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海市无烟医院建设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开展无烟医院建设,了解珠海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控烟知识、态度和行为,评价无烟医院建设的干预效果。方法在全面开展无烟医院建设前及1年后,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珠海市抽取市级医院1家,香洲、斗门和金湾3个行政区内分别抽取3家区级医院、3家私立医院、6家镇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在职工作人员进行干预前后烟草流行情况调查,了解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控烟知识态度行为变化。结果在全面开展无烟医院建设前后,珠海市医疗机构的无烟环境得到改善,单位禁烟规定的制定及执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29和110.66,P均〈0.05);干预后工作人员对吸烟及被动吸烟与疾病关系的正确认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t值分别为-8.40和-5.28,P〈0.05),工作人员的吸烟率和上班时间吸烟比例较干预前降低(χ2值分别为5.64和9.32,P〈0.05)。结论珠海全面开展无烟医院建设1年后,医疗卫生机构的控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四川省成都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吸烟状况,评估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实施效果。方法 2009年在指定的成都市15家医疗卫生机构中开展无烟单位创建工作,在项目实施前后,采用卫生部统一编制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吸烟状况调查表"调查吸烟情况,与吸烟相关的知识和态度,以及帮助吸烟者戒烟能力,实施干预措施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本次共调查干预前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吸烟率13.4%(其中男性吸烟率40.0%,女性0.5%),经干预后,吸烟率虽未显著降低,但医疗卫生工作人员中戒烟的人数由2.7%上升为5.6%,掌握的吸烟危害知识增加,主动关心病人吸烟状况并为病人提供戒烟建议的医生明显增多。结论所实施的系列控烟方法和环境支持有效,创建无烟单位活动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无烟机构创建方法,评价创建无烟机构后控烟效果. [方法]按照国家2008年3月印发的《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试行)》在本单位开展无烟机构创建活动,创建前后分别随机抽取100人左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烟草危害认知情况,干预后总知晓率89.4%显著高于干预前的61.0%(X2=137.481,P=0.000).对吸烟与疾病的关系认知情况,干预后总知晓率84.7%,显著高于干预前69.6%(X2=47.542,P==0.000).对被动吸烟与疾病关系知晓情况,干预后总知晓率为86.1%显著高于干预前的73.0%(X2=33.725,P=0.000).创建前、后吸烟率分别为16.5%和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63,P=0.353).干预前后没有被动吸烟的人数分别占53.5%和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31,P=0.001).[结论]石家庄市疾病中心创建无烟机构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无烟医疗卫生机构的创建、患者对医院控烟情况及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控烟能力的初步干预效果,为今后控烟干预和策略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黑龙江省20家医疗卫生机构初步干预前后的无烟环境观察及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控烟能力等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比干预前各地点的禁烟标识增多;室内吸烟区由干预前的6家降到干预后的3家,有5家设立室外吸烟区;固定场所连续观察吸烟人数、烟头数减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已达到无烟机构的标准,综合医院最差。医疗卫生人员的吸烟率干预前后分别为13.5%和11.1%,在工作场所被动吸烟的干预前后分别为54.7%和41.9%;干预后吸烟与被动吸烟相关疾病的知晓率达100%,2.2%的医生给病人使用过戒烟药物。结论初步干预有效,但尚未达到国家无烟环境的标准;医生已经掌握烟草危害知识,但戒烟服务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天津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吸烟相关行为,分析其戒烟服务的提供情况。方法于2009年调查天津市20家医疗卫生机构的在职人员(包括医护、行政及后勤人员),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吸烟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帮助吸烟者戒烟情况等。同时拦截调查每家医院就诊者20人,调查内容包括医院控烟环境变化、医院内吸烟情况、医院提供的戒烟服务等。干预内容包括制定医疗机构控烟政策、场所干预、人群干预和提供戒烟服务等,干预时间为2009年3月—2009年12月。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1576人和1624人。干预前后被调查者的吸烟率分别为18.2%和17.4%,现在吸烟率分别为15.4%和15.7%。干预后医院就诊者在医院见到控烟宣传的比例上升,认为医院内吸烟情况减少,吸烟率下降,闻到烟味的比例下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在医院期间,见到过禁烟标志"和"医院有人主动宣传禁烟知识"的回答在干预前后无变化,认为医院提供的戒烟服务干预前后无改善(P0.05)。结论天津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吸烟水平低于2002年全国人群,但仍有必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生吸烟问题,同时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无烟环境改善力度和戒烟服务提供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创建示范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为全面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创建示范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开始以及后期,对3家医疗卫生机构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依据卫生部《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试行)》进行评估。结果通过1年的控烟干预,工作人员对吸烟危害知识的知晓率由基线时的63.7%提高至效果评估时的72.6%,吸烟与疾病相关性知识的知晓率由67.3%提高至73.7%;被动吸烟与疾病相关性知识的知晓率由74.2%提高至81.0%。结论医务工作人员控烟知识知晓率得到提高,创建活动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福建省创建无烟医院情况,为实现医疗卫生单位全面禁烟提供依据。方法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采用简单随机方法抽取福州市、三明市及将乐县12家医院共2065名工作人员和采用拦截法抽取480名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调查。结果干预前男性工作人员吸烟率31.78%(女性吸烟率为0),干预后降为16.67%,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8,P〈0.05)。干预前后大部分医生都能主动关心患者吸烟状况并提供戒烟建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2,P〉0.05)。经过无烟医院创建活动,接受过控烟宣传的人和在院内看到有人劝阻吸烟者的比率,分别超出基线调查的10.41%和9.58%,但大部分医院吸烟区外仍可发现烟头,7家医院所辖区域内有人吸烟无人劝阻。结论福建省创建无烟医院的活动取得一定成效,医疗卫生单位须进一步强化窗口部门的控烟意识,努力提高医疗卫生单位控烟服务的能力,进而扩大对全社会的控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合肥市医务人员控烟干预效果。方法在合肥市9家医疗卫生机构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于干预前、后分别对740名和720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了解机构内吸烟和被动吸烟情况以及医务人员提供戒烟服务的能力,通过前后的调查结果评价其干预效果。结果医务人员每天吸烟数量从干预前的11.7支/天下降到9.7支/天,禁烟规定执行满意情况由干预前的36.5%上升到63.3%,医务人员提供戒烟服务的能力经过干预后有所上升,三者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吸烟率、被动吸烟情况有所下降,控烟知识的知晓率有所上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保证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取得成功,今后需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的禁烟规定的执行力度,加大医务人员的控烟知识培训,提高控烟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我市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无烟单位控烟干预的近期效果.方法 以鄂尔多斯市6家医疗卫生机构和其医务工作者为干预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干预前后医院无烟环境和医务人员对控烟的知识和提供控烟服务等控烟效果的调查与分析.结果 干预前后相比被调查人员吸烟现状、认知态度、控烟理念、控烟措施等方面均产生显著变化.结论 实旌综合控制,以无烟医院创建活动为载体的途径是有效的.对全社会实施控烟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三亚市创建无烟医院医生控烟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调查三亚市创建无烟医院前后医生的吸烟相关行为变化评价医院控烟效果,为进一步制定并实施控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2012年均从三亚市4所二、三级医院按性别和年龄分层随机抽取医生,由专业人员指导自行填写统一问卷.数据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创建无烟医院后,2012年比2008年吸烟基本知识知晓率提高(82.07%和74.60%),总吸烟率下降(15.63%和24.34%),尤其是40岁以下医生吸烟率下降,戒烟率升高(12.87%和7.57%).帮助患者控烟意识增强.但为患者制定控烟计划、使用控烟药物方面欠缺.结论 无烟医院创建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对吸烟及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降低医务人员自身吸烟率以及促进其主动对患者进行控烟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福建省开展县级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干预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方法对烟草控制项目单位进行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干预,干预前后以问卷方式对在职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前后,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吸烟率从17.9%下降到12.5%,最近一周无被动吸烟经历从33.5%上升到59.4%;医务人员对烟草的认知率以及吸烟/被动吸烟引起疾病的知晓率在干预后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开展无烟医疗机构创建的干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评价在南京市43所中小学教职工中开展控烟工作的效果,为中小学校有效开展校园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京市中小学校的教职工进行基线调查后实行无烟学校创建和倡导教职工支持无烟政策等一系列控烟干预措施.1 a后采用与基线调查同样的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干预前后调查对象的吸烟率、控烟知识掌握和吸烟相关信念持有情况.结果 教职工干预前吸烟率为14.1%,干预后为13.6%,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1,P>0.05).教职工重度吸烟者的比例干预前、后分别为6.3%和2.5%,干预后明显低于干预前(x2 =5.634,P<0.05).干预后教职工(46.1%)在学校吸过烟的比例远低于干预前(58.7%),干预后教职工(82.9%)不会在室内工作场所或公共场所吸烟者比例高于干预前(69.6%)(x2值分别为10.905,16.517,P值均<0.05).控烟知识掌握和吸烟相关信念持有情况,干预后的知晓或持有率高于干预前;教职工在学校参加过控烟政策培训的参与率干预后(66.9%)高于干预前(48.8%)(x2=167.778,P<0.01).结论 控烟干预工作可以提高教职工知识知晓率,吸烟态度以及吸烟场所也有所改变,但对吸烟率的影响效果不明显.需加大对具体控烟措施的执行和监督力度,以达到控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苏州市姑苏区机关工作人员吸烟行为及相关态度,为姑苏区制定控烟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姑苏区1 645名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普查。结果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 599份。经统计分析得出,男、女性吸烟率分别为38.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组间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除了"办公室有吸烟现象"外,吸烟人群对其他控烟常识的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均低于非吸烟人群。87.6%的人认为需要创建无烟单位。结论姑苏区机关工作人员吸烟率仍较高,开展控烟工作刻不容缓,支持创建无烟单位者比例较高,积极制定相关禁烟控烟策略和措施,将有助于无烟机关的推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商丘市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情况,了解医务人员、疾控人员吸烟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暗访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情况进行调查;对医务人员、疾控人员吸烟情况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问卷采用商丘市疾控中心制定的《医务人员吸烟情况调查表》。结果 38家医疗卫生机构均设置有禁烟标志,37家机构张贴有控烟海报、标语或设置了宣传栏,26家机构设置了室外吸烟区,11家医疗机构设置了戒烟门诊或戒烟咨询电话,23家机构存在室内吸烟现象,15家有销售卷烟现象。调查医疗卫生工作人员556人,吸烟者141人,吸烟率25.40%,410人(73.70%)认为医务人员应该不吸烟,329人(59.20%)认为医院应设立吸烟区,在调查的人群中赞同控烟的有521人,占93.70%,不赞同控烟的有35人,占6.30%。结论商丘市医务人员吸烟率偏高,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学校创建100%无烟环境的综合性干预效果,为积极开展校园控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7-2008年在全国20个省40个市县中小学按照统一的干预策略开展为期1a的100%无烟学校创建活动,采用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分别收集干预前后学校的吸烟现象、学校人群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及控烟态度、学校人群的吸烟与被动吸烟等资料,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基线调查时36.14%的学校未观察到吸烟现象,干预后创建无烟学校上升为74.51%;干预前学校男性人群吸烟率为12.13%,干预后创建无烟学校中男性吸烟率降至10.61%;干预前学校不吸烟人群的二手烟暴露率为28.01%,干预后二手烟暴露率降至10.15%。干预后人群对烟草危害的正确认识及控烟态度较基线时均有显著改善。结论无烟学校创建活动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基本实现了项目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长沙市10家医院开展控烟干预工作,评价控烟效果,为创建无烟医院提供依据。方法开展以政策制定、健康教育、氛围营造为主的控烟干预活动,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医务人员吸烟和被动吸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目标人群现在吸烟率由16.8%下降至13.7%,对于吸烟以及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也有所提高。医务人员更认为自身应在控烟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帮助患者戒烟。同时,在实际诊疗工作中主动询问病人吸烟习惯的医务人员比例也得到提高。结论无烟医院创建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对烟草及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降低医务人员自身吸烟率以及促进其主动对患者进行控烟干预。无烟医院创建经验值得在其他行业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基层综合性医院控烟工作效果。方法对北京市昌平区医院2010年和2013年在职、在岗职工(全体)的吸烟情况进行调查,以职工吸烟率、男性吸烟率、自愿戒烟意愿等作为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进行前后对比。结果职工吸烟率在干预前后分别为11.79%和7.34%,男性职工吸烟率在干预前后分别为40.84%和26.32%,职工戒烟意愿比例在干预前后分别为22.83%和8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务人员吸烟率在干预前后分别为10.49%和5.88%,男性医务人员吸烟率在干预前后分别为40.96%和24.88%,医务人员戒烟意愿比例在干预前后分别为22.08%和74.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层医院的控烟工作使职工吸烟率下降,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李勇 《中国健康教育》2012,28(7):581-582,585
目的评价江苏省南通市疾控中心创建无烟单位对职工控烟知信行改变的效果,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达到无烟单位标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南通市疾控中心在职工作人员控烟知识、态度、行为改变情况。结果南通市疾控中心186名在职工作人员吸烟率从20.4%下降到17.7%,其中男性吸烟率干预前后分别为42.7%和37.1%,戒烟率为5.6%,女性吸烟率为0,吸烟者每天吸烟量大为减少,不吸烟者工作场所二手烟暴露率从82.4%降为0,职工对《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认识明显提高,知晓率由8.1%提高到67.0%,对工作场所禁烟态度明显改变,由52.7%提高到72.6%。结论公共场所禁烟是减少二手烟危害的有效途径,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控烟的关键,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控烟的根本举措,南通市疾控中心创无烟单位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医院吸烟行为干预模式并评价干预效果。方法在闵行区选择3家人口构成、吸烟率相似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分为3组,以其所有职工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按照无烟医院标准进行管理;干预组1实施为期一年的控烟行政措施干预方法;干预组2实施为期一年的控烟技能培训干预方法。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2个干预组在吸烟有害因素知晓率、控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吸烟行为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其中干预组l的吸烟率下降了4.2%,干预组2的吸烟率下降了6.0%,对照组的吸烟率上升了7.0%,干预组1和2的吸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个干预组对病人进行戒烟指导的情况无明显变化,仍以简单指导为主。结论在医院中开展控烟干预,可以降低医务人员的吸烟率,弥补了无烟医院建设在长效管理中出现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20.
桑凤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202-4204
[目的]了解医院在职人员实施控烟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2009年4~12月在淮安一院实施控烟,具体措施包括政策的制定、场所干预、人群干预、成立戒烟门诊、设立戒烟咨询电话等,比较干预前后在职人员的吸烟与被动吸烟情况、控烟知识与态度等指标。[结果]干预前共调查在职员工137人,吸烟率为14.6%,干预后共调查137人,吸烟率为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吸烟情况,干预前后χ2检验,P=0.70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干预后在职人员控烟知识与态度均有所提高。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吸烟易导致骨质疏松的知晓率,干预前为42.3%,干预后为73%,增幅为30.7个百分点;在职员工认为室内应全部禁烟的比例由干预前的82.5%上升到干预后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干预,医务人员在控烟理念、知识、行为与态度均有所提高,说明控烟干预是可行的,其效果需持续巩固。需要进一步加强医院无烟环境的创建,加强并完善控烟工作行政法规,加强对吸烟危害与戒烟技巧的培训与学习,树立医生作为健康维护者的形象,在控烟工作中起表率作用,以推动整个社会控烟工作的开展,加快控烟履约工作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