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腔镜手术系统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年1 月至2021年1月解放军第九六O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144 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机器人甲状腺手术患者(机器人组)83 例,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腔镜组)61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液体量、淋巴结清扫个数、美容效果满意度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应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计量资料采用∶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通过门诊,电话,微信等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均未中转开放手术。腔镜组手术准备时间(32.46±1.11)min 及手术操作时间(146.34±28.70)min明显长于机器人组(19.74±1.52)min及(110.78±16.08)min(P<0.05);而机器人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10.29±6.41)枚多于腔镜组(7.72±3.47)枚(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液体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美容效果满意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与腔镜组随访时间分别为(26.69±17.86)月、(29.12±17.67)月,范围为1~61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转移,均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及水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治疗中安全可行,与腔镜甲状腺手术相比,手术时间短,淋巴结清扫数目多,给有美容需求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姜敏  赵玉军  高鹏 《现代肿瘤医学》2022,(24):4453-4457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联合纳米炭(carbon nanoparticles,CN)在腔镜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胸乳入路行腔镜PTC手术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单纯ICG组(n=33)术中显露甲状腺后于外周静脉注射ICG。根据静脉注射ICG正显影甲状旁腺,负显影淋巴结原理。在荧光腔镜系统下寻找荧光显影的甲状旁腺,并切除无荧光显影的中央区淋巴结。单纯CN组(n=32)术中显露甲状腺后于患侧腺体内注射CN混悬液。根据腺体内注射CN正显影淋巴结,负显影甲状旁腺原理。在腔镜下将黑染的中央区淋巴结和脂肪组织切除,保留负显影不染色的甲状旁腺。ICG+CN组(n=37),结合上述两组方法,利用双方的优势,双示踪、双识别,在腔镜下保留甲状旁腺,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相关并发症等。结果:ICG+CN组较单纯ICG组及CN组在手术时间、清扫中央区淋巴结个数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个数方面表现更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ICG+CN组、单纯ICG组在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方面均优于单纯CN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外周静脉注射ICG和腺体内注射CN两者相结合的双示踪技术指导腔镜PTC手术,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还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胸骨切迹入路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video-assisted thyroidectomy,MIVAT)与传统开放手术(open thyroid surgery,OTS)治疗临床淋巴结阴性(clinically node-negative,cN0)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彻底性、安全性以及术后美容效果的差异。  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胸骨切迹入路MIVAT的80例cN0期PTC患者,并根据1:2比例使用随机数法抽取160例同期行OTS的PTC患者。患者手术方式为腺叶切除/全甲切除术+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与Log-rank检验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差异。  结果  MIVAT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OTS组(P=0.003),但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 0.001)。手术疗效方面,MIVAT组与OTS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安全性方面,两种术式术后发生喉返神经损伤、术后血肿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相近(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改良版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亦无显著性差异(P=0.288),但MIVAT组相比OTS组可以显著缩短颈部瘢痕长度(P < 0.001)。  结论  对于cN0期PTC而言,MIVAT在手术的疗效、安全性上与OTS无明显区别,尽管MIVAT的改良VSS瘢痕评分与OTS类似,但胸骨切迹入路MIVAT可以显著减少颈部切口长度,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同时由于切口位置更低,容易遮盖,美容效果更好。因此,经胸骨切迹入路MI?VAT可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和经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66例cT1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手术组(口腔组)和全乳晕入路腔镜手术组(全乳晕组),各33例,对比2组近期疗效。结果口腔组与全乳晕组性别、年龄、病程、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颈部恢复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时间短于全乳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2 d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钙、甲状旁腺素(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7 d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的VAS评分、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O2气体栓塞、喉返神经损伤、声嘶、感染、手足麻木、呛咳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两组是否需要接受I131治疗及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腔前庭和全乳晕入路腔镜治疗cT1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均安全有效,但前者术式清扫淋巴结数目用时更短,患者术后疼痛轻,美容效果更好,尤其对于有美容需求的患者可作为优先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腔镜甲状腺手术以其美观、微创、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应用于甲状腺良性疾病的治疗,目前已获得广泛认可,但对于其应用于治疗甲状腺癌的安全性、可行性等问题仍存在争议.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甲状腺术式切除甲状腺癌15例,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癌属于人体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头颈、甲乳外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连年显著递增。随着超声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开展,以及基因检测技术的辅助检查,早期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检出率越来越高。相比较于传统的外科手术,彰显微创美容的优势,内镜及超声定位下经皮消融术等新的手术方式逐步应用于临床治疗。结合新指南,本文将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治进展进行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7.
BRAF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梅娟  孙文勇 《中国肿瘤》2008,17(6):489-491
BRAF基因事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文章综述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肿瘤的关系及其潜在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发病灶的克隆起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病灶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之一,多灶比例约为18%~87%。但多灶来源于肿瘤腺内转移还是各自独立起源仍有争议。通过对RET/PTC基因重排、BRAF^V600E基因突变及X染色体失活类型的研究已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多发病灶是多克隆起源的。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外科治疗与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外科治疗历来存在争论。我科30余年来治疗甲状腺癌1780例的过程亦反映出这种争论。现将我们的经验教训提出供参考讨论。一、甲状腺切除范围主张全甲状腺切除者认为 (1)一叶甲状腺癌播散至对侧甲状腺的比例可高达19~88%,切除全甲状腺就可避免这种潜在的复发。(2)未分化甲状腺癌中21%由分化好的转化而来,对侧叶的播散灶同样可转化成未分化癌。(3)全甲状腺切除后有利于用~(131)Ⅰ的检测与治疗。(4)全甲状腺切除后有利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途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孙海兵  崔利昌 《中国肿瘤》2003,12(9):534-53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可能的转移途径,及气管旁淋巴结与颈外侧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54例资料完整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颈部各区淋巴结转移率,比较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与颈外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颈深上(Ⅱ区)、颈深中(Ⅲ区)、颈深下(Ⅳ区)、副神经区(V区)、气管旁(Ⅵ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9%、50.O%、59.3%、14.8%、70.4%,气管旁淋巴结转移者84.2%有颈外侧区淋巴结转移。气管旁淋巴结无转移者仅18.8%有颈外侧区淋巴结转移。[结论]气管旁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最常见转移部位,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与颈外侧区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具有侵袭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并不少见,国际已有确定的分型。其组织病理及细胞学表现都与普通乳头状癌有差别,发病与染色体畸变及多种基因的突变、重排有关。术前正确诊断、积极治疗及密切随访可改善预后。现综述有关的临床、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保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术中快速病理结果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照组患者未行颈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永久性的并发症,治疗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声音嘶哑、食管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25-(OH)D3水平都明显上升,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术后的血清25-(OH)D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可发生颈部淋巴结癌转移,手术切除配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且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了确定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病人的特点及术后效果.方法总结了我院1954年至1992年间外科治疗的119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结果93例(7.7%)甲状腺肿瘤直径在1.0cm以下.其中49例因其它甲状腺疾患,手术时意外发现.41例行一侧腺叶切除术,其10年生存率为100%.44例以颈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病人,皆行一侧腺叶切除和颈淋巴结清除术,10年生存率为91.8%.所有病人平均随访11年,44例颈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中,有3例死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分析结果提示,无颈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一侧腺叶切除已足够.而伴有颈部转移的病人,一侧腺叶切除和颈淋巴结清除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学变异型众多,大部分变异型与典型乳头状癌有相似的临床行为,但有少数变异型预后较差,如高细胞变异型、柱状细胞变异型、实体/梁状变异型等;且有一些变异型在诊断上有争议,如滤泡变异型易误诊为滤泡腺瘤、透明细胞变异型可能与肾细胞癌混淆、诊断高细胞变异型所需的高细胞的比例和细胞高度有分歧意见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microcarcinomaofthyroid,PMC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84例PMCT的淋巴结转移率与患者性别、发病年龄、病灶数目及有无伴发良性病变或同时患有对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84例PMCT中,男11例、女73例,男、女性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51.7和47.4岁,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5.45%和10.96%(P=0.003)。84例PMCT中,57例伴发甲状腺其他良性病变,9例同时患有另一叶甲状腺乳头状癌,66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06%(4/66),明显较单纯PMCT者的50.0%(9/18)为低(P=0.000)。以45岁为界〈45岁和≥45岁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81%,19.15%(P=0.294)。多灶与单发结节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65%和7.46%,(P=0.314)。结论PMCT淋巴结转移率与病灶数目及患者年龄不相关(P〉0.05),与性别及有无伴发甲状腺其他病变相关(P〈0.05)。男性PMCT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单纯PMCT淋巴结转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腔镜下甲状腺叶部分切除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利用腔镜行甲状腺部分切除的方法及适应证。方法用腔镜为64例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肿,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及甲状腺癌的病人实施了经胸入路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结果全部病例手术成功,前38例平均手术时间160min.后26例平均手术时间90min。暂时性声嘶2例,暂时性呛咳2例,皮下积液1例。未发生术后出血,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恢复良好,近期随访颈部皮肤感觉接近正常。结论腔镜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病变具有无颈部疤痕,美容效果好,皮肤感觉接近正常,恢复快等优点。对适应证明确者,是值得推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与全腔镜下甲状腺根治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PTMC患者,随机分为消融组和腔镜组,各30例。其中腔镜组(全腔镜下甲状腺根治术),消融组(超声引导下RFA)。比较2组手术的相关指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甲状腺激素水平[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消融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腔镜组(P<0.05);消融组手术前后血清FT3、FT4、TSH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腔镜组术后血清FT3、FT4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腔镜组明显低于消融组(P<0.05);腔镜组术后血清TSH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腔镜组明显高于消融组(P<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消融组明显低于腔镜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全腔镜下甲状腺根治术相比,超声引导下RFA治疗PTMC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炎症反应,促进恢复,减少术中出血量,保留甲状腺功能,创伤更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组织学亚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科  曾Rong 《中国肿瘤临床》1994,21(1):37-39,T000
本文结合1954年-1978年间外科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268例病理资料,参照癌组织结构和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将本癌分成Ⅰ型(分化较好型)、Ⅱ型(中间型)及Ⅲ型(分化较差型)3个亚型、临床观察,3型的临床表现各异,经外科治疗后,10年以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3.6%、66.6%及20%(P<0.01)基本符合Ⅰ、Ⅱ、Ⅲ型分别从较好到较差的逐级改变,对临床处理及判断预后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最常见的起源于甲状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大部分PTC可以通过光镜诊断,但是有些肿瘤缺乏典型病理学表现,需要采用免疫组化或遗传学等方法进行辅助诊断.目前由于分子遗传学诊断有限,免疫组化自然就成为了组织学形态之外的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因此,寻找有效的生物标记物对于正确诊断至关重要,本文将就PTC的诊断标记物进行汇总,对正确选择相关抗体协助病理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