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吴春梅  邹艳  康庄  宁浩勇 《新医学》2015,(3):190-195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少数PCNSL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病变非常相似。该文报道MRI表现非典型的3例PCNSL患者,最初均被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病变,首次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均缓解,MRI显示病灶减少、缩小,但其后病情反复发作且加重,MRI显示病灶增多、增大,磁共振波谱均显示胆碱峰与氮-乙酰天门冬氨酸峰的比值大于2.0,最后均经脑病理活组织检查(活检)才确诊为PCNSL,化学治疗后病情均稳定。部分PCNSL患者因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且MRI表现非典型,容易被误诊为炎症性脱髓鞘病变,延误了治疗,因此,临床上对于与该文报道的有相似表现的患者,应高度怀疑PCNSL,尽快行脑病理活检以助确诊,及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王文辉  王雪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456-4456,4473
目的通过临床分析57例小儿尿路感染,探讨小儿尿路感染临床特点。方法现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医院1995-2005年收治的小儿尿路感染57例为对象,分析其就诊时各异的临床表现,根据尿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探讨小儿尿路感染中不典型的表现。结果在57例小儿尿路感染中,以膀胱刺激症为主要症状的有21例,而以发热、呕吐、腹泻、黄疸等为主要症状的有36例,表明其婴幼儿发病较为隐袭,如用抗生素治疗后则对于及时诊断更为困难。结论 (1)小儿尿路感染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且常不典型,对尿常规阴性,临床表现又不能除外的患儿,须反复检查尿培养。(2)临床上对不明原因的发热患儿应重视检查尿液,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3.
本人收集了2003-06/2007-06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28例,其中误诊9例,误诊率为32.14%,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9例。男女之比为2.1:1;年龄22~60(平均40)岁。本组均有发热、出血及肾脏损害,其中体温≥40C者9例,39~40C者14例,39C以下者5例;以呕吐、腹泻为主要症状就诊者8例,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就诊者1例,以呕血或排柏油样便为主要症状就诊者2例,以视物模糊及出现尿黄,皮肤、巩膜黄染就诊者各2例,以头痛、腰痛及全身酸痛为主要症状就诊者13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3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PCNSL以中老年人多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程短,病情进展快。MRI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均匀明显强化,可单发或多发。43例中单纯手术7例,术后全脑放疗15例,术后化疗11例,联合放化疗10例,联合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 PCNSL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影像学特征不典型,病理诊断仍是确诊的金标准。PCNSL单纯手术治疗效果较差,采用包括手术和放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脑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问题。方法对2001年1月~2007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20例肺炎支原体脑炎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MP脑炎以5~10岁儿童多见,以发热(95%)、意识障碍(65%)、惊大厥(45%)为主要症状,多伴有呼吸系统症状(65%),其中治愈17例(85%),好转2例(10%),死亡1例(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脑炎病情重,进展快,致残率及病死率高。早期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好。临床医生对有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应想到MP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化脓性脑膜炎好发于婴幼儿、儿童和老年人[1]。临床上反复发作的病例较少,而10年内反复发作4次的病例更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且每次发作均取得临床治愈效果。1临床资料1.1患者,男,65岁,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1周,意识障碍4 h于2011年4月以"意识障碍待查"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7.6℃)、咳嗽、咳痰,痰为白色样痰,曾在当地诊所以"普通感冒"给予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搜集8例PCNSL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病理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PCNSL临床表现复杂,主要为颅内压增高和神经系统缺损的症状和体征,绝大多数起源于B淋巴细胞,仅少数起源于T淋巴细胞。结论 PCNS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十分困难,脑活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的惟一手段。  相似文献   

8.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罕见,该文报道了1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BPDCN伴AML患者的诊治过程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该例患者为69岁男性,因发热1周入院,无典型的皮肤损害表现,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分析示增生极度活跃,且瘤细胞免疫表型独特,确诊为BPDCN伴AML。建议其选择含维奈克拉的低强度化学治疗方案,但患者放弃治疗。  相似文献   

9.
液氮冷冻治疗慢性鼻炎20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氮冷冻治疗慢性鼻炎209例临床观察海南医学院附院耳鼻喉科(570005)韩英伟,凌炽星,张湘民,何其懿,林尤津慢性鼻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治疗方法多样。本科采用液氮冷冻下鼻甲治疗以鼻塞为主要症状的慢性鼻炎。现将资料完整的209例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支气管副神经节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副神经节瘤的病理组织学特征、生物学行为,为该肿瘤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化等方法对1例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原发性支气管副神经节瘤国内文献仅8例报道,本文报道第9例。肿瘤组织学显示大片巢状结构,由纤细的血管和间质围绕均质一致的多角形细胞构成器官样结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NES(+),CgA(+),S-100(+),EMA(-),CK(-)。结论:原发性支气管副神经节瘤临床以反复咯血为主要症状,多发生在声门下到支气管。支气管袖状切除为治疗首选,晚期或复发肿瘤则可采取先放疗后激光刀切除并旋转硅酮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家庭聚集性儿童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变化。方法 将2022年10~12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41例6岁以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年龄分为3组:0~1岁(n=76),1~3岁(n=80),3~6岁(n=85)。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疫苗接种史、影像学检查结果及转归。结果 241例患儿中,轻型203例(84.2%),重型38例(15.8%),无中型及危重型。发热为主要症状(97.5%),其次是咳嗽(54.4%)、腹泻(29.9%)、鼻塞或流涕(25.7%)、惊厥(15.4%)。3~6岁的发热热程最低,核酸转阴时间最短,容易出现上呼吸道症状;0~1岁的发热热峰最低,以咳嗽、腹泻及皮疹为主要症状。0~1岁婴儿较年长儿容易出现肺炎性状的影像学表型,X线可表现为双肺野见斑片状和或云雾状阴影;胸部CT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粗,肺野通亮度减低,见条状和或片状高密度影,边界模糊。1~3岁重型发生率最高(22.5%),较0~1岁更容易发生惊厥。与轻型相比,重型的SARS-CoV-2 N基因循环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M)死亡原因并讨论降低死亡的对策。方法对我院1965—2005年确诊为隐球菌脑膜炎84例中住院期间死亡40例(47.6%)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主要症状体征依次为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发热、瞳孔不等大、视乳头水肿以及意识障碍。(2)脑脊液改变:颅内压增高39例中〉3.92kPa24例(61.5%);墨汁涂片,32/34例阳性(94.1%):隐球菌培养16/19例阳性(84.2%)。(3)用两性霉素B或大蒜液治疗。少数病例加用5-氟胞嘧啶或氟康唑。结论抓住主要症状体征和脑脊液检查,及时明确诊断。尽快使用足量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或氟康唑联合治疗,多途径给药。可减少不良反应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笔者发现以便血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M5b误诊为胃出血1例,现报道如下。 1病历摘要 男,19岁,主因腹痛、黑便10d,发热3d,以上消化道出血于2009-01-21入院。患者发病时以腹痛、食欲不振为主要症状,无反酸、暖气,当地医院以胃炎治疗无效,后出现排黑色稀便,面色苍白,全身无力,间断性发热,最高T38.2℃,既往无消化道溃疡史。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173例不完全川崎病(incomplete KD,IK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特点及治疗效果,为尽早诊治、评价IKD及疾病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IKD 17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IKD患儿发热持续时间长,发病年龄偏小,男性多见,以春夏季发病为主;(2)173例患儿除发热外均有2~3项主要临床指标,发生率依次为:口唇干裂64.7%、结膜充血59.0%、皮疹53.2%、杨梅舌46.8%、颈部淋巴结肿大及指(趾)蜕皮均为38.2%、肛周脱屑37.0%、手足硬肿26.0%、卡疤红肿13.3%,以发热、口唇干裂、结膜充血较常见;(3)IKD患儿急性期CRP明显增高、ESR明显增快、血小板升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增高、血红蛋白降低等急性炎症表现,以CRP改变率较高;(4)急性期出现CAL或不明原因前白蛋白进行性消耗、合并MP感染等均有助于IKD诊断;(5)IVIG及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仍是治疗IKD有效药物。结论IKD发病时因缺少主要症状而易被忽视延误诊治,当出现KD主要临床特征之一,伴随血炎症指标显著改变,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同时有不明原因肝脏损害,抗MP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等,均需警惕IKD可能存在。尽早应用IVIG及阿司匹林,减少冠状动脉永久性损害。  相似文献   

15.
肺癌发热辨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热是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常见的症状之一,约有30%~50%的患者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其发热原因有肿瘤压迫或阻塞支气管后引起肺部感染,还由于癌肿坏死、毒素吸收而引起发热。癌性发热使用抗生素治疗往往无效。临床上我们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以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治方法。方法:对28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28例中,输入性病例15例,2代病例8例,3代病例4例,4代病例1例,以发热、咽痛、干咳为主要症状,以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为主要体征,肺部体征不明显;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均阳性。均收入隔离病房,予奥司他韦及对症支持治疗。28例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0~5(3)d,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转阴时间2~9(4)d,住院时间4~12(6)d。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较高的传染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毒力较弱,表现较温和,加强对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及易感人群的预防控制是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PCNSL)是临床少见的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5%-1.5%,占全身各部位恶性淋巴瘤的0.7%-2%,但近年有明显增多趋势,尤其在免疫受抑制的患者,如器官移植者,艾滋病人及患有遗传性免疫缺陷者等。本病临床上易误诊为其他肿瘤。现将我科收治的22例PCNSL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例PCNSL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癫痫及偏瘫等。病灶均位于幕上,单发灶6例,多发灶3例,头颅CT、MRI显示肿块边界多清楚,周围脑水肿明显,无钙化,增强后肿块多均匀一致强化。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术后放疗及化疗。结论:PCNSL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的无特异性,术前确诊依赖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及立体定向脑活检,术后常规放疗加全身及鞘内注药化疗可明显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陈新  于化鹏 《临床医学》2000,20(6):55-56
腹腔内感染多以发热、腹痛、腹胀及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单纯以发热、胸痛为主要症状的腹腔内感染较少见,其临床表现的特殊性为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极易发生误诊、误治。现将我院1例腹腔脓肿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淋巴瘤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1.1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40岁,因发热、胸痛、盗汗1个月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无寒战,上午4时及下午16时出现高峰,体温39℃以上,伴有双侧胸肋部刺痛、盗汗及少许轻咳。在当地医院胸片检查提示双侧少量胸腔积液。予抗痨治疗半月,盗汗减轻,但仍发热,体温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下探讨肿瘤不同区域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联合磁共振波谱成像(MRS)代谢产物的相对比值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及检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32例PCNSL和40例高级别胶质瘤(HGG)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MRS特征,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近侧瘤周(瘤周1 cm以内的水肿区)、远侧瘤周(瘤周1 cm以外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白质的ADC值,并计算平均值。采用二维多体素1H MRS成像,测量并计算代谢产物相对比值。统计学分析两组肿瘤不同区域ADC值及MRS代谢产物的相对比值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对PCNSL和HGG鉴别价值较高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使用ROC曲线分析比较各指标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对两组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PCNSL组与HGG组肿瘤实质、近侧瘤周、远侧瘤周、对侧脑白质的ADC值组内比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CNSL组与HGG组不同区域ADC值变化趋势分别为:先升后降抛物线型、折线上升型。单独诊断对两者鉴别时,肿瘤实质ADC值对两者的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0.880)。PCNSL组与HGG不同区域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脂质(Lip)/Cr值进行组内比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组内两两比较:PCNSL组与HGG组肿瘤实质Cho/Cr、Cho/NAA、Lip/Cr值均大于近侧瘤周、远侧瘤周、对侧脑白质;Lip/Cr在两者肿瘤实质的组间比较中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6.418,P < 0.001)。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为:Logistic(P)=-13.190+1.374×近侧瘤周ADC值+0.542×肿瘤实质Lip/Cr值,高水平的近侧瘤周ADC值和肿瘤实质Lip/Cr值是倾向PCNSL的危险因素。在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下,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最大(曲线下面积=0.973),鉴别诊断两组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0.6%、97.5%(P < 0.001),联合诊断效能最高。结论ADC值及MRS不同代谢产物的相对比值测量技术为无创性判断肿瘤及瘤周的微观浸润状态提供病理基础及分子影像学依据,Logistic回归模型下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效能,从而为两者的早期诊断,鉴别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