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肿瘤晚期压疮高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60例肿瘤晚期压疮高危患者为观察组,按照品管圈活动要求进行系统管理。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62例肿瘤晚期压疮高危患者为对照组,予清洁皮肤和定时翻身等常规护理措施。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患者的院内压疮获得率及好转率和两组患者与家属的压疮防护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压疮获得率(0.0%)与好转率(10.0%)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院内压疮获得率(6.5%)及好转率(3.2%),观察组患者与家属压疮防护依从性(58.3%)好于对照组(3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肿瘤晚期压疮高危患者的院内压疮获得率,促进压疮好转,提高患者与家属压疮预防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便携式化疗泵输注延时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分析科室化疗泵输注延时率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再由圈员针对问题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最后比较活动前后便携式化疗泵输注延时率,确认品管圈活动的效果。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便携式化疗泵输注延时率由25.93%下降到9.80%,圈员品管手法、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责任心、积极性、和谐度等均有所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便携式化疗泵输注延时率,提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为活动课题,随机对活动前后2组共734例化疗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外渗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由2.66%下降到0.82%.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患者对化疗的顺应性。方法按照品管圈理论实施各项活动,分析患者不能耐受化疗的原因,制定流程并实施对应的措施。结果有形成果即活动前后,调查显示有放弃化疗想法的人数由活动前66.7%下降为52.3%,并发其他疾病暂停化疗的人数由活动前4.5%下降为2.4%,因化疗毒副反应严重暂停化疗的人数由活动前24.2%下降为活动后16.1%,不愿再继续化疗的人数有活动前7.6%下降为4.2%。无形成果中圈员的解决问题能力、品管圈手法、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患者对化疗的顺应性方面效果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肿瘤患者留置尿管漏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留置导尿患者100例分为2组,对照组55例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品管圈组45例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制定活动计划,进行圈员分工,定期召开会议,通过对肿瘤内科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发生漏尿情况进行现状调查,运用品管工具进行漏尿原因分析,针对原因进行对策拟定及实施,加大对留置尿管发生漏尿情况的预防力度。并对2组患者发生漏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品管圈组发生漏尿者2例(4.4%),对照组发生漏尿者15例(27.3%),前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有效解决留置尿管患者漏尿问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接受治疗的214例膀胱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7例。所有患者于膀胱肿瘤术后行膀胱灌注,疗程为10个月,观察组患者行护理干预,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灌注过程护理、增强健康教育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率为9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3%,对照组为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六项指标(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减少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依从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开展以“降低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品质管理循环即Plan-Do-Check-Action(PDCA)的方法,对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拔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设定改进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分析改进的效果。结果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改善前的25.5%降低至改善后的7.4%。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效果显著,并且提高了科室内护理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膀胱全切术行泌尿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间四川省彭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行膀胱全切泌尿造口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整体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率、生活质量、掌握自我护理的能力和造口周围皮肤受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造口周围皮肤无损害例数占98.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90.0%的观察组患者掌握护理知识良好,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识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状态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整体护理有助于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提高依从率,减少患者造口周围皮肤感染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对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性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的116例肿瘤疼痛患者,依出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和常规出院医嘱,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出院医嘱,观察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镇痛效果、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改变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完全依从比例、依从率、镇痛有效率以及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FACT)评分中生理维度(PWB)、社会/家庭维度(SWB)、情感维度(EWB)、功能维度(FWB)评分均增加明显,部分依从及完全不依从比例、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较好地提高肿瘤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及镇痛效果,降低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羊永梅 《陕西肿瘤医学》2010,18(7):1464-146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为活动课题,随机对活动前后2组共734例化疗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外渗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由2.66%下降到0.82%。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粉丝"团信息化电子群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护理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将患者加进"粉丝"团电子群中,对照组患者行医院常规的健康教育,干预护理6个月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治疗依从率、焦虑抑郁情况、生活质量、复诊率及总体满意度。结果干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为90.7%,对照组患者为62.8%,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95.4%,对照组患者为69.8%,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诊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为93.0%,高于对照组的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粉丝"团信息化电子群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治疗依从率、复诊率、生活质量和总体满意度,并且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于癌痛患者NRS评分、服药依从性、QOL及S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入院时均需服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的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院外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4周后服药依从性及疼痛控制程度以及QOL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完全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及不依从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部分依从及不依从率;观察组疼痛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高于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及部分缓解率,而观察组的疼痛无效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QOL评分改善大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院外延续性护理可提高癌痛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延伸服务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1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90例,观察组(常规护理+护理延伸服务)90例。通过病程记录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下术后锻炼依从性效果,比较两组患者依从率和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锻炼依从率和优良率分别为78.9%和81.1%,对照组分别为55.6%和6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延伸服务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起到了良好的临床干预效果,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张桂华  樊慧 《癌症进展》2016,14(5):494-496
目的:研究品管圈对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早期活动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早期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结果经研究分析,护士协助意识不强,患者疼痛,输液时间较长,引流管、导尿管限制,活动无耐力是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观察组对术后早期活动产生影响的患者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比较,观察组为(43.82±19.21)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5.52±31.52)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72 h内下床完成率比较,观察组完成率高达90%,高于对照组的7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品管圈能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的早期活动,使患者首次下床时间明显缩短,有助于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品管圈对降低胸部肿瘤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325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343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运用QCC管理方法,分析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原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及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胸部肿瘤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中华肿瘤杂志》2022,(6):531-539
目的分析城乡上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的分布, 探讨上消化道肿瘤影响内镜筛查依从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5—2017年, 以中国2个农村地区(河南省罗山县、江苏省射阳县)和2个城市地区(湖南省长沙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为研究现场, 以现场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对40~69岁居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上消化道肿瘤风险评估, 并对上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开展内镜筛查。采用χ2检验比较农村和城市地区人群上消化道肿瘤高危者占比的差异, 农村和城市地区人群上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内镜筛查依从率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参与上消化道肿瘤筛查的40~69岁居民共48 310人, 其中, 农村地区人群占比为47.34%(22 870人), 城市地区人群占比为52.66%(25 440人)。上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占比为48.71%(23 532/48 310), 农村地区高危人群占比(56.17%, 12 845/22 870)高于城市地区(42.01%, 10 687/25 440)。上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参加内镜筛查依从率为46.62%(10 971/23 532), 农村和城市地区高危人群内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行射频消融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间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后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的肿瘤缩小率、肿瘤完全坏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个月首次完全消融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9%,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首次完全消融率为94.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4%,影像学检查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的肿瘤缩小率和肿瘤完全坏死率分别为78.4%和54.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6.8%和3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提高患者首次完全消融率和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改善射频消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妇科肿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240例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模式。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进展(PD)率分别为5.0%和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照临床妇科肿瘤患者的个性化差异,采取合理、有效的护患沟通模式和相关技巧,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可提高肿瘤患者临床疗效,同时,对提高患者对妇科肿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癌痛患者疼痛相关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化疗住院的癌症疼痛(数字疼痛量表评分≥4分)患者2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19例)和观察组(1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癌痛知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的癌痛知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对照组癌痛患者在疼痛认知知晓率、疼痛自我评估知晓率、出院后疼痛治疗知识知晓率、特别是止痛药知识知晓率方面明显低于观察组(54.6%、65.5%、63.0%、49.6%vs 84.9%、88.2%、91.6%、8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87、17.238、27.690、28.819,均P〈0.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用来解决临床护理上的问题,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运用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的方法促进质量的持续性改进,使护理质量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中的依从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多学科诊疗(MDT)建议行新辅助化疗的所有乳腺癌患者,分析患者对新辅助化疗的依从情况、治疗策略和临床疗效,分析患者因素、肿瘤因素(年龄、家族史、文化程度、治疗决策者、肿瘤直径、肿瘤分期、淋巴结受累情况及免疫分型)与新辅助化疗依从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MDT建议新辅助化疗的共6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61例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52例完成了计划的所有新辅助化疗周期,另7例患者新辅助化疗期间因疗效不佳或化疗副反应而由医生决定提前手术,新辅助化疗患者依从率为89. 4%(59例)。年龄、家族史、文化程度、治疗决策者、肿瘤直径、肿瘤分期、淋巴结受累情况及免疫分型与新辅助化疗依从性没有明显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为19. 7%(12例),部分缓解为70. 5%(43例),疾病稳定为6. 6%(4例),疾病进展为3. 3%(2例)。其中三阴型乳腺癌病理完全缓解率为63. 6%(7/11)。客观缓解率为90. 2%(55例)。中位随访期间为24. 8个月,4例患者复发,均为新辅助化疗未达疾病进展者。结论在有效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下,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患者中有较高的治疗依从性。外科及肿瘤科医生应慎重对待可改善患者依从性的潜在因素,提高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