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有些人身体感到燥热不适时,经常会用"上火"来形容.诸如心烦易怒、眼睛红肿、痤疮、口干舌燥、牙齿肿痛、口腔溃疡、咽喉肿痛、尿黄、便秘等,都称为上火了.作为中医医师,应当正确对待这些"上火"的病人,认真对"上火"病症加以辨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体检人群中的上火者为观察对象,探讨上火的舌象特征.方法:医生采用舌象观察表,通过肉眼观察,对303例上火者的舌象进行记录与分析,同时设立对照组(145例非上火者).经过对舌象的比较,获取上火者的舌象特征.结果:卡方检验和偏相关分析的结果示:上火者的舌象特征为舌边红或舌红,舌尖出现点刺,舌苔干燥,舌苔增厚,苔色淡黄.结论:上火是一种轻浅的热证,是中医预防医学和"治未病"的重要内容,掌握上火的舌象特征和出现的时序规律,有助于对上火进行规范的诊断和干预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体检人群中的上火者为观察对象,探讨上火的舌象特征.方法:医生采用舌象观察表,通过肉眼观察,对303例上火者的舌象进行记录与分析,同时设立对照组(145例非上火者).经过对舌象的比较,获取上火者的舌象特征.结果:卡方检验和偏相关分析的结果示:上火者的舌象特征为舌边红或舌红,舌尖出现点刺,舌苔干燥,舌苔增厚,苔色淡黄.结论:上火是一种轻浅的热证,是中医预防医学和"治未病"的重要内容,掌握上火的舌象特征和出现的时序规律,有助于对上火进行规范的诊断和干预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范士忠 《养生月刊》2012,33(7):589-591
炎热的夏天,不仅会给人们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上火".所以,夏日养生要特别注意降"火". 所谓"上火",实际是中医所讲的一种病理现象或致病因素,有外感、内生之分.中医学认为,邪火大部分是由内而生的,外界原因可以是一种诱因.总之,"上火"还是身体的阴阳平衡失调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上火”是传统医学的概念,在现代医学中并无相应的病名或相关生化检验指标.本文通过检索、浏览大量相关文献,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对“上火”证的发病机理进行探讨,为中医药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6.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1,14(11):F002-F002
老年人在感到身体不适时,经常用到“上火”这个词汇:牙痛,说是“上火”;眼睛红肿、口角糜烂,说是“上火”;小便赤黄、大便秘结,也说是“上火”。那么,这“上火”一说有没有科学道理可循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上火的由来、内涵定义以及开展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意义。方法:整理分析上火相关的古今文献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结果:中医火热历史悠久,理论内容丰富,但"上火"一词出现较迟,多散在于古代本草、医案等著作中。中医防治上火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明确了上火的概念,提出了开展上火的发病机制以及防治方法的研究思路。结论:系统开展上火的科学研究,有利于中医学术发展,对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专家提醒]由于北方秋季气候比较干燥,加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人们很容易"上火". "上火"是人体各器官不协调造成的,医学上称之为应激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时下火锅渐成众人的习惯,烧烤、啤酒、辣椒等食物也更备受人家青睐。但是专家表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外养生尤其应注意预防上火。上火的表现不仅仅是嘴角发红、发炎、嘴唇干裂。当季人体阳气收敛,因过于辛热的饮食以及干燥暖和的室内环境更易导致人体器官上火。中医师表示,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有可能上火,但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防治上火。  相似文献   

10.
"上火"是现代化社会下人们身体所出现最为常见的症状。引起"上火"的原因很多,其中饮食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饮食太过、五味偏嗜等角度分析"上火"的原因,并提出如何从饮食方面防治"上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大学生"上火"症状分布特征,探讨易"上火"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诱导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及问卷调查方法获得8 224名大学生"上火"的发生频率、症状及饮食和生活方式特征,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和统计回归模型进行易"上火"诱导因素研究。结果:"上火"症状以口干渴、口腔溃疡、眼干涩比例最多,28.9%的群体每个月平均"上火"次数1次以上。11类食物和4种不良生活习惯在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大学生群体"上火"症状存在着差异,诸多食物和不良生活习惯在"上火"的产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2.
说到上火,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也几乎能够判断一二,比如听说某某长口疮了,就知道上火了;一连好几天加班,眼睛都熬红了,还心烦气躁、咽干口燥,是上火了;小孩儿无缘无故哭闹,睡不安稳,总发脾气,苔黄,小便黄,也是上火了。似乎上火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常客。上火一般不是什么大病,它没有季节性、没有地域性,也不分男女老幼,而十分常见。尤其是现今,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变大,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受"上火"的困扰。上火"不仅仅给人们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也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现代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导致"上火"的原因更加复杂多变。然而伴随着越来越多种类的清火茶、祛火食品、泻火药等涌现市面,人们对如何预防和治疗自己的"上火"症状却面临的更加复杂的选择。所以如何在复杂的病因和症状中作出简单有效的应对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季节方面浅谈"上火"的表现特征,并重点论述不同体质四时上火的差异性,探讨四时上火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并为上火的防治可从季节和体质两方面入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医认为"上火"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身体感到不舒服时,有些人经常会用"上火"这词来形容:眼睛红肿、口角糜烂,说是"上火";尿黄、牙齿痛也说是"上火"。上火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中医认为"火"的病理可分虚实两大类,常见的上火症状有心火和肝火两种。如何清肝火?睡眠不够或是睡眠质量不好,会造成肝火上升。要预防肝火上升或是要清肝火,中医常用夏枯草、桑叶、菊花或金银花、茵陈调治,效果不错。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学生饮食、生活方式相关的"上火"诱导因素。方法:以1 032名"上火"大学生形成病例组,1 006名非"上火"大学生作为对照组,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比较饮食摄入、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统计学模型,分析引起"上火"的诱导因素。结果:炙烤食品、辛辣食品、≥2 000m L日均饮水量、500-1 000m L饮水量和<500饮水量、剧烈锻炼、巨大心理压力、失眠和熬夜以及极度忙碌等特征在统计学模型中具有意义(P<0.05)。结论:易"上火"饮食和诸多不良生活习惯跟"上火"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陈思 《养生月刊》2010,31(5):472-474
"上火"是中医名词,系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在节日长假期间,盛宴不断,"上火"就成了常事. 一、胃火 胃肠道症状表现为胃部灼热疼痛、腹胀、口干口臭大便稀烂、便秘、牙龈肿痛,胃口不好等.胃火还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胃口不好、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上火"的症状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的方法,对758名志愿者的上火的原因、症状、应对措施等进行调查。结果:91%的人有过上火的经历,在调查中的发生率为4.2%。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上火,尤其是老年女性,上火后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不同性别者的上火症状亦有差异。结论:中国人日常所说的上火是一种具有燥象和热象特征的亚健康状态。不良的生活习惯是促使其发生的重要原因,症状的差异与性别、年龄相关。纠正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是预防和缓解上火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在校大学生"上火"的情况及其主要表现,分析其诱发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控制和降低"上火"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定"大学生‘上火’调查问卷",对105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探讨"上火"的影响因素。结果:经统计分析,经常上火的学生集中在大一和大四年级,经常熬夜(61.4%),嗜食辛辣食物(59.1%),压力大(55.2%)的学生易出现"上火"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干唇燥(50.7%),口腔溃疡(49.6%),烦躁失眠(40.6%)等。结论:不良的生活规律、饮食习惯以及过度的精神刺激易导致在校大学生出现"上火"症状。  相似文献   

19.
758例体检者"上火"体验的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上火”的症状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的方法,对758名志愿者的上火的原因、症状、应对措施等进行调查。结果:91%的人有过上火的经历,在调查中的发生率为4.2%。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上火,尤其是老年女性,上火后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不同性别者的上火症状亦有差异。结论:中国人日常所说的上火是一种具有燥象和热象特征的亚健康状态。不良的生活习惯是促使其发生的重要原因,症状的差异与性别、年龄相关。纠正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是预防和缓解上火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气温的升高,易引发一些疾病,轻者口燥咽干、嘴唇干裂、大便干结、小便黄赤、手足心热,重者头痛少汗、咳嗽无痰、流鼻血等.以上症状,就是人们常说的"上火". 什么是"上火"? 中医认为,在人体内有一种看不见的"火",其能产生温暖和力量,提供生命的能源,推动生命的进程."火"在一定范围内是必需的,但若超过正常范围就会表现为病症,统称为"上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