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同步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256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BRE)中文版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受教育程度、病理分期、化疗疗程次数、并发症情况、营养状况并进行分析。结果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同步化疗的总体生存质量评分(64.29±15.81)分。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受教育程度、病理分期、化疗疗程次数、并发症情况、营养状况患者总体生存质量得分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受教育程度、病理分期、营养状况是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同步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同步化疗患者生存质量处于较低水平,应针对不同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病理分期和营养状况的患者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术后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28例经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相关资料,采用34条目癌症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简明问卷(SCNS-SF34)、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肝癌介入术后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各领域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心理需求(3.15±1.31)分、卫生系统和信息需求(3.08±1.16)分、生理和日常生活需求(2.96±1.44)分、病人照顾和支持需求(2.60±1.09)分、性需求(1.41±0.62)分。分别有37.19%和46.31%的患者存在焦虑和抑郁,SAS和SDS平均得分分别为(46.79±9.22)分和(51.49±9.71)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心理需求领域得分与年龄和学历呈负相关;SAS得分与患者心理需求、卫生系统和信息需求及性需求领域得分均呈正相关;女性、SDS得分高的患者生理和日常生活需求领域得分相对较高;病人照顾和支持需求领域得分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医护人员应针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的不同需求和不良心理状态进行干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癌晚期患者配偶的预期性悲伤状况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预期性悲伤量表(AGS)、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郑州市某所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住院的202例胃癌晚期患者的配偶进行调查。结果 胃癌晚期患者配偶预期性悲伤得分为(83.89±11.85)分,生活质量转化得分为(58.86±15.00)分。预期性悲伤与生活质量呈中度负相关(r=-0.621,P<0.001),其中AGS“失去的感觉”维度与SF-36“一般健康状况”维度负相关程度最高(r=-0.660,P<0.001);多重回归分析显示配偶参与照顾程度、家庭收入、预期性悲伤是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体变异度的61.3%。 结论 胃癌晚期患者配偶预期性悲伤水平较高,是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胃癌晚期患者配偶生活质量较差,应针对性地开展对配偶预期性悲伤的干预,进而改善配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舟山市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和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对2015—2016年2月在舟山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并完成术后化疗的124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24例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总得分平均为(50.17±13.22)分,其中生理状况平均得分为(11.23±4.00)分,社会/家庭状况平均得分为(8.73±2.99)分,情感状况平均得分为(8.98±2.88)分,功能状况平均得分为(8.13±3.00)分,附加关注平均得分为(13.10±3.2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年收入、病理分期、主要照顾者职业、居住地和医保类型是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舟山市乳腺癌患者总体生命质量较低,并受家庭人均年收入、病理分期、主要照顾者职业、居住地和医保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银川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抽取的4个社区共1370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银川市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得分和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23.00±3.89)、(20.39±3.37)、(9.69±1.87)、(25.99±4.00)和(85.85±11.24)分;自身生活质量总体主观感受和自身健康状况总体主观感受得分分别为(3.56±0.75)和(3.22±0.8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生理领域的影响因素为慢性病、月收入、年龄和性别;老年人心理领域的影响因素为月收入、慢性病和年龄;老年人社会关系领域的影响因素为婚姻状况、年龄和原工作单位性质;老年人环境领域的影响因素为月收入和年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月收入、年龄、慢性病和婚姻状况.结论 银川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婚姻状况、性别、月收入、慢性病和原工作单位性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鼻咽癌放化疗患者的心理弹性,分析鼻咽癌放化疗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以及心理弹性的相关影响因子。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月在广州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住院的150例鼻咽癌放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研制的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分析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鼻咽癌放化疗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总分平均为(70.49±17.03)分,其中坚韧、自强和乐观3个维度得分分别为(34.82±9.76)分、(23.97±5.75)分、(11.69±2.73)分。多元线性回归得出,其他人支持、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及家人支持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鼻咽癌放化疗患者心理弹性的40.60%。结论 鼻咽癌放化疗患者的心理弹性处于中等水平,其他人支持、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及家人支持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于2020年11月—2021年4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治疗且计划出院,采取中文版出院准备度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依据患者基本资料、临床资料进行出院准备度得分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明确胃癌患者的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胃癌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得分为86.19±5.31分,其中得分最高的条目是:出院回家后,个人照顾方面可获得多少协助,得分8.03±1.73分,得分最低的条目是:觉得身体活力如何,得分5.80±2.00分。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病理分期、照顾者的文化程度为出院准备度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胃癌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水平有待提高,患者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病例分期高、照顾者的文化程度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生活质量和心理韧性现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1—11月广州市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住院鼻咽癌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描述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心理韧性水平现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相关性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鼻咽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调查鼻咽癌放疗患者110例,总体生活质量得分(57.78±19.24)分,整体生活质量不佳;患者心理韧性得分为(96.56±17.77)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患者总体生活质量与心理韧性得分成正相关(r=0.495,P<0.01),心理韧性水平越高,生活质量总分越高。疲劳和呼吸困难程度越重,生活质量水平越低(t=-4.538、-2.378,P<0.01)。由父母及配偶照顾的患者,其生活质量优于子女及其他照顾者照顾的患者(t=-2.615,P<0.01)。结论 心理韧性水平可影响鼻咽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加强鼻咽癌患者的心理干预及社会支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云南省傣族居民生活质量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在云南省新平县腰街乡和戛洒镇抽取的2个村共185名14-70岁傣族居民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云南省傣族居民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和总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得分分别为(61.3±14.2)、(61.1±14.1)、(69.4±14.5)、(53.1±14.5)和(56.3±21.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越低、有残疾和慢性病的傣族居民生理领域生活质量得分较低,有足够御寒衣服和勤换衣服的傣族居民生理领域生活质量得分较高;身高越高、体重越重、有宗教信仰、吸烟习惯和相信神佛的傣族居民心理领域生活质量得分较高;年龄越大、残疾、有负性生活事件和未婚/离异/丧偶的傣族居民社会关系领域生活质量得分较低,文化程度越高、一年内新添衣服数和裤子数越多的傣族居民社会关系领域生活质量得分较高;残疾的傣族居民环境领域生活质量得分较低,勤翦指甲和勤换衣服的傣族居民环境领域生活质量得分较高.结论 云南省傣族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社会经济状况、卫生习惯和身体状况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及其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癌症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 - Q - SF)、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12例胃癌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胃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总得分(35.43±10.44)分,抑郁程度得分为(57.05±9.52)分。FoP - Q - SF各维度与SDS各维度均呈正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病程、家庭人均收入、FoP - Q - SF是抑郁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体变异度的58.5%,其中FoP - Q - SF独立影响抑郁水平总体变异的36.7%。结论 本研究中胃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处于中等水平,推测可通过降低复发恐惧水平来降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提高对胃癌的认识及治疗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并行标准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符合标准的581例患者共随访到179例,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肿瘤部位、肿瘤最大直径、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TNM分期、手术方式、标本切缘和淋巴结转移个数(P<0.05或<0.01);性别与预后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其中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影响胃癌预后最重要的因素.结论 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淋巴结转移个数是胃癌预后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国际抗癌联盟的淋巴结分期是胃癌预后更好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9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化疗后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肿瘤根治性切除率为70.2%(33/47),术后复发率为2.1%(1/47),术后OLQ-ST022评分为(43.94±3.31)分,对照组肿瘤根治性切除率为43.7%(14/32),术后复发率为9.4%(3/32),术后OLQ-ST022评分为(64.67±2.95)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前给予相应的化疗,能显著提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痛应用于结肠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70例46 ~ 75岁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模式镇痛组(试验组)和常规术后镇痛组(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试验组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复合术中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镇痛,同时术后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照组为单纯舒芬太尼PCIA.分别记录患者术后12,24,48 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镇痛满意度,以及PCIA有效次数、总次数和舒芬太尼消耗量.同时观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后12,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1±1.0)分比(4.0±1.3)分,(2.8±1.4)分比(3.7±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镇痛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各时间点的PCIA有效次数、总次数和舒芬太尼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0比5.7%(2/35)和2.9%(1/35)比11.4%(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术中浸润镇痛联合术后舒芬太尼PCIA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应用于结肠癌根治术,镇痛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市长宁区某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QOL)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在糖尿病常规管理工作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以健康调查简表(SF-36)为主体的社区糖尿病患者调查问卷对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管411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数据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χ2、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在生存质量的躯体疼痛(79.37±18.84)和社会功能(75.70±20.47)维度得分较高;在一般健康状况(47.47±15.63)和精力(65.49±16.12)维度得分较低。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生理内容综合测量得分(PCS)的主要因素有性别(OR=1.62)和有无并发症(OR=1.88),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心理内容综合测量得分(MCS)的主要因素有性别(OR=1.67)和糖尿病西医防治知晓(OR=3.38)。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中,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针对性干预糖尿病认知、并发症早发现等可改变因素,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晚期胃癌患者未满足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便利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在某三级综合公立医院就诊的269名晚期胃癌患者参与研究,使用基本情况问卷、多维领悟社会支持量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问卷中文简化版和汉化癌症患者未满足需求简明量表进行调查,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未满足需求的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 generic scale,FACT-G)中文版、自编的一般状况调查问卷对12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调查,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量表总分为(64.70±14.464)分,各维度评分分别为:生理状况因子(15.22±6.128),社会/家庭状况因子(21.56±5.761),情感状况因子(15.08±5.638),功能状况因子(12.84±5.71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生理状况的可能因素有年龄与是否初诊,影响社会/家庭状况的可能因素有医疗保险形式、婚姻状况;影响情感状况的可能因素有年龄、是否初诊、经济状况;影响功能状况的可能因素有婚姻状况;影响量表总分的可能因素有婚姻状况与医疗保险形式。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差,生命质量应成为评价急性白血病治疗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程慧  王清馨 《现代保健》2014,(9):100-102
目的:探讨和分析乳腺癌患者正念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正念注意量表(MAAS)对149例化疗期乳腺癌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乳腺癌化疗患者正念水平得分为(55.50±13.94)分,其中不同常住地、文化程度、家庭关系、家庭人均月收入、经济负担、陪护人以及不同临床分期、化疗疗程患者的正念水平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陪护人、常住地、临床分期及学历是影响患者正念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可针对不同临床分期、文化程度居住地、陪护人的患者进行不同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以提高其正念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压力及家庭功能状况,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为乳腺癌患者心理干预(或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住院肿瘤患者心理压力评定量表和家庭关怀度指数(APGAR)量表对61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压力与家庭功能状况进行调查。结果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压力总评分及功能纬度评分明显低于常模(P<0.01);评分高功能家庭42例(68.9%),中度功能家庭15例(24.6%),低功能家庭4例(6.6%);影响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为文化程度和家庭功能状态且与其呈负相关(P<0.05)。结论根治术后阶段乳腺癌患者心理压力总体明显优于其他肿瘤患者,但不同文化程度和家庭功能状态仍是影响患者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护理人员应重视低功能家庭、低文化程度患者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创伤后成长水平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该类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贺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资料、领悟社会支持、创伤后成长情况进行调查统计。使用单因素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中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总分为(60.19±15.30)分,其中个人力量(12.08±3.02)分,欣赏生活(11.26±3.10)分,精神变化(9.66±3.02)分,与他人关系(13.05±3.03)分,新的可能性(14.14±3.60)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情况、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评分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情况、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PSSS评分均进入回归方程。结论经历癌症创伤事件后,子宫内膜癌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创伤后成长,其创伤后成长水平处中上水平。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癌症分化与分期及领悟社会支持状态是子宫内膜癌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需加强对低学历者的健康宣教,提高其疾病认知水平,注重中晚期患者的心理干预,对于低收入患者相关部门可制定更加人性化且合理的医疗费用支付和补助政策,同时充分发挥患者的家庭内及家庭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北京市癌症康复期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方法针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治疗后出院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然后用SCL-90自评量表评价其心理健康状态,结果与1986年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相比于全国常模,742例癌症康复患者的总分(137.48±38.16)、总均分(1.53±0.42)、阳性项目数(31.64±18.61)、躯体化(1.61±0.47)、强迫(1.80±0.60)、抑郁(1.59±0.54)、焦虑(1.45±0.48)、恐怖(1.35±0.48)和精神病性(1.34±0.42)因子得分较高(P<0.01);而阳性症状分(2.43±0.43)、人际关系敏感(1.52±0.54)、敌对(1.44±0.45)和偏执(1.38±0.48)因子得分较低(P<0.01)。配偶的存在与各因子得分呈负相关(P<0.05),且影响因子阳性率。年龄的增长与敌对和精神病性得分呈负相关(P<0.01和P<0.05),初中以上文化与焦虑呈负相关(P<0.05)且影响敌对和偏执因子阳性率(P<0.05和P<0.01)。结论癌症康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明显低于常模,为了帮助患者康复、改善预后,有必要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