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拉米夫定长期应用可使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耐药.最近的研究发现,突变基因在拉米夫定继续治疗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回复突变现象.本文对拉米夫定长期应用导致基因回复突变现象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拉米夫定早期疗效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早期疗效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01至2002年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的5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HBV基因型和DNA(HBVDNA)、HBeAg/抗HBe及治疗12个月后的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进行检测,应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结果5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A型8例(1.4%),B型53例(8.9%),C型360例(60.5%),BC混合型112例(18.8%),AC混合型14例(2.4%),AB混合型15例(2.5%),ABC混合型6例(1.0%),未分型者27例。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后HBVDNA阴转率:B型87.2%,C型89.51%,BC型93.04%,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血清转换率:B型11.65%,C型20.64%,BC混合型18.57%,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时HBVDNA出现反跳的病例中,69例发生了YMDD变异,其中C型46例(15.38%),B型9例(16.98%),BC混合型14例(13.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早期疗效与HBV基因型、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水平及YMDD变异未见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述HBV的基因型研究新进展。方法参阅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对HBV基因型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结果迄今为止,已经发现HBV有A、B、C、D、E、F、G、H8个基因型.根据不同的病毒学和传染病学特质,一些基因型再分成24个基因亚型。HBV累计的点突变形成不同的基因型,HBV的自然变异对于疾病的临床转归影响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结论基因型的提出为肝炎病毒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拉米夫定长期应用可使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耐药。最近的研究发现,突变基因在拉米夫定继续治疗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回复突变现象。本文对拉米夫定长期应用导致基因回复突变现象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开展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检测对于研究HBV的致病性、临床特征等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从HBV各基因型的地理分布、临床特征、对抗病毒治疗的反应及其与病毒基因变异的关系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南通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PCR法扩增HBV PreS基因并测序,共分析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CAH)和肝癌(HCC)患者血清86份。用C lustalx1.8软件比对,用MEGA3.1作树分型,同时测定样品HBeAg和HBV-DNA。结果南通地区存在HBV B型、C型和B/C混合感染型,其中C型比例最高,占67.44%,而B型和B/C混合感染型均占16.28%。C型患者的血清HBeAg阳性率和HBV-DNA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结论南通地区存在HBV B型、C型以及B+C混合型,C型为优势型;C型患者的病毒复制最为活跃。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开展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检测对于研究HBV的致病性、临床特征等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从HBV各基因型的地理分布、临床特征、对抗病毒治疗的反应及其与病毒基因变异的关系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用于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临床效果,寻找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更优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6-11月医院收治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孕妇83例与同期分娩的产妇77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实施单纯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肌内注射,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口服;对两组孕妇肝功能、HBV-DNA水平以及新生儿HBV-M检测结果进行评价,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在孕4个月及临产前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孕妇在孕中和临产前HBVDNA滴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抗HBc和抗HBe阳性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可以明显降低乙型肝炎病毒的宫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深圳市劳务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HBV的基因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荧光PCR),对178份HBV-DNA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178份血清样品中B型116份(65.17%),C型43份(24.16%),B+C混合型13份(7.30%)。男女之间平均年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型的HBeAg阳性率高于B型(P<0.05),而HBV-DNA水平低于B型,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来自华南地区的劳务工检出HBV基因型最多。结论:深圳市劳务工流行的HBV基因型主要为B型,同时存在C型和少量的B+C混合型;HBV基因型与其致病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G1896A突变、基本核心启动子区A1762T、G1764A双突变与基因型、拉米夫定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因测序法对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81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前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区)、基因型及逆转录酶区(P区)检测,并对前C区、BCP区的变异与基因型、逆转录酶区的变异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1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送检标本中,68份标本可检出前C区G1896A变异或BCP区A1762T/G1764A变异;单纯G1896A突变31例,单纯A1762T/G1764A突变24例,前C区联合BCP区变异13例;81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后,有45例发生变异,其中180M和204V变异株35例,204I变异株10例;前C区变异在野生型组、变异型组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8.9%、6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P区变异在野生型组、变异型组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3.3%、5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1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中,B基因型18例,C基因型63例;前C区变异在B、C基因型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2.2%、3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P区变异在B、C基因型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6.7%、5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896A突变在B基因型感染者中检出率明显高于C基因型感染者;A1762T/G1764A双突变在B基因型感染者中检出率明显低于C基因型感染者。结论发生G1896A突变和A1762T/G1764A突变的患者,在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后更易发生逆转录酶区的变异;G1896A突变易出现在B基因型感染者中,A1762T/G1764A突变易出现在C基因型感染者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BV基因型与HBV-DNA水平及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基因型的临床表现.方法 对532例HBV-DNA阳性感染者分别检测HBV病毒基因型、HBV-DNA、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及肝功能.结果 532例慢性HBV感染者中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60.2%,其次为B型31.6%,B、C混合型6.0%,未分型2.3%例;C基因型HBV-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6.41±1.15和91.3%,明显高于B型5.88±1.30和83.3%,P<0.01 ;C基因型患者的ALT、AST及TBIL均高于B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基因型ALB 28.68±4.32显著低于B基因型30.55±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该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次之,C基因型HBV-DNA水平显著高于B基因型,C基因型HBeAg阳性率较B基因型高,C基因型对肝脏损害较B基因型重,并与HBV载量及HBeAg系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基因型特点及与肝炎严重程度、疾病转归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对疾病进展的判断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216例乙肝病毒(HBV)阳性肝炎患者,年龄33-87岁,平均(60.5±11.4)岁。病变程度的判断根据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nPCR)扩增HBV S基因组序列,用第二轮PCR产物直接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然后用HBV S基因扩增产物采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DNA测序,将所得到的核苷酸序列及推测的相应氨基酸序列通过DNASIS软件处理,并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HBV中国株及国外株进行同源性比较以确定HBV的基因型,证明用S基因序列的RFLP法HBV分型结果与用全基因组序列的基因分析是一致的。表明S基因序列RFLP法的基因分型结果与S基因测序分型结果是一致的。结果216例HBV DNA阳性标本中单基因型分别检测出A、B、C、D四种,其中单基因型中A型有1例(0.46%),B型有19例(8.8%),C型有175例(81.02%),D型有21例(9.72%)。86例HBV DNA阳性住院患者标本中,C型为感染的主要基因型,69例(80.23%)。B型次之,9例(10.47%)。6例原发性肝癌均为C型;20例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中有17例(85.0%)为C型。结论长春地区HBV基因型仍以C型为主(81.02%),B、D型次之(分别是8.8%和9.72%)。同时结果显示长春地区HBV感染有基因多样性趋势,表现在检测出了A单基因型。肝癌、肝硬化与C基因型HBV的相关性最大。C基因型HBV DNA拷贝数较非C基因型高,提示与HBV DNA在C型患者体内长期存在有关。HBV病毒载量与肝脏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过程中HBV P基因变异的发生情况及与病毒载量及ALT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106例单独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1年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HBV P基因变异情况,并对患者的ALT及HBV DN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106例患者中,有84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发生耐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P区基因突变模式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9月采用焦磷酸测序的方法,对97例核苷(酸)类药物治疗耐药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P区及基因分型测定,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97例患者的基因突变模式为9种,其中单个位点突变37例占38.1%,联合位点突变为60例占61.8%;B基因型22例占22.7%,C基因型74例占76.3%,B和C混合基因型有1例占1.0%,C基因以rtM204I+rtL180M突变为主,占32.4%,B基因以rtM204I突变模式为主,占54.6%;以rtM204I和rtM204I+rtL180M突变模式的B和C基因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引起的HBV P区基因突变,不同的基因型决定了与耐药相关变异出现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母亲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状况与新生儿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免疫效果之间的关系,为阻断HBV母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在邯郸市随机抽取8022名满7月龄--2周岁儿童及其母亲,调查儿童的HepB接种情况,采取试纸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母子HBV标志物携带状况,并检测HBsAg阳性母亲的HBV基因型。结果母亲HBsAg阳性率为2.43%,儿童阳性率为0.45%,HepB保护率为81.48%。143名HBsAg阳性母亲中有127名C型,占97.69%。26对母子名HBsAg均阳性的母亲中,大三阳9名,小三阳5名,HBsAg和HBcAb阳性10名,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P〈0.05)。结论母亲HBV基因型中以C型为主。阻断HBsAg阳性的母婴传播应采取联合接种HepB和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等综合措施,同时,HBsAg和HBcAb双阳性母亲在母婴传播中的意义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浙江东部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优势型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浙江东部地区HBVDNA阳性的HBV感染者100例,应用基因芯片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其中对7例优势基因型进行S基因序列同源性测序复核。结果:100例HBV阳性的血清标本分型率为96.0%,其中B基因型36例(36.0%),C基因型47例(47.0%),BC混合基因型11例(11.0%)及BCD混合基因型2例(2.0%),未分出型的4例(4.0%)。基因芯片分型与S基因序列同源性测序分型结果一致,乙型肝炎感染者检出的基因型以C、B型为主;重型肝炎与肝癌组中c型检出率分别为60%和55%,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C、B基因型与HBVDNA拷贝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及总胆红素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BV的基因型存在地区性差异,浙江东部地区的优势基因型为c、B型,与以往报道的结论不太一致。不同临床肝炎型与基因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重型肝炎和肝癌患者检出的基因型多为C型,提示C基因型患者预后较差。基因芯片分型方法可应用于HBV基因的分型,方便、快速。  相似文献   

17.
50例HBV基因分型及P区耐药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温州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分型和P区基因逆转录酶区(RT区)序列的突变情况。方法:选取50例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后的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标准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同时确定基因型。结果:在50例中C型44例,占88%,B型6例,占12%。存在位点突变者25例(50%)。其中检出以单位点rtM204I/V/S突变为主,9例,占36%,rtA181V/T突变4例,占16%,rtM204I/V/S+rtL180M突变5例,占20%,rtV214A,rtA181V/T+rtV173L,rtM204I/V/S+rtQ215H,rtM204I/V/S+rtL180M+rtV173L,rtM204I/V/S+rtL180M+rtV207I,rtM204I/V/S+rtL180M+rtT184A/G/I/S,rtM204I/V/S+rtL180M+rtT184A/G/I/S+rtA181V/T突变各占1例,占4%。结论:多数乙型肝炎患者在HBV P区可检出突变,突变形式多样,其中以rtM204I/V/S突变为主,应用DNA序列测定法分析HBV P区基因突变,获得的信息全面,对临床评估病情进展和实施抗病毒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全球范围内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许多研究表明, HBV不同的基因型及其亚型, 其致病性存在差异, 从而影响感染者的疾病进程和治疗预后。迄今为止, 全球已经报道了10种HBV基因型及40多种HBV亚型, 这些亚型有其各自的分布特征, 本文对全球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隐匿性HBV感染的存在和临床意义已经被许多研究所证实,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开始关注其发生机制.此文就HBV的S基因变异对隐匿性感染的发生和影响的若干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宜兴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江苏省宜兴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特征和病毒变异情况。方法对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8例HCV抗体阳性患者血清进行HCV RNA检测,对阳性标本进行Simmonds分型,采用5’非编码区(5’NCR)1、2、3、1b型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1b型和2型各1株的PCR产物测序验证。分析不同性别、临床类型的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分布差异。结果158份血清中,有95份为HCV RNA阳性,其中1b型80份(84.2%),2型5份(5.3%),1b/2型的混合感染5份(5.3%),不能分型的5份(5.3%),1b型的序列与GenBank J-4株的同源性为99.2%,2型与GenBank J-6株的同源性为97.7%。男性和女性在基因型总体分布上存在差异(P〈0.05),并且在单一型感染和混合型感染的分布上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临床类型的丙型肝炎中HCV基因型分布未显示差异。结论江苏省宜兴地区HCV以1b型为主,男女患者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临床类型的HCV基因型分布无显著差异,基本反映了本地区HCV感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