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对胎儿骶尾部囊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骶尾部囊性肿块,并进行MRI检查或产后手术及引产后尸解的28例有完整临床或影像学资料的胎儿。结果超声诊断胎儿脊柱裂伴脊膜膨出16例;脊膜膨出5例,4例正确,1例为皮下单纯性囊肿;骶尾部囊性畸胎瘤4例;胎儿脊柱裂、脊膜膨出合并骶尾部畸胎瘤1例;胎儿盆腔囊肿1例;胎儿椎管内囊肿1例。结论产前超声对胎儿骶尾部囊性肿块的诊断具有一定优势,但仍需结合MRI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脊柱神经管闭合不全的MRI诊断。方法使用Philips Gyroscan ACS-NT 15型1.5T超导系统、Synergy专用脊柱线圈对76例脊柱神经管闭合不全患者进行MR检查。结果脊髓空洞症39例(1例合并脊髓纵裂),脊髓纵裂6例,脊髓栓系综合征30例(其中28例合并其他SD病变),椎管内胚层组织肿瘤30例,其中脂肪瘤14例、表皮样囊肿7例、皮样囊肿2例、肠源性囊肿3例、畸胎瘤4例。皮样窦道2例,骶尾骨发育不良4例,脊膜膨出4例,脊髓脊膜膨出2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8例,对其MR表现进行分析。结论MRI能正确、全面地诊断包括椎体畸形在内的大多数脊柱神经管闭合不全病变,但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的鉴别仍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3.
张建辉 《黑龙江医学》2007,31(2):156-158
骶前脊膜膨出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因骶椎前裂致脊膜向盆腔内膨出,病人常以直肠膀胱受压症状就诊,易误诊误治,临床较少见。合并有畸胎瘤及马蹄肾者更是罕见。现将我院遇到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2例小儿骶尾部畸胎瘤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CT对小儿盆腔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儿盆腔骶尾部畸胎瘤病例的CT资料。根据部位和范围,可将骶尾部畸胎瘤分为4型:Ⅰ型:2例,肿瘤大部分位于盆腔外面,骶前部分极少。Ⅱ型:3例,内外部分大致相同,骶前部分未达腹部。Ⅲ型:6例,外在型肿块,主要位于下腹部与盆腔。Ⅳ型:1例,肿块完全位于骶前。根据肿瘤的内在成分及相应的表现评估肿瘤的良恶性,分析结果显示,CT对小儿盆腔骶尾部畸胎瘤的范围和良恶性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有助小儿外科医生确定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邹有瑞  沈冰 《宁夏医学杂志》2012,34(3):258-259,192
目的 探讨脊柱裂并巨大脊膜膨出突入盆腔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骶后正中入路、畸胎瘤切除、脊膜膨出结扎修补术治疗1例,术后追踪随访,根据复查后MRI影像学表现及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术后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2个月患者会阴部感觉异常、排尿功能障碍明显好转,对正常生活无影响;影像学检查显示脊髓均有不同程度的上移,原巨大囊肿消失,直肠膀胱位置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早期MRI诊断、神经显微外科手术加功能锻炼治疗脊膜膨出效果显著,其神经功能仍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94年12月~1999年12月经手术治疗小儿骶尾部巨大畸胎瘤3例,其中1例与脊膜膨出症并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硬脊膜外囊肿系于1898年由Schlesinger在尸解时最先发现,此后文献报告渐多。此病好发于脊柱胸段可腰段,甚少发生于骶部。骶部硬脊膜外囊肿是Enderle 在1932年行脊髓造影时首先发现,同年Wilson 经手术证实1例,当时称其为“骶管内隐性脊膜膨出”(intrasacral occult meningocele),1955年Schurr 改称“骶部硬脊膜外囊肿”(sacralextadural cyst)。Cloward 认为这种囊肿亦属于先天性硬脊膜外囊肿。1973年Cre-Llin 报告7例,对此症作了详细论述,并认为它是腰骶部疼痛和坐骨神经痛的一种罕见  相似文献   

8.
小儿脊膜膨出1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手术方法治疗脊膜膨出12例。男8例,女4例,位于颈段2例,腰段6例,骶尾段4例,其中1例为骶有前脊膜膨出,随访时间最长5年,最短3个月,本文讨论了脊膜膨出的好发部位、鉴别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治疗进展,本组12例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和肢体障碍。  相似文献   

9.
宋艳红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9):108-108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骶囊术治疗新生儿巨大型骶尾部脊髓脊膜膨出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游离骶囊术治疗9例新生儿巨大型骶尾部脊髓脊膜膨出的护理资料。结果切口甲级愈合7例,2例并发脑脊液漏,经换药加压包扎后愈合。合并足内翻者转骨科行足部管状石膏固定矫正。结论合理护理对游离骶囊术治疗新生儿巨大型骶尾部脊髓脊膜膨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畸胎瘤并不少见,而在盆腔内发病部位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变异甚大,收集我院4 例畸胎瘤并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资料,结合文献就其组织发生、B 超及CT 表现作一讨论.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 -2011 年收集了4 例行CT 增强扫描,B超检查发现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盆腔畸胎瘤,均为女性,年龄45~55 岁.临床病史无明显症状及表现,经女性体检B 超时发现大小不等的盆腔肿物.  相似文献   

11.
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人手,梳理了血气、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腧穴、躯体部要穴,以及腧穴配伍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13.
载脂蛋白(apo)是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酶活性,介导细胞受体与脂蛋白结合,保持脂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目前已发现数十种载脂蛋白,其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分子中具有多个双性alpha螺旋及Beta-折叠结构。载脂蛋白的这种双性alpha螺旋结构是其结合及转运脂质的结构基础。在HIV外壳结构中的一种糖蛋白(gP)也具有这种alpha螺旋结构。近年研究表明,载脂蛋白和由载脂蛋白组成的脂质体还具有抗肝炎病毒、抗HIV病毒、抗单纯疱疹和中和细菌内毒素的功能。以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为主要成分构成的脂质体已成为运载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受体的靶向性载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今后的神经病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分析神经病学教改后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教改班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优于非教改班(P<0.01)。结论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多年来,人们对考试改革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出不同的考试模式,例如教考合一与教考分离就是2种完全不同的考试模式。通过对比2种考试模式的优势与劣势,提出适合医学基础课的综合性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从必要性、要求及实质3个角度梳理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医信融创”教育的模式。“医信融创”需要遵循由“融”到“创”的逻辑主线,通过“融行-融智-融心”的过程最后走向“创新”的目的。最后以山西医科大学的实践案例证明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邬俏璇  魏倩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873-2874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的护理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按照知情同意制度,选取125例实施游泳的新生儿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未游泳的新生儿为对照组(125例)。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2d头围、生长和体重的变化,比较两组生后7d、15d和28d的24h摄乳量。结果:42d后游泳组的婴儿头围、生长、体重增长明显,特别是体重增幅较大,两组统计学有明显差异;游泳组摄乳量从第7天开始均高于对照组,出生后28d更是明显增多,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游泳有利于新生儿增加摄乳量,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消化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诊疗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87例消化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采用既往检查调查表(自编)、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既往检查总费用212-28652元(中位数为3792元),检查频率为5-82次,检查项目为3-11项,重复检查频率为3-72次,检查项目为血常规、彩超、X线、内窥镜、MRI、粪常规,重复度高的项目为彩超、内窥镜、X线、MRI.检查频度与病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相关性,检查费用与检查频度呈正关(P<0.01).结论 消化科门诊躯体化障碍患者检查项目多,频度高,医疗花费多.  相似文献   

19.
解剖学与中医理论的隔阂与融合(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解剖学与中医理论发展的历史关系。指出古代的解剖在构建了中医基础理论之后逐步走向式微,中医理论与解剖学之间的隔阂在近代达到顶峰。这种隔阂是一种历史性的结果,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中医理论可以实现与解剖学的融合,从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蕴含的阴阳规律具体论证了这一问题。在现代条件下,对解剖的反思和排斥已不具有积极意义,建立中医理论的形态学基础是中医理论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4 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的阴阳规律显示出中医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实现与解剖的融合 中医学认识解剖结构问题,当然要从自己的基本理论出发,最重要的首先是阴阳,同时要以确切的现代解剖内容为客观研究对象。就阴阳和解剖的关系这一具体问题而言,内脏基本结构的非对称性符合阴阳规律,中医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实现与解剖的融合,从而为未来进一步的发展奠定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