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目的讨论风险管理对急诊留观输液患者的重要性与意义。方法选取急诊输液室护士30例,按照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A组、B组,各15例。A组对其进行教育培训,宣传已经存在或潜在护理风险,同时制定相关管理计划,明确落实步骤,培养护士风险意识;B组常规培训。比较两组护理情况满意度、风险管理考核总分。结果随机选取输液患者100名,对经培训后护士护理情况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A组护理满意度、风险管理考核总分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通过发现潜在的护理风险,找出解决方法从而优化护理,能避免发生安全隐患,减少对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科2015-2016年就诊的180例急诊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90例.对照组急诊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急诊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诊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临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中能够帮助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效促进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探讨安全文化在急诊风险管理中的意义。对急诊护理工作中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将安全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路运用到风险管理中。加强护士培训教育、树立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规避护理风险;完善管理制度,加强风险干预。患者的满意度提高。认为运用护理安全文化到急诊风险管理中能有效规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差错率及纠纷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急诊胃出血患者抢救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70例急诊胃出血患者,按门诊单双号平均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B组患者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8.6%,患者满意度为57.2%;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3%,患者满意度为91.5%。两组对比,B组患者均明显优于A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急诊胃出血患者止血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15,(9):119-12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肾内科新护士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7月在肾内科工作的新护士共计48名实施风险管理,对比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士的知信行(KAP)问卷得分情况;护理风险事件、投诉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患者满意度。结果 48名新护士在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KAP问卷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实施风险管理前后分别选取230例和250例患者,统计护理风险事件、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及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增高,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肾内科新护士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加强护理风险能力的培训,可提高新护士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心的实施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11月在我院急诊门诊接受治疗的急诊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画着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1.8%,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5%,两组患者对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取的患者均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入我院急诊科.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患者.B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A组在B组基础上结合使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将两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要低于B组,二者间比较的差异显著(P<0.05),同时,A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6.0%),两组相比较得出的差异显著(x2=10.6985;P<0.05).结论:对急诊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护理的效果,帮助患者的身体康复更加理想,并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徐淑维 《现代养生》2014,(24):148-148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护理中的风险管理。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9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观察组加入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健康知识掌握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健康知识掌握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辨识护理中的潜在风险,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血液透析护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患者行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症监护室行CRRT治疗的各类重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CRRT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各种护理风险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7.33%)高于对照组(85.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RT患者行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相关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梁秋 《现代保健》2012,(30):52-53
目的:观察护士对急腹症患者的预检分诊及护理水平,并评价患者的满意程度。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1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腹症患者500例,按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培训前分诊护理组和培训后分诊护理组,培训前分诊护理组250例,然后对门诊护士进行2个月规范的门诊急腹症的预检分诊及护理,并将培训后接诊的250例患者设为培训后分诊护理组,观察培训前后门诊护士对急腹症患者的预检分诊及护理情况,检验分诊的失误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前的护士分诊及护理失误20例,失误率为8.00%,患者满意度为80.21%;培训后的护士分诊及护理失误10例,失误率为4.00%,患者满意度为99.52%。培训后的护士分诊及护理水平、患者的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培训前的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训后的护士分诊及护理水平明显优于培训前的护士,提高急诊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能有效提高护士的分诊及护理水平,降低急腹症的误诊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专科护士在提升急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及成效。方法科室积极培养急危重症专科护士,并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服务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急危重症患者不良事件及护理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及家属的满意度分别提高6.50 %和5.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危重症专科护士通过规范化培训,管理急危重症患者可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和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有利于提升急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与对患者进行分层在优化急诊儿科护理服务的有效性。方法运用流程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调查分析急诊儿科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流程改进,结合在急诊儿科已建立门急诊静脉药物输液中心的基础上重新制定出更加规范、科学的工作流程,同时引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进行分层次管理并不断改进;统计新的管理方式执行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病人满意度、护士工作效率、护士满意度。结果新的管理方式执行后:(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2)病人满意度明显增加、投诉发生率明显降低;(3)护士工作效率明显提高;(4)护士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流程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对患者进行分层可以优化急诊儿科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该文于该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期间的护理人员中,随机选取50名作为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专业知识、技术、人文素质及自我发展与管理能力能力,分别(93.64±2.10)分、(94.15±2.33)分、(92.81±1.43)分及(95.18±1.02)分、护理差错率4%、护理缺陷率0%、投诉率0%,护理人员培训、考核、薪酬及排班管理满意度分别为96%、96%、92%及92%。对照组护士专业知识、技术、人文素质及自我发展与管理能力分别为(81.43±2.50)分、(82.36±1.75)分、(83.10±1.29)分及(85.74±1.08)分、护理差错率28%、护理缺陷率20%、投诉率20%,护理人员培训、考核、薪酬及排班管理满意度分别为72%、68%、60%及64%。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提升护士的管理满意度,且能够减少护理差错、护理缺陷,及患者的投诉率,改善医院的信誉与形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导管发生堵塞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需长期进行输液及反复静脉穿刺不耐受需置PICC管患者29例及外院带入PICC置管患者39例。随机分组为A组与B组。对两组患者堵管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采取相应措施。A组3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护理人员进行一般培训;B组34例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堵管知识及技能操作培训。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导管堵塞人数并对导管堵塞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护理对策等。结果 A组患者堵管总人数显著多于B组。堵管原因主要为封管冲管方式错误,血液返流以及机械性堵管;B组经教育及护理干预后发生导管堵塞人数显著少于A组(p<0.05)。结论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及操作指导,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及护理意识能够降低导管堵管发生率,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从而优化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院前创伤急救护理的风险,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创伤急救护理质量。方法总结627例院前创伤急救病例资料,分析常见的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抢救流程和管理对策。结果在院前创伤急救护理中,护士的抗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预防护患纠纷的发生成了护士的自觉行为,患者投诉为0,满意度达到99.2%。结论实施风险因素分析,院前创伤患者得到有效迅速的急救护理,从而保证了院前创伤急救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儿科急诊对新护士展开临床带教中,使用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于该院儿科急诊中入岗新护士共计70名,设为该次实验对象。设立常规组与实验组后,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并分别纳入作为对应组观察患者。其中常规组(2018年5—12月期间)的35名实习护士沿用传统带教模式展开教学,实验组(2019年1—5月期间)的35名实习护士沿用情景模拟演练模式展开教学。在两组同时期下收集各100例临床患者,在带教周期一月期间为其提供护理工作评价。并对其护士进科前后综合能力考评情况、护理技术考核成绩、护士带教护理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评价进行统计。结果进科前,两组对象综合能力考评能力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科后,实验组新护士综合能力考评成绩相比常规组更高,同时实验组护士的儿科护士护理技术考核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常规组,实验组新护士对带教满意度明显更高,同时对应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儿科急诊中入岗新护士情境教学法,对培养其岗前护理技能操作技能效率较高,同时能改变其患者护理满意性,加强新上岗护士综合能力,拉近护患之间关系,是较好的临床带教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了解护士对护工工作的满意度及管理需求,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分别抽取我院2020年1—6月、2020年7—12月各200名在岗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1—6月,采用护工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护工管理需求对护士进行调查,统计护士对护工工作满意度、护工管理需求的调查结果.根据护士对护工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与带教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采集时间段为2015年6月-2019年3月期间于该院心内科进行实习的护士80名,通过随机法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名,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带教管理方法,对比两种方法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实习护士在操作技能、理论知识、教学满意度考核等方面成绩更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带教方法,能够增强实习护士对疾病的护理效果;经过有效的急诊护理后,可保障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降低PICC导管在血液病患者使用中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血液肿瘤内科使用PICC导管置入的血液病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实施风险管理,一组未进行风险管理,对比两组发生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护理缺陷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对PICC置管后血液病患者进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后,降低了PICC导管在血液病患者使用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及护理缺陷,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通过PICC导管在血液病患者使用中的风险管理,提高本科护士的管理能力及病人的认知能力,降低了PICC导管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PICC导管使用的时间,保证患者顺利完成相应的治疗,减少护理投诉,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与分析风险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神经内科护士28名、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风险管理),同期另选取28名护士、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统计两组护士管理后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予以评估和总结。结果观察组管理后沟通能力、服务态度、责任心、护理记录书写等护理质量评分分别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例(3.23%),明显低于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0例(16.13%)(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60例(96.77%),显著高于参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50例(80.65%)(P<0.05)。结论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可作为首选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