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功能监护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1.仪器设备:英国牛津公司Medelec神经生理术中监测仪,包括术中双极电刺激器,前置放大器及术中监测专用头盒.术中采用自发面肌电图及诱发面肌电图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面神经肌电图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和评估术后面神经功能的重要性。方法25例听神经瘤手术全程中行面神经肌电图监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术毕刺激面神经的脑干近端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25例患者肿瘤全切除23例(92%),面神经解剖保留22例(88%),面神经功能良好保留21例(84%)。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与肿瘤的直径大小有相关性,肿瘤越大,面神经保留越难。刺激强度的大小与术后面神经功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刺激强度越小,术后面神经功能越好。术末刺激强度在0.05~1.5mA之间,术后12个月面神经功能为Ⅰ、Ⅱ级者达19例(90.5%)。术末刺激强度大于7.0mA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比较差。结论听神经瘤术中行面神经肌电图监测有助于提高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率,并可评估术后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听神经的保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巨大型听神经瘤与周围结构粘连紧密,手术切除并保留周围颅神经功能是神经外科手术的一个难点。我科自1994年1月至2001年9月间共收治听神经瘤80例,直径均大于4cm,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听神经瘤切除面神经保留技术探讨   总被引:84,自引:9,他引:75  
目的:探讨和分析中,大型听神经瘤手术面神经保留技术,方法:135例听神经瘤病人,采用枕下开颅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人路,显微外切除肿瘤,在面神经监护下,观察肿瘤与面神经的病理解剖关系,术后随访时间4个月至3年,结果,肿瘤全切除125例(93%),近全切4例(2.9%),次全切6例(4.4%),面神经解剖保留122例(90%),13例(9%)解剖未能保留面神经,结论:术中首先识别不与肿瘤粘连的面神经脑干端及内听道端,再从再端沿面神经锐性分离肿瘤,是面神经解保留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53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显微切除术后近、远期疗效,探讨手术中、术后如何最大可能的保存面神经功能。方法我们对1995-2005年收治的53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从切口设计、分离方法、术后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改进措施,提高治疗质量,术后患者进行6个月至10年以上随访.观察面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53例全部解剖保存了面神经:术后除部分患者不同程度面瘫外无明显其它手术直接并发症;经6个月至10年以上随访,48例患者面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18例恢复至基本正常。结论即使是大型听神经瘤。只要手术方法适合.术后管理得当,面神经功能保存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及面神经保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及保留面神经的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6年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23例听神经瘤病人。结果肿瘤全切18例,次全切3例,部分切除2例;面神经解剖保留15例。随访6月 ̄4年,全切18例中复发1例,面神经功能恢复12例。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技术,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能全切听神经瘤,解剖保留面神经,有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听神经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听神经瘤术中脑干及相应颅神经功能较敏感的电生理监测手段,以达到减少伤残率及提高颅神经的解剖及功能保留率。方法对28例听神经瘤病人,用同一监护仪于手术前、术中及术后分别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肌电图连续实时监护,观察手术操作对它们的影响。结果听神经瘤手术操作均可以引起BAEP改变,BAEP的Ⅰ、Ⅲ、Ⅴ波潜伏期,Ⅰ-Ⅴ、Ⅲ-Ⅴ峰间潜伏期的明显延长(P<0.05),Ⅴ波波幅明显降低(P<0.05),其中BAEP的Ⅴ波潜伏期及波幅改变最为显著。当接近、触及、牵拉、刺激面神经时,肌电图出现突发的、双相或多相的高幅电位改变,而通过直接电刺激可定位面神经解剖,面神经的解剖及功能保留得以明显提高。结论BAEP的Ⅴ波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以及突发的双相或多相的高幅肌电图改变是听神经瘤术中敏感的电生理指标,对其进行监护,可为术中避免神经功能损伤及术后其功能预测提供客观指标,降低手术伤残率。  相似文献   

8.
大型听神经瘤全切时面神经及其功能保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我科1993年6月以来的23例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全切保留面神经的治疗经验。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38-62岁,平均47.3岁。病程8月~12年,平均3.2年。病变左侧9例,右侧14例。临床症状主要为头痛19例,听力减退7例,耳鸣17例,眩晕15例,走路不稳及同侧共济失调7例,喝水呛咳、咽反射迟钝9例,一侧肢体肌力弱及病理征阳性2例,术前面瘫2例。1.2 影像学检查 所有病人均做CT检查,平扫高密度5例,等密度9例,混杂密度3例,低密度6例,注射增强剂后有不同程度的增强,骨窗像显示内听  相似文献   

9.
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25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的经验。方法对25例听神经瘤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80%),次全切除5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2例(88%),功能保留19例(76%),术后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至5年,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15例(60%)术后3个月内面神经功能为Ⅰ~Ⅱ级,6例(24%)为Ⅲ~Ⅳ级,4例(16%)为Ⅴ~Ⅵ级。结论熟悉面神经与肿瘤的病理解剖关系,采用正确的手术处理原则,熟练掌握显微手术技巧,可提高面神经的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0.
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与面神经保护   总被引:22,自引:16,他引:22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面神经的保护。方法54例大型听神经瘤(直径>3cm)患者,均在面神经及脑干电生理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术中采用长"S"形或直形切口,开枕骨骨瓣直径约4cm,显露横窦和乙状窦,放出枕大池脑脊液,再行显微镜下分离及切除肿瘤,术后对其面神经功能进行随防。结果全切49例(91%),近全切5例,面神经保留51例,保留率为94%,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手术与面神经的电生理监测是大型听神经瘤得以全切并保留面神经的关键,扎实的显微解剖知识、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及完善的手术中监测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面肌肌电图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监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听神经瘤术中应用面肌肌电图(EMG)监护在面神经保留中的作用。方法 对21例听神经瘤术中采用NIM-Pulse型神经监护仪行面肌EMG记录监测,术中常用电流为O.1-0.6 mA。应用单极的刺激器进行面神经定位。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19例,次全切2例,无手术死亡,面神经全部解剖保留。本组术后1周内面神经功能观察,H-B评分Ⅰ-Ⅱ级病人中12例术中面神经刺激强度为O.1-O.2 mA,2例为0.3-0.4 mA。结论 听神经瘤术中应用面肌EMG监护,可显著提高面神经功能保留率,并提供客观指标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保护技术、方法.方法 133例听神经瘤全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外科基础上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配合超声吸引和激光刀切除肿瘤,术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肿瘤全切除126例(95%),次全切除7例(5%).面神经解剖保留122例(92%),无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回访108例,按House-Brackmann分级,面神经I~Ⅱ级65例(60.2%),Ⅲ~Ⅳ级36例(33.3%),Ⅴ~Ⅵ级7例(6.5%).结论 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及面神经保护的术中技巧是面神经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听神经瘤手术面神经功能保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切听神经瘤并保留面神经解剖和功能完整是一项复杂而有意义的工作,也是当今听神经瘤手术发展的趋势,有赖于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配合特异、灵敏的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本文综述了该手术时与面神经保留相关的诸方面研究进展,包括:面神经功能保留标准、不同作者对听神经瘤大小的分级方法、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技巧、当前国际上面神经保留现状、术中电生理监测的方法及指标和影响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因素等。提出应尽快建立统一的听神经瘤大小分级标准,以利于开发和研究新的监测手段和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面神经功能保护   总被引:30,自引:9,他引:21  
目的 探讨提高大型听神经瘤(LAN)的手术切除效果及对面神经的功能保护。方法 作分析了230例LAN(直径>30mm)患手术前后的临床特征。本组均经CT或MRI扫描诊断,采取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肿瘤行切除术。结果 186例(80.9%)获全切除,33例(14.3%)次全切除,余11例(4.8%)为部分切除,术后3例(1.3%)死亡。术中面神经解剖学保留率为82.6%(190例)。203例经长期随访观察(平均3.8年),其中191例(94.1%)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LAN,使面神经获得了较好的解剖学保留与功能保存,对>30mm直径的听神经瘤,作推荐应用该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切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功能监测12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3,他引:20  
目的 了解面神经监测的方法学、准确性、实用性以及术中监测和面神经预后的关系,实现解剖保留面神经,提高肿瘤全切率的目的。方法 术中使用美国Viking—IV型多导术中监测仪监测自发和诱发面肌肌电图。120例听神经瘤中包括小型听神经瘤3例;中型听神经瘤9例;大型听神经瘤108例,均进行术中面神经监测。结果 通过术中监测自发EMG结合单极恒压电刺激诱发EMG可以精确判断面神经的位置,损伤较机械刺激小。本组结果提示术毕在面神经出脑干端刺激时,若刺激量在1V,0.1ms,术后2周面肌功能在H—B分级的I级,长期随访效果理想。结论 刺激量由大到小,距离由远及近,定位准确、及时,并可判断面神经预后。全切肿瘤后电刺激强度与面神经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听神经瘤手术中面神经保留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神经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听神经瘤手术中有很多因素影响面神经的保留。随着肿瘤体积的增长,面神经保留率逐渐降低;手术入路的选择(经迷路入路、经中颅窝入路、经乙状窦后入路)和患者年龄对术后面神经功能的保留没有明显影响;随着术者经验的增加面神经保留率提高;术中面神经监测可使面神经保留率提高,同时可判断面神经预后。另外,术前的放疗等使面神经保留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17.
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监测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保护面神经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术中面神经监测(IFNM)组(32例)与非IFNM组(30例),然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0d的面神经功能状况。结果 术后10d面神经功能Ⅰ~Ⅲ级者两组分别为26例和15例,Ⅳ~Ⅴ级者分别为6例和15例;随访后两组面神经功能Ⅰ~Ⅲ级者分别为29例和20例,Ⅳ~Ⅴ级者分别为3例和10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面神经监测能显著提高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存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采用电生理监测对提高面神经保留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4例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切除的听神经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电生理监测组132例,对照组112例未行术中监测。对比分析两组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和术后2 w内的面神经功能保留率。结果电生理监测组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0.9%,Ⅲ级及以下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84.8%;对照组解剖保留率为81.3%,Ⅲ级及以下功能保留率为65.2%,两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显著提高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和功能保留率。  相似文献   

19.
听神经瘤起源于听神经前庭支神经鞘细胞,是桥脑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8%-10%,占后颅窝肿瘤的40%,占桥小脑角区肿瘤的85%。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尤其是大型听神经瘤,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方法,手术死亡率已经明显降低。但是若手术中损伤面神经和脑干,术后患者就会出现面瘫。  相似文献   

20.
听神经瘤占颅内肿瘤的8%~10%[1],是桥脑小脑角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治疗听神经瘤时,在尽量全切肿瘤的同时,要注意保留面、听神经解剖和功能的完整。面神经功能的保留对提高术后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听神经瘤的类型75%听神经瘤起源于前庭上神经,距脑干8~12mm,紧邻内听道处的中枢端与周围髓鞘交界处的神经鞘膜,即Obersteiner-Redlich区。在此处,由于肿瘤的长期压迫,面神经变扁变长,位置变化较大,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