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联合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3l例(31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联合手术治疗方法:标准小梁切除术,应用丝裂霉素C,羊膜植入,全视网膜冷凝术.结果 术后5~7 d眼压7~18 mmHg(平均12.5 mmHg),术后3个月(31只眼)眼压10~29 mmHg(平均13.5 mmHg),术后6个月(28只眼)眼压10~31 mmHg(平均17.5 mmHg),术后12个月(24只眼)眼压11-31mml-1g(平均17 mmHg);术后3个月(31只眼)眼压低于21mmHg为完全成功有25只眼,条件成功有4只眼,成功率93.5%;术后6个月(28只眼)完全成功有19只眼,条件成功有5只眼,成功率85.7%;术后12个月(24只眼)眼压完全成功有12只眼,条件成功有7只眼,成功率79.1%.术后6个月(28只眼)有功能性滤过泡14只眼,非功能性滤过泡14只眼;术后12个月(24只眼)有功能性滤过泡11只眼,非功能性滤过泡13只眼.术后3月(31只眼)虹膜新生血管消失24只眼,术后12个月(24只眼)虹膜新生血管消失18只眼.手术后并发症:前房出血有11只眼;有3只眼前房渗出;有6只眼有脉络膜脱离;元前房消失,有1只眼恶性青光眼.结论 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联合手术:标准小梁切除术,应用丝裂霉素C,植入羊膜,全视网膜冷凝术效果肯定,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小梁切除术联合干扰素结膜下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1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均采用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术后结膜下注射α-2b干扰素,隔日一次,共12次。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年,21例术后眼压均低于21mmHg(1mmHg=0.133kPa)。19例存在功能性滤过泡,虹膜及前房角处新生血管退缩无残留。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干扰素应用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Ⅱ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Ⅱ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取30例(30只眼)Ⅱ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拆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术后早期,术眼眼压≥15mmHg和滤过泡扁平,拆除可拆缝线.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并发症.随访12~48个月.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26.1±3.2)mmHg,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眼压(18.2 4±2.1)mmHg,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1,P<0.01).17只眼眼压<21mmHg,眼压控制成功率为56.7%.6只眼眼压>21mmHg,经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21mmHg.17只眼术后有Ⅰ型或Ⅱ型功能性滤过泡.术后4只眼(13.3%)在一周内有Ⅰ度浅前房,未经处理,自行恢复.术后12只眼(40.0%)有前房积血,10只眼前房积血在术后7d内吸收.2只眼在术后15d内吸收.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改良小梁切除术能有效控制Ⅱ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眼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地Ⅱ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降眼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可调节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 7例(2 9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应用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术后1~7天抽出可调节缝线。观察术后前房深度、眼压及滤过泡情况。结果 2 9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无一例持续性浅前房,视力提高19眼,占65 . 5 2 %。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部分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32例(32眼)药物难于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首先进行180°范围内睫状体冷凝然后联合施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与虹膜周边切除,术中巩膜瓣下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处理同常规小梁切除术。随访时间6~12个月。结果32例术后第1周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随访期间眼压控制良好。功能性滤过泡(Ⅰ型和Ⅱ型)87.96%,非功能性滤过泡(Ⅲ型)5.06%,薄壁滤过泡3.65%。结论采用180°范围内睫状体冷凝联合施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联合应用MMC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广泛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丝裂霉素C及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广泛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丝裂霉素C及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0例(20眼),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a,18眼眼压得以控制;各眼视力无明显变化;功能滤过泡占80%:出现一过性高眼压、前房积血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均在1周内恢复。结论广泛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丝裂霉素C及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以有效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对53例(5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施行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 0.33 mg/mL及可调整缝线.术后观察眼压、结膜滤过泡及眼前段反应等,随访6~12个月.结果 53例术后第1周眼压(10.36±2.53)mmHg(1 mmHg=0.133 kPa),较术前眼压(47.89±6.74)mmHg明显降低;随访时47例不用降眼压药物眼压(18.41±2.16)mmHg(88.68%);5例用1~2种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30 mmHg;1例手术失败.47例结膜滤过泡弥散隆起,6例较扁平.术中有4例前房少量积血.术后浅前房2例,无前房继发性积血或眼球萎缩等.结论 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随访证明能有效降低眼压,痛苦小,为一种较安全而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房造漏术联合丝裂霉素C应用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巩膜瓣下后房造漏术联合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5例(15只眼),术后对眼压、视力、前房、滤过泡形态进行随诊观察分析。结果15例(15只眼)术后经3~24个月观察随访,术前平均眼压(49.23±10.5)mmHg,术后平均(15.6±7.3)mmHg,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视力提高5只眼,不变7只眼;功能性滤过泡占80.00%。结论该术式在眼压控制、滤过泡形成等方面临床效果好,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联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裂隙灯显微镜下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2b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因小梁切除术后发生包裹性囊状滤过泡而行裂隙灯显微镜下针刺分离联合干扰素α-2b结膜下注射的患者25例(27眼),随访时间在12m以上。结果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23.85±10.6)d(9d~60d)。针刺分离前患者眼压为(22.51±5.30)mmHg(10~32mmHg),分离后2d,眼压下降至(11.57±4.82)mmHg(4~21mmHg),在随访终点眼压为(17.26±7.72)mmHg(7~20.3mmHg),与分离前眼压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治疗的完全成功率为55.56%(15眼),条件成功率为37.04%(10眼),总有效率为92.6%。针刺分离治疗后主要并发症为滤过泡被动渗漏和低眼压,短期内可恢复,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裂隙灯显微镜下针刺分离联合滤过区球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2b是治疗包裹性囊状滤过泡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4例(33眼)不同原因引起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该手术方法,以降低眼压、缓解症状,术后随访2~10个月。结果术后24例(33眼)仅有3眼视力增加,大都保持其原有视力。眼压均控制在20.55mmHg以下,其中,在10~20.55mmHg之间者21眼(63.64%),在6.46~10mmHg之间者9眼(27.27%),低于6.46mmHg者3眼(9.09%)。术后结膜滤过功能良好,未发现包裹性或局限性的无功能滤过泡。结论因各种原因所致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本手术方法,可有效控制眼压,解除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广泛视网膜冷凝联合丝裂霉素C浸润、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广泛视网膜冷凝联合丝裂霉素C浸润、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5例(35只眼)。结果 术后6月,33只眼1次手术眼压控制,2只眼2次手术眼压控制。35只眼虹膜及小梁新生血管消退。12只眼术后视力提高2行。结论 广泛视网膜冷凝联合丝裂霉素C浸润、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以有效控制眼压,并保留残存视功能和眼球外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难治性青光眼应用巩膜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及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102眼)难治性青光眼进行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同时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羊膜植入和可拆除调整缝线。术后随访4~28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视力:有7眼视力较术前提高,90眼视力无变化,5眼视力下降(P〉0.05)。眼压:术前(34.48±6.35)mMHg,术后(14.23±4.57)mmHg(P〈0.01)。滤过泡:全部病例出现功能性滤过泡95眼,非功能性滤过泡7眼。结论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丝裂霉素C、可拆除调整缝线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有效降低眼压,进而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8例(35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观察术后滤过泡的形成、眼压变化、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滤过泡形成情况:I型滤过泡21眼.Ⅱ型滤过泡9眼,Ⅲ型滤过泡2眼和Ⅳ型滤过泡3眼;其中,功能型滤过泡占85.7%(30/35),非功能型滤过泡占14.3%(5/35)。眼压情况:术后第3个月,平均眼压(13.1±2.6)mmHg;术后第12个月,平均眼压(15.4±3.1)mmHg。手术总有效率为94.3%(33/35),主要并发症为前房渗出性反应5眼,前房有少量积血1眼(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均在1周内消退。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能有效提高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丝裂霉素C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滤过术中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12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浓度为0.33mg/ml),时间为4min.术后随访6m~12m.结果 术后达到Ⅰ型滤过泡4眼,Ⅱ型滤过泡6眼,同时这10眼眼压控制正常,成功率为83.3%.结论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滤过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34例(46只眼)难治性青光眼行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34例难治性青光眼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2例(17只眼),无晶状体眼4例(4只眼),人工晶状体眼1例(1只眼),外伤性青光眼2例(2只眼),发育性青光眼9例(12只眼),色素播散性青光眼2例(2只眼)。术前平均眼压(42.15±2.32)mmHg,术后眼压控制30只眼,眼压部分控制7只眼,眼压失控9只眼,术后平均眼压(18.34±3.55)mmHg,眼压有效控制率为80.43%。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67.39%,手术并发症较少。结论新型国产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好,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视网膜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共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46例(46眼),均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视网膜冷凝治疗,术后随访6 ~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一般疗效、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46眼中手术完全成功38眼,条件成功6眼,失败2眼,手术成功率为95.7%.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眼压(38.9±3.2)mmHg(1 kPa =7.5 mmHg),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眼压分别为(18.2±1.2) mmHg、(17.8±1.6) mmHg、(17.2±1.5)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1周形成功能性滤过泡39眼(84.8%),非功能性滤过泡7眼(15.2%);术后6个月形成功能性滤过泡42眼(91.3%),非功能性滤过泡4眼(8.7%).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浅前房、前部葡萄膜炎、玻璃体出血等.结论 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视网膜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显著控制眼压,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01/2013-01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抽样,选取患者57例57眼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试验组予以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干扰素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6%)明显优于对照组(76%),且视力、滤过泡及术后1 wk;1 a眼压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0%)稍高于对照组(7%),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对难治性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细致的观察及相应的处理对远期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55例(58眼)难治性青光眼行复合性小梁切除术,包括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中虹膜新生血管电凝,加用自行设计的可拆除巩膜缝线等,术后观察前房形成、眼压及滤过泡,并根据观察结果选择拆线时间,及加用抗瘢痕药物治疗,术后随访5-30个月,平均随访(20.03±6.79)月.结果 出院时眼压在6-12 mmHg之间(1 mmHg=0.133kPa).术后6月,87.93%(51/58)的眼平均眼压(12.5±5.7)mmHg,并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末次随访眼压在不用药的情况下,84.48%(49/58)的眼眼压在20 mmHg以下.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细致的术后观察及相应的处理可提高难治性青光眼手术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全视网膜冷凝术(PRC)联合小梁切除,羊膜植入,并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与单纯睫状体冷冻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53例PRC联合小梁切除,羊膜植入,并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及53例单纯睫状体冷冻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结果经1~18个月术后观察及随访,综合手术治疗的47眼眼压<21mmHg,成功率为88.7%,5眼+局部1~2种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30mmHg,1眼手术失败,单纯睫状体冷冻治疗的22眼眼压<21mmHg,成功率为41.5%,17眼加局部1~2种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仍不能控制,14眼眼球萎缩。结论PRC联合小梁切除,羊膜植入,并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确定,较单纯睫状体冷冻治疗成功率高,痛苦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28例39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观察前房、滤过泡、眼内反应、眼压及视力等情况.随访6~12个月.结果眼压术后5~7天7眼在3.96~7.10 mmHg,其余太低测不出;术后1、3、6和12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2.34±3.81)、(14.68±3.73)、(15.75±4.14)和(17.13±6.15)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值分别为16.08、14.89、13.83和10.24,P均<0.01).随访期间6眼眼压>21 mmHg,经术区激光周边虹膜成型或房角穿刺4眼恢复正常.术后早期全部可见滤过泡隆起,随访末期77.1%可见功能性滤过泡.并发症有小梁-后弹力膜穿孔、术区虹膜前粘连及小梁-后弹力膜纤维增生增厚.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降眼压效果好,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