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伴与不伴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术后鼻腔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鼻中隔偏曲伴或不伴鼻-鼻窦炎109例,单纯鼻中隔偏曲21例,鼻中隔偏曲伴鼻-鼻窦炎88例,其中鼻中隔偏曲伴发下鼻甲肥大71例.2010年1月~2010年12月48例采用鼻内镜单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A组),2011年1月~2011年12月61例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加下鼻甲部分切除术(B组).随访3个月,记录术后鼻镜复查的客观表现与患者通气的主观视觉模拟评分.结果 B组术后鼻腔结构通畅明显优于A组.术后3个月,B组患者鼻腔主观通气功能的模拟视觉评分明显优于A组.结论 鼻中隔偏曲患者常合并鼻-鼻窦炎以及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矫正同时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可更有效地提高术后患者的鼻腔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处理方法——负压引流的可行性,观察与鼻腔填塞法相比是否存在优势。方法:通过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将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鼻腔填塞组和鼻中隔负压引流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24h及48h在伤口疼痛、口干、睡眠障碍、结膜充血、术后局部换药操作时的不适感及出血情况的VAS评分,并于术后1、6周随诊,了解发生再次出血、鼻中隔穿孔、粘连、局部感染等情况的差异。结果:在术后24、48h伤口疼痛、口干、睡眠障碍、结膜充血、术后取纱条或拔出引流管时的不适感及出血情况6个方面,鼻腔填塞组的VAS评分均大于鼻中隔负压引流组(均P<0.05);尤其在48h换药时,鼻腔填塞组的出血量[(21.03±5.88)ml]大于负压引流组[(0.52±0.63)ml](P<0.01)。术后1、6周随访,2组间疼痛或并发症等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使用鼻中隔负压引流切实可行,与鼻腔填塞相比,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传统方法和经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5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传统方法和经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技巧。方法对1998年3月~2003年8月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52例鼻中隔偏曲病人中,84例采用传统方法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8例经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过程进行总结并观察其术后疗效。结果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8例中,所有病人均获得完全矫正,症状缓解,无1例出现并发症。传统方法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84例病人中75例获得完全矫正,9例病人矫正不完全,术后鼻腔通气仅稍改善,2例术后并发穿孔。结论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手术方式,光源充足、鼻腔后端显示好,术中仅去除偏曲的骨性或软骨部分,并发症少,术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中隔成形术中鼻中隔缝合法与鼻腔填塞法的效果比较。 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鼻中隔偏曲患者95例,均行鼻中隔成形术,将患者随机分为鼻腔填塞组及鼻中隔缝合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头痛、鼻部胀痛、流泪及鼻塞症状的VAS评分,以及手术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在术后头痛、鼻部胀痛、流泪及鼻塞等方面,填塞组的VAS评分明显高于缝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填塞组手术相关费用较鼻中隔缝合组高。 结论 鼻中隔缝合法在鼻中隔偏曲成形术中的应用可以减轻患者的术后痛苦,费用相对低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因鼻中隔偏曲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39例,随机分成填塞组与缝合组。填塞组于术后用高分子膨胀海绵填塞双侧鼻腔,缝合组于术后行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不进行鼻腔填塞。术后对两组患者主观不适感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鼻塞、鼻部疼痛、头痛、睡眠困难、流泪的VAS评分,观察术后鼻出血量、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发生率等临床指标。 结果 术后48 h内填塞组患者鼻部疼痛、头痛、睡眠困难、流泪等方面VAS评分明显高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鼻塞VAS评分、鼻出血量、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技术能明显减轻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的痛苦,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中隔褥式缝合并留置通气管(简称通气管组)与单纯鼻中隔褥式缝合(简称单纯缝合组)两种不同手术操作患者术后舒适程度,以期找到鼻中隔偏区矫正术后患者更为舒适的方法。方法 将80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随机分为通气管组(40例)和单纯缝合组(40例),通气管组患者常规行鼻中隔偏曲矫正,下鼻甲骨折外移并等离子打孔消融,鼻中隔褥式缝合后双侧鼻腔留置自制通气管;单纯缝合组患者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行鼻中隔褥式缝合,下鼻甲骨折外移并等离子打孔消融,术后双侧鼻腔不予填塞。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鼻腔渗出血、鼻腔通气、头痛、流泪、睡眠质量、口干、吞咽困难及术后换药抽取鼻腔留置通气管时的疼痛和出血的VAS评分。术后门诊复诊时,记录患者有无再次出现鼻出血、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等情况。结果 通气管组患者术后鼻腔通气、口干、睡眠困难的VAS评分均值小于单纯缝合组(P 均<0.05),出血、头痛、流泪、吞咽困难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均>0.05),通气管组抽取填塞物时和单纯缝合组患者清理鼻腔换药时的疼痛感和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鼻中隔褥式缝合术后不填塞患者痛苦小,但鼻腔黏膜及下鼻甲术后反应性水肿导致鼻腔通气差;术后留置通气管可有效改善患者鼻塞、口干及睡眠困难,提高患者舒适度,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贯穿连续缝合技术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鼻腔填塞法和鼻中隔贯穿连续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的疗效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158例,随机分成2组。填塞组:术后以高分子止血海绵填塞鼻腔;缝合组:术后以可吸收缝线立即行贯穿连续缝合鼻中隔黏膜。术后对患者主观不适感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分,观察术后鼻腔黏膜水肿程度和鼻中隔血肿、粘连、术后治愈率等临床指标。结果 术后48 h内两组患者在鼻部疼痛、头部疼痛、溢泪、耳鸣/耳闷、睡眠困难、吞咽困难 6个方面的VAS评分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后出血量、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穿孔、感染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缝合法较填塞法能减轻患者痛苦,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169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点及适应证。方法: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169例,其中单纯鼻中隔偏曲112例,合并有鼻息肉、鼻窦炎57例,术后填塞用内装蓬松海绵的一次性硅胶套。结果:169例中术后随访3-6个月者157例,治愈146例(92.99%,146/157),好转11例(7.01%,11/157),无无效者。无一例发生发生鼻中隔穿孔、血肿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具有操作精细、损伤小、切口无需缝合等特点;对合并有鼻息肉、鼻窦炎者可行同期手术,节省时间及费用;改良鼻腔填塞物,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中隔缝合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耳鼻咽喉科行62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术后31例采用鼻中隔缝合处理, 31例行鼻腔填塞。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所有患者术后的主观感受进行评分, 术后门诊随访, 记录患者有无出血、鼻中隔穿孔及鼻腔粘连。结果 在术后鼻塞、鼻部疼痛、头痛、溢泪、口干、吞咽困难、睡眠困难等方面, 填塞组的VAS评分大于缝合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填塞组抽出填塞物时有不同程度的鼻部疼痛及出血, 并有3例出现晕厥, 术后随访中发现1例鼻出血, 2例鼻中隔血肿, 1例鼻中隔穿孔, 1例鼻腔粘连。缝合组无上述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中隔缝合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安全、效果可靠, 可以替代鼻腔填塞,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鼻中隔偏曲不仅影响偏曲侧鼻腔的通气功能,还影响对侧鼻腔的生理功能和鼻窦的正常引流,最终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因此改善鼻腔的通气引流非常重要。随着微创理论的建立及微创技术的应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也得到了不断改进。我们采用鼻内镜三线减张法矫正4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随访6~30个月,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常规的鼻腔填塞和鼻中隔缝合而不填塞鼻腔2种方法,试图找到一种鼻中隔术后无需鼻腔填塞的方法。方法:将80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和下鼻甲部分切除的患者分为填塞组和缝合组,填塞组40例常规行鼻中隔矫正,等离子消融肥大的下鼻甲,最后鼻腔填塞膨胀海绵;缝合组40例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行鼻中隔缝合(参考Wormald的鼻中隔连续缝合方法并进行改良),对肥大的下鼻甲使用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进行消融,术后双侧鼻腔无其他填塞物。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鼻部疼痛、头疼、流泪、吞咽困难、睡眠困难、出血以及在抽取鼻腔填塞物时的疼痛和出血的VAS评分,术后门诊随访时记录患者有无再次出现出血、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粘连、局部感染等情况。结果:在术后鼻部疼痛、头疼、吞咽困难、睡眠困难、出血这5个方面,填塞组的VAS评分均值均大于缝合组(P<0.01),在流泪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填塞组抽取填塞物时的疼痛感及出血量远远大于缝合组清理鼻腔时的疼痛感和出血量(P<0.01),填塞组术后1例出现中隔血肿,而等离子缝合组未出现。结论:鼻中隔缝合使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不填塞成为可能,患者术后出血少、痛苦极小,也避免了鼻中...  相似文献   

12.
ZT医用胶在鼻中隔矫正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中隔矫正术是鼻科常见手术之一 ,术后需常规凡士林纱条均匀填塞双侧鼻腔 2 4~ 48h,患者痛苦大。自 1 999年以来 ,我科将 ZT医用胶试用于 1 7例鼻中隔矫正术中 ,既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术后鼻腔纱条的填塞时间 ,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7例中 ,男 1 0例 ,女 7例 ;年龄 1 8~ 42岁 ,平均 2 7.4岁。ZT医用胶 (广州白云医用胶总公司产 )规格为 5ml/支。 1 7例均行单纯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术中切除偏曲的骨及软骨 ,完成鼻中隔矫正后 ,进行术腔清理。在无明显出血及遗留纱条、碎骨的情况下 ,用注射器将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鼻腔支架与膨胀海绵应用于鼻中隔矫正术后填塞的临床效果及舒适度,分析鼻腔支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因鼻中隔偏曲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56例,按填塞方式随机分为鼻腔支架组(实验组26例)和膨胀海绵组(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填塞期止血效果、舒适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69%,对照组有效率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7,P=0.472),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值显示实验组鼻塞、鼻痛、头痛、溢泪、面部胀痛、吞咽困难、睡眠障碍、口干及总体不适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鼻腔支架作为鼻中隔矫正术后新型填塞方式安全有效,舒适度优于膨胀海绵填塞,可进一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方法和完整保留鼻中隔软骨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3月~2012年6月鼻内镜下行较完整保留鼻中隔软骨的鼻中隔矫正术128例,根据偏曲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切口部位。鼻中隔软骨部单纯偏曲和/或上颌骨鼻突偏曲行偏曲侧Killian术式切口,复杂型偏曲均行左侧Killian术式切口,筛骨垂直板C型偏曲、棘突和梨骨嵴或棘突行偏曲前方0.5 cm处切口。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128例鼻中隔偏曲均一次性得以矫正,其中治愈112例(87.5%),好转16例(12.5%)。所有患者术后双鼻腔通气良好。结论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具有视野清晰、微创、精准等优点,对不同类型鼻中隔偏曲选择个性化切口和术式可完整保留软骨支架、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常规应用油纱条固定止血,影响患者的鼻腔通气功能,患者因此而产生头痛、鼻腔粘膜胀痛、流泪,耳阻塞感,取油纱条后由于鼻腔粘膜的损伤而出血、鼻腔粘膜粘连等。为减少病人的痛苦,我们研制了一种鼻中隔粘膜固定夹板,临床应用6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使用改良鼻中隔缝合技术,等离子消融下鼻甲,术后不填塞鼻腔,比较其与传统方法的疗效.方法 80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分为填塞组和缝合组,行鼻中隔矫正术后,填塞组吸切钻切削下鼻甲后行鼻腔填塞,缝合组行改良鼻中隔缝合、等离子消融下鼻甲,无填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症状、体征评分.结果 填塞组在手术后鼻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复杂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对52例高位后段、巨大嵴突和棘突、多种弯曲形态并存、鼻中隔骨折脱位及需二次矫正偏曲,经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冠状位)确诊的患者采用经鼻内镜下偏曲矫正术,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52例患者鼻中隔矫正效果满意,鼻腔通气良好,无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及鼻梁塌陷等症状。结论:在鼻内镜下行复杂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照明度好,视野清晰宽广,精细准确,保持了鼻中隔稳定性,安全、微创,符合鼻生理功能的需要及微创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8"字缝合鼻中隔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20例,术后以膨胀海绵填塞鼻腔;观察组20例,术后应用3~0可吸收缝线"8"字缝合鼻中隔面,切口用5~0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通过观察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鼻腔水肿和鼻腔血肿、粘连等临床指标。结果术后12h、24h观察组在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h鼻腔通气优于对照组,术后1周内术后并发症观察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8"字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痛苦,可以减轻术后鼻中隔黏膜水肿,同时不会增加患者手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鼻腔填塞法、缝合法和负压引流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患者90例,平均分成3组。填塞组:术后以高分子止血海绵填塞鼻腔;缝合组:术后以可吸收缝线缝合鼻中隔黏膜;负压组:术后鼻腔放置负压引流管。对比观察舒适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术后鼻腔黏膜水肿程度和鼻中隔血肿、脓肿、粘连、术后治愈率等临床指标。结果:术后12、24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读数、鼻塞视觉模拟评分法读数和病情严重程度比较,缝合组和负压组均优于填塞组(P〈0.05);术后3d鼻腔黏膜评分比较,缝合组和负压组均明显优于填塞组(P〈0.05);术后1周治愈率,缝合组和负压组均明显优于填塞组(P〈0.05),术后7d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例数,缝合组和负压组均明显少于填塞组(P〉0.05),负压组未出现鼻中隔脓肿、血肿病例。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缝合法和负压法均较填塞法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术后黏膜恢复时间,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20.
鼻内窥镜在鼻中隔高位、后段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目的:寻找更为安全可靠,矫正满意的治疗鼻中隔高位,后段偏曲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鼻内窥镜技术,行鼻中隔高位,后段偏曲矫正术。结果:对109例患者术后1 ̄50个月的疗效观察表明,该方法可安全,彻底地矫正高位,后段的鼻中隔偏曲,满意地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嗅觉,有效地控制鼻腔粘连的发生和减少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结论:该法与传统的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比较,具有安全和疗效持久等优点。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