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凯  尹一兵 《检验医学》2006,21(5):555-558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是HBV基因异质性的表现之一,最早于1988年提出,至今已发现的基因型有A~H共8种。研究发现HBV基因型在不同地域和人群中的流行谱有差异,这种差异将影响HBV各种检测方法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的检测准确性。同时,HBV基因型还与乙型肝炎病情的进展、预后以及对治疗的应答有一定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20亿人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成为了慢性HBV感染者[1],约15%~40%的HBV感染者最终发展成为了肝硬化或肝癌[2],全球每年约100万人死于乙肝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HBV的感染呈地方性流行,超过75%的HBV感染者分布于西太平洋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在西欧、北美仅0.1%~0.9%,而在亚洲国家高达5%~10%。中国累计有7亿人曾感染过HBV,  相似文献   

3.
李晓斐  王丽娜 《检验医学》2011,26(7):479-481
目的了解青岛市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变异特征,探讨HBV YMDD变异与基因分型、DNA载量及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820例乙肝患者血清进行基因变异检测,HBV DNA定量监测及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820例HBV感染者中检出YMDD变异154例,变异率18.78%;各基因型间YMDD变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HBeAg阳性与否与YMDD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者更易发生变异;HBV感染者临床分型各组间YMDD变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LC(36/113)、CHB(97/368)为主;病毒变异在性别、年龄及DNA载量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 YMDD变异的监测对乙肝患者的治疗、病情预测和转归都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分型方法。方法 利用PCR扩增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对上海地区无症状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重型肝炎的HBV DNA进行分型。结果 2例无症状携带者为C型;85例慢性乙型肝炎19例B型(22.3%),53例C型(62.3%)、13例BC混合型(15.3%);16例重型肝炎,B型3例(18.7%)、C型4例(25.0%)、BC混合型9例(56.3%)。结论 新的基因分型方法,简化了传统的序列分型法,结果可靠,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5.
周斌  胡志东 《临床荟萃》2006,21(16):1216-1216,F0003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嗜肝DNA病毒,HBV感染可引起严重肝脏疾病,HBV感染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导致受感染的肝细胞破坏,由于宿主免疫应答不同,因而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的疾病谱。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近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慢性乙型肝炎与病毒本身核酸序列密切相关。随着HBV全基因序列克隆成功,不同HBV基因结构必然影响病毒蛋白的表达,不同HBV基因亚型有不同的流行特征及致病性。因此,对HBV进行基因分型有利于对HBV感染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临床诊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HBVS区直接测序法对我院164例江苏、安徽籍患者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64例患者中C型97例,B型63例,BC混合型4例。HBeAg阳性116例,B型38/63例(60.31%),C型76/97例(78.35%),HBV DNA≥105124例,B型43/63例(68.25%),C型81/97例(8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家庭的13例HBV感染者进行HBV分型检测,子女的HBV基因型与母亲相同。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苦参素治疗,以B型效果明显。结论江苏、安徽地区的HBV基因分型以C型为主,其次为B、BC混合型,未见A、D、E、F、G、H基因型。C基因型HBeAg阳性多,HBV DNA定量值高。子女的HBV基因型与其母亲相同。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的大国,据研究表明全球有3.5亿 HBV 携带者,我国占三分之一,每年发病率达6000万人次以上。不同 HBV DNA基因型之间存在着致病性的差异,因此,HBV基因分型对快速了解患者感染病毒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部分双链环形DNA病毒,基因组长约3.2 kb ,基因组中包含4个开放区:前S/S、前 C/C、X 和 P 区[1]。由于缺乏校对功能的酶, HBV DNA复制过程容易发生碱基错配,从而发生基因突变形成不同基因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扬州市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将278例乙肝患者按血清病毒拷贝数103-108等级分成6组,多重PCR(multiplex PCR,m PCR)分析基因型,按不同基因型在各组中的例数进行线性趋势χ~2检验,分析病毒基因型在各组中比例随载量增加而出现的趋势改变。结果 B基因型244例,C基因型60例,混合感染B+C基因型9例,线性趋势χ~2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扬州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基因B和C型为主,未检测出A、D基因型,基因B型感染比例多于C型,随病毒载量的增高,基因B型百分比呈下降而C型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HBV基因分型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苏冬娜  吴诗品  石之磷 《临床荟萃》2002,17(22):1303-1304
目的 探讨HBV各基因型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为评估病情预后和建立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和证据。方法 对 114例HBV DNA阳性患者进行基因分型 ,研究各基因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 (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γ球蛋白 (γG)、发病年龄等病情相关指标。结果 发现B型 2 1例 ,C型 72例 ,D型 6例 ,BC型 9例 ,CD型 4例 ,无法分型者 2例。C型ALT、TBIL、γG、发病年龄等均高于B型 (P <0 .0 5 ) ,D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癌发病率明显高于C型。结论 深圳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 ,B型次之。BC型和D型乙肝较易发展成肝炎后肝硬化、肝癌 ,而D型致肝炎后肝硬化、肝癌可能性更大。C型肝脏损害比B型严重 ,同时B型患者趋于年轻化。B型重型肝炎预后良好 ,C型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在临床上准确、快速、简便地对乙型肝炎病毒进行基因分型(BCD三型)的方法。[方法]大量分析已分型的HBV基因组序列,寻找出HBV各基因型的型特异性碱基的分布规律,设计型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利用已知全序列HBV建立荧光PCR的基因分型方法。并与PCR-RFLP及S基因测序等分型方法作比较。[结果]荧光PCR方法对已知基因组序列的HBV分型结果与基因组分析完全一致,利用大量随机临床标本摸索的最佳反应条件为94℃,1min;94℃,10s,60℃,30s,40个循环。与PCR-RFLP相比,分型结果一致性在84.0%;与S基因测序分型相比,一致性为96.2%。[结论]利用荧光PCR能灵敏、快速、准确地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便临床应用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所引起的危害严重的传染病。HBV基因型与其危害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着重对现有的HBV基因分型方法、基因型别与地理分布、基因突变、致病性及抗病毒治疗的相关性进行介绍,并对目前HBV基因型研究存在的不足与未来的发展进行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人们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出现变异的情况十分多见,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就HBV变异与乙型肝炎(乙肝)诊断、治疗和预防有关几个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简单介绍。主要涉及HBV血清标记物的意义、HBV感染的自然过程(潜伏期、症状期、清除期、免疫期)、HBV感染的诊断、HBV的基因分型、HBV变异、治疗性乙肝疫苗和HBV准种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晓斐 《检验医学》2012,27(11):921-924
目的构建含有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表达进行鉴定。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X基因序列,对pcDNA6(+)载体及X基因PCR产物双酶切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并对其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HBV 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6(+)-HBx。以多聚乙烯酰胺(PEI)法将其转染到HepG2细胞,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结果 pcDNA6-HBx酶切后,琼脂糖电泳可见到HBx基因片段,经序列测定其含有完整的X基因片段;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cDNA6(+)-HBx能在HepG2细胞中表达X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6(+)-HBx,并能在HepG2细胞中表达X蛋白,为进一步研究HBV X基因与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癌的关系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区异质性检测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P)变异来探讨HBV准种的存在意义。方法 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CR)引物,自9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扩增HBVCP序列,克隆入pGEMTeasy质粒,随机挑战37个克隆进行D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 测序发现HBVCP序列是变异的高发区,在直接重复序列(DR)I上游存有一缺失突变高发(48.7%,18/37)区,缺失突变与替换突变在TATA样盒TA2、TA3区发生率较高,而TA4极为保守。结论 CP区内有一缺失高变区,TA2、TA3的变异影响前C蛋白的表达,但该区的变异不影响前基因组RNA的转录。结果提示,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  相似文献   

15.
颜学兵 《临床荟萃》1996,11(11):488-490
1989年choo获得首株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基因克隆,并完成了核酸序列测定。至目前已报道了许多HCV全序列及部分序列,对这些毒株序列进行比较研究,发现HCV基因组存在很大变异,即株间变异大,因而认为HCV存在不同基因型,并进行了广泛研究。HCV分型标准初步定为:同型之间的核酸序列的同源性应大干80%,并且具有一些型特异性的核酸序列,型与型之间的变异应大于20%。分型研究显示不同基因型与HCV感染的地区分布、临床表现、预后以及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可能具有相关性。因此,对HCV进行基因分型,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现将近几年分型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构建和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获得重组HBx蛋白。[方法] 用PCR方法扩增含有EcoR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X基因序列,分别以pMD18-T载体和pET32a(+)载体构建pMD18-T-HBX克隆载体和pET32a-HBX原核表达载体,随后把pET32a-HBX转化大肠杆菌BL-2l进行诱导表达和纯化,Western blot检测原核表达的HBx蛋白的免疫活性。[结果] 经IFFG诱导后可见分子量约38KD的融合蛋白表达;表达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HBx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结论] HBVX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融合蛋白的纯化。为研究HCC患者血清中HBx蛋白和抗-HBx抗体滴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联合点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滞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区T1762/A1764联合点突变的有效性。方法将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PCR-RFLP结果同测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4份忆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有12份血清PCR-RFLP的结果为单纯突变株感染;10份为突变株与野生株混合感染;22份在单纯野生株感染与测序结果相吻合。结论PCR-RFLP检测HBV/C基因启动子区T  相似文献   

19.
侯青顺  樊立人 《临床荟萃》1998,13(6):253-254
为了解青岛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以及HCV-5;NC和HCV-NS5b两区域分型结果间的差异。本文对采147例各型佩肝患者和7例有偿供血者的154份HCV-RNA阳性血清,同时进行了HCV-5’NC和HCV-NS5b两个区域酶切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耐药突变基因位点,为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6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4例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和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阿德福韦酯(ADV)和恩替卡韦(ETV)四种核苷类药物(NAs)耐药及耐药突变位点分布情况、HBV核酸(HBVDNA)定量、HBVE抗原(HBeAg)定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浓度、血小板(PLT)的含量。结果 114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检测出HBV基因C型61例,B型45例,D型3例,B+C混合型1例,B+D混合型1例,其他基因型5例。其中C型多于B型(P 0.05)。检出39例NAs耐药,耐药率为34.21%;C型与B型耐药无显著差异。C型患者HBeAg定量高于B型患者(P 0.05),PLT计数低于B型患者(P 0.05)。耐药突变位点最多见于rt204I;C型多位点突变高于B型(P 0.05)。LAM和LdT联合耐药最多见,两种及两种以上多重耐药高于单一耐药(P 0.01)。结论本研究中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多为C型,其次为B型。C型患者容易发生肝纤维化,更易发生多位点突变。NAs耐药以LAM和LdT联合耐药为主,多为两种以上联合耐药。检测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基因位点对评价乙型肝炎临床治疗效果和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合理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