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杂肝切除术中辅助使用射频消融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行巨大或多发肝肿瘤切除术的32例患者资料,其中14例患者(射频辅助切肝组)术中辅助使用射频消融术,18例患者(常规切肝组)行常规肝脏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肝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结果射频辅助切肝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50~1200ml,中位出血量350ml,常规切肝组术中出血量为350~1500ml,中位出血量750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射频辅助切肝组肝门阻断时间肝门阻断时间为0~15min,中位时间3min,常规切肝组肝门阻断时间为5~35min,中位时间9.5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3天及第7天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死亡、胆漏、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辅助的肝切除术安全有效、出血少、肝门阻断时间短,但相比常规手术,费用昂贵且精准性不足可能是制约其临床普及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TissueLink技术在肝脏手术中增强止血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TissueLink技术进行肝肿瘤切除术,通过提高对肝窦和肝内小血管的凝血和止血功能来提高肝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TissueLink技术进行肝肿瘤切除术40例与传统钳折法进行肝切除术40例对比,观察肝门阻断情况、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对手术的精确性、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采用TissueLink刀进行肝癌切除组术中仅6例短时间阻断肝门血流,其阻断时间为(8.25±1.78)min,平均失血量(160±80.22)ml,输血8例;而传统钳折法肝癌切除组35例阻断肝门血流,阻断时间为(15.18±3.46)min,平均失血量(500±96,23)ml,输血18例,两组各项对比差异显著(均P<0.05).TissueLink刀组手术时间要较对照组长,分别为(65±37.77)min和(35±25.33)min,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TissueLink刀组住院日19±3.74,对照组20±3.25,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TissueLink技术进行肝肿瘤切除可以在不阻断肝门或者减少阻断时间的情况下减少术中失血及术中输血,从而减少肝脏功能的损害,提高于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在肝脏巨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SHVE)在肝脏巨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施行肝脏巨大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SHVE组(15例)和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肝切除范围、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2 d平均腹腔引流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以及肝切除范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HVE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82.1±286.5)ml,明显少于Pringle组[(721.5±512.1)ml,P<0.05].SHVE组患者术后第1、3、7天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Pringle组(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含量明显低于Pringle组(P<0.05).SHVE组患者术后2 d平均引流量为(189.4±103.5)ml,明显少于Pringle组[(249.5±108.7)ml,P<0.05].Pringle组有1例发生肝功能衰竭,SHVE组无一例发生肝功能衰竭.Pringle组有4例发生肝静脉损伤,3例发生肝静脉破裂大出血,1例发生空气栓塞;SHVE组虽有5例发生肝静脉损伤,但无一例发生肝静脉破裂大出血或空气栓塞.结论 SHVE术可以提高肝脏巨大肿瘤切除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是合理安全的肝脏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围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开腹肝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本中心收治的开腹肝癌切除术的77例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2组:传统组45例和ERAS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主观感受、术后胃肠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和术后总住院时间.结果 ERAS组患者术前口渴、饥饿和焦虑感明显低于传统组(均P<0.05),ERAS组患者对比传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2.5±0.7)天vs.(3.3±0.8)天,t=4.551,P<0.001]和排便时间[(3.1±0.6)天vs.(3.9±0.8)天,t=4.778,P<0.001]明显缩短.ERAS组比传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缩短[(8.6±2.1)天vs.(9.8±2.5)天,P=0.03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差异(22.6% vs.24.4%,P=0.851).ERAS组患者较传统组患者术后疼痛较轻,术后疼痛消除时间较快(均P< 0.05).结论 ERAS理念应用于肝癌围术期,可以保障围术期安全,并不增加开腹肝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改善患者术前主观感受、尽早恢复胃肠功能及减轻疼痛评分.ERAS在开腹肝切除术实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扩大肝切除术治疗Ⅲ至Ⅳ期肝门胆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70例Ⅲ~Ⅳ期肝门胆管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局限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扩大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根治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LT及A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根治性切除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扩大肝切除术治疗Ⅲ至Ⅳ期肝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预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七氟烷麻醉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术中实施肝门阻断的缺血后处理的临床效应.方法 临床纳入肝癌切除术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缺血后处理,对照组不进行缺血后处理.观察2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晶体量、术中胶体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在肝门阻断前以及肝脏恢复血流灌注后1h分别取肝组织1块,检测组织中Fas-mRNA的表达情况;术前、术后1d、3d、5d分别采集患者静脉血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谷草转氨酶(AST)检测.结果 研究组Fas-mRNA表达升高幅度为(37.9±5.6)%,对照组Fas-mRNA表达升高幅度为(52.1±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研究组ALT水平分别为(133.7±52.9)I/U、(133.7±52.9)I/U,对照组ALT水平分别为(177.1 ±61.2)I/U、(151.3 ±44.6) I/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研究组AST水平分别为(151.9±37.8) I/U、(126.4±24.4) I/U,对照组AST水平分别为(186.2±49.1)I/U、(144.0±40.7)I/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晶体量、术中胶体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伤口裂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麻醉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术中实施肝门阻断的缺血后处理,可以降低细胞凋亡水平,减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肝细胞损伤,起到显著的脏器保护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波固化针在不规则肝脏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联合微波固化针所施行的68例不规则性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微波固化+不规则性肝切除组,A组),与肝切除数据库中同样行不规则肝切除患者进行配对(单纯不规则切除组,B组),并对两组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死亡病例.微波固化在不规则肝脏切除术中无需行肝门阻断,手术时间、出血量、补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单纯行不规则性肝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P<0.05).而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两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波固化针在不规则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在掌握传统方法阻断肝门切肝的基础上,使用微波固化针沿预切除线行微波固化带,可显著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肝门部阻断及总体时间,且患者术后康复较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半肝缺血预处理(HIP)对肝硬化肝癌患者肝切除的保护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60例行开腹手术的肝癌患者按入肝血流阻断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即HIP组(20例)和半肝血流阻断法(HHV)组(4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HIP组术中出血量(自然对数)、术后输血病例数、术后输血量分别为5.7±0.7、3例和(333.3±115.5)ml,均明显少于HHV组的6.1±0.6、18例及(1 433.3±918.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28;x2=5.27,P=0.022;t=4.86,P<0.00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肠道通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3、5、7天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HIP组均高于HHV组(均P<0.05).HIP组术后一周内有7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恢复正常,HHV组仅1例(P=0.001).结论 半肝缺血预处理法可能提高肝硬化肝癌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并有助于术后肝功能及早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阻断入肝血流肝切术手术的安全性及技巧,以及对残肝功能的影响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利用病例对照研究,比较阻断与不阻断入肝血流切除肝癌,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输血量等指标.结果:甲组(阻断入肝血流)n=59,乙组(不阻断入肝血流)n=42.甲组和乙组术中估计失血量分别为:892ml±843ml、914ml±894ml.甲组和乙组术后ALT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17±6天,12±4天,P<0.05.甲组和乙组术后Tbil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18±7天,13±5天,P<0.05.甲组和乙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3%与12.5%,P<0.05.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应用不阻断入肝血流切肝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根据精准肝切除理念行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与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遵循精准肝切除理念行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术.手术主要方式是根据术前影像资料精确定位病变范围,根据病变范围行选择性的入肝血流阻断或行遵循肝脏内部解剖结构的规则性肝切除.[结果]63例患者中,61例完全腹腔镜下完成,2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3.17%.腹腔镜平均手术时间(210±90)min,平均出血量(400±90)ml.术后出现腹水6例,右膈下积液2例,右侧胸腔积液7例,胆瘘1例,经相应处理均顺利康复,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3)d.[结论]腹腔镜行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并行基于肝段、叶的腹腔镜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癌是安全可行的,符合当代精准肝切除的理念,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