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槲皮素及异槲皮素、芦丁抗自由基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3种黄酮类同系化合物槲皮素及其单糖苷异槲皮素和双糖苷芦丁的体外抗自由基作用,进一步研究其构效关系。方法采用H2O2/Fe2 体系,通过Fenton反应生成羟自由基(·OH);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产生超氧阴离子(O2-)。利用·OH造成肝细胞脂质过氧化以及红细胞膜破裂,观察受试化合物的保护作用,并计算IC50。结果在以上4种体外模型中,3种药物均表现出极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在·OH以及O2-清除实验中,抗氧化活性顺序为芦丁>异槲皮素>槲皮素;在抑制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及红细胞膜破裂实验中,抗氧化活性顺序为槲皮素>异槲皮素>芦丁。结论3种受试黄酮类化合物均具有十分强大的自由基清除作用,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和糖基结构依赖性,在不同的实验体系中其抗自由基活性强弱顺序不同。  相似文献   

2.
吕勇  金越  韩国柱  周琴  孙慧君  李楠 《中草药》2007,38(9):1370-1372
目的从细胞水平研究茶多酚(TP)对人胚肾293细胞缺糖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与抗氧化剂维生素C(VC)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缺糖培养基并以连二亚硫酸钠消除培养基中的氧,诱导产生缺氧缺糖损伤模型,测定细胞的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并计算IC50。结果在细胞损伤模型中,TP和VC均表现出极强的抗氧化能力,TP能显著提高细胞的存活率、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并抑制LDH的活性,TP的作用均大于VC。结论TP和VC体外具有强大的自由基清除作用,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TP在细胞损伤模型中的抗自由基作用均大于VC。  相似文献   

3.
槲皮素类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化合物与糖基相连以甙形式广泛存在于各种高等植物,如洋葱、莴苣、荞麦、葡萄酒、苹果等.动物体外实验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1~2],干扰某些细胞活动.槲皮素是黄酮类化合物中最重要的化合物之一,有研究表明它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改变,能抑制人体U937单核白血球细胞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的粘附,阻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此外,也具有抗癌作用[3~4].……  相似文献   

4.
赶山鞭黄酮化合物抗PC12细胞DNA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赶山鞭中四个黄酮化合物对PC12细胞DNA氧化应激损伤的防护作用,探讨赶山鞭防治心衰的机理和有效成分。方法体外细胞培养,H2O2处理PC12细胞复制氧化损伤模型。MTT测定细胞存活率,单细胞电泳分析DNA损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四个黄酮大剂量组的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P<0.01),其作用强度依次为槲皮素>槲皮素-3’-O-L-鼠李糖苷>槲皮素-4’-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慧星出现率降低(P<0.01)。结论四种化合物均对H2O2导致的细胞氧化损伤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兰小红  肖舜  龚婉  王毅  赵筱萍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0):1880-1885
该研究采用3种荧光探针FDA,MTR,Hoechst 33342对盐酸阿霉素损伤的HK-2细胞进行标记,通过细胞荧光显微成像平台进行荧光图像采集及分析,建立了一种潜在的肾保护活性物质筛选方法。应用该方法对红花的53个化学组分进行筛选,发现C17,C18,C19 3个组分对盐酸阿霉素损伤的HK-2细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初步推测出8个化合物,羟基红花黄色素A,6-羟基山柰酚-3-O-芸香糖-6-O-葡萄糖苷,6-羟基山柰酚-3,6-二-O-葡萄糖苷或6-羟基山柰酚-6,7-二-O-葡萄糖苷,6-羟基山柰酚-3-O-芸香糖苷,6-羟基山柰酚-3-O-葡萄糖苷或6-羟基山柰酚-7-O-葡萄糖苷,芦丁,异槲皮素和山柰酚-3-O-芸香糖苷。与对照品比对后确认其中4个化合物为异槲皮素、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并对这4个化合物的肾细胞保护作用进行了验证,发现均具有一定的肾细胞保护作用,其中异槲皮素的保护作用最强,且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实验结果提示,异槲皮素、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能是红花发挥肾保护作用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芦丁和槲皮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的差异,探讨黄酮类化合物 C 环3位羟基糖苷化与否对结合白蛋白的影响。方法: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法测定芦丁和槲皮素与 BSA 的作用。结果:在实验条件下,槲皮素对 BSA 的荧光猝灭作用明显强于芦丁。二者与 BSA 的作用以静态结合为主。低浓度的槲皮素影响 BSA 的酪氨酸的微环境,基本不影响 BSA色氨酸的微环境;低浓度的芦丁对 BSA 的酪氨酸及色氨酸微环境基本不影响。二者在高浓度下都能够轻微改变 BSA 的二级构象。结论:黄酮 C 环3位羟基糖苷化会降低其对 BSA 的亲和力,影响与 BSA 之间的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7.
王培培  罗俊  杨鸣华  孔令义 《中草药》2013,44(7):794-797
目的 研究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MCI、ODS、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并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半边莲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其中12个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1)、芦丁(2)、木犀草素(3)、芹菜素(4)、橙皮苷(5)、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6)、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穗花杉双黄酮(9)、柚皮素(10)、橙皮素(11)、泽兰黄酮(12);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5,7-二甲氧基香豆素(13)、异东莨菪素(14)、蒿属香豆素(15).结论 化合物6~12为首次从半边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13、14为首次从半边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山柰酚和槲皮素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取大鼠新生乳鼠心肌细胞做原代培养,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药物作用安全范围;考察药物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LDH漏出的改变;复制心肌细胞过氧化氢损伤模型,观察药物对细胞活力及上清液中LDH含量的影响。结果:山柰酚和槲皮素125μg/ml以下对心肌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山柰酚或槲皮素100、50、25、12.5μg/ml均可以降低缺氧复氧损伤后心肌细胞的LDH漏出率(P<0.01或P<0.05),其中山柰酚100、50、25μg/ml浓度,槲皮素以50、25、12.5μg/ml浓度作用较佳。山柰酚、槲皮素对心肌细胞过氧化氢损伤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均呈浓度依赖性,并可显著降低过氧化氢损伤所致的LDH释放。结论:山柰酚和槲皮素具有显著的抗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能力,与其抗氧化的药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番石榴叶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硅胶、D-101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方法从番石榴叶乙醇浸提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槲皮素-3-O-α-D-阿拉伯糖苷(2)、槲皮素-3-O-α-D-核糖苷(3)、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4)、槲皮素-3-O-α-D-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α-D-木糖苷(6)。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O-2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Fe3+还原能力、总抗氧化能力检测评价了6个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6个黄酮类化合物均具有显著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舒络粉针剂对PC12细胞缺氧、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舒络粉针剂对PC12细胞缺糖、缺氧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用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无糖Earle′s液复制PC12细胞缺氧、缺糖模型,通过MTT染色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测定研究舒络粉针剂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含舒络血清不同程度的抑制Na2S2O4、无糖Earle′s液造成的缺氧、缺糖样损伤,降低LDH的漏出.结论舒络粉针剂对缺氧、缺糖引起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化学成分研究的基础上,对分离得到的10种黄酮单体进行了药理活性的研究,通过对其体外抗氧化、缺糖缺氧条件下对神经细胞的保护或损伤活性的研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新化合物1同时具有在拟缺血条件下对神经瘤细胞PC12的杀伤和对大鼠皮层原代神经元的保护作用;黄酮类普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并提示山奈酚苷元存在特异性,其活性和槲皮素、杨梅素苷元存在显著差异;3,4,5-三羟基苯基为潜在的活性药效团。  相似文献   

12.
在化学成分研究的基础上,对分离得到的10种黄酮单体进行了药理活性的研究,通过对其体外抗氧化、缺糖缺氧条件下对神经细胞的保护或损伤活性的研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新化合物1同时具有在拟缺血条件下对神经瘤细胞PC12的杀伤和对大鼠皮层原代神经元的保护作用;黄酮类普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并提示山奈酚苷元存在特异性,其活性和槲皮素、杨梅素苷元存在显著差异;3,4,5-三羟基苯基为潜在的活性药效团。  相似文献   

13.
槲皮素对高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国  张红锋  李义良  王耀发 《中药材》2002,25(4):268-270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高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VECs)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对照组,损伤组和槲皮素保护组。用含10 mg/ml葡萄糖、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离体培养 VECs。MTT比色法测细胞存活数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量及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生成量,分光光度法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结果:10~(-2)、10~(-3)、10~(-4)、10~(-5)mg/ml槲皮素可促进高糖损伤的VECs增殖,10~(-2)、10~(-3) mg/ml槲皮素,可抑制高糖损伤的VECs释放LDH,减少MDA生成量,促进其释放NO。结论:槲皮素对高糖损伤VECs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硅胶、D-101大孔树脂、SephadexLH-20、ODS等柱色谱方法从番石榴叶乙醇浸提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槲皮素。3-O-α-D-阿拉伯糖苷(2)、槲皮素-3-O-α-D-核糖苷(3)、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4)、槲皮素-3-0-d-D-葡萄糖苷(5)、槲皮索-3-0-α-D-木糖苷(6)。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02-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Fe^3+还原能力、总抗氧化能力检测评价了6个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6个黄酮类化合物均具有显著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普洱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梁  屠鹏飞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0):1552-1555
目的:研究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利用波谱方法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确定结构.结果:最终分离、鉴定了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1),槲皮素(2),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4),芹菜素6-C-α-L-阿拉伯糖-8-C-β-D-葡萄糖苷(5),牡荆素-4"-O-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3)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芦丁(9),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0),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11).结论:化合物5~7,10,11均首次从普洱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2017,(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细胞因缺氧缺糖所致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新生SD乳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并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组化染色法对其进行鉴定。运用MTT法确定丹红注射液安全剂量,将培养的细胞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尼莫地平(200μg/m L)阳性对照组及丹红注射液低(40μL/m L)、中(80μL/m L)、高(120μL/m L)浓度组。加药并建立乳鼠海马神经元缺氧缺糖模型。观察丹红注射液对糖氧剥夺损伤乳鼠海马神经元细胞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早期凋亡率,利用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Caspase-3活性,利用Hoechst33342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红注射液能显著减少海马细胞上清液内LDH漏出量,增强糖氧剥夺损伤海马神经元细胞内SOD与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有效减轻缺氧缺糖损伤导致的海马神经元早期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内Caspase-3活性。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抑制缺氧缺糖所致原代海马神经元凋亡,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对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外来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中黄酮类成分及其抗氧化和自由基消除活性。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应用MS和NMR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1,1-二苯基苦味基苯肼(DPPH)自由基消除实验进行抗氧化和自由基消除活性的研究。结果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3-甲氧基槲皮素(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4)、芦丁(5)、山柰酚(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8)、山柰酚-3-O-芦丁糖苷(9);自由基消除实验发现,与维生素C相比,化合物1的抗氧化和自由基消除活性最强,化合物2和3显示出中等活性,化合物4~9的活性较弱。结论化合物2,4,8和9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加拿大一枝黄花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自由基消除活性,其活性强弱与分子结构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预处理对缺糖缺氧再灌注所致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40μmol/L白藜芦醇预处理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24 h,皮质神经元缺糖缺氧150 min,恢复正常培养24 h,构建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藜芦醇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元。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化学比色法测定培养上清液LDH活性和细胞内SOD活性。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Bcl-2、Caspase-3、Nrf-2、NQO-1蛋白表达。结果细胞培养6 d,免疫荧光染色显示90%的细胞是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与模型组相比,白藜芦醇预处理能明显降低培养上清液乳酸脱氢酶活性,增强细胞内SOD活性和神经元细胞活力,减少细胞凋亡,上调Bcl-2、Nrf-2和NQO-1蛋白表达,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促进Nrf-2蛋白从细胞浆转移到细胞核。结论白藜芦醇对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凋亡和抗氧化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三白草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忠立  左月明  徐璐  屈晓晟  罗永明 《中草药》2011,42(8):1490-1493
目的研究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三白草全草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金丝桃苷(1)、槲皮苷(2)、异槲皮苷(3)、槲皮素(4)、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5)、槲皮素-7-O-α-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半乳糖-7-O-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α-L-鼠李糖-7-O-α-D-葡萄糖苷(8)、芦丁(9)。结论化合物2、5~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藏药“松蒂”(篦齿虎耳草)中所含总黄酮及其中5 种黄酮类化合物对H2O2 诱导的人肝系 L02 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MTT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H2O2 诱导损伤L02 细胞的浓度、时间, 并确定各干预组分的最佳给药浓度范围。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H2O2 损伤模型组、阳性对照组(Trolox 组,50 μmol·L-1)、给药组[包括总黄酮组、金丝桃苷组、山柰酚-3-O-(6′′-乙酰基)-D-半乳糖苷组、2′, 4′,5,7-四羟基-5′-甲氧基黄酮组、槲皮素组、芦丁组],给药组再分别设置低、中、高3 个剂量组。药物干 预后,采用MTT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速率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 转移酶(AST)含量;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 醛(MDA)含量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活性。结果选择100 μmol·L-1 的H2O2 作用8 h为造模条件建立氧 化损伤L02 细胞模型。与模型组比较,篦齿虎耳草总黄酮(200、400、800 μg·mL-1)、金丝桃苷(50、100、 150 μg·mL-1)、槲皮素(50、100、150 μg·mL-1)和芦丁(50、100、150 μg·mL-1)预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明显升 高(P<0.05,P<0.01),AST、ALT 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SOD、GSH-Px 及HO-1 活力明显升 高(P<0.05,P<0.01),MDA 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且在一定程度上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篦齿 虎耳草总黄酮及金丝桃苷、槲皮素和芦丁对H2O2 致L02 肝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金丝桃苷、槲皮素和 芦丁可能是篦齿虎耳草黄酮类成分保肝物质中的潜在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