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鼠缺血再灌注(I/R)时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与小动脉形态学改变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Ⅰ组:正常对照组(10只),Ⅱ组:缺血组(10只),Ⅲ组:I/R组(50只)。Ⅰ组由三通管放血立即处死。Ⅱ、Ⅲ组10min内放血至血压为40mmHg,并维持45min。Ⅱ组缺血45min后处死,Ⅲ组缺血45min后进行输血输液治疗,分别于再灌注1、3、6、12、24h时点处死。免疫组化染色观测ICAM-1在各组大鼠脑、肾、四肢肌肉的小动脉内皮和平滑肌细胞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并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小动脉形态学改变。结果 (1)Ⅰ组脑、肾及四肢肌肉的小动脉ICAM-1不表达;与Ⅰ组比较,Ⅱ组ICAM-1在大鼠脑、肾及四肢肌肉的小动脉的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再灌注1h脑、肾及四肢肌肉的小动脉ICAM-1表达上调(P〈0.05),再灌注3h肾及四肢肌肉的小动脉ICAM-1表达达高峰,再灌注6h脑的小动脉ICAM-1表达达高峰,持续至24h;(2)光镜和电镜下Ⅱ组小动脉内皮和平滑肌轻微损伤,Ⅲ组损伤加重,以再灌注3h损伤最为显著。结论 ICAM-1在大鼠小动脉表达上调介导了I/R小动脉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大鼠失血性休克及再灌注后小动脉的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和再灌注对大鼠小动脉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45 min组和缺血再灌注1、3、6、12、24 h组,达到各预定时间点后,迅速取大鼠的脑、肾、四肢腓肠肌制作切片,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各组织小动脉内皮、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缺血45 min组大鼠小动脉轻微损伤,小动脉内皮细胞肿胀,异染色质增多,染色质边积,平滑肌细胞轻微水肿,线粒体肿胀.再灌注后各组损伤加重,小动脉部分内皮坏死、脱落,内皮细胞胞浆内出现空泡,血管平滑肌细胞严重水肿,平滑肌细胞向内膜迁移,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核周隙增宽,胞质内可见髓样小体.以再灌注3 h损伤最显著,与其它组织相比,脑组织小动脉在缺血及再灌注后不同时点的损伤较轻,再灌注6 h后逐渐恢复.结论:失血性休克和再灌注可引起大鼠小动脉内皮、平滑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米洛利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阿米洛利组(A组),建立大鼠在体单肺原位LIRI模型,各组在缺血45min、再灌60、120min 3个时点分别处死6只大鼠,留取右肺组织,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检测肺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I)及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同时电镜下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结果:IR组肺组织AI、Caspase-3蛋白的表达均升高明显,而A组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诱导上述指标的升高。电镜检查显示阿米洛利干预可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细胞内超微结构的损伤。结论:阿米洛利可通过减轻肺组织细胞凋亡,继而起到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模型,观察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ASA)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5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术中仅气管插管,开胸,机械通气;缺血再灌注加溶媒组(IR+溶媒组):行缺血处理(左肺门夹闭)前30min,腹腔注射无水乙醇1.0ml/kg,左肺门夹闭45min,松开阻断夹再灌注2h;缺血再灌注加阿司匹林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ASA 50组、ASA 100组、ASA 200组):行缺血再灌处理前30min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各组处理完毕后,心脏采血并处死动物,取左肺组织制作组织匀浆,测定肺组织匀浆中SOD活性、MDA含量、NO活性、NOS活性、MPO活性。结果左肺缺血45min,再灌注2h的IR+溶媒组大鼠肺组织SOD活性低于假手术组(P〈0.05),MDA含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NO和NOS活性低于假手术组(P〈0.05),MPO活性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缺血再灌注加阿司匹林各剂量组SOD活性高于IR+溶媒组,MDA含量低于IR+溶媒组,NO和NOS活性高于IR+溶媒组,MPO活性低于IR+溶媒组。结论阿司匹林能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对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复制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培养模型,试验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正常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组:缺血3h,再灌注9h;预适应组:先缺血90min,再灌注60min,再缺血3h,再灌注9h;预适应加caffeine组:缺血90min,再灌注20min后加入caffeine继续缺血40min后,再缺血3h,再灌注9h。分别测定乳鼠心肌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HE检测各组心肌细胞损伤情况。结果检测乳鼠心肌细胞培养液中LDH活力、MDA水平和SOD活力时发现,缺血再灌注组和预适应加caffeine组的培养液中LDH活力、MD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而SOD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则是降低。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的HE染色可见缺血再灌注组细胞体积变小,胞核浓缩,胞质嗜酸性增强,其病理学改变比预适应组和预适应加caffeine组严重。结论缺血预适应对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鼠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后处理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建立肾脏缺血后处理动物模型. 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3个缺血后处理组(IPO1,IPO2,IPO3组),分别制作动物模型. IR组在同时夹闭双侧肾动脉45 min后恢复血供,IPO1,IPO2和IPO3组在肾缺血45 min后分别采用不同的后处理方法,其中IPO3组采用反复10次再灌注20 s-缺血20 s的后处理方法. 恢复血供24 h后留取各组大鼠静脉血标本及肾组织,检测肾功能指标,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对肾小管损伤程度进行评分. 结果:IPO3组血尿素氮为(27.9±3.2) mmol/L,血肌酐为(232±49) μmol/L,肾小管损伤程度评分为382±48. 和IR组相比,IPO3组的血尿素氮、血肌酐及肾小管损伤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肾组织损伤明显减轻,其余两个缺血后处理组与I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急性肾脏缺血后,采用IPO3组的方法可以减轻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成功建立大鼠急性肾脏IRI的后处理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超微结构的改变及川芎嗪对其影响。方法采用在体兔单侧肺左肺门持续性阻断血流1h,再灌注1、3、5h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90只白兔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1h,分别再灌注1、3、5h。川芎嗪组(TMP组):再灌注缺血前1h静脉滴注川芎嗪60mg/kg,其余同IR组;对照组(C组):对兔进行假手术,不发生缺血。常规电镜制片、染色。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电镜下见C组:肺微小动脉内皮结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结构正常;IR组:肺微小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明显,线粒体水肿、空泡变性。肺毛细血管腔内多形核粒细胞(PMN)堵塞,肺泡Ⅱ型上皮微绒毛脱失,细胞内板层小体疏松肿大;TMP组:肺微小动脉内皮结构基本正常,个别线粒体轻度水肿,无空泡变性,毛细血管腔内PMN少,堵塞相对较轻,肺泡Ⅱ型上皮微绒毛少许脱落。结论川芎嗪可不同程度地减轻肺缺血-再灌注肺组织电镜下的病理损伤,对肺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对大鼠肝脏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thase,NOS)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建立70%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2)、缺血后处理组(IPO组,n=12),IPO组于再灌注恢复血流前,给予多次短暂复灌复停处理。再灌注3h后,比较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变化,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肝脏组织内皮型NOS(eNOS)mRNA、诱导型NOS(iNOS)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eNOS、iNOS蛋白表达,光镜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SO组相比,其余两组血清ALT、AST、NO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组织eNOS、iNOS表达均明显增强。与IR组相比,IPO组ALT、AST明显降低(P<0.01),NO明显升高(P<0.01),eNOS、iNOS表达增强。光镜下,IR组、IPO组呈现典型缺血再灌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后肢肌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Wistar雄性大鼠54只,建立后肢肌肉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3组,每组18只,每个时间点6只,A组为缺血再灌注组,B组为缺血再灌注前给予1 min灌注1 min缺血重复3次后继续再灌注组,C组为缺血再灌注前给予10 min灌注10 min缺血重复3次后继续再灌注组,分别检测各组在再灌注1 h、3 h、9 h血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肌肉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比较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3组各项指标均升高,不同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除1h ICAM-1外,各时间点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A组(P<0.01),C组各时点各指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间多次重复停灌复灌后处理可减轻实验大鼠后肢肌肉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吗啡预处理(MP)对大鼠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心肌组织中Caspase-3表达水平以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51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ham组)、全心缺血再灌注组(IR组)、MP组(1μmol/L)。Sham组持续灌注195 min。IR组灌注K-H液45 min后制备离体全心缺血30 min再灌注10、60、120 min模型。MP组于缺血前灌注含吗啡K-H液和无吗啡K-H液各5 min, 3个循环。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梗死区(IS)、缺血危险区(AAR)以及IS/AAR比值;化学比色法测定冠脉流出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Western blot及TUNEL染色分别测定心肌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再灌注末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增加,再灌注后各时间点LDH活性、Caspase-3蛋白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比率均显著升高(P<0.05);与IR组比较,MP显著降低IS/AAR比值和再灌注后各时点LDH活性、Caspase-3蛋白表达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比率(P<0.05);IR组与M...  相似文献   

11.
张锦英  沈途  陈权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454-145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七氟烷保护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SD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七氟烷组,七氟烷-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七氟烷组作为对照;缺血再灌注组和七氟烷-缺血再灌注组阻断支配大鼠肝脏左叶和中叶的门静脉造成约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h、再灌注2h后取材。测定大鼠血清ALT和A ST作为肝损害的标志被检测,光镜观察组织学病理改变,电镜下观察肝细胞的超微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TNF-α活性和ICAM-1水平。结果:七氟烷-缺血再灌注组,肝ALT、A ST酶升高受到显著抑制,电镜显示七氟烷-缺血再灌注组细胞损伤程度小于缺血再灌注组,七氟烷-缺血再灌注组TNF-α和ICAM-1表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七氟烷预处理能抑制肝缺血再灌注细胞的TNF-α和ICAM-1表达;TNF-α可能通过调控ICAM-1的表达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异氟醚对幼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NF-κB的影响及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取32只日本大耳白幼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结扎30 min,再灌注2h;异氟醚预处理组:缺血前吸入1.1%异氟醚30min,洗脱15min后处理同缺血再灌注组;格列苯脲组:异氟醚吸入前于耳缘静脉注射格列苯脲0.5m g/kg后处理同异氟醚预处理组。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NF-κB蛋白表达情况,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结果:异氟醚预处理组细胞凋亡较缺血再灌注组和格列苯脲组明显减少(P<0.05),异氟醚预处理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NF-κB的表达明显较缺血再灌注组和格列苯脲组低(P<0.05),电镜显示异氟醚预处理组细胞损伤程度小于缺血再灌注组和格列苯脲组。结论:异氟醚预处理对幼兔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通过下调细胞间黏附分子-1,NF-κB蛋白表达并与促K+ATP通道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及尼莫地平干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尼莫地平组,后两组按时间分成再灌注1、3、6、12、24,36、48、72h和7d组。制作MACO动物模型致大鼠形成局灶性脑缺血,记录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应用TUNEL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缺血组各时间点同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干预后可以显著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细胞数量(P〈0.05)。结论:尼莫地平可以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从而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损伤HSP_(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及与缺血的关系,探讨IGF-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5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对照组(n=25)、IGF-1治疗组(n=25),其中后两组按缺血再灌时间(6h、12h、1d、3d、7d)不同可分为5个亚组,每组5只,治疗组于缺血2h再灌注1h后经腹腔注入40μg/kg稀释为1ml的IGF-1,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同时腹腔注入生理盐水1ml。以上动物均在再灌注后规定时间点用4%多聚甲醛经心脏灌注固定,取大鼠脑组织,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HE染色检测HSP70蛋白表达及脑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脑组织HSP70表达明显增加(P<0.05),其神经细胞坏死程度明显减轻(P<0.05)。结论:IGF-1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增加HSP70蛋白的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过程中脑组织中Fos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探讨两者在脑组织不同部位的改变及可能的作用。方法:建立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I组)、缺血30min再灌注组(I/R组),I/R组又分为再灌注后1h组(I/R1h)、再灌注后2h组(I/R2h)、再灌注后4h组(I/R4h),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不同部位脑组织Fos和NOS的变化。结果: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不同时段可出现脑组织不同部位Fos和NOS改变,尤其在再灌注后期表现明显。结论:HIRI状态下,Fos和NOS在脑内参与了损伤过程。下丘脑中两者的变化在中枢调节作用中可能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在小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肠上皮基因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FGFR3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小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法制备缺血1h后再灌注动物模型。分为正常组、野生鼠I/R组和FGFR3增强小鼠I/R组。检测再灌注1、3、6h和1、3d时肠上皮损伤程度和血浆D-乳酸水平,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ealtime-PCR)检测小肠中FGFR3 mRNA表达。结果肠缺血再灌注1、3、6h,肠粘膜损害明显,肠粘膜再生1、3h,肠粘膜结构逐渐恢复至正常。FGFR3增强小鼠在各时间点肠粘膜损害程度均轻于野生小鼠。两组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D-乳酸水平在各时相点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小鼠,并且均在再灌注1h后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但FGFR3增强小鼠在再灌注1、3、6h,均显著低于野生小鼠。两组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FGFR3mRNA表达明显增高,均在再灌注1h后达到第一个峰值,然后迅速下降,于3h达到低谷,再迅速升高达到第二个峰值后逐渐下降,3d仍处于较高水平。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鼠小肠中FGFR3 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赵勇  高云仙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6):500-503,F004
目的 :观察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 NOS)的变化及神经营养因子对 NOS表达的影响 ,探讨 NOS在脑组织不同部位的改变及可能作用机制 ,进而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眼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 ,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实验 组为缺血组 ( I组 ) ,实验 组为缺血 2 h+再灌注组 ( I/R组 ) ,实验 组在缺血再灌注前于右侧侧脑室注射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 + I/R组 )。采用 HE常规染色切片光镜下观察大鼠高眼压脑外侧膝状体、嘴侧丘、视皮质结构神经细胞变化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测定各组大鼠中脑组织以上三个部位 NOS的变化。结果 :1脑组织不同部位中 NOS在对照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2在再灌注 1 d组脑组织不同部位的NOS与缺血再灌注组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其中在外侧膝状体中有明显改变。 3在再灌注1 d组与再灌注 2 d组间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 4在再灌注后 5 d组与 2 d组间 NOS无统计学差异。 5在注射神经营养因子的实验 组 ,脑组织中不同部位的 NOS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NOS在脑外侧膝状体、嘴侧丘、视皮质参与损伤的作用。在外侧膝状体中 NOS的变化在中枢调节作用中起着中介作用 ,NOS可能参与引起脑组织改变。神经营养因子能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8.
高小鹏  王永光  马伟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0):1278-1280
目的:探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库普弗细胞(KCs)中Chemer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ontrol group),缺血再灌注组(IRI group)0h组、1h组、6h组、12h组、24h组。建立大鼠常温下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后0、1、6、12、24h分离库普弗细胞(KCs),用免疫组化和RT-PCR测定KCs中Chemerin蛋白与mRNA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0h组KCs中无或少量Chemerin,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h KCs中Chemerin蛋白和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12h达到最高峰,至24h仍有高表达。结论:KCs可能是大鼠肝脏HIRI局部产生Chemerin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可能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神经细胞干细胞因子(SCF)mRNA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方法:成年SD大鼠,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模型),随机分为缺血1.5h、再灌注2h至14d组和假手术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不同部位的SCFmRNA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SCFmRNA的表达在皮质区及纹状体区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于7d达高峰,14d下降。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SCFmRNA表达在脑内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具备同样的规律,可能具有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