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对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4例CCRCC患者的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病理结果,分为低级别组(19例)、高级别组(15例)。测量记录不同级别CCRCC的ADC直方图参数,包括ADC值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中位数、偏度值、峰度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级别CCRCC ADC直方图参数的差异。结果 低级别组CCRCC 的ADC直方图最小值、平均值、中位数均高于高级别组 [(1.09±0.23)×10-3 mm2/s vs (0.81±0.09)×10-3 mm2/s、(1.86±0.27)×10-3 mm2/s vs (1.58±0.14)×10-3 mm2/s以及(1.85±0.23)×10-3 mm2/s vs (1.59±0.12)×10-3 mm2/s,P<0.05],且低级别组ADC直方图以负偏态分布为主;两组ADC直方图的最大值、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直方图的最小值鉴别低级别、高级别CCRCC的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95,对应的最佳诊断阈值、Youden指数以及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98×10-3 mm2/s、0.761、86.67%、89.47%。结论 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有助于鉴别低级别、高级别CCRCC,ADC最小值诊断效能最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利用MR扩散加权成像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预测鼻咽癌放疗敏感度的可行性。 方法 97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行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并测量肿瘤灶ADC值。根据放射治疗后的效果将鼻咽癌患者按放疗敏感度进行分组,放疗敏感组74例、放疗抗拒组23例。分析放疗敏感度与ADC值、病理分型、T分期的相互关系。 结果 放疗敏感组的ADC值为(0.792±0.121)×10-3mm2/s,其中非角化型分化型癌23例,非角化型未分化癌51例,T1期10例,T2期33例,T3期22例,T4期9例。放疗抗拒组的ADC值为(0.730±0.104)×10-3 mm2/s,其中非角化型分化型癌8例,非角化型未分化癌15例,T1期3例,T2期4例,T3期7例,T4期9例。两组间在ADC值、T分期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99, P=0.030; χ 2=10.287,P=0.016),在病理分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111, P=0.740)。各T分期的ADC值整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97, P=0.000),随着T分期的增高,ADC值呈现下降趋势。ADC值、T分期预测鼻咽癌放疗敏感度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z)值分别为0.657、0.661。当ADC值取0.737×10-3 mm2/s为诊断阈值时,其诊断价值最大,敏感度为68.9%,特异性为69.6%。结论 ADC值可以预测鼻咽癌放疗敏感度,其价值接近于T分期,最佳诊断阈值为0.737×10-3 mm2/s。  相似文献   

3.
信超  孙轶群  毛健 《中国癌症杂志》2017,27(12):985-991
背景与目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目前检查活体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运动的理想方法,常规DWI使用单指数拟合函数得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MR imaging,IVIM-MRI)则采用足够多的低b值和高b值并使用双指数拟合函数,可获取更丰富的生物信息,因此本研究欲探讨IVIM-MRI的单、双指数模型在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32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并在新辅助治疗前、后行常规MR序列及IVIM序列扫描的患者。IVIM序列包括9个b值(0~800 s/ mm2),所得IVIM序列原始数据经单、双指数模型处理,得到单、双指数模型衰减曲线,并生成对应参数图。测量新辅助治疗前、后肿瘤实质区单指数模型ADC值和双指数模型D值、灌注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并比较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组和非pCR组新辅助治疗前、后参数差异。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IVIM的单指数模型中,治疗前肿瘤平均ADC值[(133.2±21.5)×10-5 mm/s]较治疗后[(166.9±29.7)×10-5 mm/s]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指数模型中,新辅助放化疗前pCR组肿瘤D*值[(4 471±1 271)×10-5 mm/ s]低于非pCR组[(5 749±1 722)×10-5m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放化疗后pCR组肿瘤D值[(97.0±14.6)×10-5 mm/s]低于非pCR组[(113.4±22.6)×10-5 mm/s],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常规DWI序列,IVIM双指数模型可更加详细补充描述肿瘤扩散信息。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的开展及应用,大大提高了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的特异度,其中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模型和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模型作为新兴技术,已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一定的进展。该研究探讨DWI的单指数模型、IVIM模型和DKI模型在乳腺良恶性病灶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超声或X线BI-RADS 4类及以上患者。排除标准:① 乳腺MR检查前已进行穿刺检查、新辅助化疗或手术的患者;② 图像运动伪影较重。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双侧乳腺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快速反转恢复(turbo inversion recovery magnitude,TIRM)、多b值DWI(RS-EPI)和T1W动态增强扫描。选取病灶实性成分最大层面且避开明显坏死、囊变液化区绘制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分别测量单指数模型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DADC)值、IVIM模型参数[真实扩散系数(tissue diffusivity coefficient,DDT)、灌注相关扩散系数(perfusion-related diffusivity coefficient,D*)、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和DKI模型参数[峰度系数(kurtosis coefficient,K)、扩散系数(diffusivity coefficient,DDK)]。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乳腺良恶性病灶组织上述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3种模型参数的诊断效能。采用Z检验比较各参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的差异。结果:依据上述标准共纳入80例患者(83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38个,恶性病灶45个。3种不同扩散模型中DADC值、DDT值、K值及DDK值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最佳阈值分别为DADC值1.08×10-3 mm2/s、DDT值1.06×10-3 mm2/s、K值0.756及DDK值1.36×10-3 mm2/s。而D*值和f值在良恶性病灶之间存在较大重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K值和DDT值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的AUC值最高,分别为0.956和0.947,K值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1.1%和89.5%,DDT值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3.3%和84.2%;DADC值和DDK值其次,AUC分别为0.933和0.923,DADC值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8.9%和84.2%,DDK值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1.1%和84.2%。最后,DADC值、DDT值、K值及DDK值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中的ROC曲线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三种不同扩散加权成像模型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中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中IVIM和DKI的诊断效能较单指数模型略高,但 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指数模型扫描时间短,后处理简单,在临床应用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表现的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9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前乳腺MR资料,通过分析MR形态学特征、早期强化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病变进行联合评价。结果 69例乳腺癌患者中,共有62例患者(76个病灶)呈肿块样强化病变,其中Luminal A型乳腺癌8例(11个病灶),Luminal B型乳腺癌35例(44个病灶),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9例(11个病灶),三阴性乳腺癌10例(10个病灶)。肿块样强化病变中,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06,P=0.002),其中三阴性乳腺癌形态表现为圆形的比例明显大于其他三组乳腺癌(40.00% vs 10.61%,χ2=6.390,P=0.033);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边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25.502,P=0.001),其中三阴性乳腺癌边缘清晰比例显著大于其他三组乳腺癌(60.00% vs 10.61%,χ2=14.942,P=0.001);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内部强化方式、早期强化率、TIC类型及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MR表现上有一定区别,可能有助于区分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但目前尚不能依据MR表现乳腺癌分子亚型直接预测。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定量参数即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一致性及可重复性是众多研究关注的重点。既往研究结果显示b值、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选择等因素对ADC值一致性及可重复性均有一定影响。本研究将探讨直肠癌术前DWI层面及ROI的选择对ADC值一致性及重复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的患者资料,此组患者均行直肠MR及DWI检查。2名不同年资的医师分别在ADC图像上采用肿瘤中心法及轮廓法勾画ROI,层面选择了肿瘤最大层、肿瘤最大层及其上下两层及肿瘤全层三种方法。其中肿瘤轮廓法采用手动勾画模式,尽量沿肿瘤轮廓勾画ROI。肿瘤中心法使用圆形ROI工具,肿瘤实性部分尽可能圈入而避开病变内坏死或囊变区。两名医师用三种层面和两种ROI放置法间隔2周进行重复测量。使用ANOVA法比较不同层面之间ADC值差异,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ROI之间ADC值差异。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并分别比较同一医师前后两次及两名医师之间测量值的可重复性(Bland-Altman法)。结果:将三种层面法测得ADC值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层面的情况下,肿瘤轮廓法测得ADC值均大于肿瘤中心法,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肿瘤全层-肿瘤中心法及轮廓法测量ADC值,组内及组间一致性可达到0.931、0.803和0.913、0.822。医师1前后两次分别采用肿瘤中心法及肿瘤轮廓法测定ADC值,测得的ADC值95%一致性区间为(-0.089 3~0.083 1)×10-3mm2/s(P:Mean=0,P>0.05),(-0.066 8~0.096 3)×10-3 mm2/s(P:Mean=0,P<0.05);医师1与医师2使用采用肿瘤中心法及肿瘤轮廓法测定ADC值,测得的ADC值95%一致性区间为(-0.127 5~0.141 6)×10-3mm2/s(P:Mean=0,P>0.05),(-0.112 0~0.150 2)×10-3mm2/s(P:Mean=0,P<0.05)。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肿瘤中心法较轮廓法在同一医师前后两次间及两名医师间重复测量一致性区间小,重复性好。结论:不同层面选择对直肠癌ADC值影响不大;而轮廓法测得ADC值大于中心法。肿瘤全层-肿瘤轮廓法及中心法测得ADC值一致性均较高。但肿瘤全层-中心法重复性稍好且操作简便;而肿瘤全层-轮廓法重复性较中心法稍差,但能反映肿瘤整体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多种功能磁共振成像对胶质瘤进行评估,术前对脑胶质瘤进行较精准的诊断。方法 收集35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胶质瘤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功能MRI检查,对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中快速扩散系数(D*)、慢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和分布扩散系数(DDC)的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病灶侧IVIM的D、D*、DDC值较对侧正常脑白质增高(D:0.71±0.05×10-3mm2/s vs.0.14±0.03×10-3mm2/s;D*:0.06±0.04mm2/s vs.0.03±0.02mm2/s;DDC:1.29±0.33×10-3mm2/s vs.0.43±0.14×10-3mm2/s)、f值较对侧正常脑白质降低(f:0.41±0.11 vs.0.51±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种磁共振功能成像序列协同分析胶质瘤,可以避免肿瘤的异质性,显著提高了磁共振检查对高级别脑胶质瘤实性部分的识别能力及精确性。  相似文献   

8.
IVIMMRI评估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使用IVIMMRI研究宫颈癌的组织学特性,并探讨IVIMMRI在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经病理证实为中晚期(≥Ⅱb期)宫颈癌患者分别于放化疗前、治疗后2周、4周及结束时行盆腔MRI扫描,包括T2WI、IVIM (14个b值,范围0~1 000 s/mm2)及T1增强扫描。IVIMMRI数据使用双指数模型分析获得纯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使用单指数模型测量ADC值。分别测量各检查点肿瘤IVIMMRI相关参数,分析其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结果 治疗结束时比治疗前ADC值、D值、f值均下降,分别为0.96×10-3 mm2/s∶1.77×10-3 mm2/s (P=0.000)、0.76×10-3 mm2/s∶1.34±0.12×10-3 mm2/s (P=0.000)、0.14%∶0.24%(P=0.012);治疗后第2周3个参数值明显升高(所有P=0.000),一直持续至治疗结束。D*值在治疗结束时呈下降趋势。结论 IVIMMRI可以监测宫颈癌放化疗过程中动态变化,并可早期反应其变化,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MR序列测量宫颈癌放疗靶区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宫颈癌患者MR资料,均行MRI平扫、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分别在轴位T2WI、T1WI增强扫描(T1+C)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上手动勾画肿瘤轮廓,通过面积求和法计算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GTV),将不同序列测算的GTV分为T2WI组、T1+C组和ADC组。采用One-way ANOVA计算各组GTV的平均值,Bland-Atlman法计算各组GTV的95%一致性界限(95% limits of agreement,95% LoA)。 结果 T2WI、T1+C和ADC 组GTV平均值分别为(46.35±28.04) cm3、(44.27±26.66) cm3和(47.50±28.55) cm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32,P=0.877)。Bland-Atlman结果显示,T2WI组与T1+C组、T2WI组与ADC组以及T1+C组与ADC组的95% LoA分别为(-16.43~20.59) cm3、(-19.01~25.47) cm3和(-20.13~22.44) cm3,不同组Bland-Atlman散点图比较均存在5.26%(2/38)位于95% LoA范围外,超出临床可替代范围。结论 不同MR序列测量宫颈癌放疗靶区的一致性欠佳,尚不能相互取代,综合分析T2WI、T1+C以及ADC更有利于宫颈癌放疗靶区的准确勾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和血小板计数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按照诊断标准、纳入和排除标准,研究纳入2003年1月至2012年4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且以“原发性肝癌”作为主要诊断的患者375例。分析入选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临床、生化、代谢等资料,二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2型糖尿病和血小板计数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关系。结果 375例患者中,63例(16.8%)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白细胞计数(4.13±2.49)×109/L,血红蛋白定量(132.5±23.8)g/L,血小板计数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130/(85~189)×109/L,国际标准化比值(1.20±0.27)。两组比较的结果提示,血小板计数[113/(64~157)×109/L vs. 139/(89~192)×109/L, P=0.020]在两组人群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控制年龄、乙肝感染、血红蛋白定量和INR等情况下,血小板计数不是原发性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独立相关因素,OR值为0.999,95%CI: 0.995~1.003(P=0.505)。结论 原发性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肝癌不合并糖尿病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归因于其他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3.0T 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鉴别良恶性咽后淋巴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44例伴咽后淋巴结肿大的鼻咽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根据病理活检及临床随访分为良性组13例和恶性组31例.比较DWI信号及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ppa...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是近年来发展的基于双指数计算模型的功能成像方法,可反映单纯扩散和灌注两种效应。该研究旨在探讨IVIM各参数的可重复性及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与定量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比较,并探讨两种成像方法灌注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发现乳腺占位性病变并获得术后明确病理结果的患者56例,共61个病灶,其中良性病变30个,恶性病变31个。患者术前均行IVIM及DCE-MRI检查。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对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IVIM参数(D、D*、f值),DCE-MRI参数(Ktrans、Kep、Ve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检测2名医师IVIM测量值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各参数值的差异;对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其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IVIM灌注相关参数与DCE-MRI的相关性。结果:2名医师IVIM测量值的组内、组间重复性均较好(ICC≥0.730,P均<0.05)。乳腺恶性病变的D值低于良性病变,而f、Ktrans及Kep值高于良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Ve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f、Ktrans、Kep值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896、0.677、0.796、0.847。D与Ktrans、Kep的ROC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以1.07×10-3 mm2/s为诊断阈值,D值特异度最高(86.67%),以0.54/min为诊断阈值,Kep值的灵敏度最高(98.36%)。相关分析显示f与Ktrans、Kep值及D*与Ktrans值均呈弱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73、0.360和0.294(P 均<0.05)。结论:IVIM参数在不同医师分析中重复性较好,IVIM与DCE-MRI均有助于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两种成像方法在反映组织灌注情况中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25例(联合组)与非规则性肝切除23例(非规则组)治疗肝癌作前瞻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包括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和4 d AST的水平、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等,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联合组平均手术时间较非规则组少[(120.16±15.45) min vs(130.26±8.48) min,t=2.77,P<0.05];联合组术中出血量较非规则组少[(252.40±81.25) ml vs (493.44±100.96) ml,t=8.42,P<0.05];联合组术后1 d、4 d AST水平上升幅度较非规则组小[(1 d AST:(143.76±49.48)U/L vs (253.82±77.79) U/L,t=5.90,P<0.05;4 d AST:(79.36±24.51) U/L vs(129.57±45.66) U/L,t=4.80,P<0.05];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分别为4.0%和8.7%(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联合组较非规则组低(12.00% vs 39.13%,P<0.05);术后1年复发率联合组较非规则组低(20.00% vs 47.83%,P<0.05);术后1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0% vs 78.26%,P>0.05)。结论 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较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预测并筛选免疫反应性较强的四跨膜蛋白超家族成员1(transmembrane 4 L6 family member 1,TM4SF1) 人类白细胞抗原A2(human leukocyte antigen A2,HLA-A2)限制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表位肽。方法 联合4种软件(BIMAS、SYFPEITHI、IEDB、PROPRED I)对TM4SF1的 HLA-A2限制性CTL表位进行预测,并采用预培养法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y,ELISOPT)、直接法ELISOPT对所测得表位肽的免疫反应性进行鉴定。结果 4种不同软件共预测出10条表位多肽,对其中4条(P1、P2、P8、P10)进行免疫反应性验证。多肽活化CTL能力结果显示,预培养法ELISPOT产生斑点形成细胞(spvt forming cell,SFC)的净值T明显高于直接法ELISPOT:[(阳性对照肽:322±8 vs 169±22,P<0.05)、(多肽P1:114±10 vs 39±7,P<0.05)、(多肽 P10:156±31 vs 52±8,P<0.05)]。单个活化CTL细胞分泌INF-γ因子的水平检测结果显示,预培养法 ELISPOT 产生斑点的平均大小明显大于直接法 ELISPOT[(阳性对照肽:21.91±2.45 vs 13.80±1.76,P<0.05)、(多肽P1:12.90±0.88  vs 8.31±1.40,P<0.05)、(多肽P10:17.50±3.85 vs 11.96±0.61,P<0.05)]。表位多肽P1、P10均具有免疫原性,P10的免疫活性更高。结论 预培养法ELISPOT检测多肽的免疫反应性较直接法ELISPOT灵敏性更高,多种软件联合ELISPOT预培养法可有效筛选出免疫反应性更强的卵巢癌相关抗原TM4SF1 HLA-A2限制性CTL优势表位,其中P10的免疫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裸鼠鼻咽癌转移模型并探讨 E-选择素(ELAM-1)与鼻咽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将鼻咽癌5-8F细胞悬液注射于裸鼠左后肢爪垫,观察裸鼠状态、成瘤情况并测量裸鼠体重及移植瘤长短径;采用连续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移植瘤及转移情况,将16只人鼻咽癌荷瘤裸鼠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移植瘤组织中ELAM-1的表达。 结果 16只裸鼠均成瘤,成瘤率为100.0%,其中10只裸鼠出现转移瘤,转移率为62.5%。建模前,两组裸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83±0.56)g vs (14.62±0.30) g,t=1.026,P=0.071]。建模后4~7周,裸鼠瘤体体积呈指数增长,且转移组移植瘤增长速度较非转移组快,非转移组裸鼠瘤体体积小于转移组[(198.91 ± 163.29) mm3 vs (268.76 ±174.31) mm3t=4.376,P=0.005]。ELAM-1在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淋巴结转移灶及远处转移灶中的表达均为阳性,主要表达于细胞膜。转移组移植瘤光密度值高于非转移组(0.4497±0.0705 vs 0.0435±0.0082,t=4.388,P=0.001)。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稳定性好、移率高的鼻咽癌裸鼠移植瘤转移模型,且ELAM-1在裸鼠移植瘤中高表达,可促进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