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调查某病例接种卡介苗后,出现的慢性肉芽肿和淋巴结炎症状与接种疫苗间的关联。方法:收集资料,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果:市级调查诊断专家组对该病例患儿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调查诊断结论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结论:病例左上臂慢性肉芽肿、淋巴结炎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免疫接种不良反应事件的经验并吸取教训.方法 对1例儿童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事件进行调查.结果 对患儿接种局部出现的肿物施行手术切除.切除的肿物经特殊染色检查找到多量抗酸杆菌.患儿经口服利福平和异烟肼抗结核治疗4个月后痊愈.患儿左上臂脓肿与卡介苗接种有关,经福建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小组诊断为卡介苗相关病例.结论 应加强免疫接种技术的培训及接种前的健康询问及体检,注意检查受种儿童接种部位情况,防止异常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黄伟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0):1875-1876
目的分析婴幼儿接种卡介苗(BCG)后淋巴结异常反应的原因与处理方法。方法对2004年1月-2010年9月间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30例接种BCG后淋巴结异常反应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儿均于接种BCG3-6个月后接种侧腋下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胸片与血沉正常,PPD试验(+),均无全身结核中毒症状。结果 20例淋巴结直径≤4 cm的患儿仅给予异烟肼口服或加环形封闭治疗2-3个月痊愈;另3例淋巴结〉4 cm者行手术摘除。5例淋巴结化脓者在口服异烟肼治疗的同时,行穿刺抽脓、冲洗及并注入链霉素和异烟肼治疗,3-4周均痊愈。另2例有破溃者经切开排脓,冲洗、使用蘸有利福平粉的凡士林纱条引流及5%异烟肼软膏外敷治疗后痊愈。结论提高接种BCG的技术、接种质量和恰当处理BCG接种后的淋巴结异常反应,是预防与降低BCG接种后淋巴结异常反应发生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调查我区首例卡介苗(BCG)接种后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各种因素,有效减少预防接种过程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方法通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专报平台报告、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专业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医院实验室检查、CT检查、彩超检查、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调查诊断。结果患儿确诊为"左腋下淋巴结结核"。结论该例为我区首例接种卡介苗引起的淋巴结炎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1起儿童家属怀疑为接种卡介苗后儿童出现淋巴结炎病例的调查分析,探讨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与调查处理。[方法]对预防接种点和接种疫苗儿童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此次事件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结论]尽快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与处理办法,消除异常反应的负面影响,确保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做好卡介苗淋巴结炎的监测、诊断、治疗、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对菏泽市一例卡介苗淋巴结炎诊断、治疗作一分析研究。方法 :根据该病例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资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资料、预防接种相关资料、临床诊断治疗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依据国家、省有关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要求,本病例的最终诊断为卡介苗淋巴结炎。结论 :接种时未充分摇匀,皮内注射过深和受种者免疫状况可能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应严格执行卡介苗接种操作规程,接种时应充分摇匀,严防皮内注射过深,以减少卡介苗淋巴结炎的发生。对于严重的卡介苗淋巴结炎手术治疗是可行的,传统的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各有优缺点,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家长意愿和医院治疗水平综合分析来决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1例免疫缺陷患儿接种卡介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为处置此类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案例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患儿接种卡介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开展个案调查,收集疫苗接种、疫苗流通、门诊及人员资质、疾病诊疗过程等资料。结果 患儿于出生当日接种卡介苗,留观无异常,疫苗在有效期内,除本例外未有类似不良反应报告;该医疗机构具有新生儿预防接种资质,接种人员持有卡介苗接种上岗证。患儿后因反复肺部感染伴腹泻等先后在多地医院就诊,并发现左上臂卡介苗接种部位红肿、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左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基因检测显示高IgE反复感染综合征相关基因STAT3存在一处杂合突变,初步诊断为卡介苗有害效应、淋巴结肿大。经抗结核治疗后,接种部位瘤状物仍不断扩大,遂行干细胞移植手术,对症治疗后接种部位结痂愈合,身体恢复良好。结论 该儿童所患“卡介苗有害反应、淋巴结肿大”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此异常反应与免疫缺陷病相关;所患“免疫缺陷病、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肝功能损害、口腔念珠菌感染”与自身免疫缺陷有关,与预防接种无关。  相似文献   

8.
一名新生儿预防接种卡介苗后引起左腋窝淋巴肿大。根据现场调查,综合分析患儿的接种、发病、治疗转归情况,符合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遵循的一致性、特殊性、时间联系的因果关系,诊断结论为接种卡介苗引起的异常反应(淋巴结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接种卡介苗后致淋巴结肿大反应的原因及临床表现,以便减少反应的发生,并且妥善及时处理局部反应.方法 对1例接种卡介苗后疑似异常反应病例进行分析、调查诊断.结果 卡介苗接种后,一般无全身反应,接种处附近淋巴结(常为腋下)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反应,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小于1cm为正常现象,如果大于1cm称异常反应.一般与菌苗剂量,接种方法,疫苗储运条件,免疫状态有关,处理适当则预后好.结论 为减少接种后反应的发生,应加强卡介苗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责任心的培养,严格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进行预防接种,如果发现异常反应,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进一步完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0.
《社区医学杂志》2006,4(8):17-18
预防接种后由于机体受疫苗的刺激,可能出现某些正常反应,故在预防接种前应主动问病史,体检,并询问过敏史和免疫功能史。常见反应及处理方法如下:1接种卡介苗较常见的合并症是化脓性淋巴结炎2岁以下儿童的发生率是0.54%,反应发生率与接种用的卡介苗菌种、剂量、儿童的年龄、接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田东县卡介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的特征,评价卡介苗(BCG)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和广西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8—2015年接种后BCG AEFI个案和BCG接种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5年田东县共报告接种卡介苗后AEFI 15例,报告发生率为306.15/100万剂,其中不良反应15例,均属异常反应.报告最多的异常反应为BCG淋巴结炎,共14例(占93.33%),报告发生率为285.74/100万剂;部分批号BCG异常反应存在聚集性,以BCG淋巴结炎为主.结论 BCG安全性尚可,田东县BCG淋巴结炎反应报告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继续加强培训和督导,提高接种人员接种技术及BCG AEFI监测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卡介苗接种致腋下淋巴结强反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卡介苗接种致腋下淋巴结强反应的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卡介苗接种致腋下淋巴结强反应的临床资料。结果 4978名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有12例患儿出现淋巴结肿大的强反应,发生率为0.24%。可能与剂量过大或注射过深、或菌苗稀释不均而引起的超剂量反应。结论为减少接种后异常反应的发生,要增强免疫工作人员的预防接种责任感,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如果发现异常反应,要及时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符振旺  孙莲英  曾雪霞  陈少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554-3556,3562
目的了解2009年海南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特征,评价海南省2009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系统运行效果,为及时正确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降低严重异常反应的发生率,防止接种事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接种单位按照海南省AEFI监测方案,通过监测网络系统报告AEFI专报系统,县级完成个案调查并通过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小组进行调查诊断和处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上报的AEFI监测数据和处理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2009年共报告AEFI个案609例,其中一般反应485例,占报告总数的79.6%;异常反应106例,占17.4%;其他不良反应18例,占3%。AEFI报告县级覆盖率为100%,乡级单位覆盖率为62%。报告及时率87.33%,调查及时率96.4%。一类疫苗报告发生率为1.32/万剂,居前3位的疫苗是全细胞百白破、卡介苗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分别为4.53/万剂、2.80/万剂、1.89/万剂。临床损害排前3位的是过敏性反应、卡介苗淋巴结炎和无菌性脓肿。结论 2009年海南省AEFI网络监测系统运转正常,监测敏感性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某病例接种卡介苗后发生皮肤结核等疾病与注射疫苗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开展个案调查,收集疫苗受种方、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等相关资料,组织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反应调查,形成调查诊断报告。结果:患儿接种卡介苗后4月余,接种部位出现破溃、不愈合现象,并逐渐加重,检查显示IgE轻度升高,基因结果提示STAT 3基因突变,超声示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局部组织分泌物可见抗酸杆菌阳性,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预防接种过程符合操作规程,疫苗质量合格。结论:接种BCG后发生的皮肤结核等疾病与注射卡介苗有关,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15.
卡介苗是基础免疫的组成部分,是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肺结核的有效措施之一。卡介苗是减毒活菌疫苗,接种后会因诸多因素造成异常反应,表现为接种局部皮下慢性脓肿和回流区淋巴结肿大。现将门诊部2004—2006年接诊的82例卡介苗接种后出现腋下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的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上海市长宁区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vaccine,BCG)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为其监测、诊断、鉴定和处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上海市AEFI监测数据库和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长宁区2005—2016年报告的BCG接种后AEFI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6年,长宁区报告BCG接种后AEFI共34例,报告发生率为20.02/10万剂次,其中异常反应30例,报告发生率为17.67/10万剂次。异常反应以BCG淋巴结炎18例(60.00%,10.60/10万剂次)和局部脓肿11例(36.67%,6.48/10万剂次)为主,全身播散性BCG感染报告1例。【结论】长宁区BCG安全性在预期范围内,2005—2016年AEFI报告发生率变化不明显,异常反应以BCG淋巴结炎和局部脓肿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江苏省卡介苗接种后不良反应(AEFI)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15—2017年江苏省卡介苗疫苗的不良反应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5—2017年共上报卡介苗AEFI个案493例,年均报告发生率为18.34/10万剂,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发生在接种后>15d占61.05%(301例);第1、2季度占61.00%;全省13个设区市报告最多为苏州市(29.62%)。其中一般反应244例,主要是红肿、发热等临床诊断症状;异常反应249例,主要是卡介苗淋巴结炎和局部化脓性感染,治愈或好转占95.74%。结论江苏省卡介苗预防接种安全性良好,系统监测敏感度较高;仍需加强对基层接种医生接种技能培训,降低异常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潍坊市各种疫苗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生情况和疑似异常反应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潍坊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潍坊市2009~2010年共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29例,其中,一般反应占75.19%,异常反应占17.05%,偶合症占7.75%;﹤1岁病例占36.43%,63.57%的疑似异常反应发生在接种后24h内。一般反应中最常见的是发热(65.12%),异常反应中最常见的是卡介苗淋巴结炎(7.75%)。结论为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质量,规范预防接种操作,要严格执行疫苗接种前告知,把握疫苗接种禁忌症,实行接种后留观制度。  相似文献   

19.
2004~2005年我们发现4例因接种卡介苗后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前来就诊,现将处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2004~2005年凭祥市4例因接种卡介苗后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前来就诊的患儿。1·2方法按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个案表要求进行调查。2结果2·1经过调查,4个患儿都是足月顺产儿,出生体重均在2 500克以上,儿童接种卡介苗后局部反应正常,从表1,可以看出,除一个患儿在出生后一个月皮下注射卡介苗外,其他3个均为及时接种,患儿接种卡介苗时间到发现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都在3个月以上,并且卡疤都正常,淋巴结肿大≥1·3×1·4cm以上,有一名患儿发…  相似文献   

20.
2009年3月6日,武汉市发生1例婴儿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卡介苗后36h死亡病例,武汉市某医疗保健机构院内专家组分析认为婴儿死亡原因与预防接种有关联,该机构向区卫生局提出申请,要求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武汉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经过调查与分析,排除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婴儿所患疾病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ns),婴儿死亡原因是由于患有间质性肺炎致急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现将调查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