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收治85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其中39例患者行PLIF(PLIF组),46例患者行TLIF(TLIF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椎间高度、椎间角度,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PLIF组术中出血量为(740±150)ml,TLIF组为(435±12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术后6、12个月ODI和VAS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椎间高度、椎间角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6个月ODI、VA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高度、椎间角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ODI、VAS、椎间高度、椎间角度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优良率为82.1%(32/39),TLIF组为84.8%(39/46),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间融合率均为100.0%.结论 PLIF和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均可达到满意的椎间融合率和临床效果,TLIF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术后恢复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融合术式(PLIF/PLF)联合椎弓根复位内固定系统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PLIF和PLF术式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247例,分别记录手术经过、效果和并发症。139例获得随访,其中PLIF术式72例,PLF术式67例,随访24~35个月,平均27.5个月,采用Otani标准评价随诊结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前和术后椎间高度比较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使用SPSS 13.0医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行PLIF融合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出血量大于PLF。两种融合术手术后的优良率采用χ2检验,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LIF及PLF术式联合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均可达到椎管彻底减压,恢复腰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防止术后腰椎失稳,是腰椎滑脱症治疗的有效术式。但PLIF术式能更好地恢复椎间隙高度,能有效地防止复位的丢失,而且其植骨融合速度快。  相似文献   

3.
张雷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586-4587
目的 研究钉棒固定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某院就诊的20名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接受PLIF的观察组和PLF的对照组,观察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椎间隙高度、椎体融合情况以及术后生活质量,并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132.23±19.21) min、术中出血量(583.73±43.79) ml,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椎间隙高度(9.72±1.02) 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0.93) mm;椎体融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观察组生活质量优7例、良2例、可1例、差0例,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经后路钉棒固定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PLIF)虽然耗时较长、术中出血较多,但是能够有效增加椎间隙高度、提高椎体融合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研究后外侧植骨融合(PLF)与经后路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UF)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67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按照病例收治时间不同分为PLF组29例,TLIF组38例.两组均进行了后路椎板减压,短节段经椎弓根钉系统复位与固定,比较两种植骨方式术后植骨融合率和临床疗效改善情况.结果 PLF、TLIF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6.21%(25/29)和89.47%(34/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融合率分别为72.41%(21/29)和92.11%(3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F与TLIF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相似;但TLIF具有较高的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15,(4):29-32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加椎间单纯植骨融合在腰椎滑脱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手术治疗的腰椎滑脱患者4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植骨融合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8例采用椎间单纯植骨融合,对照组23例椎间采用Cage融合器植骨融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术后JOA评分优良率、植骨融合率及Tailard滑脱率。结果术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182.3±21.7)min、(596.8±23.6)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8±13.4)min、(824.1±36.9)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间的住院天数比较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JOA评分优良率、植骨融合率及Tailard滑脱率三个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弓根系统固定的基础上,椎间单纯植骨融合在治疗腰椎滑脱上的治疗效果与融合器相近,且具有植骨量大、创伤较小、费用较少等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本组的随访时间有限,两者的长期临床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椎间植骨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腰椎滑脱症患者80例,分A组与B组,各40例,对A组给予单纯自体骨植骨融合,对B组给予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滑脱复位率和复位丢失率。结果:B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A组优于B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的JOA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的滑脱复位率有可比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复位丢失率比较存在巨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椎间植骨融合方式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应用时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椎间植骨融合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中医药分期疗法对采用RF-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的腰椎滑脱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44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非中药组,中药组采用手术治疗 中医药分期治疗,非中药组单用手术治疗,术后复查腰椎X线片,评价滑脱椎体复位情况,并随访6~12月,观察椎体融合情况,判断手术效果。结果2组44例中的42例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1例轻度过度复位,1例滑椎术后发生侧向移位。随访2组患者骨性融合比较及临床疗效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分期疗法能促进腰椎滑脱症手术后椎间骨融合,并能提高采用RF-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的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3月—2013年5月用PLIF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24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5例;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融合率、滑脱复位率、并发症等。结果随访8-22个月。术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或改善,影像学示椎间隙高度恢复,腰椎滑脱复位率达92%。术后有1例女性患者出现左足外侧感觉减退,口服弥可保营养神经,渐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无内固定失败现象发生,椎间植骨均融合。结论 PILF加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PLIF组和改良PLIF组各3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以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而术前、术后组间比较,JOA评分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PLIF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PLIF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PLIF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椎间高度变化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LIF与改良PLIF治疗效果相当,而改良PLIF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是一种更加良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脊柱不稳的重建方法和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椎间植骨选择.[方法]选择收治的腰椎段不稳患者78例,根据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行椎问自体髂骨块植骨,实验组行椎间自体棘突椎板连接处结构植骨.对两组患者术后融合率、融合所需时间以及疼痛改善和影像学诊断结果进行记录,应用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融合率、融合所需时间、疼痛缓解评分程度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但术后随访时(6个月,12个月),对照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而对照组患者椎体滑脱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P<0.05),在维持椎间隙高度及减少腰椎滑移危险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棘突根部与椎板连接处结构椎问植骨融合治疗脊柱不稳安全可行、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存自体血回输应用于腰椎滑脱手术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因单节段腰椎滑脱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椎体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并输血治疗的患者,其中预存自体血回输的患者40例作为A组,因拒绝术前预存自体血而输注异体血的40例患者作为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血常规观察指标(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及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后第1天血常规各观察指标降低,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后第7天血常规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滑脱手术患者来说,采用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及异体输血均能有效纠正术中术后失血性贫血,但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能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后患者血常规各观察指标恢复更快,在当前异体血供血困难的前提下,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手术腰椎复位且行椎弓根螺钉进行内固定与椎体间自体髂骨融合术,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结果:术后患者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JOA评分显效55例(88.71%)、有效4例(6.45%),总有效率为95.16%。滑脱复位疗效评价结果显示,解剖复位55例(88.71%)、有效4例(6.45%),恢复各情况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融合疗效评价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融合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治疗疗效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撑开式椎问融合器行腰椎后路椎问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撑开式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术后定期随访摄X线片及CT,观察滑脱率及椎间隙高度指数矫正情况,椎间融合情况,并应用奥氏失能指数(ODI)评价腰背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0~160(123.3±16.4)min;术中失血量350~600(464.0±78.7)ml。患者随访12~36(24.3±7.3)个月,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随访期间20例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根据改良Maenab分级标准,优14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0.0%(18/20)。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ODI评分、滑脱率明显低于术前,末次随访ODI评分明显低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椎间隙高度指数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滑脱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未发生椎间融合器下沉或移位、椎间隙塌陷及椎间隙高度明显丢失等情况。结论应用撑开式椎问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椎间融合率高、手术并发症少、可重建腰椎正常生物力学性能等优点,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腰椎间融合单侧及双侧内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究更为有效、可靠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将其分为单侧组及双侧组,每组56例,分别采取腰椎间融合单侧或双侧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低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7,t=9.620,t=12.338;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显著下降(t=28.223,t=24.899,t=25.013,t=20.475;P〈0.05),其治疗前后VAS及ODI组间对比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单侧组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为89.3%,双侧组椎间融合率为92.9%;单侧组随访未见明显并发症,双侧组随访发现1例椎间融合器内植骨部分吸收,1例出现突出对侧根性症状。结论:腰椎间单侧及双侧内固定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症状,且具有良好的椎间融合度,安全性较高;而单侧内固定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且患者负担更小,对于需手术治疗的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使用腰椎间融合单侧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5.
汤青芳 《临床医学工程》2014,(10):1295-1296
目的探讨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06例剖宫产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术前应用抗生素组(观察组)及术后应用抗生素组(对照组)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及血液学检查结果,观察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65.4 mL,对照组为159.2 mL,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级愈合率为96.2%,对照组甲级愈合率为90.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最高体温>38℃者4例、对照组术后最高体温>38℃者7例,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异常升高者2例,对照组术后C反应蛋白异常升高者9例,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腹部切口感染、产褥感染例数分别为1例和1例,对照组术后腹部切口感染、产褥感染例数分别为5例和3例,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有1例泌尿系统感染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利于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6.
胡凌云 《现代保健》2014,(24):102-104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室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9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0年4月-2011年4月在本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手术室基础护理,观察组再给予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感染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2.2%,均低于对照组的10.0%、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78.3%,高于对照组的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及治疗知识掌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分别为89.1%、(12.3±3.2)d、(13415.5±302.3)元;对照组分别为71.1%、(17.6±3.3)d、(17823.3±354.4)元。观察组疾病及治疗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室感染的临床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行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对照组行传统后路开放椎体间融合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JO.A评分、V.AS评分、O.DI.评...  相似文献   

18.
巨荣 《现代保健》2014,(23):52-54
目的:探讨在老年性股骨颈股骨折中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本科室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股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引流量和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95.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30/45),且随访3年的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第1年与第3年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第1年与第3年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证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以及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但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均明显多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因此可根据患者具体机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