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2 很大的considerable:“相当(大、多)的”,“很大(多)的”,“重要的”。是常用词。gross:“肉眼能见的”,“大体的”,“显著的”,“严重的”,可译为“大的”。huge:“巨大的”,“庞大的”,指体积大,超过一定标准的“大”。profound:“深(深的)”,“(很大的)”。profuse:“极其丰富的”,“过多的”,可译为“大量的”。tremendous:“极大的”,“巨大的”,“非常的”。  相似文献   

2.
医学古籍中“视疾”“养病”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的本义是“看” ,《说文解字》“视 ,瞻也”。段玉裁注 :“《目部》曰 :‘瞻 ,临视也’”。“看病”的意思是医生诊视疾病。“看脉”的意思是诊视脉搏以判断病情。“看”义为“诊视”。那么“视病”、“视脉”中的“视”也可以解释作“诊视”。“养”当“调治”、“疗养”是其常用义。而“豢养”、“保留”并不是“养”的常用义 ,如果把“小人养吾病”的“养”解释作“豢养”或“保留” ,没有相同用法加以佐证。按照训诂学“孤证不立”的原则 ,“养”字应解释作“调治”、“疗养”。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第三册高中语文教材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栗深林兮惊层巅”句的注释是: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显然,注释者是把“栗”和“惊”理解为使动用法,而把“深林”和“层巅”看作了“栗”和“惊”的陈述对象。笔者不赞同这样的理解,认为如此理解不符合具体的语境。读过这首诗的人都知道,第二段的中心是写“我”“梦吴越”的经过。由“我”的所想——“欲因之梦吴越”,写到“我”的所行——“飞度”、“著谢公屐”、“登青云梯”,再写到“我”的所见所闻——“见海日”、“闻天鸡”,看到异彩纷呈的神仙世界,最后落笔于“我”的所感——“魂悸以魄动”、“惊起而长嗟”。可以看出,本段所写的一切内容都应该是表现“我”的,而“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这样的注释则偏离了表现的中心——“我”,并且“深林战栗”、“层巅震惊”对表现“我”没有任何意义。笔者以为,“栗”和“惊”的陈述对象不应该是“深林”和“层巅”,而应该是“我”,“栗深林”和“惊层巅”是“栗于深林”和“惊于层巅”的省略。如此理解,才能保证全段表现的中心是“我”。以上看法不知妥否,请大方之家不吝赐“栗深林兮惊层巅”注释质疑@丁勤中$河北承德县三十家子高中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病救人离不开“审证求因 ,辨证施治” ,在此过程中“证”是关键 ,“因”是目的 ,“治”是结果。“治”的途径必须依赖“方药”。因此 ,古往今来 ,历代医家在治病救人上无不从“方药”上下工夫。“药物”是“方”的基础 ,“方”是“药物”的升华。相同的症状 ,相同的药物 ,不同的体质组成不同的“方”。相同的症状 ,相同的体质 ,选取的药物不同 ,组成不同的“方”。相同的症状 ,相同的药物 ,相同的体质也可组成不同的“方”……。“方”的千变万化以适应病的复杂性。变化的是“方”的组成原则 ,不变的是“药物”本身。故对一个方的基源…  相似文献   

5.
《当代医师》2014,(7):874-874
(1)对有身体残疾的人士不使用“残废人”“独眼龙”“瞎子”“聋子”“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等词语。(2)产品、商品的报道不使用“最佳”“最好”“最著名”等具有强烈评价色彩的词语。(3)医药报道中不得含有“疗效最佳”“根治”“安全预防”“安全无副作用”等词语,药品报道中不得含有“药到病除”“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最新技术”“最高技术”“最先进制法”“药之王”“国家级新药”等词语。(4)在稿件中涉及如下对象时不宜公开报道其真实姓名:①犯罪嫌疑人家属;②涉及案件的未成年人;③涉及案件的妇女和儿童;④采用人工授精等辅助生育手段的孕、产妇;⑤严重传染病患者;⑥精神病患者;⑦被暴力胁迫卖淫的妇女;⑧艾滋病患者;⑨有吸毒史或被强制戒毒的人员。涉及这些人时,稿件可使用其真实姓氏加“某”字的指代,如“张某”“李某”,不宜使用化名。(5)对刑事案件当事人,在法院宣判有罪之前,不使用“罪犯”,而应使用“犯罪嫌疑人”。(6)对各民族,不得使用旧社会流传的带有污辱性的称呼。不能使用“回回”“蛮子”等,而应使用“回族”等。也不能随意简称,如“蒙古族”不能简称为“蒙族”,“维吾尔族”不能简称为“维族”,“哈萨克族”不能简称为“哈萨”等。(7)禁用口头语言或专业用语中含有民族名称的污辱性说法,不得使用“蒙古大夫”来指代“庸医”,不得使用“蒙古人”来指代“先天愚型”等。(8)少数民族支系、部落不能称为民族,只能称为“XX人”。如“摩梭人”“撒尼人”“穿(川)青人”“僵人”,不能称为“摩梭族”“撒尼族”“穿(川)青族”“僵族”等。?  相似文献   

6.
碱:用于“酸碱平衡”、“碱性磷酸酶”、“氨茶碱”,不用“硷”字。瘀:用于“瘀血”、“瘀斑”、“瘀点”,不用“淤”字。源:用于“心源性休克”、“心源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不用“原”字。司:用于“阿司匹林”,不用“斯”字。暴:用于“暴发流行”,不用“爆”字。医学书刊中一些字词的约定用法@吴淑芬  相似文献   

7.
英语的词汇非常丰富 ,我们应该学会用不同的词来修饰不同的事物。这样做就会使我们所修饰的事物更生动、更形象、更逼真。例如 ,各种动物的“叫”、“跑”、“跳”、“飞”等动作各不相同 ,不能总是用“cry”来表示“叫” ,用“run”来表示“跑” ,用“fly”来表示“飞”。因为表达不同动物的“叫”、“跑”、“跳”、“飞”要用不同的词汇。例如 ,人们常常用“squeak”来表示老鼠的“吱吱”叫声 ;用“coocoo”来表示鸽子的“咕咕”叫声 ;用“neigh”来表示马的“嘶叫”声。用“scamper”来表示老鼠见到人…  相似文献   

8.
不知从何时起,南京大小医患纠纷中,活跃着一部分“稀奇“人群——这些人成天在医院转悠,发现“好玩“的医患纠纷便上前搀和,当医院不忍其“下三滥“手段的折磨而“投降“后,闹事“托儿“便躲在一边,开始和患者一方“分配“闹事所得。连日来,本刊记者对这部分人群进行了追踪调查。  相似文献   

9.
“道”与“德”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道是体,德是用。“道”是无形的,人要依从无形之“道”,必须以“德”为中介,唯有通过“贵德”才能达到体“道”的目的。《黄帝内经》包含了丰富的养生学内容,养生者必须“贵德”,只有遵循“因时、守中、保和”等“德”,方能得“道”而终其天年。  相似文献   

10.
对疾病的正确诊断,是对疾病进行正确处治的依据。而明确“辨病”和“辨证”的关系,又是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的首要条件。然而“辨病”和“辨证”二者间的关系,是一个迄今尚未得到统一认识的问题。因此,愿提出如下意见,以就正于同道。一、“辨证”是“辩病”的发展有“病”始有“证”,没有“病”也就没有“证”。这是“病”和“证”的关系。从祖国医学的发展历史来看,是先有“病”的概念,后有“证”的概念;从对  相似文献   

11.
“神”与“精”、“气”,合称人身之“三宝”,《内经》认为这三者也是一切生命存在的要素。“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神”是“精”、“气”存在和活动的外在表现,而且“神”又统帅着“精”、“气”的正常活动。中医对人体认识的方法和西医不同,是从外在表现——“象”,来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而这种“象”,中医则以“神”来体现,因此“神”便成了人体生命存在的象  相似文献   

12.
动词“至”的凝固结构很多,常用的有“至于”、“不至”、“至若”、“至如”、“以至”等。“至于”是动词“至”和介词“于”的凝固结构。“至”和“于”都含有“到”的意思,因为毕竟只有一个“到”字,通常当作一个整体来看。“至于”的意义有时较实,解为“到”、“到了”、“达到”,用来表示时间、处所或某件事情的程度,有时意义较虚,相当于他转连词,具有另提作  相似文献   

13.
日语中的“”和“”同属格助词,接在体言后面构成补语,两者意义表达迎异。“”从形象上来说,它表现一个“点”,或者一条“线”。所以时间的点,对象的点,存在的点等都可以用“”来表示。“”形象地说象一个圆环。它表示范围、动作的场所和材料手段及方式方法等。“”和“”都有表原因用法,本文试从这一角度看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和“”的不同表现。一、在表示生理现象的原因理由时,一般情况下用或两者均可,但在表示患病或某种意外情况的原因时,只能用“”,不能用“”。译成汉语时,一般译为“由于…”、“因为…”。我因工作而疲…  相似文献   

14.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11):968-968
1、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2、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  相似文献   

15.
“做”和“作”都有“从事某项活动”的意思,一般认为,“做”表示具体的动作,“作”表示抽象的动作。比如“作出贡献”、“作出选择”、“作出让步”、“作出决定”等,这里“贡献”、“选择”、“决定”都不是具体直接的一个东西;而“做出一副鬼脸”、“做出一个高难动作”、“做出一道难题”中动作涉及的对象都是具体事物。  相似文献   

16.
从哲学、美学走入中医学的"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医的发展史上,随着哲学、美学对中医的影响不断加深,哲学、美学领域的各种概念和范畴,诸如:“形”、“气”、“象”、“情”、“志”、“意”、“精”、“神”、“和”等词汇都先后进入了中医的领域。正如美学将“神”定为最佳一品,中医之谓“神”,则是人所处的最佳状态,是“形”与“气”的和谐统一,是“意”对“象”的作用成果,从而使自身成为“平人”、“全德之人”,体现的是中医美学“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1“神”的初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记:“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示,天垂象见吉凶以示人”,“申,电也”,“申,神也…  相似文献   

17.
关于“1”的使用要注意是否得体的问题,不应一见到汉字数字“一”就改成阿拉伯数字“1”。判断“1”的使用得体与否的“规则”为:用一以外的数字去替代“一”,如果合情理,“一”可改为“1”,如果不合情理则不应改为“1”。例如:“张三忙碌了一天”可以改为“张三忙碌了1天”,这里的“1天”可以用阿拉伯数字。但“李四一天忙到晚”改为“李四1天忙到晚”不合理,则这里的“一天”必须用汉字。  相似文献   

18.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7):578-578
将“重叠”写作“重迭”是由于简化不当所引起的。“迭”原是“叠”的简化字,1986年国家语委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作了调整,明确“叠”字恢复使用。“迭”、“叠”的分工是:“迭”为时间上的前后关系,如前后交替为“更迭”,前后相连为“迭起”;“叠”为空间上的上下关系,如上下相加为“重叠”,上下折连为“折叠”。在指代“一层层堆叠”之意时只能使用“重叠”一词,而将“重叠”写作“重迭”是违背现行汉字规范标准的。  相似文献   

19.
《海南医学》2010,(18):105-105
作,是古老的字,甲骨文里就有,最初的含义是“起”。现代汉语里仍然使用的“振作”、“一鼓作气”、“枪声大作”中的“作”,都是“起”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跟“做”不会打架,因为“做”无此含义。  相似文献   

20.
单位升是我国法定单位,其符号为“L,(l)”。我国推荐采用“L”,“l”为备用符号。目前出版的科技书刊中升的符号几乎均选用“L”,因此加词头后其符号也应用“L”,即毫升应写作“mL”,不用“ml”;微升应写作“μL”,不用“μl”。“升”加词头后符号用“L”不用“l”@吴淑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