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性科学》2015,(8):3-5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清宫术后应用屈螺酮炔雌醇片对患者术后宫腔粘连及子宫内膜修复的影响。方法:在我院就诊的92例稽留流产清宫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阴道流血量、月经复潮时间及子宫内膜恢复厚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尿HGG转阴率80.43%,高于对照组患者尿HGG转阴率52.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宫腔粘连的总发生率为6.52%,低于对照组患者宫腔粘连总发生率2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稽留流产清宫术后应用屈螺酮炔雌醇片,可有效缩短阴道流血时间、减少阴道流血量、缩短月经复潮时间,有利于子宫内膜修复,同时能有效预防术后宫腔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与屈螺酮炔雌醇片对稽留流产清宫术后子宫内膜修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文昌市人民医院诊治的稽留流产且行清宫术治疗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药物将其分为戊酸雌二醇组和屈螺酮炔雌醇组,每组90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月经复潮时间、月经量、阴道流血时间、术后第14d子宫内膜厚度;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如宫腔积液、盆腔炎、宫腔粘连、月经紊乱等情况;同时,记录两组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如乳房胀痛、头晕、头痛、恶心等情况。结果戊酸雌二醇组患者术后月经量正常率高于屈螺酮炔雌醇组患者,且阴道流血时间短于屈螺酮炔雌醇组,月经复潮时间长于屈螺酮炔雌醇组,子宫内膜厚度指标明显优于屈螺酮炔雌醇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戊酸雌二醇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屈螺酮炔雌醇组患者(16.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戊酸雌二醇组患者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7.8%)略低于屈螺酮炔雌醇组(8.9%),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和屈螺酮炔雌醇片均能够有效缩短稽留流产清宫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戊酸雌二醇效果更优,更适合稽留流产患者清宫术后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服避孕药屈螺酮炔雌醇(商品名:优思明)在药物流产术后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将120例行药物流产术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60例。孕囊排出后,试验组口服新生化片、抗生素并加服屈螺酮炔雌醇,对照组只服用新生化片和抗生素预防感染。随访3个月进行临床对比。结果试验组术后阴道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阴道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子宫内膜的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不全流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药物流产术后即时服用屈螺酮炔雌醇,可减少药流术后阴道出血量,缩短阴道出血时间,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及正常的月经周期的恢复,降低不全流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B超监测不孕不育患者不同子宫内膜情况与妊娠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妊娠率。方法:选取我院就诊不孕症女性1038例,根据阴道B超检查子宫内膜分型将其分为A、B、C三型,并将A、B型按照子宫内膜厚度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经促排卵治疗后的妊娠率。结果:A、B、C型子宫内膜患者妊娠率分别为12.54%(86/686)、9.41%(24/255)和6.19%(6/97)。A型妊娠率明显高于C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8,P=0.033)。A型与B型之间、B型与C型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型子宫内膜厚度为8~10.9mm时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7~7.9mm及≥11mm时(χ~2=5.367,P=0.021),8~8.9mm、9~9.9mm和10~10.9mm之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型子宫内膜厚度为7~8.9mm时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9mm时(χ2=5.936,P=0.019),7~7.9mm和8~8.9mm之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阴道B超监测不孕不育患者子宫内膜的分型和厚度,可以指导女性在较容易受孕的时机进行同房或者行夫精人工授精,从而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屈螺酮炔雌醇片用于人工流产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人工流产治疗的妇女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5例)与对照组(n=45例)。两组患者均在门诊手术室行人工流产术,术后予以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及益母草颗粒促进宫缩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屈螺酮炔雌醇片口服1片/d,连服21d,月经来潮第5d开始第2周期,连用6个周期。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时间、阴道流血量及月经恢复时间明显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周子宫内膜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盆腔感染和宫腔组织残留各1例;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盆腔感染和宫腔粘连各3例和宫腔组织残留2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和5例,症状均较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χ2=0.62,P0.05)。结论:屈螺酮炔雌醇片用于人工流产术后疗效确切,可减少术后阴道出血量并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加快月经周期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阴道B超下行无痛人工流产与传统人工流产对剖宫产瘢痕子宫早孕患者临床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于宿迁市人民医院进行人工流产的132例瘢痕子宫早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观察组患者行经阴道B超人工流产,对照组患者行传统人工流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围术期指标,记录患者疼痛情况(VAS评分)、月经复潮时间、术后出血、吸宫不全、宫颈粘连、子宫穿孔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月经复潮时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B超下人工流产可以减少瘢痕子宫患者手术时间,降低因反复刮吸子宫内壁而引起的并发症,手术效果和安全性优于传统人工流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国性科学》2015,(6):86-88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不同治疗方法对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123例,所有患者都曾经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术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23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有41例患者,给予口服孕三烯酮治疗;B组有41例患者,给予皮下注射亮丙瑞林治疗;C组有41例患者,给予期待治疗。所有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情况。结果:A、B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的妊娠率显著高于C组患者,比较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的妊娠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在腹腔镜术后采用亮丙瑞林治疗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康妇消炎栓联合伊血安颗粒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行人工流产术的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70例.三组均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处理A组加用康妇消炎栓,处理B组加用伊血安颗粒,联合组加用伊血安颗粒和康妇消炎栓.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采集器诊断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情况,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70例不孕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采集子宫内膜组织,将获取的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细胞涂片并浸入10%甲醛液中固定,对其中出现颗粒状的成形成分进行石蜡切片和组织学分析,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性刮宫,以其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子宫内膜采集器细胞涂片法、有形成分石蜡切片法和两组结合的方法在诊断率上的符合程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情况加以分析.结果:子宫内膜采集器细胞涂片法和子宫内膜采集器有形细胞成分石蜡涂片法符合率分别为84.3%、94.7%,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两者结合和有形细胞成分石蜡涂片法符合率分别为95.2%、94.7%,两者比较元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采集器不仅可以用于涂片法进行细胞学诊断,也可对子宫内膜的有形成分进行石蜡切片组织学诊断,这样会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和电切除术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医院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刮匙组60例和电切组60例,刮匙组在宫腔镜下行刮匙刮除术,电切组在宫腔镜下行电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月经量、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及卵泡呈典型"三线征"比例,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率和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月经量均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术后各时段刮匙组月经量亦显著高于电切组(P<0.05),术后各时段刮匙组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低于电切组(P<0.05);术后3个月刮匙组子宫内膜"三线征"比例显著高于电切组,术后6、12个月电切组子宫内膜"三线征"比例显著高于刮匙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内,两组患者半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刮匙组1年复发率显著高于电切组(P<0.05);刮匙组半年妊娠率显著高于电切组(P<0.05),两组患者1年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和电切除术对子宫内膜息肉均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以优先考虑刮匙刮除术;对于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以优先考虑电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序贯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收治的87例行药物流产者随机分为雌孕激素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常规止血、消炎治疗,雌孕激素组加用雌孕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出血时间、出血量、流产结局及体内激素水平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差异。结果:雌孕激素组患者的引导出血量少量的比例63.64%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32.56%,雌孕激素组的出血量、出血时间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药流当天的E2、P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7d后两组的E2均显著的增高、P显著的降低(P0.05),雌孕激素组患者的E2均显著的增高、P显著的降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药流当天的E2、P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7d后两组的E2均显著的增高、P显著的降低(P0.05),雌孕激素组患者的E2均显著的增高、P显著的降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雌孕激素组与对照组的完全流产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孕激素序贯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能显著的缩短出血时间、促进月经复潮、激素水平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流术后恢复性生活时间与继发性不孕的相关性,以便指导临床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入院诊治的600例人工流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恢复性生活时间将其分为三组,A组:2周组(91例)、B组:2~4周组(108例)及C组:4周组(401例),统计三组患者术后1年内发生继发性不孕的发生率,比较三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分析人流术后恢复性生活时间与患者发生继发性不孕的相关性。结果:600例患者术后发生继发性不孕为60例,其中A组患者不孕22例(24.18%),B组患者发生不孕12例(11.11%),C组患者发生不孕26例(6.48%),三组患者发生术后不孕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流术后发生继发性不孕的原因主要是输卵管阻塞(46.67%),其次是子宫内膜异位症(26.67%),再次是盆腔粘连(21.66%)。人流术后继发性不孕患者性传播微生物中HPV约为51.67%,HSV-2约为43.33%,Ct则为31.67%,Uu则为36.67%、NG则为23.33%。对各变量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继发性不孕与人流术后恢复性生活时间呈负相关(r=-0.622,P0.01)。继发性不孕与性传播微生物呈现正相关(r=0.531,P0.01)。人流术后恢复性生活事件与性传播微生物呈负相关(r=-0.576,P0.01)。结论:人流术后过早恢复性生活可能会增加性传播微生物的滋生,进而引发输卵管阻塞,导致继发性不孕。建议人流术后至少4周后恢复性生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与分析人工流产后使用外科手术用防粘连冲洗液预防宫腔粘连。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接受人工流产术的妇女,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外科手术用防粘连冲洗液盆腔灌注以预防宫腔粘连,对比两组腹痛持续时间、阴道流血时间、术后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及宫腔粘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腹痛持续时间、阴道流血时间、术后月经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宫腔粘连发病率为20.00%,观察组宫腔粘连发病率为5.00%,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宫腔粘连发病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预防感染的基础上加用外科手术用防粘连冲洗液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改善预后,降低宫腔粘连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宫喜宫腔型宫内节育器(宫喜环)的避孕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站行人工流产术后放置宫喜环的45例育龄妇女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人工流产术后放置爱母牌宫内节育器(爱母环)的45例育龄妇女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置环后月经量、腹部疼痛、白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脱落、带器妊娠、因不适取出所导致的停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续用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环后6个月后月经量增多、白带增多、腹部疼痛的情况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喜环柔软程度高,易于弯曲,对人流术后子宫修复影响较小,避孕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实施计划生育服务对避孕措施的近期和远期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100例人工流产后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给予计划生育服务,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流产后的服务,观察两组女性近期和远期的避孕措施情况。结果:干预组避孕措施落实率96.0%和正确避孕率98.0%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避孕措施落实率72.0%和正确避孕率70.0%,两组的临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避孕知识掌握评分(89.5±4.6)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77.2±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避孕依从性94.0%,明显的高于对照组64.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再次意外妊娠率0,对照组4.0%,两组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人工流产后女性实施计划生育服务可以提高避孕依从性和避孕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避孕近期和远期中具有较好的优越性,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人工流产原因,探讨降低人工流产率的对策.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宫内早孕人工流产的患者进行现场调查.结果:1600例人工流产女性中,未婚女性占77.38%;流动人口占72.94%.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的平均年龄为19.2岁,首次性生活年龄平均17.1岁.结论:人工流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原因与病理分析。方法:通过对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分析患者阴道出血病理分型,同时对引发患者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分析引发患者出血的临床原因。结果:统计12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病理分型结果显示120例患者中有93例患者为炎性病变,其中有27例细菌性阴道炎占22.50%,39例老年性阴道炎占32.50%,子宫内膜炎12例占10.00%,9例盆腔炎占7.50%,6例卵巢囊肿占5.00%;恶性病变患者有27例,包括13例子宫内膜癌占10.83%,宫颈癌7例占5.83%,平滑肌肉瘤4例占3.33%,间质瘤2例占1.67%,卵巢癌1例占0.83%;对影响患者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过大、绝经时间较长及子宫内膜过厚均为单独影响患者阴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多以炎性病变为出血原因,患者年龄较大、绝经时间较长、子宫内膜较厚均会引发患者阴道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无排卵性子宫出血患者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采用抽签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无排卵性子宫出血患者共计124例,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左炔诺孕酮治疗,观察组则在宫腔中置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进行治疗。测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经量、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水平、PBAC评分,同时观察孕激素(P)、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以及促黄体生成素(LH)等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统计治疗后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无排卵性子宫内膜出血患者的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PBAC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四个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和PBA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125.8±14.2)g/L高于对照组(118.9±13.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相关激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相关激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FSH、LH及T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E2和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发生不良反应5例和对照组13例不良反应相比较,其不良反应率(8.06%)明显低于对照组(20.9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影响体内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降低治疗中和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行计划生育门诊人流妇女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探讨其积极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选择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计划生育门诊做人工流产的1245例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及问卷调查,并对患者的阴道和宫颈管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同时取静脉血做梅毒血清和HIV检测.观察各种性传播疾病的发病情况并对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变量分析.结果:调查中1245例人工流产妇女,感染性病的有436例,约占35.02%;各种性病种类中,衣原体感染患者居多达46.10%,其次是非淋茵性尿道炎患者38.99%,淋病和尖锐湿疣的患者比率也较高,分别为7.11%和4.59%.性病患者的临床常见症状仍然存在意义,下腹痛、瘙痒、分泌物异常的出现仍然提示性病的可能.总体各种性病人群中流动人口分布人群较多,流动人口构成比达68.58%,明显高于非流动人口的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研究中发现文化程度<5年、首次性交年龄<18岁、2个以上性伴侣、既往生殖道感染、流产次数>2次、避孕套避孕等与性病的发生有很强的相关性.结论:计划生育门诊人流妇女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群体.性传播疾病的发生情况与多种因素有相关性,需要有针对性的实施防治措施,提高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