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的流行状况和分子特征。方法:2020年4 - 6月,在新疆伊犁、阿拉山口、呼图壁、青河、福海、五家渠6个地区采集312份硬蜱样本,应用巢式PCR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情况,对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的样本进行巢式PCR产物基因分型鉴定。结果:巢式P...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鼠形动物中自然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状况。方法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鼠中的伯氏疏螺旋体5S--23SrRNA间隔区片段,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结果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捕获鼠形动物128只,在黄毛鼠、姬鼠、臭鼬鼯中共检测到阳性12份,阳性率分别为9.68%、14.28%和25.00%,并对其中2份进行测序分析,与伯氏疏螺旋体的法雷斯疏螺旋体相同,基因区间序列号分别为AB091447BvalaiOS115和DQ188933BvalaiQX13P25,相似率达100%。结论初步认为浙江省存在伯氏疏螺旋体病原。黄毛鼠、姬鼠、臭鼠句鼯可能为伯氏疏螺旋体的法雷斯疏螺旋体宿主,尚需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浙江省磐安县鼠中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情况,研究以外膜蛋白A(OspA)为靶基因的PCR方法在浙江省的应用。方法利用PCR方法,检测磐安县128份鼠肝、脾标本中ospA基因特异片段;对所检测到的阳性结果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分析。结果从128份鼠肝、脾标本中检测发现4例ospA基因阳性片段,其中3份来自黄毛鼠,1份来自大林姬鼠;核酸序列基本一致,与伯氏疏螺旋体法雷斯疏螺旋体高度相似。结论利用ospA基因能从标本中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浙江省部分山区存在鼠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情况,其中伯氏疏螺旋体法雷斯疏螺旋体占优势。  相似文献   

4.
莱姆病(Lymedisease,LymeBorreliosis)是一种由蜱(主要是硬蜱)传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兽共患病。1975年,Steere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调查青少年关节炎时,发现当...  相似文献   

5.
从桂黔交界地区中华硬蜱中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桂黔交界地区捕获的蜱中分离莱姆病螺旋体,以探查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区)和贵州省莱姆病的传播媒介。方法用BSK-Ⅱ培养基从蜱中分离莱姆病螺旋体。用PCR扩增分离菌株的5S~23SrRNA基因间隔区,将PCR扩增产物克隆后测序,通过将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莱姆病螺旋体菌株的5S~23SrRNA基因间隔区进行同源性比较和分析,从而鉴定分离株的基因型。结果从捕获的中华硬蜱中分离出1株莱姆病螺旋体(命名为QLT1)。分离株经鉴定为Borrelia valaisiana基因型莱姆病螺旋体。结论中华硬蜱很有可能是广西区和贵州省莱姆病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牡丹江镜泊湖区伯氏疏螺旋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情况。方法运用聚合酶链方法(PCR)对牡丹江镜泊湖区采集的蜱标本,进行伯氏疏螺旋体5S~23S基因间隔区基因片段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柠檬酸盐合成酶基因(glt A)片段的检测。结果 2013年5月,在牡丹江镜泊湖北湖区附近共采集嗜群血蜱和全沟硬蜱643只,其中嗜群血蜱573只,占89.11%;全沟硬蜱70只,占10.89%。嗜群血蜱和全沟硬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分别为0.17%和15.71%,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率分别为0和2.86%;全沟硬蜱中伯氏疏螺旋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复合感染率为1.43%。结论牡丹江镜泊湖区采集的蜱中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并在全沟硬蜱中检测到复合感染情况,但复合感染的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莱姆病是 1977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发现的一种以蜱为媒介的人畜共患传染病〔1〕。由于莱姆病患者可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 ,以致死亡或终生残疾 ,所以近几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1982年Burgdorfer〔2〕成功地培养出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后使莱姆病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迅速发展。使莱姆病的流行病学 ,临床过程 ,疾病全貌 ,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进展。我国自 1987年由艾承绪报告〔3〕,黑龙江省海林县有莱姆病发生和流行以来 ,相继有 2 2个省、市、自治区报告有莱姆病感染并存在自然疫源地。我国东北地区以全沟硬蜱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吉林省珲春地区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复合感染情况.方法运用PCR方法对吉林省珲春地区采集的蜱标本,进行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基因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A(ompA)基因的检测.测序并用PHYLIP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全沟硬蜱中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为36.0%,在全沟硬蜱中检测到了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其感染率为2 0%.二者的复合感染率为2.0%;森林革蜱中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30.9%,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29.1%,二者的复合感染率16.8%.伯氏疏螺旋体的序列分析显示吉林地区的伯氏疏螺旋体都属于B.garinii基因型,同源性较高.对斑点热阳性片段序列分析表明新测序列与斯洛伐克新发现的IRS3株和IRS4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结论吉林省珲春地区全沟硬蜱及森林革蜱中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并检测到2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9.
10.
11.
北京西山地区长角血蜱及其体内伯氏疏螺旋体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实验观察长角血蜱及其体内伯氏疏螺旋体形态结构。方法 :1994~ 1996年在北京西山地区采集长角血蜱 180只。标本应用蜱整体封片法、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结合HE染色和硝酸银染色法分别检测和光镜观察。结果 :蜱整体封片法直接镜检即可观察到蜱外部基本形态结构。HE染色观察蜱内部器官细微形态结构。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结合硝酸银染色 ,检出北京西山地区长角血蜱 (包括幼蜱、若蜱、成蜱和饱血蜱 )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为 2 3 % ,显微镜下可清晰观察到蜱体伯氏疏螺旋体多种不同的形态。结论 :上述方法对莱姆病媒介蜱及伯氏疏螺旋体的流行病学研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作者于1997年6月在黑龙江省海林县调查莱姆病时,在山林地区采集蜱类200余只,经分类鉴定,均为全沟硬蜱。以每组5只,取中肠接种BSK培养基分离病原,从第3组获得1株疏螺旋体(菌株作者单位:1黑龙江省海林林业局二十二林场卫生所(海林157100);2...  相似文献   

13.
伯氏疏螺旋体杀菌抗体及其检测方法刘兰芬综述田万春审校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Bb)引起的一种经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有游走性红斑(EM)、关节炎、颅神经炎及心脏炎等症状。1977年美国学者Steere首次描述了美国康州莱姆镇的莱姆关节...  相似文献   

14.
莱姆病是一种蜱媒传播的人兽共患病,在北半球广泛流行。其病原体是伯氏疏螺旋体,具有极为复杂的传播机制和过程。在过去20多年中,‘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本综述拟对近5年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是Fikrig实验室的工作进行总结。内容主要包括:证明伯氏疏螺旋体外膜蛋白OspA是一种粘附素(adhesion),对螺旋体在硬蜱中肠(midgut)定居至关重要,并发现硬蜱中肠肠腔表面蛋白TROSPA是OspA的受体;发现蜱唾液腺蛋白Salp15协助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哺乳类动物;发现伯氏疏螺旋体膜蛋白bmpA和bmpB介导螺旋体在关节的定居及关节炎的发生。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莱姆病的传播特征和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首次证实全沟硬蜱可经卵传递伯氏疏螺旋体,2只卵巢感染螺旋体的雌蜱的子代感染率分别为59%和29%。伯氏疏螺旋体主要分布于全沟硬蜱的中肠内,饥饿和饱血蜱的中肠感染率相近,分别为30.9%和29.0%:而两者的全身感染与中肠感染之比则分别为2.9%和15.0%。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媒介蜱、野鼠、家犬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的调查,了解吉林及东北地区动物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情况。方法:使用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DFA)检测,对吉林省9个地区35个市县、55个乡镇进行了媒介蜱带菌率、野鼠、家犬莱姆病感染率调查。结果:蜱标本1349份,带菌率为32.25%(435/1349),其中全沟硬蜱带菌率为:35.84%(444/1239);嗜群血蜱带菌率为:8.18%(9/110)。检测野鼠、家犬1091份,感染率为15.22%(166/1091),其中检测野鼠819份,感染率为17.46%(143/819)。检测狗肾272份,感染率为8.46%(23/272)。结论:吉林省9个地区野生动物、家养动物莱姆病感染较高,加强莱姆病的防控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确定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小鼠模型不同组织的病原体载量。方法培养低传代伯氏疏螺旋体至对数生长期,稀释为1×10^5/ml。为建立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小鼠模型,于每只小鼠皮内注射菌液100μl,在证实感染成功后,于第12天和第18天分别取不同组织,提取总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测定组织中的螺旋体flaB基因拷贝数,并标准化为每10^6β-肌动蛋白所对应的flaB拷贝数(螺旋体数)。对不同组织的螺旋体载量进行统计学处理,确定不同组织螺旋体载量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所检测的4种代表性组织中,膀胱螺旋体载量在两个典型时间点均最高,皮肤和关节次之,心脏最低。结论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小鼠后,不同组织螺旋体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螺旋体载量与组织损伤程度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俄边境绥芬河口岸鼠类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状况及其分子分型。方法 2019年9月用夹夜法在中俄边境绥芬河口岸周边农田、边境巡逻道、驻地及垃圾场捕鼠,采集鼠肾和膀胱组织,提取DNA,用巢式PCR法检测伯氏疏螺旋体,对阳性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及分析。结果共捕鼠4属5种50只,其中褐家鼠19只、黑线姬鼠21只、大仓鼠3只、大林姬鼠2只、小家鼠5只。从1只黑线姬鼠和1只大仓鼠样本中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核酸,阳性率为4%。基因序列与伯氏疏螺旋体黑龙江株、云南株的同源性为100%。结论绥芬河口岸地区存在莱姆病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长角血蜱体内伯氏疏螺旋体的免疫形态特征。方法:1996年5月,对北京西山采集的羊体表长角血蜱寄生蜱标本行微波免疫组化SP法检测和伯氏疏螺旋体形态观察。结果光镜下,寄生蜱中肠内显示伯氏疏螺旋体菌体数量多且形态多样。螺旋体螺旋波纹呈不规则锯齿形,或呈纤细疏螺旋形。短形螺旋体有3—10个疏螺旋,而长形螺旋体达30个以上的疏螺旋。结论:微波抗原修复免疫组化SP法染色,蜱中肠标本中伯氏疏螺旋体显示强阳性,易于伯氏疏螺旋体的检出和形态观察。  相似文献   

20.
蜱类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病原体的贮存宿主,对人畜危害极大。因此,开展蜱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在医学上有重要意义。概况:本文介绍的莱姆(Lyme)病,就是以蜱为媒介的一种炎症性、多系统螺旋体病,其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 dorfe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