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NICU)和普通病区不同体重组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医院感染的特点和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20年1月-2022年1月所有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和普通病区的新生儿进行目标监测。比较两个病区不同体重组新生儿的医院感染率、器械使用率和器械相关感染率等。结果:2020年1月—2022年1月两个病区共监测新生儿病例4 999例,监测住院总日数65 466天,感染例数127例,医院感染率2.54%,感染例次数137例,例次感染率2.74%。NICU医院感染率为4.55%,例次感染率为5.20%;普通病区医院感染率、例次感染率均为1.63%。NICU和普通病区感染构成比中NICU居第一位的是下呼吸道感染,占35.80%,普通病区居第一位的是胃肠道感染,占33.93%。新生儿体重越低,医院感染率越高;中心静脉使用率越高,医院感染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感染患者送检标本124份,检出细菌30株,检出的病原菌均来源于下呼吸道和血液系统,其中下呼吸道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血液系统以肺炎克雷伯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干预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感染预防中的效果,为预防及降低NICU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NICU入住的642例患儿进行感染目标性监测,2015年1月1日-6月31日同时行感染干预,观察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642例患儿共46例发生医院感染,共59例次,感染率为7.17%,例次感染率为9.19%,其中单纯监测阶段医院感染率、例次感染率为8.96%、11.20%,监测+干预措施阶段为4.91%、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9例次感染患儿中下呼吸道、皮肤软组织、上呼吸道、血液、口腔、胃肠道感染构成比分别占37.29%、22.03%、13.56%、10.17%、8.47%、8.47%;医院感染率及例次感染率,≤1000g患儿为27.27%、45.45%,1001~1500g患儿为17.53%、24.74%,1501~2500g患儿为6.59%、8.06%,2500g患儿为3.07%、3.07%,不同体质量患儿间医院感染率、例次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CU内患儿体质量低及体质量超低、出生胎龄较低者更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在进行感染目标性监测同时采取感染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NICU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PDCA管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2018年1-6月收治的新生儿,试验组为2018年7-12月收治的新生儿。试验组应用PDCA循环方案进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改进,比较PDCA实施前后两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对PDCA实施前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对照组共1 254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228例;试验组共1 368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304例。PDCA实施后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4.09%)低于PDCA实施前(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1,P<0.05)。PDCA实施后早产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4.28%)低于PDCA实施前(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6,P<0.05)。PDCA实施后医生、护士的手卫生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CA实施前,NICU每床日手消毒剂使用量16.94 mL,每床日洗手液使用量15.41 mL;PDCA实施后,NICU每床日手消毒剂使用量25.95 mL,每床日洗手液使用量17.81 mL。结论 应用PDCA管理模式可提高NICU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和普通病房不同体重组新生儿的医院感染情况,发现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对2016年、2017年1—11月某院新生儿科住院新生儿进行目标性监测,比较NICU与普通病房不同体重组新生儿的医院感染率、器械使用率和器械相关感染率等。结果 2016—2017年11月共监测新生儿科病例3 872例,监测住院总日数42 427 d,感染例数56例,感染例次数62例,医院感染率1.45%,例次感染率1.60%。NICU医院感染率为5.28%,例次感染率为6.03%;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率、例次感染率均为0.46%,NICU和普通病房感染构成比中居第一位的均为败血症,分别占43.75%、50.00%,其次均为下呼吸道感染,各占27.08%、21.43%。不同体重组医院感染率:NICU、普通病房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7.78、46.65,均P0.0001),新生儿体重越低,医院感染率越高;新生儿呼吸机使用率和医院感染率呈正相关(r=0.973,P=0.027),器械使用率越高,医院感染率也越高。梅雨季节真菌败血症每千日感染率高于非梅雨季节(0.53‰vs 0.37‰)。送检标本70份,检出细菌和真菌共45株,检出病原菌均来源于下呼吸道和血液系统,其中下呼吸道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血液系统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对新生儿医院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保障新生儿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孝感市二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病室的医院感染现状,为预防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查阅住院病历与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孝感市12所二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住院新生儿的医院感染现患情况。结果12所医院实查住院新生儿142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52%(5/142);医院感染部位均为呼吸道。综合医院(7所)新生儿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66%(3/82),专科医院(5所)为3.33%(2/6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三级医院(2所)新生儿医院感染现患率为6.25%(3/48),二级医院(10所)为2.13%(2/9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6)。共119例新生儿使用抗菌药物,总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3.80%,其中预防用药占68.07%(81/119)。38例治疗用抗菌药物者中有15例送病原学检查,病原学送检率为39.47%;其中综合医院病原学送检率为59.09%(13例),显著高于专科医院的12.50%(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9,P=0.016)。结论需要加强新生儿病室的医院感染管理,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尤其减少预防用药;提高专科医院病原学送检率,预防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重症监护室(ICU)保洁人员的管理模式,为控制ICU感染风险提供依据。方法比较保洁人员工作分区管理和分功能管理两种模式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日医院感染率和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评价不同管理模式对ICU环境及感染防控的影响。结果分区管理组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为85.57%(172/201),分功能管理组为94.50%(189/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区管理组日医院感染率为12.42‰(43/3 463),分功能管理组为6.87‰(22/3 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区管理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为6.15%(24/390),分功能管理组为6.28%(27/4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病区实施分功能管理可以提高ICU环境卫生学合格率,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日医院感染率,但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国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流行特点,为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多中心研究的方式,选取全国9省17所医院,按照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9月NICU住院新生儿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前瞻性监测。结果共监测 12 998例NICU住院新生儿,发生436例次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3.35%,住院总日数为126 125 d,日发病率为3.46‰。新生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随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增加而下降(χ2=291.55,P<0.001)。不同规模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7,P<0.001),床位数>30张的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和日发病率最高;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以西南地区(10.36%)最高,日发病率以华南地区(10.52‰)最高。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血液为主;感染病原体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结论我国NICU不同出生体重组、不同规模、不同地区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不同,应继续加强监测,根据感染特点指导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元化模式在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常规培训模式在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时造成的弊端,采用多元化模式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评估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考试成绩由(70.3816.64)分提高到(90.9510.18)分(t=19.74,P〈0.05);2013年8月—12月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均呈现升高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依从率:χ2=27.46,P〈0.05,正确率:χ2=19.09,P〈0.05);2013年12月医院感染率相比2013年7月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3,P=0.04)。结论多元化培训模式有利于促进医务人员掌握医院感染知识,提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飞行检查对住院危重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对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实施飞行检查预防控制管理医院感染,2008年1月-2011年12月为未实施阶段;比较实施飞行检查前后医院感染率,手卫生依从率、洗手正确率、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环境卫生抽查监测合格率和医务人员手监测合格率;医院感染患儿进行病原菌检测。结果飞行检查实施前NICU入住患儿共4588例,医院感染202例,感染率为4.40%;飞行检查实施后NICU入住患儿共5754例,医院感染160例,感染率为2.78%;飞行检查实施后NICU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飞行检查实施前202例医院感染患儿,共检出257例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06株,占41.25%,革兰阴性菌141株,占54.86%,真菌10株,占3.89%;飞行检查实施后160例医院感染患儿,共检出199例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80株,占40.20%,革兰阴性菌111株,占55.78%,真菌8株,占4.02%,实施前后,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飞行检查实施前相比,飞行检查实施后手卫生依从率、洗手正确率、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环境卫生抽查监测合格率和医务人员手监测合格率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飞行检查方法用于住院危重症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管理,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和相关知识知晓率,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三级传染病医院的医院感染特点,总结优化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4328例传染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4328例患者中有265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0.77%;医院感染患者中,119例为腹腔感染,腹腔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的感染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患者中慢性重型肝炎所占比例最高,急/亚重症肝炎次之,均显著高于其他疾病类型(P〈0.05);病原体检验培养出8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为53.7%,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30.5%)和真菌(15.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危险因素、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降低医院感染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于2003~2005年对18 368例肿瘤住院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住院患者平均感染率为5.0%,不同年度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漏报率为6.9%,不同年度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科医院感染率最高为7.5%,占全院医院感染的63.20%;外科医院感染率为2.5%,占19.82%;放疗科医院感染率为4.4%,占16.98%.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45.2%),口腔(18.3%),胃肠道(13.1%),手术部位(11.4%);病原体送检率为57.5%,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1.3%.结论呼吸道感染、口腔真菌感染、胃肠道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是今后监控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与隔离消毒技术,进而使新生儿病房感染率得以降低。方法选取从2013年7月—2014年7月新生儿病房100例新生儿,采取病房感染管理措施,分析新生儿病房感染情况。结果采取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前后感染率分别为30.00%、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感染不仅同免疫能力低有关系,同时还与物品消毒、环境以及人员管理等因素有关系。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要从源头做起,完善管理制度,对新生儿加强基础护理,采取有效隔离消毒技术,为新生儿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以降低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选择医院NICU自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27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参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筛选出获得医院感染的患儿162例,并采取单因素分析对医院感染相关高危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控制措施。结果性别对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无影响;体质量≤1500、1501~2000、2001~2500、>2500g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9.88%、12.34%、2.48%、1.23%,不同体质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28、28~32、32~37、>37周的患儿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1.88%、18.99%、8.11%、0.93%,不同胎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质量≤1500g、胎龄≤32周、小于胎龄儿、新生儿窒息、机械通气、静脉营养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1)。结论 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率高,其发生与胎龄、出生体质量和医疗操作过程相关,应当严格规范医疗程序,提高患儿免疫力,从而控制新生儿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现状,评价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对该院NICU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并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病率。结果干预期各项干预措施的执行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期NICU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64%(46/816),低于干预前期的13.45%(46/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2,P0.001)。NICU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8.04%(35/92)。干预后呼吸机相关肺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0.38‰、0.12‰,均低于干预前的3.30‰、1.18‰。干预前后分离病原体均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分别占58.09%、51.16%。结论常规医院感染监测能及时反映感染控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通过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特点,为预防和控制NICU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监测2013年1月—2017年12月某院NICU入住时间48 h的住院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病特征及病原菌种类。结果 2013年1月—2017年12月NICU共监测新生儿10 551例,发生医院感染257例,270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2.44%,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56%,例次日感染发病率为2.31‰。不同性别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出生体重、有无气管插管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不同年份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5.19%(其中VAP占36.30%);其次是血液(22.22%)。共检出病原菌16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居前3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26.03%)、肺炎克雷伯菌(22.49%)、大肠埃希菌(19.53%)。结论低出生体重及侵入性操作是NICU住院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严格掌握各种置管指征,加强产前孕母的宣教与营养指导,将胎儿的出生体重维持在合理范围均是预防NICU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对术后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神经外科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50)与针对术后医院感染因素,行个性化护理(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医院感染率为4%(2/50),其中泌尿道感染1例,呼吸道感染1例;对照组守大事要率为16%(8/50),其中泌尿道感染3例,呼吸道感染3例,胃肠道感染2例,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选取病例低氧血症率为8%(4/50),明显低于对照组22%(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护理满意度为90%(45/50),明显高于对照组62%(3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引发神经外科术后感染的因素,加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为顺利康复提供良好条件,并增强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水平,可有效维护患者权益和医院、社会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实施价值。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掌握新生儿病室多重耐药菌定植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降低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率。方法 收集2011年1月-12月新生儿病室住院病例708例,设为对照组,收集2012年1-12月住院病例1 299例,设为观察组。观察组在新生儿入院时常规采集咽拭子和痰标本,筛查多重耐药定植菌,对定植患儿及时采取接触隔离,同时加强医院感染的环节管理,比较两组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新生儿医院感染率2011年与2012年比较,虽然2012年住院新生儿大幅增加,但医院感染率,感染例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耐药菌定植分布,观察组1 299例,送检1 278例,送检率98%。检出多重耐药定植菌119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占51.2%,大肠埃希菌占41.1%,标本采集主要来源于咽拭子和痰标本。观察组和对照组定植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5%和17.6%,两组比较χ2值为4.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病室常规进行多重耐药定植菌筛查,可以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定植患儿,早期接触隔离,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控和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施流程化管理对骨科植入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控制作用,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管理制度;观察组实施流程化管理制度,比较两组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率及感染管理质量,分析所有感染者的感染部位和病原菌种类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感染率为0.49%,低于对照组的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感染管理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感染中以手术切口感染率最高(54.8%),其次为呼吸道感染(32.3%)。病原菌检测发现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53.5%)。结论实施流程化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乙肝疫苗接种3年后免疫效果及HBV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入校后直接普种乙肝疫苗3年后的免疫效果及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探讨在校大学生中乙肝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整群追踪观察某高校2003-2005级新生12231例接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3年后检测乙肝两对半并对结果做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5级新生接种乙肝疫苗3年后抗-HBs阳性保护率分别为60.70%、48.87%和53.21%,HBsAg感染率分别为5.48%、5.10%和4.71%。不同年级抗-HBS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BsAg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届学生HBV感染模式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以"小三阳"为主占45.2%。男、女生HBSAg感染率分别为5.60%、4.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抗-HBS阳性保护率和疫苗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学生HBSAg及抗-HBS阳性检出率及接种率农村高于城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某高校学生接种乙肝疫苗3年后HBsAg感染率有所下降,但存在着感染模式和城乡差别抗-HBs阳性保护率较低,存在男女差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例150例,对其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体重小于1000g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率可达66.67%,明显高于体重超过1000g的新生儿,Apgar评分小于4分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率可达52.94%,明显高于Apgar评分大于4分的病例,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结论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与其住院时间、Apgar评分、体重过低以及菌株的耐药等因素密切相关,加强管理和防范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