、IL-6、CRP均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病变的发生,PCI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炎性反应,但比常规治疗能更快速的降低炎性反应,直接PCI术后的患者血清中TNF-α、IL-6、CRP均有明显的快速达峰后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发病6 h内C反应蛋白(CRP)变化对PT-CA术后预后的预测意义。方法:测定92例AM I患者发病6 h内的血浆CRP浓度,根据CRP浓度将患者分为CRP增高组(CRP浓度>5m g/L)和CRP正常组(CRP浓度<5m g/L)。所有患者均予介入性治疗。比较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蛋白血症、不稳定性心绞痛病史、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等因素,观察再狭窄、再梗死、再发心绞痛、心衰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情况。结果:CRP增高组患者入院时的CRP和CRP峰值分别为13.11±1.02m g/L和124.11±59.64m g/L,均高于CRP正常组2.56±1.45m g/L和78.26±57.05m g/L,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既往病史无显著性差异,CRP增高组患者的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数量多于CRP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RP增高组患者随访期间冠状动脉再狭窄、再发心绞痛、心衰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CRP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 I发病6 h内CRP水平反应出冠脉损伤的易患性,可能作为预测PTCA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6,(1):97-99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后PCT、CRP等炎症标记物的变化。方法:将我院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200例直接入住重症监护室治疗,根据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微生物培养发现,肺部感染患者104例作为研究组;肺部未感染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分别采集血液标本用于检测血清中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等炎症标记物的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第1天血清中降钙素原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第3天、第5天、第7天,对照组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平均水平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水平始终显著性低于研究组(P<0.05),结果提示: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等炎症标记物的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结论:对于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来说,若出现肺部感染,其血清中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等炎症标记物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预防和监测肺部感染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