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造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辅以X-OMED动力旋转刀,经鼻前庭进路行鼻前庭囊肿造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在鼻内镜下辅以X-OMED动力旋转刀吸切鼻前庭囊肿顶壁上部并扩大其开口,使囊腔与鼻腔合二为一,完整保留剩余的底部囊壁。术后鼻腔填塞碘仿纱条。结果:鼻内镜下经鼻前庭进路辅以X-OMED动力旋转刀吸切暴露于鼻腔的囊肿顶壁,使剩余囊壁与鼻前庭正常皮肤或黏膜创缘相对爬行生长,加快创缘愈合,术后随访1年以上,均未见囊肿复发。结论:鼻内镜下辅以X-OMED动力旋转刀吸切鼻前庭囊肿上壁,施行囊肿造袋术,具有手术精确、创伤小、伤口愈合快等微创手术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鼻前庭囊肿的疗效。方法28例鼻前庭囊肿患者,于鼻内镜下经鼻前庭径路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如囊肿范围不超出鼻前庭,则开放囊腔保留囊肿底壁;如囊肿范围超出鼻前庭,则彻底去除囊壁上皮以消除囊腔。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囊肿均无复发,无明显鼻前庭瘢痕及前鼻孔狭窄等后遗症。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鼻前庭囊肿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好、适应症广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切除术在鼻前庭囊肿治疗中的可行性、手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36例鼻前庭囊肿患者进行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切除,观察手术所需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随访及治疗效果等。结果36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鼻前庭囊肿完整切除,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无上唇麻木肿胀,随访6~24个月无复发、无前鼻孔狭窄等。结论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切除术临床疗效确切,无复发,操作简便,创伤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动力切割器揭盖术与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切除术在治疗鼻前庭囊肿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0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鼻前庭囊肿患者进行抽样,选取4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揭盖组(22例)行鼻内镜下动力切割器鼻前庭囊肿揭盖术,等离子组(22例)于鼻内镜下行低温等离子消融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等离子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及伤口愈合时间均低于揭盖组,且术后疼痛程度、面部肿胀程度均优于揭盖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切除治疗鼻前庭囊肿相比鼻内镜下动力切割器鼻前庭囊肿揭盖术而言,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指数高,临床上应引起关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鼻前庭囊肿临床较常见,传统手术方式创伤较大,本研究探讨不同鼻前庭囊肿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选取6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其中20例行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20例行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完整剥离术,20例行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评估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两种内镜下手术方式较传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患者术后并发症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疗效跟传统手术一致,无一例复发。结论内镜下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效果跟传统手术方式无差异,但创伤小、并发症少更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6.
鼻前庭囊肿为鼻科常见病,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的手术方式有传统的经唇龈沟径路囊肿切除、鼻侧切开径路囊肿切除和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等。近年来我科对3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有关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经鼻内镜鼻前庭囊肿去顶+低温等离子囊壁消隔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84例鼻前庭囊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A组采取内镜监视下低温等离子术,B组采取传统齿龈沟径路行囊肿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术后12、24、48 h时的疼痛VAS评分,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随访期间并发症与复发情况。 结果 A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与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21.02±5.98)min、(13.55±4.01)mL、(3.52±1.02)d,B组分别为(38.96±8.24)min、(51.88±9.30)mL、(5.97±2.1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术后12、24、48 h疼痛VAS评分均低于B组(P均<0.05)。A组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6%,低于B组的19.05%(P<0.05)。两组术后随访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38%和7.14%,复发率分别为0和4.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经鼻内镜鼻前庭囊肿去顶+低温等离子囊壁消隔术具有鼻内镜及低温等离子的双重优势,操作简单、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效果优于经齿龈沟径路囊肿切除。  相似文献   

8.
经鼻内进路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鼻前庭囊肿手术治疗的经典术式为经唇龈沟进路行鼻前庭囊肿切除术〔1〕 ,术中囊壁切除不彻底致术后复发及牙龈瘘形成者并非鲜见。自 1 990年6月~ 1 998年 6月 ,我们尝试经鼻内进路为 68例鼻前庭囊肿患者施行囊肿揭盖术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68  相似文献   

9.
目的鼻内镜等离子辅助下鼻前庭囊肿切除与传统齿龈切口切除鼻前庭囊肿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5年03月-2019年01月在本院就诊9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其中45例患者行鼻内镜低温等离子辅助下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等离子组),45例患者行传统齿龈切口切除鼻前庭囊肿(齿龈组),(两种手术均经同一医生在相同条件下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采用疼痛VAS评分),术后感染复发等情况。结果等离子组较齿龈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辅助治疗鼻前庭囊肿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有效术式,且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10.
在耳鼻咽喉科,揭盖术较早应用于鼻窦黏液囊肿、会厌囊肿和咽囊囊肿等治疗[1].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揭盖技术被应用于鼻前庭囊肿的治疗.国内外陆续有文献报道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我科既往均采用传统经唇龈沟进路切除鼻前庭囊肿,近年来,笔者尝试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10例,也取得满意疗效,且具有传统手术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眉弓径路联合鼻内镜技术在侵犯眶内的哑铃形筛窦囊肿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2002年8月N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7例侵犯眼眶的哑铃形巨大筛窦囊肿患者,全麻下采用改良眉弓切口,鼻内镜辅助下沿眶壁分离并切除眶内囊肿,然后采用鼻内镜囊肿造袋术,切除囊肿。结果7例患者术中眶内及鼻窦囊肿均能充分暴露,并在直视下全部去除。术后无脑脊液鼻漏、眶筋膜损伤和眶内、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8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采用改良眉弓径路联合鼻内镜行侵犯眶内的哑铃形筛窦囊肿手术,增加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切口短,瘢痕小,切除彻底,降低复发率,减少对面部美观的影响,是治疗侵犯眶内的巨大哑铃形筛窦囊肿的有效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开窗术治疗巨大上颌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术前穿刺并且经鼻窦CT及MRI检查诊断为上颌骨囊肿的患者5例,囊肿均大于3.5 cm,所有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内开窗术,根据囊肿与鼻腔、鼻窦的毗邻关系,分别选择鼻底开窗术、下鼻道开窗术,必要时行泪前隐窝开窗术,手术切除囊壁,其中2例患者因囊肿局限、主要靠近鼻底而选择单纯鼻底开窗术;2例患者因囊肿波及上颌窦内而选择下鼻道开窗术,其中1例术前因牙痛就诊,术后建议拔除患牙;1例患者因囊肿位置特殊,靠近上颌窦前壁因而行下鼻道开窗术联合泪前隐窝开窗术,对位缝合切口,术后予以碘仿纱条压迫及盐水冲洗,清理术腔,保证开窗口通畅引流。结果5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左右囊腔上皮化,术后随访半年,窗口引流通畅,未见复发。结论鼻内开窗术是一种简单并且常用的手术方式,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复发率低等优点,保证开窗口通畅引流是减少上颌骨囊肿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妊娠期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8年1月北京市仁和医院诊治的5例鼻腔妊娠期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鼻内镜下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鼻腔妊娠期血管瘤,术中出血1~100 ml,平均出血20 ml,术后观察疗效。结果5例均治愈,术后无出血及并发症,血管瘤均一次性切除,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鼻腔妊娠期血管瘤如果反复出血或出现并发症,宜尽早手术治疗。鼻内镜下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鼻腔妊娠期血管瘤,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及微创等优点,是治疗鼻腔妊娠期血管瘤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上颌窦手术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目的报告经鼻完成鼻腔外侧壁切开并保留鼻泪管和下鼻甲,进入上颌窦的新方法及临床初步应用结果,并就手术方法和适应证进行探讨。方法12例住院手术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42-68岁。术前或术中组织病理学确诊为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8例,鼻息肉2例,复发性上颌骨囊肿1例,上颌窦根治术后囊肿1例。2例肿瘤患者因随访少于12个月不计入疗效评定。所有患者术前接受鼻内镜及鼻窦CT扫描检查。6例肿瘤患者同期行鼻窦MRI检查。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方法为在下鼻甲头端鼻腔外侧壁切开,解剖出鼻泪管后形成鼻泪管-下鼻甲瓣,内移后形成上颌窦入路,在鼻内镜直视下完成窦内病灶清除。术终复位下鼻甲和鼻泪管并完成下鼻道开窗。结果10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6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肿瘤Krouse分期均为13。术中见肿瘤起源于上颌窦,各壁均受累,前、内壁明显。2例鼻息肉累及上颌窦各壁。术后随访7~60个月,平均22个月,术腔上皮化,下鼻甲形态良好。1例术后6个月下鼻道上颌窦开窗口局部复发,局部清创后无复发。10例术后无溢泪等并发症。结论经鼻腔外侧壁切开并保留鼻泪管和下鼻甲进入上颌窦,为彻底切除上颌窦病灶及经上颌窦进入眶底和翼腭窝等提供一新的微创入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因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所致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4月~2013年6月资料完整的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患儿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4~12岁。患儿全部在全麻下行鼻内镜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憋气、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多动及厌食等症状明显缓解,术后2个月随访行多道睡眠监测(PSG)检查,治愈37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呼吸暂停指数(AHI)术前(18.28±7.56)次/h,术后(4.60±2.28)次/h(t=13,46,P〈0.05);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术前(80.20±3.27)%,术后(94.88±1.23)%(t=29.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OSAHS疗效显著,具有低温微创、术中出血少、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恢复期短、创面愈合·陕、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鼻前庭囊肿发生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鼻前庭囊肿的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地分析42例鼻前庭囊肿的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和手术治疗效果。结果:42例鼻前庭囊肿被覆上皮类型中,24例为假复层柱状上皮,5例为复层鳞状上皮,5例为单层立方上皮,8例为其中2种上皮的混合;23例发现有杯状细胞。所有病例均经唇龈沟进路手术切除,随访6个月~10年未见复发。结论:鼻泪管系统的发育异常在鼻前庭囊肿的发生机制中可能起主要作用。手术治疗鼻前庭囊肿时,彻底切除较内镜下开窗引流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