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检测血清β羟丁酸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耀平  李皇 《海南医学》2004,15(10):108-108,106
目的 了解血清β羟丁酸 ( β -HB)检测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 )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 3 8例正常人、17例DKA患者和 40例无酮症糖尿病人血清中的β -HB ,空腹血糖 (FBG)、糖化血红蛋白 (HbAlc)和尿酮体进行检测。结果 DKA组血β -HB2 5 79.87± 2 413 .2 5 μmol/L ,FBG2 8.94± 17.86mmol/L ,HbAlc10 .98± 2 .85 % ,无酮症糖尿病组血β -HB2 79.60± 10 7.40 μmol/LaFBG9.83± 3 .67mmol/L .HbAlc6.88± 1.2 8% ;正常对照组 β -HB 168.87± 71.75 μmol/L ,FBG 5 .0 1± 0 .5 5mmol/L ,HbAlc4.5 6± 0 .5 2 %。DKA组血 β -HB、FBG、HbAlc与无酮症糖尿病组及正常组差异显著 :无酮症糖尿病组血β -HB、FBG、HbAlc与正常组差异亦显著。在DKA组中尿酮体阳性率为 82 .3 % ;无酮症糖尿病组尿酮体均为阴性 ,但仍有 14例血β羟丁酸高于正常。结论 检测血 β -HB有助于DKA的及早发现、诊断和治疗 ,其敏感性高于尿酮体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β-羟丁酸在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DK/DKA)中的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1 209例糖尿病无酮症患者(DM组),262例患者(DK/DKA组)和480例同时期行体检的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判断β-羟丁酸的诊断价值。结果 DK/DKA组患者血清β-羟丁酸水平高于DM组和正常对照组(P <0.01),DK/DKA组血清β-羟丁酸较尿酮体更早转阴(P <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β羟丁酸为DK/DKA的独立危险因素。β-羟丁酸诊断DK/DKA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5,取诊断临界值为1 mmol/L作为诊断切点,敏感度85.1%,特异度95.3%,阳性预测值80.36%,阴性预测值96.89%;以血清β羟丁酸0.66 mmol/L作为筛选切点,敏感度95%,特异性89.2%,阳性预测值66.41%,阴性预测值99.9%。结论 以血清β羟丁酸≥1 mmol/L诊断DK/DKA有较高诊断准确性,血清β羟丁酸≤0.66 mmol/L时可认为糖尿病患者未合并DK/DKA。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酶速率法测定血清 β 羟丁酸 ,并探讨 β 羟丁酸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速率法在日立 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 6 0例正常人、30例糖尿病人和 8例酮症患者血清中 β 羟丁酸含量。结果 :本方法测定 β 羟丁酸回收率 10 8% ,线性范围 0~ 4.0mmol.L 1,批内CV2 .2 % ,批间CV2 .6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β 羟丁酸明显升高。结论 :采用酶速率法测定血清 β 羟丁酸快速、准确、线性范围宽 ,可作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特异和快速的诊断试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β-羟丁酸测定在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速率法测定并比较非酮症糖尿病组(NDK)、糖尿病酮症组(DK)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DKA)血β-羟丁酸的浓度变化.结果:β-羟丁酸在非酮症糖尿病组、糖尿病酮症组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随血酮体的增加而上升,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清β-羟丁酸测定对糖尿病酮症及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β-羟丁酸测定在糖尿病及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速率法测定40例正常人、45例糖尿病人和 1 5例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中的β-羟丁酸含量 ,同时用酮体粉对血酮体定性检测。结果 :血清β-羟丁酸在糖尿病患者中明显升高 ,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 ,酮症酸中毒患者高于无酮症糖尿病患者 ( t=9.81 ,P<0 .0 0 1 )。在无酮症糖尿病患者中 β-羟丁酸阳性率高于酮体定性阳性率。结论 :β-羟丁酸测定对于糖尿病患者病情监测、酮症酸中毒的早期诊断及预防病情恶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建立血β-羟丁酸(βOHB)诊断2 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阈值及βOHB水平与DKA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对急症科收治的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βOHB与[HCO3
-]进行相关分析,同时利用回归方程计算出[HCO3
-]为18.0、15.0、
10.0 mmol/L 时的βOHB值,并以与[HCO3
-]为18.0 mmol/L 对应的βOHB值作为DKA诊断的阈值,并结合临床评估其诊断性
能。结果血βOHB水平与[HCO3
-]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7023,P<0.001。[HCO3
-]为18.0、15.0和10.0 mmol/L时的βOHB
值分别为3.0、4.70和7.5 mmol/L,并与DKA病情严重程度相符;结合血糖浓度≥13.9 mmol/L,当血βOHB≥3.0 mmol/L时,诊断
DKA的灵敏度为99.0%,特异性为86.0%,总有效性为92.81%。结论血βOHB≥3.0 mmol/L 可作为DKA诊断的阈值,并且
βOHB可作为DKA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翁伟  唐吉斌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672-3673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β-羟丁酸与血酮体定性分析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诊断中的应用及两者的比较意义。方法:对31例临床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进行β-羟丁酸酶法测定及应用亚硝基铁氰化钠法进行血酮体定性分析,并对两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β-羟丁酸在31例患者血清中全部升高,而血酮体定性分析阳性为23例,8例为阴性,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检测β-羟丁酸有助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其敏感性高于传统的血酮体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β-羟丁酸与相关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静  陈星浩  宁小艳 《河北医学》2006,12(6):522-523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时血酮体(KET)、β-羟丁酸(β-OHB)、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阴离子间隙(AG)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新住院的DKA病人同时抽血查KET、β-OHB、CO2CP、AG。结果:β-OHB与KET呈显著正相关(r=0.795 p<0.001),β-OHB与CO2CP呈负相关趋势(r=-0.295 p=0.052),KET与CO2CP呈显著负相关(r=-0.416 p<0.01),AG与KET、β-OHB、CO2CP无相关性。结论:β-OHB测定对DKA的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血β-羟丁酸测定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 β -羟丁酸测定在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诊断中的意义。②方法 采用酮体粉法及酶速率法测定并比较非酮症糖尿病组 (NDK)、糖尿病酮症组 (DK)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 (DKA)血 β -羟丁酸的浓度变化。③结果 β -羟丁酸在非酮症糖尿病组、糖尿病酮症组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随血酮体的增加而上升 ,且差异显著 (P <0 .0 5)。④结论 血 β -羟丁酸测定对糖尿病酮症及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血浆β—羟丁酸在糖尿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浆β-羟丁酸在糖尿病早期诊断、预测及防治中的意义。方法:对500例不同人群的空腹、餐后血糖及血浆β-羟丁酸进行分析。结果:血浆β-羟丁酸大于210μmol/L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4%和60%)。结论:血浆β-羟丁酸 仅可作为DM早期诊断的指标,还可以反映糖耐量受损的情况,为DM的早期预测与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生物介质中1,4-二氢-2,6-二甲基-4-(3硝基苯基)-3,5-吡啶二甲酸甲戊酯(MN9202)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方法:分别以细胞和大鼠血浆作为生物样本,用乙醚对含药Caco-2细胞裂解液及血浆样品进行预处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生物样本中的原形药物的浓度. 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MN9202和干扰物质能够实现较好的分离,测定细胞样品的工作曲线回归方程为Y=0.0048X 0.0592,r=0.9997,n=7 (P《0.01),线性范围为20~500 mg/L. 测定血浆样品的工作曲线回归方程为Y=0.0058X 0.1468,r=0.9998,n=7(P《0.01),线性范围为20~500 mg/L. 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稳定、灵敏、准确,可用于生物介质中MN9202的浓度检测.  相似文献   

12.
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白蛋白和IgG去除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和评价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白蛋白和IgG的去除方法。方法 应用Micro Bio-Spin column过滤纯化血清蛋白,去除白蛋白和IgG,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析评价血清蛋白过滤效果。结果 建立了血清白蛋白和IgG去除方法;过滤后大部分血清白蛋白和IgG能够去除,2-DE图谱中低丰度蛋白质分辨率增加。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血清蛋白质纯化技术,可有效应用于疾病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建立双抗体间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黏蛋
白1(MUC1)水平,探讨其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阐明血清MUC1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
价值。方法:在前期制备的MUC1蛋白和兔抗人MUC1多克隆抗体的基础上,建立以鼠抗人MUC1
单克隆抗体为包被抗体,兔抗人MUC1多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的双抗体间接夹心ELISA方法,
并通过对MUC1蛋白标准品的检测,绘制出标准曲线。临床上收集48例肺癌患者、7例肺良性
疾病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血清,应用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各组标本血清MUC1蛋白表
达水平,绘制ROC曲线,确定最佳cut-off值,得出双抗体间接夹心ELISA方法检测肺癌的敏
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同时与临床应用的CA15-3试剂盒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双抗体间接夹心ELISA法确定血清MUC1的临界值为1.98 μg?L-1,检测
肺癌的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100%,约登指数为0.625 0。CA15-3试剂盒检测肺癌的敏感度
为18.75%,特异度为100%,约登指数为0.187 5。结论:建立的双抗体间接夹心ELISA
试剂盒检测肺癌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优于临床常用的CA15-3试剂盒。  相似文献   

16.
廖秋林  丁彦青  赵亮 《北京医学》2007,29(5):293-296
目的 建立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中高丰度蛋白的去除方法并评价其去除效果.方法 应用Sigma公司2006年最新推出的血清白蛋白和IgG去除试剂盒(ProteoPrep Immunoaffinity Albumin and IgG Depletion Kit)去除血清中高丰度的白蛋白和IgG等,再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析去除的效果.结果 本实验建立的血清中高丰度蛋白的去除方法,约95%的白蛋白和IgG能够被去除,2-DE图谱中蛋白质点更加清楚,部分低丰度蛋白得以显现.结论 成功建立血清中高丰度蛋白的去除方法.可为今后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血清中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 HOTAIR的检测方法及评价其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结肠癌患者血清样本47例,正常志愿者血清样本40例,10对结肠癌及癌旁组织.采用TRIzol LS和TRIzol分离组织和血清中的RNA;采用qRT-PCR检测HOTAIR在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结果 结肠癌组织或结肠癌患者血清中HOTAIR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或正常志愿者(P<0.05,P<0.01),且TNMⅢ/Ⅳ期的结肠癌患者血清中HOTAIR的表达高于正常志愿者(P<0.05),Ⅲ/Ⅳ期显著高于Ⅰ/Ⅱ期(P<0.01);淋巴结转移及非转移的结肠癌患者血清中HOTAIR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志愿者(P<0.01),且淋巴结转移患者显著高于非转移患者(P<0.05);血清中HOTAIR的表达值诊断结肠癌的敏感性为65.96%,特异性为85.00%,曲线下面积为0.741 0;血清中HOTAIR的表达与CA199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R2 =0.147 1).结论 成功建立血清中HOTAIR的检测方法,血清中HOTAIR的高表达可能作为诊断结肠癌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和评价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白蛋白和IgG的去除方法。方法 应用Micro Bio-Spin column过滤纯化血清蛋白,去除白蛋白和IgG,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析评价血清蛋白过滤效果。结果 建立了血清白蛋白和IgG去除方法;过滤后大部分血清白蛋白和IgG能够去除,2-DE图谱中低丰度蛋白质分辨率增加。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血清蛋白质纯化技术,可有效应用于疾病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