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 proximal gastrectomy,LAPG)和开腹全胃切除术(open proximal gastrectomy,OPG)治疗Siewert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16例行近端胃切除的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APG组48例、OPG组68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术中情况、根治效果与肿瘤复发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手术期死亡。LAPG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46±0.46)h,长于OPG组的(2.68±0.68)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08±46.8)mL,少于OPG组的(236±86.6)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56±0.56)d,短于OPG组的(3.82±0.86)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2.24±1.86)d,少于OPG组的(14.68±2.89)d;近端切缘(3.06±0.56)cm长于OPG组的(2.38±0.68)cm(均P < 0.05)。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远端切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LAPG在治疗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患者的根治效果、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方面与开放手术相当;LAPG具有术中出血少、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势,近端切缘更长。   相似文献   

2.
朱汉达  周元  蒋松琪 《实用癌症杂志》2011,26(5):477-478,489
目的探讨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患者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后SiewetⅡ/Ⅲ型AEG患者,消化道重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改良空肠间置组)35例,对照组(食管残胃吻合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食管炎的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的营养状况。结果术后实验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年实验组血红蛋白及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体重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空肠间置术应用于Ⅱ/Ⅲ型AEG患者术后消化道重建,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腹食管裂孔径路进行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根治性手术的合理性、优越性.方法 对264例AEG患者经腹食管裂孔径路行根治性切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4例AEG经腹食管裂孔径路完成根治术.其中,AEG Ⅰ型2例,Ⅱ型、Ⅲ型共262例.行全胃切除103例,近端胃切除161例,联合脾切除3例,联合胆囊切除或(和)胆总管探查取结石20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清扫淋巴结8~30枚,平均19.1枚;根治性全胃切除清扫淋巴结8~36枚,平均22枚.无围手术期心、肺功能障碍死亡,术后并发症减少.结论 经腹食管裂孔径路不但能满足AEG根治术中对腹部脏器切除、淋巴清扫的需要,也能满足对第110、111组淋巴结清扫及食管下段切除的要求,减少了开胸手术的创伤,对AEG进行根治手术可以选择经腹食管裂孔径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腹食管裂孔径路进行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根治性手术的合理性、优越性.方法 对264例AEG患者经腹食管裂孔径路行根治性切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4例AEG经腹食管裂孔径路完成根治术.其中,AEG Ⅰ型2例,Ⅱ型、Ⅲ型共262例.行全胃切除103例,近端胃切除161例,联合脾切除3例,联合胆囊切除或(和)胆总管探查取结石20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清扫淋巴结8~30枚,平均19.1枚;根治性全胃切除清扫淋巴结8~36枚,平均22枚.无围手术期心、肺功能障碍死亡,术后并发症减少.结论 经腹食管裂孔径路不但能满足AEG根治术中对腹部脏器切除、淋巴清扫的需要,也能满足对第110、111组淋巴结清扫及食管下段切除的要求,减少了开胸手术的创伤,对AEG进行根治手术可以选择经腹食管裂孔径路.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食管裂孔(transhiatal esophagectomy,TH)法治疗SiewertⅡ型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TH法行全胃根治性手术治疗的31例进展期AEG患者资料。[结果] 术中食管显露长度为9.5±1.6cm;淋巴结清扫总数45±19枚,其中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为4±2枚;30例患者行R0切除;共6 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无吻合口瘘;术后住院时间11.3±2.1d。全组患者3年生存率58.1%。多因素分析提示T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5.124)。[结论] 腹腔镜TH法治疗SiewertⅡ型进展期AEG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腹食管裂孔径路进行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根治性手术的合理性、优越性。方法 对264例AEG患者经腹食管裂孔径路行根治性切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4例AEG经腹食管裂孔径路完成根治术。其中,AEG Ⅰ型2例,Ⅱ型、Ⅲ型共262例。行全胃切除103例,近端胃切除161例,联合脾切除3例,联合胆囊切除或(和)胆总管探查取结石20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清扫淋巴结8~30枚,平均19.1枚;根治性全胃切除清扫淋巴结8~36枚,平均22枚。无围手术期心、肺功能障碍死亡,术后并发症减少。结论 经腹食管裂孔径路不但能满足AEG根治术中对 腹部脏器切除、淋巴清扫的需要,也能满足对第110、111组淋巴结清扫及食管下段切除的要求,减少了开胸手术的创伤,对AEG进行根治手术可以选择经腹食管裂孔径路。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随着食管癌和胃癌发病率降低,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发病率近些年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探讨SiewertⅠ型、Ⅱ型AEG外科治疗方法、淋巴结清扫规律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同一手术治疗组经手术治疗且术前经电子胃镜检查和术后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SiewertⅠ型和Ⅱ型AEG患者共计240例,分为SiewertⅠ型和Ⅱ型两组,生存率的计算采用寿命表法,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组间生存率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预后因素的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胸入路组和经胸腹入路组,对两种手术方式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经胸入路组在手术时间上少于经胸腹入路组,在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上高于经胸腹入路组;SiewertⅠ型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6.4%、25.0%;TNM分期、淋巴结分期、淋巴结清扫个数和新辅助化疗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ewertⅡ型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7%、29.9%;不同TNM分期、淋巴结分期、手术入路和新辅助化疗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HR=3.877,95% CI:0.765~1.979,P=0.019)、淋巴结分期(HR=21.753,95% CI:0.745~1.971,P=0.007)、淋巴结清扫数量(HR=4.113,95% CI:1.511~4.832,P=0.025)和新辅助化疗(HR=6.711,95% CI:1.511~3.977,P=0.041)是影响SiewertⅠ型AEG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TNM分期(HR=6.387,95% CI:0.775~1.932,P=0.031)、淋巴结分期(HR=2.343,95% CI:0.730~2.112,P=0.038)、手术入路(HR=2.991,95% CI:1.592~5.871,P=0.035)、淋巴结清扫数量(HR=3.179,95%CI:1.511~4.832,P=0.032)和新辅助化疗(HR=3.459,95% CI:1.732~4.977,P=0.025)是影响Siewert Ⅱ型AEG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SiewertⅠ型和SiewertⅡ型AEG的治疗应由胸外科完成,病理学分期参考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第8版食管癌分期。经胸入路适合SiewertⅠ型、局限期的患者,经胸腹入路适合SiewertⅡ型、进展期的患者。SiewertⅠ型和SiewertⅡ型AEG手术上切缘的切除范围的安全性和淋巴结转移程度是制约AEG预后的重要因素。对进展期的患者应尽可能地选择术前新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前瞻性分析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经胸入路与经腹食管裂孔切开入路根治术对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及总生存期等的影响,探讨Ⅱ、Ⅲ型AEG手术入路的合理选择.方法 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间山西省肿瘤医院前瞻性研究入组Ⅱ、Ⅲ型AEG患者139例,其中经胸入路组(经胸组)64例,经腹食管裂孔切开入路组(经腹组)75例,分别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切缘癌残留阳性率、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胃肠功能恢复所需平均天数、围手术期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出血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1年内呼吸功能下降率、术后1年内体质量下降平均值、术后1年内反流率、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1年生存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139例患者中,26例失访,失访率为18.7%,随访病例113例.经胸组和经腹组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是(20.2±8.9)d、(17.1±6.4)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5.2±7.5)个、(23.0±13.0)个,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切缘癌残留阳性率、胃肠功能恢复平均天数、围手术期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出血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1年内呼吸功能下降率、术后1年内体质量下降平均值、术后1年内反流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及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Ⅱ、Ⅲ型AEG手术入路以经腹经食管裂孔切开根治术式为优先选择.经腹入路清扫淋巴结数目较经胸入路多,对预后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3年4月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250例Ⅱ、Ⅲ型进展期AEG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 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Ⅱ、Ⅲ型进展期AEG两组病人生存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全组250例病人中,Siewert Ⅱ型114例(45.6%),Siewert Ⅲ型136例(54.4%)。两组在年龄和TNM分期方面无显著性差异。Siewert Ⅱ型和Ⅲ型病人5年总体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40.6±5.5)% vs (37.5±5.5)%]。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路径(经胸、腹)、肿瘤大小、肿瘤大体分型与生存无明显相关性,而年龄、性别、T分期、N分期、手术切除范围(近端胃、全胃)、病理分级、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分期、N分期、肿瘤侵犯临近器官与预后存在显著关系。结论:年龄、T分期、N分期、肿瘤侵犯临近器官是影响Siewert Ⅱ、Ⅲ型AEG病人根治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手术入路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Ⅰ、Ⅱ型pN分期的影响,确定最佳胸、腹部淋巴结清扫范围以及恰当的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66例AEG(Ⅰ型59例,Ⅱ型207例)手术后患者临床病理学数据.按手术入路分组分析对pN分期的影响.结果:Ⅰ型AEG采用上腹-右胸两切口(Ivor-Lewis,IL)入路第3、4站淋巴结切除率优于左侧开胸路径(left thoracic approach,LT)入路,但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8M、8L、9站和16站对Ⅰ型AEG病人具有极高治疗价值.Ⅱ型AEG胸部淋巴结清扫,LT入路和IL入路较腹部膈肌裂空(abdominotranshiatal approach,AT)入路要好.腹部淋巴结清扫,AT入路更佳.仅第10、16站淋巴结转移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发现N分期(P=0.000)和切除淋巴结数目≥12个(P=0.037)是影响Ⅱ型AEG的预后因素.确定第8M、8L、16、17、19、20、G3站淋巴结,对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结论:Siewert Ⅰ、Ⅱ型AEG LT入路、IL入路及AT入路pN分期无显著差异.证实pN及pT分期是Ⅰ型AEG患者预后相关因素.pN分期和切除淋巴结数量≥12个是Siewert Ⅱ型AEG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第8M、8L、9站和16站建议Ⅰ型AEG彻底切除,IL入路及LT入路均可.建议Ⅱ型AEG要切除8M、8L、16、17和G3站组淋巴结.考虑IL术式是Ⅱ型AEG患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术前受累野照射同期化疗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局部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45例,术前行XELOX方案化疗2个周期,同期受累野IMRT 45 Gy分25次,5 次/周,6~8周后手术切除。CT模拟定位前胃体水充盈800~1000 ml,以厚度>5 mm管壁勾画GTV-t,上沿食管方向外扩2.0 cm,下沿胃体方向外扩1.5~2.0 cm,轴向外扩0.8 cm为CTV-t;GTV-nd依据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勾画;CTV-nd仅包括GTV-nd和淋巴结转移受累区域;外扩0.8~1.0 cm定义为PTV。通过分析术后病理结果及放疗不良反应探讨靶区勾画方式的可行性。结果 45例患者均完成术前同期放化疗和手术治疗,完成同期2个周期化疗者39例,1个周期者6例。R0切除率为96%,pCR率为22%。肿瘤退缩分级0、1、2、3级分别10、17、15、3例。淋巴结转移率为38%(17/45),淋巴结转移度为4.33%(46/1062)。术后病理T、N降期24、26例,术后T3-T4期所占比例较疗前降低51%,术后淋巴结阳性者所占比例较疗前降低42%(P=0.000、0.000)。放射性食管炎/胃炎发生率为44%,其中1、2、3级发生率分别为18%、22%、4%,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7%,均为1、2级。围手术期治疗相关病死1例。结论 SiewertⅡ、Ⅲ型局部进展期AEG患者术前XELOX方案化疗2个周期联合45 Gy同期放疗可以实现较高的pCR率,可有效降低淋巴结转移率,实现降期并增加根治性手术的R0切除率。该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食管胃连接处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术后早期复发和转移的发生率高,预后差,而目前关于AEG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的研究很少。该研究通过阐明影响Ⅰ、Ⅱ型AEG术后早期复发的重要临床病理因素,从而可以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提供积极的治疗,可能对改善预后有帮助。方法: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从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江苏泰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行根治性切除(R0切除)的145例Ⅰ、Ⅱ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早期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R0切除后肿瘤复发的平均时间是25.4个月,1年内复发率为38.6%。单因素分析表明,组织学分级(肿瘤分化程度)、阳性淋巴结的数目、TNM分期和脉管侵犯与早期复发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只有组织学分级和脉管侵犯是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组织学分级和脉管侵犯是预测Ⅰ、Ⅱ型AEG R0切除后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根治术后淋巴结复发规律,为高危淋巴引流区照射范围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2013年初治、病例资料完善的局部晚期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78例,纳入条件为接受根治性手术;病理证实为T3、T4期或淋巴结转移阳性胃食管交界处腺癌;结合内镜、上消化道造影、术中所见及病理大体标本记录,明确为SiewertⅡ、Ⅲ型;未行术前或术后放疗;影像学诊断为术后淋巴结复发,具有可调阅的CT图像并可清楚、完整显示复发位置。结果中位复发时间为10个月(1~48个月),90%复发为术后2年内。复发最高危部位为第16b1组(39%)、16a2组(37%)、9组(30%)和11p组(26%)淋巴结。 SiewertⅡ、Ⅲ型在各淋巴引流区的复发率相近( P=0.090~1.000)。 N3期患者最多见(>15%)复发部位为第16b1、16a2、9、16b2、11p、7组淋巴结,非N3期患者最多见(>15%)复发部位为第11p、16b1、16a2、9、8、7组淋巴结;两者腹主动脉旁(第16a2-b2组)复发率更高(67%∶33%,P=0.004;OR=4.00,95% CI为1.54~10.37)。结论腹腔干、脾动脉近端及腹膜后(16a2、16b1区)是SiewertⅡ、Ⅲ型局部晚期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淋巴结复发最高危区域,且N3期患者具有更高的腹膜后复发风险,术后放疗靶区设计应考虑涵盖上述部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的短期疗效比较.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在本院行腹腔镜贲门癌根治术的患者46例,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式组(全胃切除组)26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式组(近端胃切除组)20例,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进流食时间、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肠梗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近端胃切除组患者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较全胃切除组高(P<0.05);全胃切除组患者在整体健康状况、情绪功能、呃逆等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近端胃切除组(均P<0.05).结论对比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在治疗贲门癌中能够获得更好的近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 MDCT)图像观察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AEG)手术方式选择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MDCT图像观察对入组的62例AEG患者进行Siewert分型,并分析其与手术方式的关系。结果62例患者中,Siewerc Ⅰ型1例(1.6%)、Ⅱ型49例(79.0%)、Ⅲ型12例(19.4%)。手术路径:1例Siew-ertⅠ型AEG患者采用经胸路径;49例SiewertⅡ型AEG患者中,采用经左胸切口入路16例(32.7%)、经上腹正中切口入路30例(61.2%),经胸腹联合切口入路3例(6.1%);12例Siewert Ⅲ型AEG患者均采用经腹路径。结论术前MDCT图像观察有利于AEG手术方式的正确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手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集的112例行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依据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手术施行时间先后顺序将全组病例平均分为4组: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每组28例。[结果] 4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死亡病例。4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转开腹例数、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其中Ⅰ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转开腹例数、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Ⅱ、Ⅲ和Ⅳ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显著低于Ⅱ、Ⅲ和Ⅳ组(P<0.05),后3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转开腹例数、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手术的学习曲线约为28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局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s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J)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3例SiewertⅡ、Ⅲ型局部进展期AEGJ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手术者55例,新辅助化疗(Xelox方案)联合治疗者48例.结果 单纯手术组与联合治疗组的手术时间[(182.73±38.27)minvs.(173.61 ±36.89)min,P>0.05]、术中出血量[(240.36±44.74)ml vs.(233.47 ±52.63)ml,P>0.05]及术后住院时间[(15.6±5.2)d vs.(14.2±5.6)d,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根治术后清扫所获淋巴结总数[(42.6±4.4)个vs.(40.7±3.3)个,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手术组的转移淋巴结数多于联合治疗组[(12.4±2.6)个vs.(5.8±3.2)个,P<0.05];联合治疗组R0切除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R0切除率(83.33%vs.52.73%,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83% vs.25.45%,P>0.05).结论 对SiewertⅡ、Ⅲ型局部进展期AEGJ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安全可行,可显著提高R0切除率,同时可减少淋巴结的转移率,并不增加其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对胃上部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胃上部癌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7),对照组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研究组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APTT、Fg、D-D)均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对胃上部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治疗胃底贲门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58例胃底贲门癌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全胃切除术29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9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5年生存率.结果 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62.07%和44.83%(P>0.05),5年生存率为48.28%和20.69%(P<0.05).近端大部切除组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75.86%,高于全胃切除组的34.48%(P<0.05);2组患者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肿瘤>3.0 cm和淋巴结转移患者全胃切除后5年生存率高于近端大部切除组(P<0.05),其他情况2组的生存率比较无差异.结论 对胃底贲门癌患者实施全胃切除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尤其是对于肿瘤>3.0 cm和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7月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11例,TNM分期Ⅱ期6例、ⅢA期2例、ⅢB期1例、Ⅳ期2例,腹腔镜下行胃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于剑突下约6 cm长切口施行胃切除,并行消化道重建。结果 11例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2例,近端胃切除术1例,远端胃切除术7例,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用时:全胃切除术350 min,近端胃切除术320 min,远端胃切除术266 min。平均清扫淋巴结21.3(11~38)枚,切缘长度5.6(4.0~9.6)cm。术后患者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72(36~110)h,下床活动时间59(26~86)h,进流食时间76(48~116)h。无一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经腹腔镜行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安全、可行,与开腹手术的根治效果相当,近期效果良好,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