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南平市疟疾流行现状及媒介监测情况,探讨消除疟疾的可持续性。方法收集2004—2013年"三热"血检疟疾病例及媒介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共血检发热病人102 600人次,年均血检率3.36‰,阳性病例66例,总阳性率0.64‰。阳性病例中,输入性病例占95.5%(外出感染占81.8%);间日疟占63.6%,恶性疟占28.7%。2个监测点和101个原嗜人按蚊村(点),均未捕获嗜人按蚊。结论南平市已达到消除疟疾标准,但传播风险依然存在。提高基层医生诊治能力,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发现和治愈传染源,提高群众知晓率,才能保证消除后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龙岩市疟疾流行现状,探讨消除疟疾的可能性.方法 统计2010-2014年“三热病人”血检情况,对2004-2014年疟疾病例进行分析,并分析历年媒介监测资料.结果 2010-2014年共血检“三热病人”10 286人,年均血检率0.86‰,阳性病例8例,总阳性率0.78‰.2004-2014年检出病例34例,均为输入性;间日疟占50%,恶性疟占20.6%,间日疟恶性疟混合占23.5%,未分型占5.9%.未发现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结论 龙岩市输人性疟疾依然存在,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水平和检验人员的检验技术,及时网络报告、个案调查和血片复检,是及时发现、治疗和管理病人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4-2016年龙岩市疟疾监测资料,为消除疟疾后防控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2004-2016年疟疾病例、“三热”病人血检、媒介和人群知晓率调查资料。结果 2004-2016年报告疟疾病例40例,均为输入性病例,东南亚及非洲国家感染34例占85.00%(34/40),间日疟24例占60.00%(24/40),恶性疟6例占15.00%(6/40),间日疟恶性疟复合感染8例占20.00%(8/40),“三热病人”血检阳性者均为主动求诊疑似疟疾病例,中华按蚊种群构成1.52%,未发现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为35.47%。结论 龙岩市2004年以来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东南亚及非洲国家归国人员是病例侦查发现传染源主要对象,提高医疗机构“三热病人”血检效率及时发现治疗病例和加强大众人群的健康宣教,是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三明市疟疾发病动态,评价防治效果并进行消除疟疾可行性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发热病人血检、传疟媒介调查资料。结果2001—2010年10年间开展发热病人血检136243人,检出疟原虫感染者17人,感染率0.12‰,年均发病率〈0.1%,70%为输入性病例;Io年间共捕获按蚊18799只,未发现主要的传疟媒介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结论随着人们卫生行为的改变、农药的施用和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传疟媒介孳生环境发生变化,疟原虫感染者大幅下降,为消除疟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1999~2003年四川省疟疾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国君  杨文  赖勤  席芸华  康杨 《现代预防医学》2004,31(5):736-737,739
目的:了解我省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新的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我省疟疾监测实施方案,采用疟疾防治中的常规技术和方法。结果:四川省和各监测点的疟疾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近2年血检确认的病例,已达到上报疫情数的90%以上,而且“二热”(初诊疟疾、疑似疟疾)血检阳性病人已占全部血检阳性病人的90%以上;按蚊密度人房变化不大,牛房按蚊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该省应进一步完善各项防治监测措施,抓好现症病人的治疗,提高疟防队伍的业务素质,强化发热病人的血检疟原虫工作,继续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和疫情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2006~2009年5个疟疾监测县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黎  许国君  肖宁  康杨  郁涛  雷杨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530-1532,1534
[目的]了解四川省疟疾流行与蚊媒密度变化情况,为制定新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地理分布和疟疾发病情况,选择名山县、合江县、宜宾县、沐川县、岳池县为疟疾监测县,开展发热病人血检、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媒介按蚊密度调查和分类鉴定等。[结果]2006~2009年监测地区疟疾发病率分别为0.079/万、0.073/万、0.019/万、0.017/万,呈下降趋势;4年共报告疟疾病例67例,其中本地病例13例,占19.40%,输入性病例54例,占80.60%;媒介按蚊密度较低,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结论]今后应加大监测工作力度,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输入性疟疾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库区消落带形成前后开县疟疾监测情况,为库区疟疾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开县2004-2013年疟疾疫情报表、媒介监测资料、"三热"患者血检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全县共确诊21例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监测点和对照点媒介监测共捕蚊5 930只,均为中华按蚊;人房按蚊叮人率和牛房按蚊平均密度较低,呈稳中有降的趋势。监测点和对照点血检"三热"患者20 178人,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库区消落带形成后开县疟疾疫情稳定,媒介按蚊密度低,今后防控重点是加强输入性病例的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枣阳市疟疾流行特征及蚊媒密度,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消除疟疾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规范治疗现症病人和疟史病人,开展疫点处理、重点人群预防服药、发热病人血检监测和流行季节媒介按蚊密度监测。结果监测点总人口70 187人,2005-2012年,共报告本地疟疾病例319例,发病率从2005年16.81/万降至2012年0.69/万,下降率95.89%,疟疾发病农民占76.80%、男性占56.11%、30岁以上人群占68.97%、初中以下文化占90.91%,流行季节发病占91.91%,休止期发病占8.09%;现症病人正规治疗313例(99.05%),疟史休治1 221例(90.44%),疫点处置319个(100.00%)。监测区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率从0.88%降至0.34%,小学生IFA检测阳性率从2.81%降至0.33%。血检确诊病例占疫情报告比例从26.27%上升至100%;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平均盯人率6.33只/人。结论疟疾监测区通过传染源管理和媒介控制疟疾发病、血检阳性率和IFA检测阳性率均显示逐年下降低态势,今后应继续加大血检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根治传染源,确保消除疟疾目标的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广东省微小按蚊分布区灭疟后期流行病学特点和简化疟疾监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于1998-2000年选择微小按蚊分布区并已经省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每年疟疾年发病率相对稳定的开平,台山,高州和怀集4个县(市)为试验区,实行只是“三热”患血检,疫点不处理的简化监测措施,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 经过3年的简化监测措施,4个试点县(市)共血检“三热”患47347例次,检出疟原虫阳性174例,且疟疾年发病率继续下降,2000年均降至1/10万或以下,输入病例减少,没有暴发流行点出现,所有病例均呈散发性,病例之间不存在继发关系。99.43%疟疾患都是在临床初诊为疟疾和疑似疟疾中发现,其中初诊是疟疾可发现73.56%病例;初诊是疑似疟疾可发现25.86%病例;只有1例是在初诊为不明原因发热患中发现。成本效益分析显示,若实行“二热”患血检,则每发现1例疟疾患可节省血检费用1777.82元。结论 建议在微小按蚊分布区灭疟后期,疟疾监测可实行“三热”患血检,并把“二热”血检作为重点中的重点;只处理现症患,不处理疫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基本消除疟疾地区的流行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为评价防治效果和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各监测点发热在37.5℃以上的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发热原因不明者进行疟原虫检查;在疟疾流行季节后期(10—11月)采集7~12岁儿童滤纸血进行间接荧光抗体(IFA)检测;每年6—10月,采用19~22时室外人诱加清晨蚊帐内搜捕的方法捕蚊,进行叮人率调查。结果2005—2007年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分别为4.95%、1.62%和0,均为输入性病例;3个监测点连续3年间接荧光抗体(IFA)检测全部阴性;中华按蚊叮人率以7月和8月为最高。结论基本消除疟疾后未发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和输入性继发病例,表明当地已阻断疟疾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闵行区2006-2010年疟疾疫情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治疟疾和消除疟疾目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10年疟疾监测数据、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全国疟疾监测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间闵行区共发生疟疾115例,平均发病率为0.62/10万,未出现疫情暴发和危重、死亡病例.各年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66/10万、1.92/10万、1.54/10万、0.75/10万和0.32/10万.输入性病例是本地病例的9.45倍(104/11),输入性病例以安徽籍病例为主,占81.73%(85/115);疟疾复发病例占15.65%(18/115);病原学分型以间日疟为主,占80.87%(93/115),4例恶性疟均由境外感染引起;年龄分布以20~45岁青壮年为主,占57.39%;职业分布以民工和学生为主,分别占40.00%和20.00%;全区以及全国疟疾监测点"三热"病人疟原虫血检阳性数和阳性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疟疾监测点媒介监测显示:传疟媒介按蚊仍然存在,但密度不高.结论 闵行区疟疾疫情已控制在较低水平,且总体呈下降趋势,近2年下降尤为明显,为2015年达到消除疟疾的目标和计划奠定了基础.但本地感染病例和传疟按蚊仍然存在,因此疟疾防制不可放松,应重点加强外省尤其是安徽籍和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的防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眉山市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后期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眉山市2006-2011年疟疾疫情报告和防治工作年报表材料;对全市发热居民进行疟原虫血检;监测点采用IFA检测人群疟疾抗体水平和媒介按蚊密度监测.按常规流行病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 2006-2011年血检发热居民320 948人,检出疟疾患者130例,年发病率为0.01% ~0.06%.46例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以东坡区最多,占全市的80.43%,彭山和洪雅县无本地感染病例,全市已连续2年未检出本地感染病例;84例输人性病例,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分别为38、44和2例,以青神县最多,占全市的48.81%.外出人员以到云南省疟区的感染数最高.监测点人群抗体水平均为阴性;中华按蚊为当地传疟媒介的优势蚊种.结论 眉山市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对降低本地疟疾发病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疫情逐步稳定和得到有效控制.应继续加强疟疾监测,特别是外出返乡人员的管理和输入性疟疾的防控是今后疟防工作的重点.同时要尽快建立“早期诊断,迅速治疗和减少人蚊接触”的疟防管理新模式,最大限度地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2006-2009年疟疾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广东省深圳市近年来的疟疾流行现状,为疟疾防控措施的制订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总结2006-2009年深圳市"三热"病人血检、输入性疟疾主动监测和媒介监测的数据资料,分析病例的地区、虫种、职业、时间等分布特征和和蚊媒分布情况.结果 2006-2009年全市的血检阳性率平均为0.24%,2008年因输入性恶性疟的增加使血检阳性率出现明显上升,病例出现最多的地区为罗湖、龙岗和宝安区;恶性疟占总病例数的18.91%,间日疟主要集中于工人群体,高发于6月,恶性疟主要为涉外工作的干部职员;高发月份为2月和10月;主动监测点检出的输入性病例均为恶性疟;媒介监测未发现按蚊种群.结论 深圳市的疟疾疫情和媒介传播环节控制良好,但输人性恶性疟的预防和控制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青神县疟疾流行与蚊媒密度变化情况,为制定新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疟疾监测方案,开展发热病人血检、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媒介按蚊密度调查和分类鉴定等.结果 2005 - 2010年全县疟疾发病率分别为14.71/10万、9.12/10万、3.04/10万、1.01/1Y0万、0.50/10万、1.01/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6年共报告疟疾病例58例,其中本地病例3例(5.17%),输入性病例55例(94.83%),2006年后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媒介按蚊密度较低,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结论 今后应加大监测工作力度,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输人性疟疾的防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郴州市疟疾流行特征及监测效果,为疟疾防治和消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2003-2012年疟疾流行病学及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郴州市2003-2012年共报告疟疾病例4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9/10万,死亡1例,无暴发疫情;其中间日疟24例(58.54%),恶性疟15例(36.58%),三日疟2例(4.88%);本地病例4例(9.76%),输入性病例37例(90.24%),93.33%(14/15)的恶性疟病例均由非洲输入;发热患者血检107 975人次,阳性率为3.43/万,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和确诊率均为100%;传疟媒介主要以中华按蚊为主(86.04%),蚊密度高峰出现在7-8月.结论 郴州市基本消除疟疾后,疟疾疫情控制在较低水平,病例以输入性为主,在今后的疟疾防治和消除工作中,应加强流动人口监测和发热患者血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福建省2006-2012年疟疾监测结果,为深入开展疟疾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分析2006-2012年福建省疟疾疫情报表和个案病例调查等资料。结果福建省2006-2012年报告疟疾共417例,死亡2例,均为省外和国外输入性病例,病例多分布在福州和宁德等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地区,无本地病例。蚊媒监测结果显示,捕获的按蚊以中华按蚊为主,未捕获主要传播媒介嗜人按蚊。结论近年来福建省疟疾流行控制在较低水平,病例均为输入性,因此,要加强流动人口的监测和管理,防止疟疾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7.
对广西灭疟后期流动人口疟疾监测结果表明,1988-1995年共血检流动人群429840人,查出输入疟疾病例12719人,阳性率为2.96%,其中外出回归的病例最多,占流动人口病例总数的81.96%,表明在进入灭疟疾后期加强人口疟疾的管理与监测工作中,应重点抓好外出到疟疾高发区回归人员的疟疾测,防止输入性疟疾的摭用和流行,对巩固灭疟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凭祥市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后,所采取监测措施是否适合本地防治需要,为了巩固防治成果,总结防治经验,及今后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疑似感冒,原因不明的发热病人进行登记和血检;对确诊的疟疾病人进行根治;对病家及村组进行全民性的预防服药和用杀虫剂室内外滞留喷洒防止媒介按蚊,对接触病人的人群进行二代虫率的调查。对旧病灶点进行血清学荧光抗体试验;对外来流动人员和本地外出回归者进行登记和血检;并做按蚊分类鉴定。[结果]全市共血检“四热”病人11018人,疟疾内源性发病率为0。流动人口和当地居民外出回归者血检1335人次,输人性疟疾病人3例,阳性率为0.22%。血清荧光抗体调查2218人次,阳性率为0.05%。经卵、成蚊分类鉴定为中华按蚊、微小按蚊、日月潭按蚊分别占46.34%、20.73%、32.93%。[结论]今后继续开展疟疾监测,做好病例监测,重点是加强流动人口和本地外出回归者疟疾监测管理,同时继续做好血清IFA检测和防蚊灭蚊工作,以及广泛开展疟疾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对疟疾的防治意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本消灭疟疾地区的监测方案. [方法] 病原监测开展四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者进行个案调查.媒介监测每年开展蚊相调查,发现嗜人按蚊及时扑灭. [结果] 四热病人血检351 873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273例(0.08%),从疟区回归的人群阳性率为最高(2=6 723.18,P<0.01),病例主要感染于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分布区.外地输入病例是当地感染病例的21.0倍.1992年后未捕获到嗜人按蚊.[结论] 三明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疟防成果巩固.今后还应继续加强对原嗜人按蚊分布区和流动人群的监测,巩固和发展抗疟成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评价基本消灭恶性疟后的疟疾监测效果,为消除恶性疟提供依据。方法开展疟疾病例侦查,治疗病人,疫点处理;加强临床医生疟疾诊疗知识培训,提高疟疾诊治能力;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农民工防治疟疾意识。结果2005—2011年,常住人口监测检出疟疾占疟疾病例总数2.40%(15/624)。血检常住人口疟原虫阳性率为0.001%(15/2454711),间日疟15例,未检出本地感染恶性疟和输入恶性疟二代病例;流动人口监测检出疟疾占疟疾病例总数97.60%(609/624),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增加,致使2009-2011年疟疾发病率比上一年发病率分别上升11.11%、30.00%和69.23%。结论广西消除恶性疟后,控制输入性疟疾传播是巩固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