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福建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调查分析,为类似疫情调查处理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发病情况及感染来源,采集患者、密切接触者咽拭子、血清标本检测。结果患者2013年4月18出现咳嗽症状,19至23日分别就诊4家诊所、医院,23日进行网络直报,26日确诊。患者双份咽拭子标本检测结果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37名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均为阴性。患者急性期H7N9抗体滴度为1∶20,恢复期升至1∶320,25份密切接触者均阴性。结论该病例确诊为福建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感染来源可能是禽流感病毒从活禽直接传给人,未发生人传人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3年4月浙江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临床特征、感染重点地区和人群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咽拭子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采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与描述性流行病学相结合方法,收集与分析6例确诊病例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相关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主要分布在杭州和湖州地区,平均年龄60.83(M=64.50)岁,男性多于女性(5:1);咳嗽常为首发症状,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头晕、肌肉酸痛、咳嗽、咳痰以及气促、呼吸困难等,胸部影像学均显示严重肺炎,大部分病例(5/6)有慢性基础性疾病。所有病例均无病(死)禽暴露史,但有高频度农贸市场暴露史,其暴露的农贸市场外环境标本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达43.21%。6例病例的375名密切接触者中有32人(8.53%)出现异常症状,但咽拭子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结论人感染H7N9禽流感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要I临床表现;老年男性,特别是有慢性基础性疾病者是浙江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危险人群,其感染来源可能与禽类暴露有关,暂无充分证据支持病毒的人际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北京市大兴区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了解病例的发病就诊情况、可能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暴露因素等;对可疑共同暴露者及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开展强化监测及进一步扩大溯源监测等工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进行甲型流感通用引物及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该病例为北京市大兴区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经治疗后痊愈出院;病例有明确的禽类接触史,确定共同暴露者及密切接触者共7人,实验室检测均未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强化监测共报告流感样病例(ILI)病例594例,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病例21例,采集咽拭子标本615件,均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阴性。溯源扩大监测共采集咽拭子标本176件,其中1件活禽散养户外环境涂抹、3件鸡咽拭子标本检测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其余均为阴性。结论活禽暴露史是该病例感染的关键风险因素,提示存在"禽-人"或"禽-环境-人"传播方式。应加强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调查分析,为以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的发病就诊经过、可能的暴露来源,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及对流感样病例进行强化监测,采集病例鼻咽拭子标本,暴露环境标本进行RT-PCR流感核酸检测。结果病例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经治疗后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痊愈出院。患者有明确的暴露史,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39人,流感样病例强化监测22人均未发现H7N9核酸阳性病例。病例暴露农贸市场环境标本,检出5份H7N9核酸阳性标本,农贸市场活禽来源于外省疫区。结论活禽市场暴露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主要因素,未发现人传人病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沈阳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及外环境病毒污染情况,为防控H7N9禽流感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6~2017年沈阳市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本地病例的流行病学相关资料;采集外环境样本313份,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的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结果沈阳市发现的3例本地病例发病前均无外出史,为本地感染。从暴露史来看,病例发病前均有活禽接触史,并且在暴露的313份禽类外环境中检测到H5、H7、H9禽源性流感病毒核酸,其中检出H7流感病毒3份,阳性率为0.96%。3例病例入院前均有发热症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患者在确诊前院外治疗时间较长,最后发展为呼吸衰竭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而死亡。采集密切接触者咽拭子160份标本,未检出H7N9禽流感。提示该病毒的人传人能力有限。由于防控措施及时有效,疫情未发生进一步扩散。结论暴露于活禽市场或接触活禽、在暴露的禽类外环境中检测到禽源性流感病毒核酸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对九江市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患者、密切接触者、可疑暴露人员和农贸市场环境标本进行检测分析。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患者、密切接触者暴露的农贸市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患者、密切接触者、可疑暴露人员和农贸市场环境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九江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无明确病死禽类接触史,密切接触者中无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未发现人与人之间传播证据,相关农贸市场环境标本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论 九江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属本地感染、非人传人病例,感染来源可能与农贸市场环境暴露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患者、密切接触者和涉禽场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呼吸道样品和外环境样品,采用荧光PCR方法检测H7N9病毒核酸。【结果】患者黄某2017年5月20日发病,24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发病前有活禽接触史与农贸市场暴露史;外环境多份样品中检出H7N9阳性;14名密切接触者均未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结论】活禽接触和暴露于有活禽交易的农贸市场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高危因素之一,建议加强农贸市场的卫生管理和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患者的调查分析,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病例的发病经过、可能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医学观察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同时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1例人感染HTN9禽流感病毒,经救治后痊愈出院。患者有明确的活禽接触史,咽拭子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中均未发现异常临床表现。通过扩大监测流感病例160例和职业人群858例,均未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当地活禽交易市场鸡咽拭子标本检出2份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阳性鸡来源于外省。[结论]活禽暴露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关键风险因素,暂无证据人传人,未发现人群隐性感染和轻症病例。仍需开展扩大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完善对感染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诸暨市一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聚集性疫情的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为防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提供依据。方法对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可疑暴露场所进行现场调查,采集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可疑暴露场所外环境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结果病例A于2015年1月23日发病,2月4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调查发现A有活禽市场暴露史和家禽接触史,采集病例A发病前常去的活禽交易市场外环境标本10份,其中1份禽类笼具表面擦拭物标本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病例B为病例A的胞兄,于2月7日发病,2月8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有过搀扶病例A、接触其擦拭痰液的餐巾纸等高危暴露行为,也有活禽市场暴露史和家禽暴露史。2例病例病情危重,均死亡。结论此疫情为一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聚集性疫情,2例病例感染最可能的来源为活禽市场暴露,但也不能排除病例B与病例A密切接触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安徽省合肥市1例同病房密切接触者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相关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安徽省合肥市1例同病房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呼吸道及血液标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H7N9病毒核酸。结果病例谷某于2016年12月22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无明显禽类接触史;12月18日该病例曾密切接触同病房闫某,后闫某确诊为H7N9禽流感病例且死亡;2人病毒核酸检测均为同种同源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除闫某外,其他与谷某密切接触者均未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症状。结论谷某可能为一起医院内感染疫情的续发病例,人传人的可能性大,但单传染力有限,非持续。  相似文献   

11.
余平  熊英  李辉 《现代预防医学》2014,(8):1351-1353
目的开展江西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探索可能的感染来源,为进一步认识与防治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患者、密切接触者、患者暴露的小区菜场和小区周边活禽市场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密切接触者、农贸市场环境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江西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无明确病死禽接触史,密切接触者中无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未发现人与人之间传播证据,相关农贸市场环境标本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论江西省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属本地感染、非人传人的病例,感染来源可能与农贸市场环境暴露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为进一步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患者、密切接触者、患者暴露的农贸市场和周边活禽销售、批发市场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市场外环境标本进行检测分析,进行疑似病例排查和流感样病例强化监测。结果患者有禽类接触史,下呼吸道标本禽流感病毒H7N9核酸阳性。密切接触者中无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未发现人与人之间传播证据,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环境标本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4.4%、29.4%。结论黄山市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属本地感染、非人传人的病例,感染来源可能与农贸市场环境暴露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详细了解其发病和诊疗经过,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运用PCR进行H7N9禽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死亡病例为贵州省首例输入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该病例无明确的禽类接触史。密切接触者中,仅患者配偶和其子出现流感样症状,但均未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结论 H7N9禽流感病毒的感染途径不明,暂无人传人的证据,多部门协作对疫情防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感染H7N9流感发病特点及感染来源,为科学防控人感染H7N9流感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的发病经过、暴露因素及可能的感染来源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职业暴露人群及相关禽和环境标本进行H7N9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患者有明确的活禽接触史,咽拭子和下呼吸道标本H7N9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确诊感染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所在活禽交易市场鸡咽拭子和环境标本H7N9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为12.12%。检测密切接触者13人和职业暴露人群8人,H7N9流感病毒核酸均为阴性。76名密切接触者和8名职业暴露人群经医学观察均未发现异常。结论人感染H7N9流感,感染来源可能是农贸市场活禽摊档,未发现人传人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天津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的发病就诊情况、感染来源和途径、暴露的危险因素等,对密切接触者开展医学观察,开展外环境监测和强化监测等工作。采用Real-time PCR法对病毒核酸进行分型鉴定。结果结合病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为天津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病例有明确的禽类接触史。确定密切接触者90人,经过为期1周的医学观察,无人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实验室检测未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强化监测共报告流感样病例270例、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35例,未发现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者。采集病家周边外环境标本65份、附近活禽市场标本5份,均未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结论本例禽流感病例感染来源不明。H7N9禽流感目前尚无人际间传播的证据,各部门的联防联控是疫情防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动物禽流感疫情暴发后人群感染的风险,探讨禽流感传播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子流行病学、血清学研究及应急监测方法 ,对病、死禽的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采用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基因测序方法 ,检测全部密切接触者的血清抗体,采集4个疫点环境标本检测禽流感H5核酸.结果 检测4个疫点环境标本22份,H5核酸阳性1份,序列分析与广州市2006年人禽流感病毒株A/China/GD01/2006(H5N1)的同源性为95.9%;检测疫区及周边2个农贸市场活禽交易场所环境标本62份,H5核酸均阴性;采集密切接触者的血样68份、咽拭子68份,禽流感H9抗体阳性6份,H5抗体、H5核酸均阴性,医学观察7 d,未发现禽流感感染者;应急监测区报告流感样患者337例,经排查未发现可疑禽流感患者.结论 此起水禽H5N1暴发未造成扩散,也未出现人感染病例,表明此次疫情的禽流感病毒H5N1对人的传播能力尚不强,引起人群感染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平塘县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平塘县下一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患者、密切接触者、患者暴露前接触的活禽及活禽饲养场所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患者家、县城农贸市场环境样本及活禽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平塘县首例人感染H7N9确诊病例有明确活禽接触史,且患有基础性疾病糖尿病史1年,密切接触者中无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未发现人与人之间传播证据,活禽及相关农贸市场环境标本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论平塘县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属本地感染,非人传人的病例,感染来源可能与活禽及农贸市场环境暴露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开展对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的流行病调查与实验室分析,为制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调查病例发病可能的经过、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对病毒核酸进行亚型鉴定。结果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确诊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病例有明确的活禽市场暴露史。病例经定点医院9天的治疗已痊愈出院,12名密切接触者经过最长潜伏期加1天的医学观察,未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者。通过2周强化监测流感样病例120例,未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者。结论活禽市场暴露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因素,暂无人际间传播证据;早期发现和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未发现人群隐形感染和轻症病例;病毒感染来源、传播途径等流行特征尚未完全明了,仍需要加强研究,以完善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排列疾病时间、收集病例诊疗经过、确定密切接触者;通过现场勘调查揭示病例暴露情况,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诊断病例。结果确诊的11例病例中,有2例从事家禽宰杀,4例常去农贸市场。初期临床表现主要为流感样症状,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并迅速发展为重症肺炎。呼吸道分泌物样本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208名密切接触者均未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结论病例病情进展迅速,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缺少H7N9禽流感人传人的证据;加强对禽类检疫管理,可以消除和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为今后禽流感疫情实验室检测和防控提供有效参照。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反应检测疑似病例和外环境标本以及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标本,对NA基因片段采用一步法普通RT-PCR技术进行扩增。将阳性外环境标本和疑似病例标本送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参比中心实验室复核。结果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经实验室检测为H5N6亚型流感病毒。在13份农贸市场标本中,有2份H5N6和H9N2亚型混合标本和1份H5N6标本,5份H9N2亚型标本,1份H7亚型标本,1份H7和H9N2混合标本。其他标本均阴性。结论经宣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国家流感中心一致鉴定,该患者为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