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颞叶内侧低级别胶质瘤的综合治疗方法,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证实的颞叶内侧低级别胶质瘤综合治疗的资料。结果25例颞叶内侧胶质瘤患者中,镜下近全切并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23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无偏瘫失语。随访3-48个月,3例复发,余未见复发及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手术切除肿瘤仍然是颞叶内侧低级别胶质瘤首选治疗方法。恰当的手术入路,术前应用FMRI检查、术中电生理监测等对功能区及周围重要结构的精确辨认和保护以及术后放、化疗的合理应用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分析颞叶内侧低级别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颞叶内侧低级别胶质瘤39例,按WHO分类为II级。星形细胞瘤27例,少突胶质细胞瘤6例,混合性少突星形细胞瘤4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2例。患者年龄7~61岁,平均41.5岁。临床表现颞叶癫痫发作26例。术后30例接受放射治疗。结果:肿瘤均行广泛性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31例,随访期3月至4年,癫痫发作消失13例,癫痫症状明显缓解8例,证实肿瘤复发2例。结论:颞叶内侧低级别胶质瘤广泛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手段与成效.方法 对2005年3月~2009年3月期间在该院治疗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的1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完全切除13例,近全切除2例,术后轻度偏瘫3例,其余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未发生手术死亡.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在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较理想的方法是经外侧裂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术中应特别注意周围脑组织和血管的保护,必要时应用血管造影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疗效及影响脑胶质瘤患者生存的因素。方法: 对脑胶质瘤低级别39例(Ⅰ+Ⅱ级)、高级别31例(Ⅲ+Ⅳ级)及室管膜瘤4例均进行手术切除,其中肉眼肿块全切31例,大部切除38例,部分切除5例,均在手术后3~4周内接受放射治疗。其中16例高分级患者放射治疗后接受化疗。结果: 年龄<45岁、全切术和病理低级别者1、3和5年生存率较高(P<0.05~P<0.01)。结论: 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是有效治疗方法,年龄、病理分级、手术方式、化疗是影响放射治疗脑胶质瘤的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胡耀华  王惠娟  遇涛  董生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932-1933
目的:总结颞叶癫痫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本组报告了应用致痫灶切除术治疗145例颞叶癫痫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视频脑电监测期间的护理、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及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结果:在本期133例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中,疗效好的占78.9%,明显有效的占9.8%,疗效差的占11.2%。术后发生颅内出血3例,感染2例,偏瘫5例(其中一过性偏瘫2例),一过性失语2例,精神症状1例。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颞叶癫痫患者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恢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脑胶质瘤患者术前、术后以及后续放化疗过程中的脑脊液D-二聚体水平,探讨脑脊液D-二聚体水平对脑胶质瘤的诊断分级、治疗效果及评估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9年3月1日至2022年3月1日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后续放化疗的患者68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留取脑脊液标本测定D-二聚体水平;分别比较脑胶质瘤与脑膜瘤(对照组)、不同级别脑胶质瘤、脑胶质瘤术前与术后、进展前后脑脊液D-二聚体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的脑脊液D-二聚体水平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个级别脑胶质瘤脑脊液D-二聚体水平的截断值,总结其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 低级别胶质瘤组与脑膜瘤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1);Ⅲ级及Ⅳ级胶质瘤组与脑膜瘤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含量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随胶质瘤级别的增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各级别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脑脊液D-二聚体水平低于术前组(P<0.01),全切患者脑脊液D-二聚体水平...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DTI及DTT在胶质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判断胶质瘤良恶性和侵袭性的价值及胶质瘤与脑白质结构间关系,观察纤维束受损情况,为制定胶质瘤手术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31例不同级别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15例,高级别胶质瘤16例)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DTI检查,分别绘制FA图、DEC图并重建弥散张量纤维素成橡(DTT)图。选择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及水肿边缘作为感兴趣区,分别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相应感兴趣区内的rFA值,并观察肿瘤周围白质纤维束的改变。结果: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平均rFA值均表现出实质部分(低级别组0.428±0.078,高级别组0.366±0.055)、瘤周水肿(低级别组0.578±0.120,高级别组0.458±0.158)、水肿边缘(低级别组0.834±0.074,高级别组0.676±0.138)的顺序递增的趋势。高级别胶质瘤组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和水肿边缘的rFA值均较低级别胶质瘤组明显降低(P<0.05)。在FA图中各级别胶质瘤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低信号。DEC图中病变区颜色黯淡混杂、纤维束整体形态异常。在DTT图中低级别胶质瘤多数表现为纤维束部分中断(12/15),少数表现为受压、偏移(3/15);高级别胶质瘤中,纤维束多呈现明显的变形移位,多数表现为纤维束明显中断、稀疏(13/16);少数表现为纤维束全部或大部分中断(2/16);1例主要表现为受压移位。结论: DTI能够在术前评价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瘤细胞侵袭性并能较全面地观察纤维束改变,可为胶质瘤手术方案的制定、判断手术效果及观察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IDH1、1p/19q、MGMT启动子甲基化、VEGF对不同级别胶质瘤患者的影响.方法 筛选了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及胶质母细胞瘤患者30例,其中高、低级别各15例(低级别组:A组;高级别组:B组).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出现肿瘤相关功能缺失的临床症状、体征、术前术后影像学特点;记录的患者分子病理IDH1...  相似文献   

9.
125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护理要点。方法:对125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后均经病理明确诊断,其中甲状腺瘤9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6例,桥本氏病4例,甲亢2例。经过仔细观察、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其中119例未发生任何并发病,3例暂时性单侧喉返神经损伤,2例术后低钙抽搐,1例创面出血引起急性呼吸困难,均经及时正确处治痊愈出院。结论:加强术前心理护理、体位训练、术后引流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胞质多聚腺苷酸化成分结合蛋白4(CPEB4)和Bcl-xL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二者及多种临床病理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165例不同级别胶质瘤(低级别69例,高级别96例)组织中CPEB4和Bcl-xL的表达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胶质瘤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组织中CPEB4和Bcl-xL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织(χ2=28.971和17.601,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前KPS评分、肿瘤直径、肿瘤切除范围、术后放疗、术后化疗、病理级别、CPEB4和Bcl-xL的表达对3 a生存率有影响(P<0.05),构建的判别函数判别符合率达90.9%;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KPS评分、肿瘤切除范围、术后化疗、病理级别、CPEB4和Bcl-xL的表达是影响胶质瘤患者3 a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判别函数Y=-0.644+1.386X3+1.052X5+1.248X6-2.679X10-1.042X11-2.659X12,判别符合率达88.3%。结论:CPEB4和Bcl-xL阳性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有关;术前KPS评分、肿瘤切除范围、术后化疗、病理级别、CPEB4和Bcl-xL的表达可作为考察胶质瘤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舒玉华  赖存  郑秀莲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0):1749-1750
目的:总结15例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探讨相应的护理问题及措施。方法: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及积极的术前准备,术后给予正确体位,加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确保呼吸道通畅,重视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做好出院指导。结果:15例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中,并发脑脊液鼻漏3例,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认为做好患者术前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细心护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并发症,是保证垂体瘤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护理要点。方法:对125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后均经病理明确诊断,其中甲状腺瘤9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6例,桥本氏病4例,甲亢2例。经过仔细观察、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其中119例未发生任何并发病,3例暂时性单侧喉返神经损伤,2例术后低钙抽搐,1例创面出血引起急性呼吸困难,均经及时正确处治痊愈出院。结论:加强术前心理护理、体位训练、术后引流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124例脑胶质瘤术后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洁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0):180-180,183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06年1月~2009年1月行手术全切的124例脑胶质瘤病患者术后观察及护理总结。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全部病例头痛、呕吐症状消失,并发癫痫15例,尿崩症28例,消化道出血16例,电解质紊乱38例。经积极处理后症状消失,未造成严重后果,对护理措施满意。结论:通过对本组病例进行术后观察及护理,可以观察到脑胶质瘤多样性,护理难度大,并发症多,临床表现复杂,对护理人员要求更高。全面掌握本病的特点和特征,并发症表现,进行详细的观察,细致的护理,周密的计划,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岛叶胶质瘤致顽固性癫痫的发病机制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自2007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48例岛叶胶质瘤。结果 48例患者均以癫痫起病,其中全身阵挛性发作16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7例,单纯部分性发作15例。本组病例均采用翼点入路切除肿瘤,其中全切36例,近全切12例。术后病理证实,45例为低级别胶质瘤。所有患者随访6~42个月,复查CT或MRI显示,肿瘤无复发,临床观察患者癫痫控制满意。结论岛叶胶质瘤以低级别胶质瘤多见,癫痫是首发和主要表现。肿瘤全切不但可以减少复发,还能极好地控制癫痫发作,是首选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岛叶胶质瘤致顽固性癫痫的发病机制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自2007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48例岛叶胶质瘤。结果48例患者均以癫痫起病,其中全身阵挛性发作16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7例,单纯部分性发作15例。本组病例均采用翼点入路切除肿瘤,其中全切36例,近全切12例。术后病理证实,45例为低级别胶质瘤。所有患者随访6~42个月,复查CT或MRI显示,肿瘤无复发,临床观察患者癫痫控制满意。结论岛叶胶质瘤以低级别胶质瘤多见,癫痫是首发和主要表现。肿瘤全切不但可以减少复发,还能极好地控制癫痫发作,是首选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模式在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100例脑胶质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脑胶质瘤手术,术后按照护理方法 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风险管理模式下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护理过程中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最后由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打分,利用x2与t值对数据加以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显著低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评分(85.4±13)显著高于对照组(79.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行脑胶质瘤术的患者在其术后行风险管理模式下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痛苦,帮助患者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外泌体含量与脑胶质瘤级别、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4月本院60例有明确病理诊断的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分级将其分为低级别胶质瘤组与高级别胶质瘤组,各30例。比较两组外泌体含量、死亡率及致残率,分析外泌体含量与脑胶质瘤级别、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低级别胶质瘤组外泌体含量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组(P0.05);低级别胶质瘤组死亡率与致残率均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组(P0.05);外泌体含量与胶质瘤级别呈正相关性,与预后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外泌体与脑胶质瘤级别,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可根据外泌体含量评估脑胶质瘤的级别、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岛叶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纯岛叶5例,额叶-岛叶10例,颞叶-岛叶14例,额叶-颞叶-岛叶9例,均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10例.病理检查结果:星形细胞瘤34例,其中Ⅰ级5例,Ⅱ级22例,Ⅲ级4例,Ⅳ级3例;少枝胶质细胞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26例神经功能完好,4例出现神经功能障碍,6例已存在的神经功能障碍在术后无变化,2例已存在的神经功能障碍术后加重.随访22例,时间6~15个月,8例术后复发行再次手术,2例星形胶质细胞瘤Ⅳ级患者2年后死亡,偏瘫、失语各2例.结论 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岛叶胶质瘤安全、有效.了解岛叶解剖结构及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切除岛叶胶质瘤,减少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低级别胶质瘤及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低级别胶质瘤及55例脑梗死患者(均处于急性或亚急性阶段)的DWI表现,并分别测量低级别胶质瘤实性部分、脑梗死病灶中心部分及对侧正常的脑组织的ADC值、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相对指数表观扩散系数(rE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13例DWI表现为稍高信号,7例呈等或稍低信号;52例脑梗死患者DWI序列均呈较均匀高信号,3例信号欠均匀;低级别胶质瘤与脑梗死患者病灶之间平均ADC值、rADC值、EADC值及rE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WI ADC值、rADC值、EADC值及rEA DC值均能较好的鉴别低级别胶质瘤及脑梗死。  相似文献   

20.
肝内胆管结石、肝叶切除术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叶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7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前其全身及营养情况做详细评估,重点检查心肝、肺、肾及血液系统功能,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保证有效循环血量,防治低血压;保持各引流管通畅,加强基础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该7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均做了肝叶切除术,无1例死亡,发生1例膈下感染和2例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并发症。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尤其是增强术后的护理观察,提高术后护理质量,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病人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