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筛查的意义及规范化管理后的效果。方法对1091例社区居民,通过填写调查问卷,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的方法进行筛查,对筛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对440例居民规范化管理1年后,按照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社区脑卒中筛查发现,1091例参与者中,876例(80.29%)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可变的危险因素排前三位的是超重或肥胖(61.96%)、高血压(45.73%)和血脂异常(28.69%);颈动脉彩超检查大部分颈动脉异常;对高危人群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后,60.44%的居民危险因素控制优良。结论社区脑卒中筛查是早期发现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有效方法,对高危人群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降低脑卒中的发生,在脑卒中防控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之间的关系。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4月在扬州地区选取≥40岁常驻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危险因素评估确定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血液生化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脑卒中高危人群994人,血HCY的中位数9.0μmol/L,高HCY率为15.3%,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为48.5%;颈动脉正常组和异常组高HCY率分别是9.9%、21.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了所有的混杂因素后,高HCY组发生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是HCY正常组的2.1倍。结论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血HCY升高是发生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颈动脉分支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找出与颈动脉内膜-中层(IMT)增厚和斑块发生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临朐县农村社区2 000例40岁以上常住居民,从中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377例,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查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分析不同颈动脉分支超声检查结果与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最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是颈动脉窦部,最不易发生斑块的部位是椎动脉,斑块发生率的分布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分支IMT增厚和斑块的发生有不同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年龄、男性、吸烟和高血脂是IMT增厚的危险因素;颈动脉窦部斑块的危险因素最多[年龄、男性、高血压、既往脑卒中、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椎动脉的危险因素最少(既往脑卒中)。结论山东省临朐县农村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发生在颈动脉窦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IMT增厚与多个危险因素相关,但IMT增厚和不同颈动脉分支斑块的发生与不同的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50岁以上农村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分布情况,为社区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怀柔区户籍≥50岁农村居民1965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然后将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50岁农村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为77.4%,除家族史、年龄为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外,主要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56.0%),其次为吸烟(33.5%)和肥胖(22.6%)。男性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高血压;女性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肥胖。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高血压、肥胖患病人群和吸烟(男性为重点人群)所占比例较高,应作为脑卒中干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数据库中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式,评估出55岁以上的脑卒中高危人群400例,并对符合研究条件的276例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99人检查中发现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72.10%。颈动脉斑块部位性别间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分叉处斑块患者占60.80%,颈内动脉及颈动脉处斑块患者占27.14%,且左右侧斑块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更好发于颈内动脉起始端及颈总动脉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年龄、同型半胱氨酸有密切的关系。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斑块发病风险更加明显,说明在高血压基础上血糖的增加会加重动脉的粥样硬化。年龄和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俊    王雪君  朱丽 《现代预防医学》2015,(15):2859-2862
摘要:目的 研究宁波市江东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检查情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5-7月在宁波市江东区按照统一标准筛查出脑卒中高危者610例,根据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610例高危人群中检出颈动脉彩超检查异常253例(检出率为41.48%),其颈动脉中内膜增厚99例(检出率为16.23%),颈动脉斑块190例(检出率为31.15%),颈动脉狭窄139例(检出率为22.79%)。颈动脉异常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升高,吸烟者检出率也升高。多因素分析发现高龄、教育程度高、饮酒、脑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史、血糖和LDL-C是危险因素,体育锻炼和HDL-C为保护因素。血糖作为危险因素主要存在男性中(OR=1.31,95%CI:1.11~1.55),在女性中无影响(OR=1.00,95%CI:0.79~1.27);HDL-C作为保护因素主要存在女性中(OR=0.13,95%CI:0.05~0.35),在男性中无影响(OR=1.15,95%CI:0.39~3.37)。结论 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检查异常检出率较高,高龄、教育程度高、饮酒、脑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史、血糖和LDL-C是危险因素,体育锻炼和HDL-C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脑卒中高危人群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以及两者的相关性,为社区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10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嘉定区徐行镇小庙村55岁以上户籍人口1561人,依据《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试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8项危险因素占3项以上或既往有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者确定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共595人。剔除未参加体检68人和可能影响数据结果的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病史者107人,共获得420人完整体检数据。采用前进法,以是否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颈动脉班块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结果中与血浆Hcy、颈动脉斑块存在相关的危险因子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赋值后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研究人群中男性、年龄高、吸烟史和缺乏运动是血浆Hcy浓度升高的危险因素(P0.01,P0.05),而年龄高、高血压、糖尿病、缺乏运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异常和高Hcy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0.0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26,95%CI:1.087~1.167)、性别(OR=0.165,95%CI:0.103~0.264)、糖尿病(OR=0.580,95%CI:0.345~0.976)与HHcy相关。男性血浆Hcy浓度[(19.00±10.15)μmol/L]高于女性[(15.22±5.64)μmol/L],且随年龄增长Hcy浓度升高。年龄、患糖尿病和LDL-C异常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相关,Hcy及其他危险因素被排除。结论社区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防治,应重视和控制好血浆Hcy与血脂水平,以减缓颈动脉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颈动脉超声筛查在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15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形成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比例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300例年龄≥80岁的脑卒中高危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结果惠有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脂血症等慢性病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及内膜增厚的发生率均高于无慢性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及颈动脉兜块形成与老年脑卒中高危者脑卒中的发病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高龄老年患者的高血压和颈部动脉斑块形成是脑卒中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和掌握北京市房山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及其人群分布特征,为社区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房山区户籍>45岁居民6 342人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6 342名居民中有1 853人被评估为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为29.22%。高危人群中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者205人,脑卒中危险因素≥3项者1 648人。在1 648名脑卒中危险因素≥3项的高危人群中,高血压、明显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缺乏锻炼、脑卒中家族史、吸烟、房颤暴露率分别为85.62%、77.55%、40.96%、36.59%、35.38%、33.07%、32.89%、3.16%;女性高危人群糖尿病、血脂异常、明显超重或肥胖、缺乏锻炼、脑卒中家族史危险因素暴露率高于男性,男性高危人群吸烟率高于女性;高危人群的慢性病共患暴露率较高。结论房山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整体暴露水平较高,应积极采取措施,有效控制高危人群的血压、血糖和体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村居民中老年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整群抽取门头沟6个地区年龄在45岁及以上的农村居民3 276例,排除既往有脑卒中病史者357例,对2 919例符合入选标准者进行一般项目和脑卒中常见危险因素现况调查,筛出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并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检出率为49.1%,且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570,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收缩压、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与IMT增厚有关;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高盐饮食、糖尿病史、年龄升高、收缩压升高是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57、1.048、1.027、1.023).结论 高盐饮食、糖尿病史、年龄升高、收缩压升高是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危险因素,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检出率与年龄呈正相关,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应关口前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海口市≥40岁的常住人口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分析影响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的影响因素,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2年6—10月在海口市范围内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海口市≥40岁的常住人口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采用描述性方法对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情况及危险因素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法对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筛查1 680名居民,共检出356例脑卒中高危者,检出率为21.19%。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各危险因素的比例依次为缺乏运动(74.16%)、血脂异常(73.60%)、超重或肥胖(58.15%)、高血压(55.06%)、吸烟(45.51%)、糖尿病(29.21%)、脑卒中家族史(10.39%)、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3.9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OR=1.375)、年龄(OR=1.031)、家庭月均收入<2 000元(OR=2.101)、居住在城市(OR=1.610)是检出脑卒中高危的影响因素。结论 海口市≥40岁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缺乏运动和血脂异常为该地区居民的最主要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农村地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既往脑卒中的关系。方法使用"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下发的《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病和脑卒中再发风险评估表》,对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40岁及以上的北京市常住人口进行脑卒中风险筛查。对被评估为高危的筛查对象,做进一步的血清Hcy水平检测和颈动脉B超检查。结果共筛查5 027人,其中高危者1 676人。高危人群的血清Hcy平均水平为18.88±8.02μmol/L,男性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增加而增高(P<0.05);高危人群中Hcy水平既往脑卒中组高于无脑卒中病史组,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和血清Hcy水平可能是既往脑卒中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血清Hcy水平普遍偏高(>10μmol/L),且既往脑卒中者血清Hcy水平高于无脑卒中病史者,性别、年龄和血清Hcy水平可能是既往脑卒中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了解该社区人群危险因素分布构成情况,研究该社区居民中脑卒中高危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不同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以减少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形成.方法 2012年在在天水地区某社区40岁以上的343名从事较大压力工作的人群,进行了脑卒中高危人群风险筛查,并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基线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脑卒中1例,占0.29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1例,占3.21%,高危人群121例,占35.28%,中危人群41例,占11.95%,低危人群168例,占48.98%.结论 通过对人群的高危筛查,早期识别脑卒中高危人群,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指导与干预,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控制危险因素,并对不同人群给予长期的社区干预,达到降低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也为降低我社区居民脑卒中的发生寻找循证依据,以促进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陕西省中老年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现状及危险因素聚集性。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陕西省11个地级市,每个地级市筛选≥45岁的居民进行《脑卒中高危因素筛查表》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该地区中老年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现状,并分析中老年居民脑卒中高危因素的聚集性危险特征。结果 3 225名中老年居民中脑卒中患者占8.99%(290例),脑卒中高危者占21.98%(709例)、中危者占3.56%(115例)、低危者占8.99%(290例)。危险因素以脑卒中家族史或既往史、高血压、吸烟为主,其次为缺乏运动、糖尿病、血脂异常、BMI≥26 kg/m2、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多数患者合并2项危险因素(42.17%),其次为1项危险因素(17.77%)、3项危险因素(14.67%)。患者危险因素聚集性以脑卒中家族史或既往史为主(35.54%),其次为以高血压为主(27.93%)。以脑卒中家族史或既往史为主的高危人群中,脑卒中家族史或既往史+高血压为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占45.63%。男性、受教育水平高中以下、年收入≥3万、企事业单位职工、已婚者普遍合并更多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分析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筛查结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8年7月~2019年7月接收的卒中高危患者729例,对其进行了颈动脉超声筛查,随后总结卒中高危人群不同性别危险因素、卒中高危人群不同年龄危险因素、卒中高危人群不同年龄IMT增厚情况。结果:卒中高危人群不同性别危险因素中,女性年龄、高血压、心房颤动、血脂异常、糖尿病、缺少体育锻炼、超重、有卒中家族史、短暂性脑缺血、既往卒中危险因素高于男性,男性吸烟危险因素高于女性;卒中高危人群不同年龄危险因素中,年龄越大患者的超声异常率越高,≥70岁患者的超声异常率最高;卒中高危人群不同年龄IMT增厚情况中,年龄越大患者的IMT增厚情况越高,≥70岁患者的IMT增厚情况最高。结论: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筛查结果显示,超声异常率和IMT增厚情况均和卒中高危人群的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10年后的管理效果,为规范化管理策略提供监测依据。方法对海淀区某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10年后重点危险因素的变化进行对比,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慢性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大呈上升趋势,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脑卒中,肥胖分别上升至2019年的55.0%,25.3%,40.1%,9.6%,26.9%;前5位的重点危险因素由2010年的缺乏运动、高龄、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转变为高龄、高血压、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心脏病;低盐低脂饮食及规律运动的人群比例提升至72.7%、78.9%;饮酒率下降至6.5%;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人群规律服药率显著提高(P 0.01);血糖、血脂控制率提高(P 0.05)。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长期管理后,促进了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及规律服药等健康行为方式形成,重点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慢性病控制率提高,建议将脑卒中高危人群纳入社区医生签约服务慢病管理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脑卒中高危人群失眠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风险影响因素。方法 以石家庄某医院2019年1—7月诊治的≥40岁脑卒中高危群体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等内容,收集既往医院检查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血脂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等),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睡眠质量,采用Stop-Bang问卷进行OSA筛查[7],对资料进行描述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失眠合并OSA高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脑卒中高危人群211人,男性124人,女性87人,年龄40~79岁。检出失眠合并OSA高风险125例,检出率为59.3%。BMI越大(OR=7.341)、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OR=6.047)、高血压(OR=6.142)、心脏病(OR=6.170)、颈动脉斑块形成(OR=9.251)的高危人群失眠合并OSA高风险可能性较大。结论 脑卒中高危人群失眠合并OSA风险危险因素主要包括BMI、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心脏病、颈动脉斑块等,相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该人群失眠合并OSA高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辽宁省朝阳市农村地区≥40岁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硬化(CA)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CA的预防控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7年9月—2018年5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和凌源市抽取6 830名≥40岁常住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并对筛查出的2 479名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脑卒中高危人群的CA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朝阳市农村地区2 479名≥40岁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检出CA者1 211例,CA检出率为48.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家庭年均总收入5 000~19 999元、现在吸烟和缺乏运动是朝阳市农村地区≥40岁脑卒中高危人群CA检出的危险因素,女性和超重/肥胖是朝阳市农村地区≥40岁脑卒中高危人群CA检出的保护因素。结论 朝阳市农村地区≥40岁脑卒中高危人群CA检出率较高,性别、年龄、家庭年均总收入、是否现在吸烟、是否缺乏运动和是否超重/肥胖为该地区≥40岁脑卒中高危人群CA检出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血小板比率(the rate of large platelets,PLCR)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在高危脑卒中患者的动脉斑块病变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2018年在余姚人民医院就诊的脑卒中高危患者,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数量,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脂、血糖等相关生化指标以及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相关参数包括血小板数量(platelet,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VP)、PLCR等指标,并按照PLCR水平为3组。结果 PLCR是脑卒中高危患者动脉斑块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10,95%CI:1.031~1.195,P=0.006)。PLCR高水平组合并脑卒中危险因素的颈动脉斑块的形成率均高于PLCR低水平和中水平合并脑卒中危险因素组(P<0.05)。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大血小板比率的水平与动脉斑块密切相关,尤其在合并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后将进一步影响动脉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