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危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中会阴侧切与否的分娩结局。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1000例低危初产妇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20~31岁,孕龄为37~41^+6孕周。按照经阴道分娩时是否行会阴侧切,将其分为会阴侧切组(n=500)和会阴保护组(n=500)。两组产妇的年龄、孕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术中出血量、Ⅱ度以上会阴裂伤发生率、新生儿生后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和新生儿生后1 min及5 min窒息发生率等指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会阴侧切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多于会阴保护组[(366.73±44.43)mL vs.(287.33±19.08)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7,P=0.001)。两组第二产程时间、Ⅱ度以上会阴裂伤发生率、新生儿生后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生后1 min及5 min窒息发生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3,P=0.083;χ2=3.824,P=0.373;t=0.330,P=0.751;t=1.580,P=0.157;χ2=0.028,P=0.799;χ2=2.318,P=0.453)。结论经阴道分娩中会阴侧切者的分娩结局不优于未侧切者,低危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不提倡常规会阴侧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限制性会阴侧切在改善分娩结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4例孕产妇作对照组,实施非限制性会阴切开分娩,另选取34例孕产妇作研究组,实施限制性会阴侧切分娩,对比两组孕产妇各自分娩结局.结果(1)研究组、对照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分别为26.47%、58.8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研究组产妇的I度、Ⅱ度、Ⅲ度裂伤例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一例发生Ⅳ度裂伤;(2)研究组产妇产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限制性会阴侧切可减少会阴裂伤发生率,减轻裂伤程度,换届产后疼痛,在临进行推广应用更被患者与家属所认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讨初产妇经阴道分娩时会阴侧切和会阴自然裂伤对盆底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中所收治的50例第一次生产的阴道分娩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探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5例.在分娩进程中探究组则进行会阴侧切术,对照组是会阴自然裂伤.对比两组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变化情况.结果:产妇产后40d里,探究组、对照组在尿失禁、盆底肌力正常及排尿困难发生率方面,无明显性差异,因此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探究组伤口疼痛、性生活不和谐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应用会阴侧切术,对盆底功能神经功能和盆底肌肉损害较大,会降低生活质量,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后再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助产士为主导的无创分娩干预模式应用对其产程、会阴侧切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本院接收的孕妇92例,随机分为助产无创、传统组各46例,对比两组产程、会阴侧切率、会阴撕裂程度、疼痛评分、分娩结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窒息影响因素。结果:助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均缩短,会阴撕裂率(40.0%)与会阴侧切率(15.2%)均低于传统组(58.7%、40.0%),产后疼痛评分低于传统组,新生儿Apgar评分(7.22±2.21分)与窒息发生率(13.0%)均低于传统组(5.53±1.43分、41.3%)(均P<0.05)。产妇年龄≥30岁、产程异常、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是新生儿窒息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助产士主导下无创分娩干预模式可以缩减产程并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会阴撕裂损伤与疼痛感,有助于改善分娩结局;针对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后续新生儿窒息的重点预防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初产妇分娩时行会阴侧切和自然裂伤与盆底功能近期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宁波市镇海龙赛医院产科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确定为阴道生产的初产妇150例,分为会阴侧切组(85例)、自然裂伤组(35例)、自然顺产分娩组(30例),分别对3组同期同时在产后42天后,通过问卷调查、详细的身体检查、盆底相关肌肉检查,评估其盆底功能变化以及分别于自然顺产组相比的OR值.结果 分娩时压力性尿失禁、排尿困难的发生率在3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70、1.085,均P>0.05);会阴伤口疼痛、性生活障碍的发生率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25.929、27.525,均P<0.05).盆底肌力分级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69,P<0.05),肌电位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F=6.689,P<0.05).盆底肌力分级会阴侧切组与自然顺产组相比OR=1.450,自然裂伤组与自然顺产组相比OR=1.023,盆底功能与会阴侧切、自然裂伤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1.123和1.458,均P<0.05.结论 分娩时会阴侧切、自然裂伤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大于自然顺产,但是会阴侧切的影响重于自然裂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011~2014年成都市青羊区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会阴侧切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会阴侧切的比例及原因,为降低会阴侧切率提供原始资料。方法:按照医院级别、产科床位数进行分层等比例对辖区内17所医院进行抽样调查,其中三级医院2家、二级及其他类型医院15家,2011~2014年每年分别抽取2 000例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病历资料,对产妇的一般信息及住院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4年会阴侧切率逐年显著增高,4年间会阴侧切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53,P<0.05),4年间抽样的8 00例产妇中共计3 00例产妇进行会阴侧切(41.25%)。18~30岁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48.44%显著高于31~42岁组产妇的27.08%(P<0.08)。农村户籍产妇的会阴侧切率39.90%显著低于城镇产妇的会阴侧切率42.59%(P<0.05)。初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为43.17%显著高于经产妇的37.63%(P<0.05)。2011~2014年的3 00例会阴侧切产妇中有1 432例产妇无明确的会阴侧切手术指征(占会阴侧切产妇的43.39%);会阴侧切组中主要指征分别为会阴过紧(17.21%)、胎儿>3 500 g(20.33%)。结论:运用综合有效手段加强对产妇会阴的管理,严格掌握会阴侧切的指征,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产妇分娩损伤,减少产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在降低会阴侧切率和促进阴道分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自然分娩产妇2 573例,根据接生方法分为观察组(无保护会阴接生法)1 428例,对照组(传统接生法)1 145例。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会阴损伤程度、会阴伤口感染率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1,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完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51,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会阴Ⅲ度裂伤,观察组产妇会阴Ⅱ度裂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4,P〈0.05);会阴Ⅰ度裂伤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0,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3,P〈0.05);新生儿轻度窒息率和重度窒息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519、0.531,均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法能够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促进阴道分娩,值得在产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会阴侧切对母儿结局影响,探讨影响会阴侧切率的临床因素。方法:以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经阴道分娩的1 435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比较会阴侧切与未侧切产妇的母儿结局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会阴侧切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影响会阴侧切率的主要因素。结果:会阴侧切率64.3%(923/1 435),未侧切率35.7%(512/1 435);会阴侧切组比未侧切组第一产程(t=9.525,P=0.000)、第二产程时间更长(t=8.047,P=0.000);会阴侧切组有更多的I度新生儿窒息(χ2=8.011,P=0.005),会阴侧切组有更多足月新生儿转入NICU(χ2=8.310,P=0.004);初产、产钳术、医生接产、孕妇大专及以上学历是会阴侧切的危险因素。结论:研究结果不支持会阴侧切具有缩短产程和预防新生儿窒息的作用。应严格限制会阴侧切的应用,加强实践者的培训,并要关注孕产妇自身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9.
会阴侧切术可以缩短第二产程,或是避免阴道及会阴裂伤,是分娩时最常用的产科手术之一。近年来会阴侧切术有成为常规施用的倾向,临床上有资料报道会阴侧切率高达90%。所以降低会阴侧切率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本文选择2006—2008年在我院阴道分娩,单胎头位顺产产妇3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分娩时降低会阴侧切率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助产方式对于降低阴道分娩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12月间34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0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传统助产方式助产,观察组产妇接受改良助产方式助产。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及裂伤程度、产后出血量、疼痛程度、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分娩时会阴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会阴完整率、侧切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23.100、11.442,均P<0.01),而会阴Ⅰ度裂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7.553,均P<0.01),两组会阴Ⅱ度裂伤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901,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VA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2.128、23.272、39.637,均P<0.05),而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t=0.000,P>0.05)。结论改良助产方式可较好的保护会阴,降低会阴侧切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限制会阴切开在巨大儿头位经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比较其实施前后母儿的结局。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经阴道分娩的533例单胎头位巨大儿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行限制会阴切开的29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其中未行限制会阴切开的23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母儿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458、0.457、0.512,均P>0.05)。观察组会阴切开率为62.04%(183/295),对照组会阴切开率为76.89%(183/23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24.236,P<0.01),两组会阴裂伤、会阴完整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4.379、2.901,均P>0.05)。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力略差于对照组,但两组I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2.568、1.296,P>0.05)。两组新生儿均未发生重度窒息,观察组发生6例(2.03%)轻度新生儿窒息,对照组发生5例(2.10%);观察组发生2例(0.07%)新生儿产伤(臂丛神经损伤和锁骨骨折),对照组发生2例(0.08%)。将两组新生儿轻度窒息率和产伤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60、5.112,均P>0.05)。结论限制会阴切开不增加巨大儿产妇严重会阴裂伤与新生儿窒息率,且不延长产程,巨大儿经阴道分娩过程中,应进行动态、持续、准确的母儿评估,在保证母儿安全的前提下,有经验的助产人员应尽量降低会阴切开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孕妇选择阴道分娩的客观影响因素预测分析模型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因瘢痕子宫选择再次剖宫产分娩的165例产妇和97例选择阴道分娩产妇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对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s回归方法构建选择阴道分娩的预测模型,并研究阴道分娩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剖宫产及阴道分娩组在产妇年龄、孕周、两次妊娠间隔时间、接受瘢痕子宫相关知识和课程培训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体重、学历、户籍地、妊娠次数、瘢痕厚度及新生儿体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年龄和接受产前培训次数是影响瘢痕子宫孕妇选择分娩方式的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接受产前培训次数单个因素和混合因素(产妇年龄和接受产前培训次数)对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组产后失血量[(323.03±147.18)mL vs(269.85±223.16)mL]、住院天数[(5.65±1.36)d vs(4.12±1.54)d]、住院费用[(3 997.29±2 269.57)元vs(3 301.02±1 807.08)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因素都能影响瘢痕子宫孕妇选择阴道分娩的决定,尤其以产妇年龄和接受产前培训次数较为重要,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与再次剖宫产相比,阴道分娩对母婴并未产生不良分娩结局,且可减少产后失血量、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产妇分娩时进行综合系统评估对限制会阴侧切的效果.方法 选择温州市中医院妇产科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接收的初产妇2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1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产程护理,按产科传统的服务模式进行,观察组在分娩期当胎头拔露至2.5cm左右运用系统综合评估方法进行评估,≥20分时给予会阴切开,<20分时限制会阴切开,比较两组孕产妇会阴情况及母婴结局.结果 对照组140例初产妇中,会阴侧切率为35.00%(49/140),会阴完整率为7.86%(11/140),会阴裂伤率为57.14%(80/140),观察组分别为22.14%(31/140)、17.14%(24/140)、60.71%(85/140),观察组会阴侧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670,P<0.05),会阴完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518,P<0.05),两组会阴裂伤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369,P>0.05).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产后6h会阴疼痛VAS比较无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017、0.236,均P>0.05),观察组会阴疼痛VAS在产后12h、24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367、2.948,均P<0.05),且产后恢复性交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t=3.037,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1min和5min)比较无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217、0.206,均P>0.05),新生儿头皮血肿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515,P>0.05).结论 综合系统评估可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有助于保持会阴完整,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评估、产程处理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人民医院产科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21例瘢痕子宫妊娠选择阴道试产的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产程中行剖宫产结束分娩,113例经阴道分娩,成功率93.39%。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通过充分的条件评估、严密的产程观察,规范使用催产素及无痛分娩,经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阴道分娩产妇会阴侧切状况,分析影响会阴侧切的因素,为控制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率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实业街院区房妇产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经阴道分娩的产妇9 200例,统计产妇会阴侧切率及裂伤程度,分析影响会阴侧切的相关因素.结果 9 200例产妇会阴侧切率为31.40% (2 889/9 200),会阴正中切率为5.00% (460/9 200),会阴裂伤为52.95% (4 871/9 200),裂伤中以Ⅰ度为主,占46.50%,其次为Ⅱ度裂伤,占6.45%,未发生会阴Ⅲ度及Ⅳ度裂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合并症、胎吸产钳助产、第二产程延长、会阴条件差、羊水污染、胎儿体重>3 5009、胎儿宫内窘迫与会阴侧切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628、0.637、0.612、0.827、0.704、0.742、0.704,均P<0.05),而初产妇与会阴侧切无显著相关性(r=0.217,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妊娠合并症、胎吸产钳助产、第二产程延长、会阴条件差、羊水污染、胎儿体重>3 500g、胎儿宫内窘迫均是会阴侧切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42、1.913、1.774、1.973、1.883、1.880、1.958,均P<0.05).结论 多种因素影响产妇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产科应综合考虑,以控制会阴侧切,改善产妇产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胡乔飞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2):5065-5068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经阴道分娩的处理方法及观察指标,以期减少胎盘早剥对母体的损伤,为患者再次妊娠提供有利条件。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2007年7月~2010年3月在北京妇产医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轻度窒息5例,重度窒息6例,死胎15例(4例为双胎),死产3例(2例为放弃胎儿,1例孕27周);产后出血6例,DIC 2例,肺水肿1例,无孕产妇死亡。产程时间及孕产妇结局与胎盘早剥类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胎盘早剥的不同类型与发病孕周间有统计学相关性,轻型早剥多发生于孕足月(≥37周),重型早剥以早产偏多(28~37周)。胎盘早剥发病孕周与围产儿预后间有统计学相关性。结论:胎盘早剥经阴道分娩,母婴预后与结束分娩的时间无关,而在于产程的严密监护。胎盘早剥患者选择阴道分娩时,应综合考虑孕龄、出血、凝血功能、胎儿宫内状况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会阴侧切对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行非侧切阴道分娩产妇260例作为对照组,同期分娩的会阴侧切经阴道分娩的产妇26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后的临床症状、盆底肌力和肌电图的检查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大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张力性尿失禁和会阴疼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GRRUG方法评定产妇分娩后的盆底肌力,对照组共226例(86.92%)产妇肌力正常,观察组212例(81.54%)产妇肌力正常,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后半年生活质量评价结果略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 会阴侧切对产妇盆地功能无保护作用,可对分娩近期的盆底肌力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临床上在应用时应严格规范手术指征,避免滥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实施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后妊娠及分娩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120例因CIN行宫颈LEEP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孕前门诊的120例无宫颈手术且曾患宫颈炎的妇女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的妊娠和分娩结局及围产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早产率和早产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宫颈长度缩短、宫颈管宽度增加(P0.05)。结论宫颈LEEP可引起宫颈松弛,术后可增加孕妇早产、PPROM等不良妊娠和分娩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会阴无保护分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奉化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126例正常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63例产妇采用无会阴保护状态下分娩,对照组63例产妇采用传统托肛会阴保护法状态下分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完整性比率为22.22%,高于对照组,而Ⅰ级裂伤和Ⅱ级裂伤比率分别为73.01%和4.7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5,P<0.05),会阴侧切的比率为12.69%,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4,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部疼痛程度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04,P<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为95.23%,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5.143,P<0.05)。结论会阴无保护分娩简单实用,且很大程度常降低会阴侧切率,有效保护和减少了会阴损伤,减轻产妇伤口疼痛及会阴侧切术对生活的影响,从而提高初产妇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