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470例早产相关因素及早产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早产发生现状及不同孕周、不同类型早产儿的结局。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2012年5月31日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孕28周~36+6周早产产妇470例为研究对象。结果:①早产发生率:早产发生率为29.03%(470/1 619)。②早产发生孕周:平均分娩孕周33.5周,其中早期早产发生率为15.11%(71/470),中期早产发生率19.87%(94/470),晚期早产发生率64.89%(305/470)。③早产发生的原因:在早产的发生原因排序中,医源性早产占首位,其次为PPROM早产和自发性早产。医源性早产中前5位原因分别是双胎及其相关并发症50例(18.58%),前置胎盘44例(16.35%),子痫前期39例(14.49%),子宫疤痕33例(12.26%),胎盘早剥9例(3.34%)。④不同孕周的早产儿结局比较: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与孕周相关,早期、中期、晚期早产儿的并发症(新生儿窒息、肺部感染、颅内出血、肺透明膜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不同原因的早产儿结局比较:在医源性早产、PPROM及自发性早产中,围生儿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部感染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在上述原因的早产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新生儿窒息及NRDS发生率在上述各种原因的早产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的并发症及死亡率与孕周密切相关,<32周的早期早产儿死亡率和并发症明显增高。减少医源性早产,积极预防PPROM及自发性早产的发生是降低早产发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辅助生殖技术(ART)受孕与自然受孕双胎早产儿临床特征的差异,为母婴围生期保健和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河南省17地市53家医院产科分娩的2 900例双胎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受孕方式不同分为ART受孕组(n=604)及自然受孕组(n=2 296),收集其一般情况、住院期间并发症、治疗和结局情况及其母亲妊娠期情况等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RT组早产儿母亲平均年龄、高龄比例、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率及剖宫产率高于自然受孕组(t=7.254,χ2=10.319、7.735、4.855,P<0.05),妊娠期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自然受孕组(χ2=23.664、54.040,P<0.01);ART组早产儿平均胎龄低于自然受孕组,胎龄<34周比例及窒息率高于自然受孕组(t=-2.298,χ2=8.780、6.315,P<0.05),两组早产儿主要并发症、治疗及结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T受孕双胎早产儿母亲平均年龄、高龄产妇比例及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较自然受孕者高;ART未增加双胎早产儿近期不良结局的风险,但其出生胎龄较小,窒息率较高,因此围生期保健及管理时需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辅助生殖技术(IVF/ICSl)中妊娠结局,并对临床相关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生殖中心2004年1月1日~6月31日176例患者189个辅助生殖周期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种植率、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2.97%、33.53%、30.64%;冻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23.08%,单周期累计临床妊娠率32.37%;妊娠者较未妊娠者年龄轻(P<0.05);年龄≤35岁组较年龄>35岁组妊娠率高(分别为48.98%和11.11%,P<0.05);妊娠史对治疗结局有一定影响。结论:分析IVF/ICSI中影响妊娠结局的临床相关因素将提高种植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的新生儿情况、分娩情况及助孕过程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关数据,为进一步改进辅助生殖技术提供可参考的资料。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2月实施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1 210例周期,以电话随访为主,辅以信件和邮件等方式,获得妊娠结局的新鲜周期236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55个,对其助孕的各个环节指标进行归纳分析。结果:①新鲜周期单胎和双胎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比较:双胎组中晚期流产率(14.04%)显著高于单胎组(2.79%)(P<0.05);单胎组平均分娩孕周长于双胎组(P<0.05);双胎组低体重出生儿及极低体重出生儿发生率分别为44.44%和4.44%,显著高于单胎组。②冷冻周期单胎和双胎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比较:双胎组低体重出生儿、极低体重出生儿、早产儿及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2.31%、11.11%、53.85%、21.05%,显著高于单胎组(P<0.05)。③新鲜周期单胎流产临床资料比较:流产组在注射HCG日的E2水平为(2 650.30±483.90)高于正常妊娠组(1 660.50±167.70)(P<0.05);移植后14天,流产组的HCG水平(299.83±286.34)低于正常妊娠组(623.38±606.92)(P<0.05)。结论:多胎的流产率、早产率、低体重出生儿及极低体重出生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胎;HCG日的E2水平及移植后14天HCG水平是预测妊娠结局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实验仪器的更新、体外培养条件和环境的改进以及超排卵方案的完善,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妊娠率明显提高,同时ART的安全性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孕本身可能是ART妊娠不良结局的高危因素,ART助孕妊娠的妇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剖宫产率、早产率、多胎率以及低体质量儿出生率、先天性畸形率、新生儿远期疾病(生长发育异常、儿童恶性肿瘤、基因印迹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于自然妊娠.原因可能是与超量激素刺激、配子及胚胎的处理及冻融、体外培养和显微操作等有关.综述ART妊娠结局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早产的临床特点及早产儿结局。 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和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早产(孕龄为28~36+6孕周)均活产分娩的116例孕妇及其分娩的232例早产儿(均纳入双胎组),以及单胎妊娠早产均活产分娩的441例孕妇及其分娩的441例早产儿(均纳入单胎组)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学比较两组孕妇临床特点及其分娩早产儿的临床结局差异,以及两组不同孕龄分娩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及出生体重Z评分值差异。 结果①两组孕妇的年龄、身高、入院体重、孕前与分娩时人体质量指数(BMI)、分娩孕龄及早产原因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值、产前地塞米松(DEX)使用率(包括≤1个疗程DEX)及剖宫产率,均高于单胎组,入院孕龄小于单胎组,住院保胎时间长于单胎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双胎组孕妇分娩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及出生体重Z评分值较单胎组低,呼吸机使用时间较单胎组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肺炎、败血症、低血糖和贫血的发生率均较单胎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分娩早产儿的1 min与5 min Apgar评分、呼吸机使用率、低血钙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生后7 d内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双胎组孕龄为35~35+6孕周和36~36+6孕周孕妇分娩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和出生体重Z评分值,均较同孕龄单胎组早产儿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各孕龄阶段,两组孕妇分娩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和出生体重Z评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胎妊娠是导致早产的重要原因,可对早产儿造成严重危害,应重视对双胎妊娠孕妇发生早产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产的相关高危因素及其早产儿结局。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258例早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早产类型分为自发性早产组(186例)和治疗性早产组(72例),对其各自相关的高危因素及其早产儿结局进行分析。结果自发性早产中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112例,占60.21%,PPROM是自发性早产的最主要高危因素,其次为早产史、孕期产检次数、孕期先兆流产史、多胎、胎位异常等;治疗性早产的高危因素主要是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缺氧、胆汁淤积症;治疗性早产组主要以剖宫产终止妊娠,剖宫产率高达90.28%,明显高于自发性早产组(P0.01);自发性早产组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并发症明显低于治疗性早产组(P0.05),两组新生儿治愈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多种高危因素与早产发生有关,因此应加强产前检查,及早发现早产潜在的高危因素,积极制定防治措施,减少早产的发生,同时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结局和子代出生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ART技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进行常规产检并接受过ART治疗的女性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正常妊娠的女性进行对照,按照与ART组女性末次月经在1个月以内、在同一年龄段选择对照人群,并随访对照组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我院1995年1月~2007年12月分娩双胎173例,其中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妊娠(研究组)83例,自然受孕双胎妊娠9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并发症、孕周、分娩情况、新生儿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①研究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娩孕周多数在32~36周之间,两组妊娠并发症、新生儿Apgar评分、平均出生体重、出生双顶径、平均分娩孕周和性别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研究组孕妇平均年龄、住院天数及失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自然双胎妊娠相比,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妊娠单卵双胎少见。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妊娠剖宫产率较高,但妊娠期并发症、新生儿窒息率无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海省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的不孕不育患者中,其长期居住地海拔高度是否与ART结局有相关性,为治疗青海省不孕不育患者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就诊于青海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并接受ART助孕夫妇共计740例。按海拔高度分4组,1 800~2 300 m为A组,2 301~2 800 m为B组,2 801~3 300 m为C组,3 301 m为D组。其中A组565例,B组94例,C组60例,D组21例。对各组男女平均年龄、精液状态及参数、ART助孕过程中获取的平均胚胎数、平均优质胚胎数以及妊娠率进行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4组间男女平均年龄,染色体异常核型比例,精液状态及参数,少精子症构成比,无精子症构成比,畸形精子症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C组弱精子症构成比比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4组间平均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海拔高度不影响ART过程中患者精液参数,染色体核型,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助孕对子代出生缺陷的影响。方法检索从建库到2018年8月在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Sinomed、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满足预先纳入标准的队列研究,使用I2统计和Q-检验评估研究之间的统计异质性,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估计总体组合的风险。结果本次最终纳入60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评估ART助孕后的子代730756名和自然受孕(spontaneously conceived,SC)的子代26185008名的出生缺陷风险。与SC子代相比,ART助孕后的子代出生缺陷风险高[RR=1.42,95%CI(1.30-1.56)]。排除异质性大的1项研究后,余下59项研究在限定部分条件后,其出生缺陷风险的变化如下,泌尿生殖器畸形[RR=1.49,95%CI(1.40-1.59)],单胎畸形[RR=1.43,95%CI(1.30-1.58)],亚洲地区[RR=1.52,95%CI(1.28-1.80)],基于临床的研究[RR=1.36,95%CI(1.21-1.60)],小样本量的研究[<500,RR=1.52,95%CI(1.35-1.72)],分层分析后,ART助孕后的子代出生缺陷风险高于SC子代。结论ART助孕子代出生缺陷风险高于SC组,因此在ART助孕后必须进行严格产前筛查,以避免严重畸形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孕周早产相关因素及早产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010例早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随机选取同期的1010例足月分娩病例为对照.比较不同孕周早产(早、中、晚期早产)的相关因素,不同孕周早产儿的并发症和早产的母婴结局.结果 ①胎膜早破在早、中、晚期早产中均占首要因素(分别为44.44%、49.43%、52.86%),其余存在明显相关性的因素为子宫因素、多胎妊娠、胎位异常、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及胎盘因素;②早产组中孕妇年龄在18岁以下或35岁以上、有人工流产史、有早产史和运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21、10.53、7.21、57.87,均P<0.05);③不同孕周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颅内出血(NICH)、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不同(χ2值分别为418.89、31.65、45.54、104.69和8.14,均P<0.05),其中NRDS、NICH及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随着孕周的增加显著降低,NRDS早期和中期(χ2值分别为78.16、436.51和79.83)、早期和晚期(χ2值分别为8.15、30.31和4.76)、中期和晚期组(χ2值分别为15.43、108.52和19.61)相比较,均P<0.05);NHB在早期与中期早产儿中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χ2=0.41,P>0.05),但早期组及中期组早产儿的NHB发生率明显高于晚期早产组(χ2值分别为23.56、35.47,P<0.05);NEC在早期早产儿中发生率明显高于中期及晚期早产组(χ2值分别为5.66、5.81,均P<0.05),在中期与晚期早产儿中NEC的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χ2=0.40,P>0.05);④早产组和对照组相比,其产后出血、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及死亡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是35.24、43.99、17.51、49.67,均P<0.05).结论 早产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重视产前检查及孕期保健,及早识别早产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早产儿预后,是提高妇幼保健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发性早产(spontaneous preterm birth,SPB)合并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的诱因及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分娩患者的病历资料,287例2837孕周的SPB合并PROM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分娩的119例SPB未合并PROM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妊娠结局的不同,以及影响妊娠结局的诱因。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除肺透明膜病外其他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Apgar<7分、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死亡率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生殖道感染是PROM最常见的诱因。结论 SPB合并PROM患者比SPB未合并PROM患者的新生儿感染率增加,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世界上第1例"试管婴儿"诞生以来,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随着人们对配子与胚胎培养条件的不断优化,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显著提高,现已成为治疗不孕不育症的理想治疗措施之一。近年来,一系列辅助生殖相关技术,如卵子体外成熟、移植前遗传学诊断、单胚胎移植以及冷冻技术等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为降低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费用、风险等提供了可能。该文主要就当前临床及实验性辅助生殖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黄体生成素是在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下 ,由垂体前叶分泌的促性腺激素 ,对女性体内雌激素的合成、卵子的成熟、受精及胚胎的质量等起着重要作用。黄体生成素在体内还有其它许多靶器官 ,能影响非性腺组织的功能 ,更好的理解其生物特性对临床尤其是在辅助生殖方面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然受孕、辅助生殖技术及服用促排卵药3种方式受孕双胎妊娠的不同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娩孕妇324例,其中辅助生育技术受孕双胎孕妇(辅助生殖组)106例,自然受孕双胎孕妇(自然受孕组)81例,服用促排卵药物受孕(促排卵药组)137例。对3组双胎妊娠孕妇的围生期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辅助生殖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难免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S/D异常、羊水异常、一胎胎死宫内、剖宫产、胎儿畸形、低体重儿出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自然双胎妊娠相比,应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孕妇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难免早产等妊娠期并发症明显增多,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辅助生殖技术(ART)妊娠分娩的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数据库匹配方法,识别2004—2015年上海市出生监测数据库中ART婴儿5 858例,描述其出生特征,分析ART婴儿各种不良出生结局发生情况,并应用Poisson回归模型测算其相对危险度。结果 ART婴儿双多胎比例为35.73%,高于总体2.12%的水平。ART单胎婴儿早产、低体重和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均有所增高,发生率分别为8.34%、4.75%和1.65%,校正RR值分别为1.70(95%CI=1.52~1.90),1.68(95%CI=1.45~1.95)和1.66(95%CI=1.29~2.13)。ART双多胎婴儿早产、低体重和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58.39%、44.19%和1.72%,与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RT技术助孕后多胎率明显升高,ART新生儿早产、低体重和出生缺陷的风险也有所增高。  相似文献   

18.
《Global public health》2013,8(8):904-925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isparities in risks associated with biomedical technology focusing on the results of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 ART among biomedical technologies transferred to Asia is a representative case that reveals in its clinical use and related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global politics of technology. This study notes the global politics at work in the recognition of and reaction to such risks. While many Asian countries aggressively pursu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weak legislative and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have created various problems and controversial cases. This study asserts that risks associated with technology are characterised as social facts not natural ones or mere ‘side effects’, sinc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risk are closely intertwin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重身份识别方法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患者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在ART患者身份安全管理中,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5年之前采用证件识别方法,2015年开始采用证件识别和指纹识别两种方法,分别于建档日和手术日对患者夫妇进行身份识别。结果 2014年证件识别16 652人,平均处理时间2 min/人,其中证件识别身份疑问者128人,平均处理时间15 min/人;2015年双重身份识别20 044人,平均处理时间2.2 min/人,其中证件识别身份疑问者135人,平均处理时间2.5 min/人。使用双重身份识别方法后,对证件识别身份有疑问患者的平均处理时间从15 min/人缩短至2.5min/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身份识别方法在ART患者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是安全的,可提高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