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低开口(≤10 mm)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TAVR治疗的患者622例,分为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n=556);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n=66,均经术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PTRA)及支架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可能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72例患者接受肾动脉造影后诊断肾动脉狭窄性疾病,造影同时或择期行PTRA和(或)支架术.观察术前、后血管直径和血流的变化,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门诊记录病情变化,包括临床症状、血压和肾功能,术后6个月行肾动脉造影复查肾动脉再狭窄情况.高血压者术前、后应用相同的降压药物,肾功能变化通过血清肌酐值来评价.结果血管造影示72例中60例为单侧血管病变,12例为双侧肾动脉病变,共84处病变.病变狭窄程度为60%~95%,平均狭窄程度为(78.8±10.3)%.狭窄位于肾血管开口部76处(占90.4%),非开口部6处(占7.9%),肾动脉分支血管2处(占2.3%).其中,68例接受支架术,共置入78枚支架,单纯行PTRA 4例,手术即刻成功率100%.血管内径由术前平均(1.7±0.6)mm(0.8~2.6mm)增至(6.3±1.4)mm(4.0~8.0mm).术前肾功能不全者17例,术前、术后比较肾功能改善者达70.6%.该组高血压者66例,血压好转或治愈率65.2%.围术期肾周围血肿1例,股动脉拔管时出现迷走反射3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PTRA和(或)支架术是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47岁,发现心杂音20多年,发热1周,伴进行性贫血,在基层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感染性心内膜炎",经大剂量青霉素抗炎治疗,第4天热退,继续用药8周,临床心内膜炎治愈.停药2周后到我院复诊.查体:胸骨左缘第4肋间可闻3/6级全收缩期杂音,经超声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左室右房通道",通道长7 mm,宽5.3 mm,左心室侧开口于室间隔周部,右心房侧开口于三尖瓣隔瓣上方约4 mm,各瓣膜及异常通道周围未见赘生物,收入院行介入治疗.术前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4岁.半年前在外院因盆腔、后腹膜"多发性平滑肌瘤"行全子宫、左侧输卵管切除 盆腔、腹膜后平滑肌瘤切除术,术中发现肿块24 mm×22 mm×7 mm.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 TEE)测量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肺静脉开口内径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107例入院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术前使用RT-3D TEE观察肺静脉开口并测量其内径(PVD),并与多排螺旋CT(MDCT)进行对比.结果 左上肺静脉(LSPV)和左下肺静脉(LIPV)超声显示率为100%,右上肺静脉(RSPV)为92.52%(99/107),右下肺静脉(RIPV)为87.85%(94/107).两组间LSPV[(21.96±4.71) mm对(23.78±3.35) mm]、LIPV[(16.72±4.56) mm对(17.96±2.99) mm]、RSPV[(22.62±4.33) mm对(23.88±3.87) mm]开口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IPV的开口超声测量值明显小于MDCT测量值[(15.43±5.69)mm对(17.89±3.9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肺静脉开口测量值在两组间一致性较好,且上肺静脉比下肺静脉组间一致性高.结论 RT-3D TEE可用于显示肺静脉开口,有望在未来替代MDCT.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冷冻消融是否会造成肺静脉开口狭窄及严重程度。方法前瞻性分析初次行房颤冷冻消融患者112例,冷冻消融术前空腹行左房-肺静脉CT三维解剖重建,冷冻消融术后30~40天再次空腹行左房-肺静脉CT三维解剖重建,比较冷冻消融术后是否发生肺静脉开口狭窄及严重程度。结果房颤冷冻消融术后左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右下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开口长径、短径与术前相比分别减小[-2.4(-5.0,0.4)]mm,(-2.8±3.9)mm;[-1.2(-2.9,1.0)]mm,(-1.2±2.8)mm和(-2.7±6.5)mm,(-2.3±4.7)mm;[-0.85(-3.3,1.1)]mm,(-1.1±3.6)mm,差别均具有显著性(P均0.01),但无严重(开口狭窄50%)肺静脉狭窄发生。结论房颤冷冻消融会引起肺静脉轻度狭窄。  相似文献   

7.
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是相对于传统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而言.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现时,其切口长度为5~8 mm,因其不需缝线、具有自闭性,将此称为"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摘出术[1].随着可折叠晶体和劈核技术的发展,使得隧道切口进一步减小到3~4 mm.本文回顾分析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劈核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1(病案号11998):女性,21岁,汉族,农民.因"右上腹饱胀不适,纳差5月,加重 4d伴呕吐"于1994年2月1日就诊,以"肝包虫"收入.入院后予以行抗炎治疗并行术前有关辅助检查,其中B超提示:肝右叶约77mm×74mm无回声液性暗区,壁厚,呈"双层壁".考虑:肝包虫病.于1994年2月4日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术后止血、抗炎、对症处理,住院10d痊愈出院,术后10年随访未复发.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56岁。因"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药物治疗无效入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消融前左房-肺静脉CT提示左下肺静脉开口于左房后壁,常规选择性左上肺静脉造影发现左下肺静脉开口未显影,Carto-merge指导下行双侧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后随访3月余,维持稳定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LM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 7例LMD经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术后 6和 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 左主干开口病变 12例、体部 4例、末端 6例 (累及分叉开口 6例、单纯末端 1例 ) ,自开口到体部均狭窄者 5例 (含自开口处就完全闭塞 1例 )。术后 12个月时 ,左心室射血分数从 4 9 8%增加到 5 6 3% (P <0 0 5 )。球囊扩张时 2 0例 ( 6 2 % )出现显著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共置入 2 8枚支架 ,其中左主干内 2 7枚 ,主干内支架直径 ( 3 90± 0 4 7)mm、长度 ( 12 5 4± 3 95 )mm。全部患者均完成 12个月的临床随访 ,19例 ( 70 % )患者接受 6个月时冠状动脉造影 ,3例支架内再狭窄 ( 15 % ) ,其中 2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术 ,1例行血管内放射治疗 ;术后 12个月时 15例 ( 5 5 % )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 ,1例再狭窄行冠状动脉旁路术 ,因此术后 12个月内累积再狭窄率为 2 1%。 4例再狭窄患者中 ,3例为末端病变 ( 75 % ) ,1例为开口病变( 2 5 % )。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LMD疗效可靠 ,冠状动脉造影随访可及时发现再狭窄。左主干末端病变再狭窄率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