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CPA)手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意义。方法:本组CPA肿瘤病人25例,均于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主要包括面神经、三又神经和对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观察术后面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结果:面神经功能保留15例。术中对侧BAEP变化最明显的是Ⅲ、Ⅴ峰波幅和峰间潜伏期。结论:在CPA肿瘤手术中,采用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等实时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面神经、三叉神经和脑干等重要结构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面肌肌电图(EMG)对后颅凹手术监护的价值。方法:对44例后颅凹病变的患者进行术中BAEP和面肌EMG的监护,观察其对脑干、面神经功能和有效听力的保护结果。结果:术中BAEP报警10例(23%),均发生在微血管减压组、听神经瘤组和脑干肿瘤组。脑干功能异常3例(7%),死亡1例(2%),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1年后随访,听神经瘤组面神经功能保留18例(82%),2例术前具有有效听力的患者术后听力均得以保留,1例重度听力障碍的患者术后恢复有效听力。结论:BAEP对微血管减压、听神经瘤和脑干肿瘤手术的脑干功能监护价值较大,对听力保护意义较小;EMG显著提高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但需要加强手术医生与监护者之间的协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伴其他颅神经症状的面神经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表现.方法:选择50例面神经炎伴其他颅神经症状的患者进行BAEP检测,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Ⅱ-Ⅲ、Ⅲ-Ⅴ、Ⅰ-Ⅴ波IPL明显缩短(P〈0.01),其中有一个以上的IPL缩短者42例占84%;Ⅰ、Ⅲ、Ⅴ波PL有一个以上缩短或治疗前BAEP波形消失而于治疗后出现者37例占74%;Ⅴ波波幅增高并且Ⅴ/Ⅰ IPL比大于0.5或双侧Ⅴ波侧间潜伏期差(IDL)小于0.3 ms,Ⅲ-Ⅴ波IPL小于Ⅰ-Ⅲ波IPL的35例占70%.结论:面神经炎不仅累及茎乳孔内面神经,还可累及脑干和其他颅神经.BAEP可以客观地反映面神经炎患者听觉系统和脑干功能,因此可以用于对该类患者进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大型听神经瘤手术中,面肌肌电图(EM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护在面神经保留中的作用。方法:对16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经枕下入路行显微手术全切除肿瘤,术中同时监测面肌EMG、BAEP。结果:肿瘤全切率100%,无手术死亡,面神经解剖保留率94%,功能保留良好率81%。术末刺激强度≤04 mA者提示预后良好。结论: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中,通过面肌EMG、BAEP监护,显微手术操作时可避免损伤神经,显著提高面神经的功能保留率,并提供客观指标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5.
陈启懂  张济源  廖振南  张松 《医学信息》2010,23(18):3346-3348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后组颅神经(CNⅨ-Ⅻ)的保护作用。方法 2007年7月到2009年10月期间,我科对39例累及后组颅神经的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行术中电生理监测下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观察比较切除程度、死亡率及术后的后组颅颅神经功能。结果肿瘤全切率72%(28/39),次全切率21%(8/39),部分切除7%(3/39);术后2周内因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死亡2例;后组颅神经(CNⅨ/Ⅹ/Ⅺ/Ⅻ)功能受损例数:术前(21/16/5/17),术后一周(26/19/7/21),术后6周(19/16/6/17),术后6月(14/11/4/11),各组颅神经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术前综合评估,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以及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有效保护后组颅神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PCI)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瞬目反射(BR)、三叉神经诱发电位(TSEP)三种电生理变化。方法:选择60例经头颅MRI检查证实为PCI患者(病例组),分别于入院一周之内行BAEP、BR、TSEP检查,观察BAEP波形及I、Ⅲ、V波潜伏期(PL)、峰间期(IPL),计算BR既R1、R2、R2波平均PI。、波幅及TSEP各成分PL,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病例组60例中BAEP异常35例(58%),异常主要表现为I、V波的PL、I—V波的IPL延长和I/V波幅比〉1。BR异常33例(55%),异常主要表现为R2波的PL延长,R2、R2’波幅下降。TSEP检查病例组与对照组PL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BAEP、BR两种电生理检查方法能够较好地检测出PCI患者神经功能异常,联合应用BAEP及BR能够为PCI患者的神经功能的判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26例听神经瘤患者,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听神经瘤切除术,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病人中20例完全切除肿瘤,6例大部切除肿瘤。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面瘫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均未遗留明显后组颅神经及脑干损害表现。结论:在听神经瘤切除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可较好地保护面、听神经的功能,提高听神经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MVD)中联合应用三叉神经诱发电位(T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的价值。方法:2007年2月至2009年11月我院采用MVD治疗58例三叉神经痛病人,以术中使用电生理监测的30例患者为试验组,未使用这两种电生理监测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有效率(三叉神经痛症状缓解或消失)及眩晕、听力下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后有效率为93%(28例),发生眩晕1例(3%)和听力下降1例(3%);对照组术后有效率为68%(19例),发生眩晕8例(29%)和听力下降9例(32%)。两组MVD治疗疗效差异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MVD中,联合应用TSEP和BAEP作术中监测能较好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三叉神经MVD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并推测其发生机制。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80例PD患者作为PD组,5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仪分别对PD患者和健康者进行VEP、BAEP和SEP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PD组VEP的P100潜伏期(115.1±10.6)ms较健康对照组(103.2±9.0)ms明显延长(P〈0.01),P100波幅(6.25±3.02)弘V较健康对照组(7.70±2.62)pV增高(P〈0.05);PD组BAEP的I、Ⅱ、Ⅲ波的潜伏期和Ⅲ-V及I—V峰间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SEP各波潜伏期及波幅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PD患者的VEP和BAEP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提示PD患者可能伴有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与视觉俜导诵略的桶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的安全切除、术中面神经保护技术及解剖学基础。 方法 121例听神经瘤全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在显微外科基础上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配合超声吸引(CUSA)和激光刀切除肿瘤, 术后采用House-Brackmann (HB)分级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 结果 肿瘤全切除100% (121例)。面神经解剖保留93.4% (113例),蜗神经解剖保留90.1%(109例),无死亡病例。术后3 个月回访121例,按House-Brackmann 分级对面神经功能评估,I-II级71.9% (87 例),III-IV级25.6% (31例),V-VI 级3.3% (4例)。 结论 掌握听神经瘤与蛛网膜关系的解剖学基础是听神经瘤安全切除及面神经功能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0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病例组)及5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BAEP检测,分别观测和比较各波分化情况,I、Ⅲ、V波潜伏期(PL),I-Ⅲ、Ⅲ-V、I—V波峰间期(IPL),两侧耳间差(ILD),V/I波的波幅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波形分化良好。病例组90例中有67例(74%)BAEP异常,主要表现为波形分化异常,PL、IPL延长,其中周围性眩晕有28例(42%),中枢性眩晕有39例(58%)。正常对照组与病例组I、Ⅲ、V波PL及I-Ⅲ、Ⅲ一V、I—V波的IP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EP对前庭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carpaltunnelsyndrome,CT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的60例患者进行了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测定及针极肌电图(EMG)检测。结果:60例患者中,双侧病变39例,单侧病变21例。60例CTS患者99条患侧的正中神经中,15条感觉传导测定诱发波形消失,84条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和(或)感觉传导速度减慢;伴有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延长或动作电位波幅下降93条,6条正中神经运动远端潜伏期和诱发波幅正常。99条患侧的正中神经支配的拇短展肌EMG检测,77块呈神经原性损害。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在CTS的定位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与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神经电生理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3例ALS及28例CSM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表现。结果:在神经电图检查中,ALS组除12例运动神经动作电位降低外,其余各项指标正常;CSM组病例中,既有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也有动作电位降低及末梢潜伏期延长。肌电图(EMG)检查结果显示:ALS组异常率高于CSM组(P〈0.05),且ALS组胸锁乳突肌及胫前肌异常率均显著高于CSM组(P〈0.01),但胫前肌异常的4例CSM均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结论:对于临床拟诊为CSM患者有必要常规加作胸锁乳突肌EMG,这不仅有助于CSM与ALS的鉴别诊断,对于指导两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桥小脑角区肿瘤(CPAT)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资料完整的CPAT患者24例行BAEP检查。结果:24例患者中听力异常18例(75%),其中听神经鞘瘤16例(100%)异常,脑膜瘤3例中2例(67%)异常;5例胆脂瘤患者均无听力改变。BAEP异常21例(88%),主要为患侧Ⅰ、Ⅲ、Ⅴ波消失(67%),患侧Ⅰ、Ⅲ、Ⅴ波潜伏期(PL)延长(57%),对侧Ⅲ-Ⅴ波间期(IPL)大于Ⅰ-ⅢIPL(76%)。异常者中,听神经鞘瘤16例(100%)异常,胆脂瘤5例中2例(40%)异常,脑膜瘤3例中2例(67%)异常。结论:BAEP是一种敏感的检测方法,在CPA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28例临床确诊ALS、6例临床拟诊ALS、4例临床可能ALS患者进行4个区域的共8块肌肉肌电图(EMG)分析,四肢的磁运动诱发电位(MEP),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下肢胫神经F波检查,在双侧腓肠肌记录H波,四肢远端神经传导测定,包括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复合运动神经动作电位(CMAP)、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以及运动末梢潜伏期(DML)进行测定并分析,并与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确诊ALS的神经电生理测定各值异常均高于拟诊ALS和可能ALS(P<0.05),拟诊ALS和可能ALS组比较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ALS组EMG异常率85%,MEP异常率72.4%,神经传导异常主要表现为CMAP降低36.2%,SCV基本正常,F波出波率下降33.3%,F波振幅增高26.3%,H波振幅增高26.3%。结论:EMG对ALS患者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有定位诊断价值,EMG是ALS诊断的重要依据;MEP对ALS患者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有诊断价值,但特异性不高;F波、H波对ALS患者上下神经元神经损害定位有补充诊断价值,神经传导测定用于ALS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改变特点,评价其对脑功能监测的价值。方法:对96例脑卒中(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和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检测发病后不同时期(1~12d)BAEP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改变,结合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巴塞尔指数、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量表(GPCS)评分以及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与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的关系。以25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脑卒中患者BAEP的Ⅰ、Ⅲ、Ⅴ波峰潜伏期(PL)和Ⅰ-Ⅲ、Ⅰ-Ⅴ峰间潜伏期(IP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幕下脑出血和后循环脑梗死患者BAEP-V波PL与其病灶大小呈正相关(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BAEP—V波PL与其血清NSE水平、CSS评分呈正相关(P〈0.01);各型脑卒中患者BAEP—V波PL与其GPCS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BAEP各波的改变与病灶部位有关,V波PL改变客观反映了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煤工尘肺合并低氧血症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经颅多普勒(TCD)的改变及特点,研究煤工尘肺患者长期慢性脑部缺氧对脑干和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煤工尘肺低氧血症患者和60例自愿受试者分别进行BAEP和TCD测试,测定Ⅰ、Ⅲ、Ⅴ各波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两耳间PL或/IPL之差(ILD),峰间期Ⅰ-Ⅲ/Ⅲ-Ⅴ之比,间侧Ⅴ/Ⅰ波幅比等数值、MCA、ACA、PCA、VA、BA等血管的血流速度、脉动指数等。结果:低氧血症组BAEP异常率和TCD所测血流速度同对照有显著差异,TCD表现为多支血管血流速度降低。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经颅多普勒检查是检查煤工尘肺合并低氧血症患者脑部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两项联合应用更好的观察对煤工尘肺合并低氧血症者的脑部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