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伤寒论》中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名称是脏腑经络生理机能活动的概括。例如太阳的功能,就是太阳所属的膀胱府及其所联系的经络的生理机能活动的综合体现。太阳的功能,前人把它概括为“统营卫而主表,为一身之藩篱”。至于太阳为什么能够“统营卫而主表”?前辈语焉不详,现将个人的理解陈述如下: 《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意思是说,膀胱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贮存水液;  相似文献   

2.
太阳病作为《伤寒论》六病之首,不论从生理或病理方面,比其他病所牵涉的脏腑都多。前人有不少论著探讨过这些问题。又因肺气与皮毛有外合联系统属于太阳,故又有人干脆提出:太阳病就是肺系外感病。百家争鸣,瑕瑜互见,尚未能尽满人意。尤其对太阳的本义,除以标本中气加以论述外,尚未见有新的观点(商标本中气这种学说,一般不易尽解其意)。因此不揣浅陋,试探太阳与太阳病的本来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伤寒论》中太阳病的实质及其生理病理与证治方面作一论述,提出太阳的实质是卫阳,太阳病实质即卫阳病,调理卫阳是治疗太阳病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弘扬张仲景学说太阳病病位乃至扩大太阳病篇有效诸方在临床上的运用,笔者愿与同道共同讨论于后.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太阳腑病的辨证施治,似有体会,试结合仲景《伤寒论》原著,略谈如下,如有不当,请同道教正。一、何谓太阳腑病太阳腑病是经邪不解,而内传膨胱所致。病邪传入气分和血分的不同,临床上有蓄水和蓄血两种证候。蓄水是病邪在气  相似文献   

6.
王明杰  黄淑芬 《河南中医》1996,16(5):270-272
对太阳病的内涵与外延加以探讨,认为太阳病内含杂病。从临床上看,太阳病不仅常见于外感热病初期,而且常见于许多杂病初期,故太阳病应包括太阳热病与太阳杂病两大类。《伤寒论·太阳篇》中多杂病,主要有外邪引发杂病宿疾、外感导致杂病、伤寒兼夹杂病、伤寒变生杂病等几类。伤寒方用治杂病并非是借用、移植和扩大应用,六经既辨伤寒又辨杂病,伤寒方既治伤寒、又治杂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太阳病促脉与低钾血症的关系。方法:从促脉的文献记录、形成机理、脉型特点、促脉现代研究和病理生理学知识几个方面对太阳病促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太阳病经误下、误汗后,易使体液丢失过多引起低钾血症,从而导致心肌一系列的电生理特性改变,如兴奋性增强、自律性增高、传导性降低以及收缩性的改变等,这是形成促脉的原因,因而会出现相应的脉搏频率及强度的改变。结论:脉促并非仅为数而时一止的一种脉象,数脉、徐疾不常等亦可出现,低钾血症与太阳病促脉的形成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8.
太阳病心悟     
杨玲 《光明中医》2014,(5):917-918
《伤寒论》太阳病篇兼变证占了很大篇幅。笔者认为,对这部分变证的产生,应从实践的角度去认识,它并非皆为误治所致,而是包括个体素质的差异、宿疾的参合夹杂、疾病的自然演变,以及真正的误治变证几种情况,故不揣卑陋,试作分析如下。1个体素质的差异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疾病的发展变化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9.
<正>张仲景《伤寒论》所建立的六经辨证方法,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历代注家或强调明辨六经,或强调方证对应,至于六经病证之间的关系,则言之甚少。偶有讨论的,  相似文献   

10.
11.
王付  金培祥 《四川中医》1999,17(12):8-9
通常认为:《伤寒论》中育太阳中风,即是指太阳中风卫强管弱证;言桂枝汤,即是指其为太阳中风卫强营弱证而特设。纵览细审仲景论太阳中风者,并非尽论太阳中民卫强营弱证;言桂技汤者,并非专为太阳中风卫强营弱证而用。于此试将太阳中风含义与桂技汤主治的不等关系浅析于次。1辨太阳中风,其含义有三1.1言太阳中风者,论太阳中风卫强营弱证亦即外感风寒表虚证者也。如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级者,名为中风。”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白发,阴弱者,开自出,啬啬恶寒,渐渐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  相似文献   

12.
许积成 《新中医》1995,27(4):55-55,54
浅谈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之病机许积成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是《伤寒论》中太阳病的两个证型。宋·成无己有中风证为“风并于卫,卫实而荣虚”,伤寒证为“寒并于荣,荣实而卫虚”之说[1]。此论一出,后世遵崇,相沿至今。本文从两证的受邪性质、病变部位、方药机制等方...  相似文献   

13.
水气病并不等同于水肿病,临床上存在着无水肿外证的水气病。水气病与太阳关系密切,文章从水气病概念、太阳与水气病关系、太阳水气病之证治、太阳水气病之变证、从太阳理解水气病证治探讨太阳与水气病关系。太阳主司卫外与气化津液,发病与肺、膀胱密切相关,且与在里之太阴共主津液的输布,因此与水气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从太阳理解水气病的证治,发汗、利小便为其治疗大法,通阳为其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一、病机分析本条的关键之词是小便不利。因此,弄清其成因就能正确理解五苓散证。众所周知,发汗为太阳病表证阶段之正法,汗之得当者一汗而愈,故太阳表证不解者只要津液不伤均可以汗解之,一汗不解者尚可再汗。但太阳病也有汗之不解,汗之而变不可再汗者。在同一条文中论述两种不同情况如解与不解、变与不变是常用的笔法,本条就是  相似文献   

15.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19,18(3):8-11
运用太阳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太阳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包含12个证型,即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太阳温病证、太阳刚痉证、太阳柔痉证、太阳湿热痉证、太阳风水表虚证、太阳风水表实证、太阳风水夹热证、太阳风湿表虚证、太阳寒湿表实证、太阳湿热痹证;二是太阳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有太阳病本证与太阳病本证相兼、太阳病本证与内伤杂病相兼等;三是太阳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悬饮证类似太阳病、某些黄疸证类似太阳病、某些痰郁证类似太阳病、某些虚证类似太阳病、某些暑热证类似太阳病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太阳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临床辨治中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刘宏伟 《光明中医》2010,25(12):2185-2185
太阳病在《伤寒论》中用了大量篇幅来探讨,在临床上也可见到很多病例。但方剂的使用却不尽如人意,不能较准确地使用。本文意在探讨用气血(津液)理论来阐明太阳病的发病机理,为大家提供一条新的思路。气血(津液)的理论主要阐述气血运行状态,不涉及脏腑,可较好地阐述太阳病的提纲条文。通过气血阴阳变化来阐述太阳病机理,可以使读者有较清晰的思路,从而对于太阳病的提纲把握有较好地帮助,可使读者较准确地使用方剂取得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仲景辨太阳病是临床常见病 ,辨证不难 ,治疗也不难 ,可为何于太阳病篇设条文 178条 ,占《伤寒论》全书内容的 4 4 72 %呢 ?同样是太阳病 ,为什么有传也有不传 ,同样是传 ,又为什么如此复杂 ,几乎五脏六腑都涉及 ?辨太阳病为何要辨太阳病本证、太阳病兼证 ?辨太阳病本证与兼证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对治疗有何特殊意义 ?仲景对太阳病辨证论治为何如此布局 ?其构思及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其辨证的核心是什么 ?本文以仲景所论为指导 ,以临床研究为依据 ,从临床中研究太阳病的流行病学及其发病、传变规律等 ,以探讨仲景所论太阳病辨证的临床意义和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伤寒论》桂枝汤的组方及主治,并且谈了对太阳病的认识:治疗太阳病应迎合机体的要求,详明发汗一途,不可妄用下、吐。  相似文献   

20.
太阳病蓄水证乃外感表证未解,邪热内郁,水气蓄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之病证。《伤寒论》谓:“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乾,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