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在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B细胞淋巴瘤组织(B细胞淋巴瘤组)及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对照组)中NF-κB蛋白的表达。分析NF-κB表达与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F-κB在B细胞淋巴瘤组织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57%(33/42)和20%(4/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F-κB的表达与恶性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无关(P>0.05)。结论 NF-κB在B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判断淋巴瘤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2(TLR-2)和Toll样受体-5(TLR-5)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DLBCL组织标本中TLR-2和TLR-5的表达,以21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组织为对照组,并分析TLR-2和TLR-5表达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TLR-2在DLBCL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3%,在对照组中为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2表达与年龄、性别和ECOG评分无关,与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B症状、IPI、免疫亚型以及结外受累有关。TLR-5在DLBCL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6.6%,在对照组中为23.8%(P>0.05);TLR-5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 TLR-5与DLBCL临床特征无关;TLR-2可能参与了DLBCL的发生和发展,有望作为判断其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EphA2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72例DLBCL及10例正常淋巴结组织中EphA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DLBCL组织中EphA2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分期、B症状、乳酸脱氢酶(LDH)、国际预后指数(IPI)及病理分型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DLBCL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分析中位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同时采用Cox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DLBCL组织中EphA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8.3%(42/72),高于正常淋巴结组织的20.0%(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hA2蛋白表达与分期、病理分型有关,而与性别、年龄、B症状、LDH和IPI均无关(P>0.05)。全组的中位PFS和OS分别为15.5和22.0个月, LDH是影响P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IPI仅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分期、EphA2蛋白表达均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EphA2蛋白在DLBCL中高表达,其表达与分期、病理分型有关,EphA2阳性表达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4.
刘伟  叶绥艳 《现代肿瘤医学》2020,(16):2876-2880
目的:分析粘性蛋白1(MUC1)和粘性蛋白5AC(MUC5A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确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DLBCL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另取同期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LH)组患者35例为对照组,q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MUC1和MUC5AC表达水平。结果:DLBCL组患者肿瘤组织中MUC1 mRNA水平显著高于RLH组患者(P<0.05);MUC5AC mRNA水平显著低于RLH组患者(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LBCL组患者MUC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RLH组,MUC5AC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RLH组(P<0.05);MUC1和MUC5AC表达水平与DLBCL肿瘤分期、B淋巴症状、IPI评分有关(P<0.05);MUC1阴性表达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高于阳性表达组(P<0.05),MUC5AC阳性表达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MUC1和MUC5AC表达水平及肿瘤分期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UC1在DLBCL组织中显著表达上调,MUC5AC在DLBCL组织中表达下调,其表达水平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MTAP、CDKN2A和CDKN2B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40例DLBCL及1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MTAP、CDKN2A和CDKN2B基因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 DLBCL组MTAP、CDKN2A和CDKN2B基因表达水平较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4、0.044和0.047);三者表达均与Ann Arbor临床分期相关(P值分别为0.004、0.001和0.027);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外病变累及、ECOG体力评分、骨髓累及、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无明显相关(均P>0.05)。其中MTAP与CDKN2A基因表达情况还与B症状(P值分别为0.003和0.028)和国际预后指数(IPI)相关(P值分别为0.001和0.011)。此外,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TAP、CDKN2A和CDKN2B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相关(P值分别为0.022、0.019和0.042)。结论 MTAP、CDKN2A和CDKN2B基因在DLBCL中呈低水平表达,与疾病进展和患者预后有关,可作为反映其生物学行为和评估患者临床疗效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组织中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和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调节亚基(GCLM)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PTCL患者组织标本及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GCLC和GCLM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PT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GCLC在PTCL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2.5%(13/40),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差异显著(P<0.05)。PTCL组织中GCLM的阳性表达率为35.0%(14/40),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的10.0%,差异显著(P<0.05)。GCLC和GCLM的表达与PTCL患者的Ann-Arbor临床分期、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PI)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骨髓侵犯均无关(P>0.05),且分期越晚(Ⅲ+Ⅳ期)、IPI(3~5分)越高者,GCLC和GCLM的阳性表达率越高。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TCL组织中GCLC蛋白与GCLM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GCLC和GCLM在PTCL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望为PTCL的病因学研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Notch1在B细胞淋巴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B细胞淋巴瘤组织(B细胞淋巴瘤组)和2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对照组)中Notch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特点。结果 Notch1蛋白在B细胞淋巴瘤组和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27%和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ch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受侵位置及临床分期均无关(P均>0.05)。结论 Notch1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上调,其在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Nrf2)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4例PTCL组织(PTCL组)及1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对照组)中Nrf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PT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rf2在PTCL组织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1.67%和5.8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6,P=0.029)。Nrf2表达水平与PTCL临床分期、B症状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乳酸脱氢酶水平(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无关(P>0.05)。结论 Nrf2在PTCL组织中呈高表达,在PTCL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及淋巴结反应增生组织中组蛋白甲基化酶G9a的表达情况,探讨G9a的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经淋巴结活检确诊的75例初治DLBCL患者病理标本及临床资料,同时选取2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LBCL和对照组中G9a蛋白的表达,分析G9a蛋白表达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疗效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无进展期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探讨其对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  结果  DLBCL组织G9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5.3%,明显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2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G9a蛋白阳性与阴性患者的性别、年龄、B症状、LDH水平、初治缓解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9a蛋白阳性患者组的β2-MG的值,临床分期,Ki-67均较G9a蛋白阴性组更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1、0.019和0.044),Non-GCB 的G9a表达率高于GC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虽然Cox多因素分析显示,G9a蛋白表达阳性并非是是影响DLBCL患者3年OS和PFS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单因素研究显示G9a蛋白阴性和阳性组的3年OS分别为89.5%和74.4%,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3年PFS分别为79.3%和59.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  结论  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相比,组蛋白甲基化酶G9a在DLBCL中表达明显增加,且G9a蛋白阳性DLBCL患者的β2-MG、临床分期、Ki-67指数均较G9a蛋白表达阴性患者更高,提示G9a阳性表达可能与DLBCL的发展增殖有关;G9a蛋白表达阳性是影响初治DLBCL患者3年OS和PFS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但并非其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牛磺酸上调基因1(taurine upregulated gene 1, TUG1)在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分析TUG1 表达与DLBCL患者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08 例2011 年1 月至2016 年12 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确诊为DLBCL 的初诊患者和同期47 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reactive lymphoid hyperplasia,RLH)患者的组织标本,通过qPCR方法检测DLBCL和RLH患者组织标本中TUG1 的表达,采用Chi-Square 检验、Kaplan-Meier 法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分别分析TUG1 mRNA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影响DLBCL患者生存时间及预后的因素。结果:TUG1 mRNA在DLBCL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RLH患者(6.108±0.332 vs 1.231±0.095,P<0.01),TUG1 mRNA表达与DLBCL患者的疾病分期、肿瘤大小、B细胞症状、IPI 指数、GCB亚型及化疗敏感性显著相关(均P<0.01),TUG1 表达量、疾病分期及肿瘤大小是影响DLBCL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的因素。TUG1 mRNA表达、疾病分期、IPI 指数和化疗敏感性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TUG1 mRNA在DLBCL组织中高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TUG1有可能成为DLBCL患者新的预后评估标志物和基因治疗DLBCL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E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检测31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iNOS表达,并分析其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iNOS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iNOS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20/31)和29.03%(9/31)。iNOS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LDH水平无关(P>0.05)。结论 iNOS可能参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评估其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线粒体钠钙交换体(mitochondrial Na+/Ca2+ exchanger,NCLX)介导的线粒体钙稳态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真核表达载体pSliencer3.0-shNCLX、pcDNA3.1(+)-NCLX分别转染肝癌细胞SNU-739和SNU-368,构建稳定干涉和过表达NCLX肝癌细胞。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后肝癌细胞中NCLX蛋白的表达,Rhod-2-AM染色检测肝癌细胞线粒体钙水平,MTS和EdU实验检测肝癌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成功构建干涉和过表达NCLX的SNU-739和SNU-368肝癌细胞。与转染空载体肝癌细胞比较,干涉 NCLX后肝癌细胞SNU-739和SNU-368线粒体钙明显增多(P<0.01),细胞增殖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而过表达NCLX 后肝癌细胞SNU-739和SNU-368线粒体钙明显减少(P<0.05),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P<0.01)。结论 干涉NCLX诱导的线粒体钙水平升高可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抑制凋亡,而过表达NCLX诱导的线粒体钙水平下降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NCLX可能是肝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miR-320d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EnVision法对山西省肿瘤医院有随访资料的原发于淋巴结的DLBCL 62例石蜡标本进行CD20、CD3、CD10、bcl-6、Mum-1免疫标记检测,根据Hans分类方法将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型.采用安捷伦16.0高密度芯片对24例DLBCL石蜡标本进行miRNA表达谱筛选,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62例DLBCL石蜡标本进行miR-320d表达验证.将1 1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62例DLBCL中,GCB型22例(35.5%),non-GCB型40例(64.5%),GCB型miR-320d表达水平是non-GCB型的3.43倍(P=0.034).miR-320d在对照组的表达量是DLBCL的5.65倍(P< 0.001).单因素分析示DLBCL中miR-320d低表达组总生存期低于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示62例DLBCL中,miR-320d低表达(RR=2.434,95%CI1.148~5.159,P=0.020)为独立于国际预后指数(IPI)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miR-320d表达下调预示DLBCL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bcl-6和Ki-67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 目的 研究bcl-6和Ki-67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例DLBCL标本中bcl-6和Ki-67的表达情况。以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bcl-6在DLBCL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4.44 %(49/90), 在RH组织中为15.00 %(3/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4,P=0.001);其表达与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B症状及Hans分型相关 (χ2值分别为5.257、5.257、4.704、16.024,均P<0.05)。Ki-67在DLBCL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80.00 %(72/90),而在RH组织中为20.00 %(4/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85,P=0.000),其表达与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及近期疗效相关(χ2值分别为5.889、6.451、6.024,均P<0.05)。结论 bcl-6和Ki-67的异常表达与DLBCL的临床分期、IPI及Hans分型等相关,可为其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膀胱癌患者尿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6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3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以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测定所有受试者尿液中EGFR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尿液中EGFR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尿液中EGFR mRNA的阳性表达率(71.67%)与对照组(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型肿瘤与浅表型肿瘤(100% vs 63.04%)、高级别肿瘤与低级别肿瘤(100% vs 62.22%)、有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90.91% vs 60.53%)的EGFR mRNA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膀胱癌患者尿液中过表达,其过表达与肿瘤类型、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可作为膀胱癌诊断、肿瘤类型及肿瘤转移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A2M基因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耐药及预后的关系及其对Fas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利用癌症基因图集(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铂类敏感和耐药的卵巢癌患者的基因表达谱,分析A2M基因在铂类敏感和耐药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利用已构建的带有绿色荧光标记的卵巢癌SKOV3敏感细胞(SKOV3-GFP)和顺铂耐药细胞(SKOV3-GFP/DDPⅡ)进行裸鼠皮下种植,成瘤后分次予以顺铂体内干预,以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技术检测不同次数顺铂干预后的肿瘤组织中A2M mRNA与Fas信号传导通路上重要节点基因的表达水平。用双变量线性回归分析A2M mRNA与所检测基因的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 相对于铂类敏感病例,A2M mRNA在铂类耐药患者中的表达下降(P<0.05),A2M mRNA的表达与耐药相关(P=0.02),与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期、化疗间隔生存期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高度相关(P均<0.001),其表达量越高,患者生存期越长。A2M mRNA以及细胞凋亡相关的Fas信号传导通路上重要节点基因Fas、FADD、caspase10、caspase9caspase3随顺铂注射次数的增加,在耐药的移植瘤组织中相对低表达(P<0.001);而其下游与DNA修复相关的基因PARP1随顺铂注射次数的增加,在耐药的移植瘤组织中相对高表达(P<0.05)。A2M mRNA的表达与Fas信号传导通路上节点基因的表达存在线性相关(P<0.05)。结论 A2M可能是卵巢癌顺铂耐药的潜在信号分子,它可能维持肿瘤细胞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其在耐药细胞中的低表达可能通过某种机制抑制下游的Fas信号传导通路,使其传导失调,最终引起PARP1的表达上调,促进DNA修复,抑制细胞凋亡,诱发卵巢癌细胞对顺铂的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