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5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75例中良性肿瘤251例(91.27%,其中左房黏液瘤237例),恶性肿瘤24例(8.72%)。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共245例,占89.09%。27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完整切除258例,局部切除6例,8例因肿瘤无法切除仅行活检术。7例实性瘤体患者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同期行肺动脉瓣置换术,5例同期行经股动脉取瘤栓术。结果术前死亡2例,术中死亡3例。术后随访230例(83.63%),时间6个月~31年,死亡35例,其中良性肿瘤15例,恶性肿瘤20例,4例复发(良性1例、恶性3例),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中左房黏液瘤最为常见,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良性肿瘤手术效果好,恶性肿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颅内转移瘤的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景与目的: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增加,因颅内转移而导致死亡的病例数有所升高,而对于颅内转移瘤是否有手术指征尚存在争议。本文探讨开颅手术对颅内转移瘤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脑转移瘤的病理分型及预后。31例颅内转移性占位病灶,直径2.5—6.5em,平均3.6cm。术前明确有肿瘤或肿瘤手术史22例,另9例术前肿瘤性质不明。结果:术后明确肿瘤来源于肺癌转移14例,消化道肿瘤转移6例,乳腺癌转移4例,血液系统肿瘤转移3例,泌尿系统精原细胞瘤转移2例,另2例病理为低分化癌和透明细胞癌,但原发病灶不清。结论:开颅手术治疗对于占位效应明显的脑转移瘤具有重要价值,不仅有助于明确病因,为进一步综合治疗提供指导,而且由于及时减压可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脑转移瘤综合治疗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微创及开放手术在胸腺瘤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我科手术治疗的33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胸腺瘤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23例,全部进行扩大胸腺及胸腺瘤切除术。手术方式采取微创手术14例(胸腔镜手术6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8例),开放手术19例(胸骨正中切口16例,后外侧切口3例)。肿瘤根治性切除32例,姑息性切除1例,肿瘤完整切除率97.0%(32/33)。微创组与开放组比较,微创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组(P<0.05),手术时间及切除肿瘤直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微创组肿瘤分期为Ⅰ、Ⅱ期患者比例(13/14)明显高于开放组(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住院死亡。术后共并发肌无力危象3例,胆碱能危象2例,心功能不全1例,并发症发生率18.2%,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微创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放组(P<0.05)。1例胸腺癌术后1年发生双肺转移,无肿瘤局部复发。术后MG症状完全缓解1例,改善20例,改善不明显2例。结论:重症肌无力是胸腺瘤的常见伴随症状。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良好,微创手术适合Ⅰ、Ⅱ期的胸腺瘤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影响颅内室管膜瘤患者生存和预后的相关因素, 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颅内室管膜瘤患者276例, 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手术切除程度、病理分级、Ki-67指数、术后是否放疗、术后是否化疗对颅内室管膜瘤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影响。  结果  肿瘤部位、手术切除程度、术后是否放疗均能影响颅内室管膜瘤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0.001), 并且是影响总生存时间(P<0.001, P<0.001, P = 0.002)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0.001, P<0.001, P<0.001)的独立因素; Ki-67指数是影响颅内室管膜瘤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因素(P<0.001)。肿瘤位于幕上、Ki-67指数≥10%是提示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 肿瘤全切、术后行放疗是保护因素(P<0.001, P=0.001)。  结论  肿瘤部位、手术切除程度、Ki-67指数、术后是否放疗是响颅内室管膜瘤预后的独立因素, 尽可能的肿瘤全切和术后放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7例临床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HF)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策略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70年1月至2000年1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47例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手术切除治疗情况。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病变单一。结果术后随访中共有32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术后单纯局部复发13例(29.5%),出现肺及胸膜转移7例(15.9%),肝转移4例(9.0%),骨转移6例(13.6%),肾脏转移2例(4.5%),复发 转移5例(11.4%)。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5.9%、40.9%和29.5%,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0.5%、52.3%和31.8%,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肿瘤发生的部位、治疗方式、病理类型、肿瘤的局部复发等。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较单纯手术及放化疗预后好,术后辅以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尤其对那些切端阳性患者。结论腹部MHF侵袭性强,复发率高,病理分级差,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胃间质瘤26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是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胃是消化道间质瘤的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以往外科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手段,随着酪氨酸激酶受体CD117在肿瘤中的表达的发现,胃间质瘤的诊治出现了重大的进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6例胃间质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胃间质瘤的病理特点、治疗方式以及影响预后的凶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本院普外科收治的26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3例术后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剂量为400 mg/d.分析全部病例的临床病理结果及随访资料.结果:全部患者肿瘤切除率100%,发现肝转移3例,一并手术切除转移灶.复发转移6例,其中低度危险组1例,中度危险组1例,高度危险组4例.肿瘤大小从2~15 cm(中位数5.5 cm).术后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117阳性24例(92.3%)、CD34阳性21例(80.8%),Vimentin阳性25例(96.2%).术后3例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6个月以上,1例目前无瘤生存,1例肝脏带瘤生存,1例6个月后死亡.本组随访时间4~36个月,术后失访4例(15.3%),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全组病例1、3生存率分别为96.2%和84.6%.结论:肿瘤大小、核分裂相、免疫组织化学指标是判断胃间质瘤预后的重要指标,发生转移者预后差.手术仍是胃间质瘤的首选方式,靶向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经颅眶上外侧壁入路治疗眶尖区肿瘤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经颅眶手术治疗的50例眶尖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眶-翼点入路手术患者20例,眶-额与眶-颧以及颧-翼联合入路手术患者30例。肿瘤全切除35例(70.0%),肿瘤次全切除8例(16.0%),大部分或者部分切除6例(12.0%),活检1例(2.0%)。眶尖区肿瘤病理类型主要为脑膜瘤、神经源性肿瘤、血管/淋巴管源性肿瘤和泪腺源性肿瘤,分别占42.0%、32.0%、20.0%和6.0%。50例患者出院时,视力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或无加重者20例,单纯眼睑下垂5例,眼球轻微活动受限7例(4例伴有眼睑下垂,3例复视),严重动眼神经损伤5例(1例神经鞘瘤,2例转移瘤,2例脑膜瘤),视力下降或者失明3例(2例视神经本身伴有肿瘤,1例颅眶沟通性神经鞘膜瘤)。术后6个月至1年随访观察显示,单纯眼睑下垂患者完全恢复,眼球轻微活动受限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严重动眼神经损伤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视力下降患者视力恢复正常。本组患者无复发和死亡。结论临床上采取改良经颅眶上外侧壁入路治疗眶尖区肿瘤是可行的,操作中应选取合适的角度,并加强神经功能的保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总体效果。  相似文献   

8.
颅内转移瘤患者预后差,多采用保守治疗。我们收治颅内转移瘤患者52例,取得较理想的疗效,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8年7月1日~2003年9月31日莱芜市人民医院(9例)与山东省立医院(43例)收治颅内转移瘤患者共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3.4岁,中位年龄56岁。腺癌34例,鳞癌11例,绒毛膜癌2例,小细胞癌1例,肝癌1例,类型未定3例。首诊以颅内转移瘤表现者36例(69.2%),被误诊者16例(30.8%),其中入院后经术前查体确诊为转移瘤者11例(21.2%),以胶质瘤手术,术后病理确诊为转移瘤者5例(9.6%)。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50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F)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89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78例获得了完全切除,手术切除率为87.6%(78/89),切除39枚淋巴结,均无转移.84例患者CD117阳性(94.4%)、69例患者CD34阳性(77.5%),53例患者共同表达CD117和CD34(59.6%).极低度及低度危险性26例患者无局部复发及转移;中度、高度危险性患者63例中有29例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术后转移复发率为46.0%(29/63).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不同部位间质瘤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是否口服格列卫的复发转移间质瘤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不主张常規行标准淋巴结清扫,但术后转移复发率高,其预后与危险性评分及发病部位有关;对于转移或不能切除者,Glivec是目前最有效的系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术前辅助动脉栓塞联合动脉切除复杂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复杂动脉体瘤患者38例,均先进行载瘤动脉的血管栓塞术,阻断颈动脉体瘤血供,随后进行肿瘤切除,记录临床资料、手术参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38例肿瘤Shamblin I型2例,Shamblin II型32,Shamblin III型 4例;患者均完成术前肿瘤栓塞手术,手术成功率100%,均完全栓塞载瘤血管。术后72 h内完成肿瘤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06.85±36.26)min,术中出血(156.52±61.72)ml,围手术期无输血病例发生。术后切口血肿发生率2.63%(1/38),暂时性神经损伤发生率7.89%(3/38),术后卒中/死亡发生率0,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13.16%(5/38),术后病理提示肿瘤恶性率5.26%(2/38),其余均为良性病变。结果:结果证实术前栓塞有助于肿瘤的完整切除,是保障手术安全进行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