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配位金属离子手性添加剂拆分药物对映体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较深入的阐述配位金属离子手性添加剂拆分药物对映体的机理。方法:本运用已建立的配位体交换液相色谱(CLEC)方法,以新型配位添加剂(R,R)-酒石酸-单-n-辛胺(TAMOA)为研究对象,将有关献进行了总结和综述,对其拆分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手性拆分,其机理为:首先拆分样品与手性添加剂以共价键合物;然后,根据不同配合物在固定相上的保留时间的不同进行拆分。结论  相似文献   

2.
用β-环糊精作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或手性固定相,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首次拆分了抗胆碱能新药盐酸戊乙奎醚、盐酸苯环壬脂和盐酸卡马特灵,3个手性药物四对对映体完全达到基线分离。求得其包络常数、包络比和分离度,结合其它结构类似的化合物,从构效关系的角度研究了其拆分机理。并详细研究了影响容量因子和分离度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3.
手性药物是存在着立体选择性差异的对映体,对映体和体内大分子的亲和力具有明显的差异,各个异构体在生物环境中表现出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存在立体选择性差异。据统计在1200种合成药物中,至少有40%为手性药物,其中90%以外消旋体形式给药。这种给药形式已经给患者带来巨大危害。随着气相色谱(GC)法、毛细管电泳(CE)法、超临界流体色谱(SFC)及亚超临界流体色谱(SubFC)在手性拆分中研究的迅速发展,快速高效的手性拆分已成为可能,并在监测和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广泛应用。本研究参照有关文献,对手性药物对映体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以及副作用方面作一综述,从而阐述手性拆分在临床运用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于药物对映体之间的在药理、毒理及吸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建立分离和测定对映体化合物的方法十分重要。本综述HPLC法在分离和测定药物对映体的常用方法,包括手笥衍生化试剂、手性流动相和手性固定相在药物对映体分离测定中的应用。对对映体化合物的分析鉴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非水毛细管电泳拆分抗胆碱能药物对映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非水毛细管电泳拆分体系拆分抗胆碱能药物。方法以有机溶剂甲醇为分离介质,磷酸和氢氧化钠为支持电解质,采用带负电荷的环糊精作手性选择剂,对几种抗胆碱能药物进行了毛细管电泳拆分,并探讨了影响拆分的因素。结果以带负电荷的环糊精HDMSβCD为手性添加剂,在含有20mmol·L-1H3PO4和10mmol·L-1NaOH的甲醇介质中,成功分离了6种抗胆碱能手性药物。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分析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鹰  付小琴 《军队医药》1999,9(1):46-52
通过对手性药物在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立体选择性差异及在临床应用中遇到许多使其更复杂的影响因素作全面系统的阐述,表明以消旋体形式给药不尽合理,而以单一对映体给药已成为药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且随着不对称合成和分离,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和开发疗效更好,毒副作用更小,安全性更高和更适于临床应用的单纯对映体药物将成为新药开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D,L-色氨酸对映体的环糊精手性识别荧光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D,L-色氨酸对映体的荧光法同时测定。方法:在β-环糊精存在下,D,L-色氨酸对映体显现显著不同的手性包络差异,并与酸度和温度密切相关,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该对映体的手性识别荧光测定。结果和结论:该方法在D-或L-色氨酸对映体互为50倍量的混合物中,可以准确测定D-或L-色氨酸对映体。  相似文献   

8.
尤思路 《西南军医》2010,12(1):109-111
本文介绍了手性药物的重要性和类型;结合实例对不对称催化法合成手性药物作简要概述,尤其是化学不对称催化技术,包括不对称催化氢化、羰基的不对称催化还原、不对称催化氧化、不对称环丙烷化、不对称催化羰基化及不对称催化加成反应等;展望了不对称催化反应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张宜  汤韧 《军队医药》1999,9(1):58-59
将L-酒石酸与苯甲酰氯反应,制备了二苯甲酰L-酒石酸,产生符合Dibe项下有关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0.
手性药物家族的新品——左卡尼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振华  杨彦文  吕娟丽 《武警医学》2002,13(12):748-748
手性药物是当前国际新药的研究热点领域之一,临床应用的手性药物中常见的有左旋多巴,左施氧氟沙星等。本文介绍的是2000年仿制成功的左卡尼汀(Levocarnitine)一个广泛应用于治疗和食品中的新产品。1 药代动力学 左卡尼汀是动物体内存在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  相似文献   

11.
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D),是指瞬间或几小时或几天内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一种感音神经性聋。近年采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辅助治疗SD取得一定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肝癌是全球癌症发病率第6位,死亡率第3位的恶性肿瘤。肝癌发病隐匿且发展迅速,多数患者发现时病情就已经进展到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根治的机会。索拉非尼作为抗血管生成的分子靶向药物开启了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的先河,在随后的近十年内,针对肝癌的靶向药物不断涌现,瑞戈非尼、乐伐替尼、卡博替尼、雷莫芦单抗以及一些免疫抑制剂在Ⅲ期临床试验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本文就新出现的抗血管分子靶向药物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肝癌的现状、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栓塞剂成为TACE治疗肝癌的讨论热点之一.各种各样的栓塞剂用来提高TACE的疗效,从不规则型到微球,再到载药微球,目的 在于提高肿瘤局部化疗药浓度,降低外周血药浓度,增加抗肿瘤的疗效,降低化疗药的毒性.本文就肝癌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药代动力学变化特性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14.
生物可降解镁合金支架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介入治疗中主要以金属永久性支架为主,这类支架存在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问题.生物可降解镁合金支架开始成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它理论上克服了永久性支架的缺点,是未来支架发展方向之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生物可降解镁合金支架在许多疾病中都将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分子影像学迅速发展,为分子生物学、临床靶向治疗学等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活体内监测手段.但目前多种分子影像技术在临床应用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对大动物乃至人的研究工作受到极大限制,使得分子影像学仍处于小动物基础成像或临床前研究阶段.介入分子影像学的出现,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通过优化分子探针导入方式、改良现有分子成像技术装置等,使分子影像学从小动物基础研究发展为大动物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成为可能,并最终成为临床转化的重要桥梁.同时,介入分子影像学融合了分子影像诊断学与临床靶向治疗学,这无疑将成为推动临床靶向治疗及个体化治疗的重要力量,对未来临床诊治工作产生又一革命性影响,也是未来介入放射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携氧扩充剂的种类,副作用及研究进展,血液代用品包括化学合成的化合物和天然及用重组技术得到的血红蛋白产品,如无基质血红蛋白,交联血红蛋白和脂质体包封血红蛋白。血液代用品必须是供给组织氧和提供维持生命的液体。  相似文献   

17.
18.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艳  车薇  刘祖德  陈虹 《武警医学》2008,19(4):360-362
病毒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重要病原体,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且是许多其他疾病(如肿瘤等)的病因。因此,大力开发研制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作为抗病毒药物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对细胞内的病毒有抑制作用,而对细胞的正常代谢无影响。但是由于病毒结构和生活过程简单,不易与宿主细胞加以区别,因而大多数抗病毒药在发挥治疗作用时,对人体产生毒性较大或抗病毒作用较低,这也是抗病毒药研究的步伐缓慢而沉重的原因之一。目前发现的大多数抗病毒药物的作用主要通过影响病毒复制周期的某个环节而实现的。其中阿昔洛韦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是抗病毒化疗史上的空前成功。笔者重点综述一些近年来国内外已经上市的最新抗病毒药物,并介绍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广义的远端效应指局部辐射对整个生物体产生的影响。近年来,研究者们关注的远端效应主要集中于肿瘤局部放疗后,远处转移瘤的自发消退现象和非照射野正常组织的损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远端效应的产生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放疗可能成为一种全身性免疫系统激活的手段,在恶性肿瘤的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一些靶向作用于免疫检测点通路的治疗药物已经投入多种恶性肿瘤治疗的临床使用。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和放疗联合使用,通过诱发强力的远端效应,使人体自身产生有效的抗肿瘤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就目前在放疗联合免疫治疗领域,远端效应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