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德州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状况,为推进健康促进与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7—10月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和Kish表法,抽取德州市15~69岁农村居民7 462人,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健康素养状况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德州市2021年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20.3%(1 514/7 462),25~34岁具备率较高(25.4%),65~69岁(15.0%)具备率最低,健康素养具备率随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升高呈上升趋势;3方面的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基本知识和理念18.4%、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26.0%、基本健康技能17.6%;6类健康问题素养具备率分别为安全与急救45.0%、科学健康观28.4%、基本医疗28.2%、传染病防治21.6%、健康信息16.9%、慢性病防治1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是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具备率越高。结论 德州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够高,应加强健康技能、慢性病健康知识健康宣教,对年龄较大、收入较少、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居民开展针对性的宣教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民居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朝北京市阳区不同特征人群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素养状况,并了解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5~69周岁居民800人进行入户调查,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朝阳区居民具备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素养的比例是30.00%,总体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素养具备情况:30~39岁年龄组具备率最高;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也越高。"对骨质疏松的正确认识"的正确率为7.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文化程度是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应加强慢性病相关知识、生理卫生知识和保健康复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对低文化程度居民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升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3.
合肥市蜀山区居民健康素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蜀山区居民健康素养现状,为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社区15~69周岁居民150人,采用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1.3%,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健康技能的比例分别为14.7%、12.0%和55.3%;从事医疗工作,文化程度越高者,其健康素养越高(P0.05)。结论蜀山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安徽省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为制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全省11个监测点3029名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安徽省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为4.73%;具备3大类素养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的水平较高(14.39%),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为8.11%,健康技能4.80%;具备6类健康问题中,安全与急救素养42.70%、科学健康观28.36%、健康信息素养10.75%、传染病防治素养15.69%、慢性病防治素养9.83%和基本医疗素养5.79%;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男性高于女性,45岁以下居民高于45岁及以上居民;文化程度越高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也越高。结论安徽省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偏低,农村,教育程度低及45岁以上的居民是健康素养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持续监测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PPS抽样)方法,使用《2015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对5 843名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结果 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5.44%。其中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水平分别为24.99%、19.02% 和22.88%;6类健康问题的健康素养具备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知识(56.98%)、科学健康观(42.79%)、健康信息素养(25.52%)、传染病预防知识(20.79%)、基本医疗素养(11.97%)和慢性病预防知识(11.23%)。健康素养城市高于农村(χ2=24.38,P<0.05),25~34岁年龄段最高(χ2=88.66,P<0.05),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χ2=227.41,P<0.05),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其他职业(χ2=124.77,P<0.05)。结论 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仍有待提升,特别是农村地区,农民、青少年和55岁以上人群、文化程度较低者仍是日后健康教育重点区域和人群,慢性病防治及基本医疗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仍是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6.
目的监测衢州市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和变化趋势,探讨健康素养水平提升措施。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 808名15—69周岁常住居民的信息,通过使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对其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2015年,衢州市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比率为13.55%。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健康基本技能素养的比例分别是22.70%、16.18%和20.53%。具备6类健康素养的人群达标比例从高到低分别是安全与急救素养55.39%、科学健康观素养36.29%、传染病防治素养22.90%、健康信息素养22.09%、基本医疗素养12.90%、慢性病防治素养8.62%。25—34岁年龄组健康素养最高;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其他职业;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农村。结论衢州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升,要大力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慢性病防治和基本医疗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是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影响居民健康素养的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健康促进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5~69岁常住人口2946名,采用入户调查方式进行数据收集。结果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1.99%;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的具备率分别为25.05%、16.13%和10.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居民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具备率越高(OR=1.582);医务人员的健康素养具备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OR=3.598)。结论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与2009年相比有一定的提高,3个方面素养的具备率符合"知信行"模式;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应根据行为干预理论和不同人群的特征,开展居民健康素养干预工作,以提高省内全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中心城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成都市公民健康素养水平,探索公众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和评价健康教育政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成都市中心城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共2 400名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成都市城区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28.2%,调查对象在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在业情况及家庭月收入上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影响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为城乡、文化程度、在业情况及家庭月收入。结论坚持健康素养监测,扩大监测范围。重视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健康知识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杭县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现状,研究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上杭县3个乡镇6个村269名15~69岁农村常住居民,用2013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上杭县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0.0%。影响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年龄与文化程度。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的占20.1%,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占11.9%、具备基本技能素养的占12.3%。结论上杭县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年上升,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与基本医疗素养水平较低,应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相关健康素养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陕西省宝鸡市居民基本健康素养技能的现状,为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和技能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宝鸡市15岁以上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对1131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宝鸡市居民基本健康素养技能的具备率为测体温87.62%、查脉搏58.97%、测血压46.24%、人工呼吸25.82%、心肺复苏15.30%。5项技能中,男性普遍高于女性,其中查脉搏、测血压、人工呼吸3项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文化程度越高,技能水平越高(P<0.01);医务人员、教师、学生、干部、工人5种技能水平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技能难度越大,技能具备率越低,60岁以上人群相对于20~40岁人群技能水平普遍偏低。结论测血压、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是宝鸡市居民健康素养技能培训的重点,学生、老年人及农村居民是技能培训的主要目标人群,充分利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的契机,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安阳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以后有目的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为评价工作效果提供参照。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46个乡(镇、办事处),92个村(居委会)的3680名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用于分析的有效问卷3663份。结果 安阳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0.68%;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技能的素养水平分别为26.63%,8.82%,14.48%;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和健康信息的素养水平分别为29.63%、17.03%、9.18%、51.71%、15.86%、16.9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安阳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关键因素是城乡、文化程度和职业。结论 安阳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今后要对农村居民、农民、低文化程度者等重点人群,慢性病防治等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12.
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陈国永  马昱  胡俊峰  程玉兰   《中国健康教育》2009,25(3):163-166,174
目的了解我国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状况,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素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吉林、浙江、广东、甘肃、湖北、云南6省18~69岁的城乡居民11759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知识性健康素养方面,农村居民对慢性病和传染病知识知晓率较低,特别是慢性病知识(〈60.8%)。城市居民对这两类知识的掌握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城市居民对基本的营养与食品卫生相关知识掌握较好(〉72.2%),而农村居民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则不足(〈59.3%)。在其他方面,城乡居民都对最基本的急救常识、心理卫生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城乡居民个人卫生行为形成率较高(城市居民〉90.7%,农村居民〉76.0%),但其他健康行为特别是体检行为(城市居民37.9%,农村居民26.6%)和体育锻炼行为(城市居民52.2%,农村居民17.0%)形成率则较差。城乡居民都具有较高的信念性健康素养(城市居民〉78.8%,农村居民〉61.6%)。在功能性健康素养方面,城乡居民在就医时沟通和清楚介绍病情能力最好(城市居民〉73.8%,农村居民〉66.2%),对健康词汇的认知能力最低。结论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别,应该根据城乡居民的不同特点开展针对健康素养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苏州高新区城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高新区城区抽取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共完成468份调查问卷.结果 苏州高新区城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6.50%;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个方面的素养水平分别是35.04...  相似文献   

14.
彭孟果  刘兴荣 《中国校医》2021,35(3):176-179,187
目的 了解甘肃省15 ~ 24岁青少年健康素养水平分布状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青少年制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全省87个县(市、区)15 ~ 69岁常住居民23 490人进行调查,其中15~24岁青少年2 019人.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问卷内容包括人口...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温州市鹿城区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鹿城区44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鹿城区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17.05%,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的占26.14%,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占8.41%,具备基本技能素养的占34.77%。从五类健康问题素养分析,具备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及基本医疗素养的占比分别是44.32%、32.05%、17.27%、50.91%和48.64%。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存在差异(Х^2=11.98,P〈0.05),文化程度与家庭收入较高的健康素养水平也相对越高。结论:鹿城区居民总体健康素养虽有一定基础,但水平偏低,应针对健康素养中掌握较低的部分,重点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闽北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影响健康素养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闽北10个县(市、区)随机抽取3个县,年龄在15~69岁的农村常住居民810名,使用《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用健康素养综合指标及分类指标评价。结果闽北农村居民具备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6.7%;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技能分别为11.3%、7.8%和23.0%。不同性别、文化程度、以及年龄组的人群健康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是文化程度、职业和年龄等因素。结论闽北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有针对性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和掌握西安市城市居民健康素养现状,探索影响健康素养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2400名15—69岁的城市常住居民,使用{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西安市城市居民具备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8.1%;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基本技能分别为12.8%、16.5%和9.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以及全家月平均收入的人群健康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安市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影响西安市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建议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甘肃省45~69岁常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布状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中老年人制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和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PS)法,抽取全省87个县市区45~69岁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与健康素养相关问题等两大类,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017年甘肃省45~69岁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6.52%;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健康技能3个方面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15.59%、8.36%和8.72%;六类健康问题素养具备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科学健康观素养(29.37%)、安全与急救素养(28.94%)、健康信息素养(15.38%)、传染病防治素养(12.43%)、基本医疗素养(11.02%)和慢性病防治素养(1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城乡、文化程度、职业和收入是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甘肃省45~69岁常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加强健康教育和监测研究,并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提高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9.
陈绮梅  钟晓颖  王伟民 《现代医院》2012,12(12):140-142
目的掌握禅城区居民健康素养状况,逐步在区内建立常态性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和评价体系,根据2009年监测结果采取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2011年评价工作成效。方法 2009、2011年分别随机抽取两社区15~69岁的常住居民各500名,采用个人访谈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作综合干预前后效果评价。根据干预前的基线结果 ,针对影响居民健康素养的危险因素开展各类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服务。结果 2009、2011年两社区调查对象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分别为21.60%和54.20%。其中具备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健康技能素养比例分别为59.40%和72.40%、27.40%和59.40%、27.60%和71.80%。结论禅城区两社区居民经两年的健康教育和综合行为干预,健康素养水平、具备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健康技能素养比例有了明显的提高,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力度,能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青岛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状况,探索影响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并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青岛市15~69岁6 206名常住人口进行调查,使用SAS 9.13统计软件完成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青岛市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12.77%,高于全国水平。城市和农村居民具备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分别为18.62%和7.62%。健康素养三个方面和5个维度健康问题素养所有指数城乡存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8个自变量中,文化程度是城乡居民健康素养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青岛市居民全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差异较大,其影响因素各有特点,文化程度是共同的影响因素,应有针对性制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策略,提高人群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