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Th_1/Th_2细胞与移植免疫耐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器官移植手术的开展,如何诱导宿主对移植器官的特异性免疫耐受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对一些“免疫特惠器官”的研究,逐渐提出了如免疫偏离、克隆清除、克隆不应答、免疫抑制等诱导免疫耐受的途径。但人们发现诸如克隆不应答、克隆清除并不能完全解释自身免疫耐受及移植免疫耐受的机制,然而免疫抑制的理论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承认,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现在免疫学的研究进展不仅证实了外周免疫抑制性T淋巴亚  相似文献   

2.
保庭毅 《心功能杂志》1999,11(3):175-178
本研究试图建立供体特异性的免疫耐受动物模型,并探索胰岛移植与免疫耐受的关系,探讨移植区生理与胰岛存活和功能的关系。结果发现:(1)从免疫应答和皮肤,胰移植物存活 经胸腺或门脉植入细胞抗原,是建立免疫耐受的有效途径;植入细胞抗原和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可诱导免疫耐受;(2)在建立免疫耐受模型基础上,发现脾内或肝胰岛移植物有功能存活期明显延长,且渡过了急性排斥期;  相似文献   

3.
随着器官移植手术的开展,如何诱导宿主对移植器官的特异性免疫耐受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对一些"免疫特惠器官”的研究,逐渐提出了如免疫偏离、克隆清除、克隆不应答、免疫抑制等诱导免疫耐受的途径[1,2].但人们发现诸如克隆不应答、克隆清除并不能完全解释自身免疫耐受及移植免疫耐受的机制.然而免疫抑制的理论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承认,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3].现在免疫学的研究进展不仅证实了外周免疫抑制性T淋巴亚群的存在,而且研究的重点集中在CD4+的Th1/Th2亚群的转换与免疫耐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肝脏移植耐受及其抗原递呈细胞相关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免疫排斥反应是移植器官组织最终能否成活的最大障碍.解决此问题最理想的方法是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肝脏除了有代谢消化功能外,还能够处理外来抗原并诱导机体对其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反应,尤其是在移植耐受中表现出了独特作用.目前相关机制研究发现,除了特殊的微环境外,肝脏还拥有大量的驻留和非驻留型抗原提呈细胞参与内部免疫反应.肝脏抗原递呈细胞在移植耐受诱导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胰岛移植中排斥反应和移植后复发自身免疫性β细胞破坏降低了移植的成功率,诱导免疫耐受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手段。目前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主要有胸腺内注射供体抗原、诱导混合嵌合状态、阻断T细胞共刺激途径以及对抗原呈递细胞的修饰等。这些方法在同种、异种胰岛移植的啮齿类动物、大动物及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试图建立供体特异性的免疫耐受动物模型,并探索胰岛移植与免疫耐受的关系,探讨移植区生理与胰岛存活和功能的关系。结果发现:①从免疫应答和皮肤、胰岛移植物存活等结果,证实了经胸腺或门脉植入细胞(脾细胞和骨髓细胞或肝细胞)抗原,是建立免疫耐受的有效途径;植入细胞抗原和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抗大鼠淋巴细胞血清加环磷酰胺)可诱导免疫耐受;②在建立免疫耐受模型基础上,发现脾内或肝(门脉内)胰岛移植物有功能存活期明显延长,且渡过了急性排斥期;胰岛在脾内或肝内生长良好;均能逆转受者的高血糖状态,提示脾内与门脉内一样是胰岛移植的适宜场所。③肝细胞能抑制胰腺细胞介导的受体淋巴细胞增殖,提示肝细胞具有抑制胰腺细胞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作用。④在肝细胞- 胰岛细胞共培养条件下,胰岛分泌胰岛素大幅度减少,其机制可能是肝细胞或来源于肝脏的某种因子具有抑制胰岛分泌胰岛素作用。⑤脾脏分布α1,α2 受体,且α1 受体亚型介导的收缩效应并不依赖细胞外 Ca2+ 的存在。门静脉分布以 α1 受体为主,且 α1 受体亚型的缩血管效应依赖于细胞外 Ca2+ 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胰岛移植中排斥反应和移植后复发自身免疫性β细胞破坏降低了移植的成功率,诱导免疫耐受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手段。目前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主要有胸腺内注射供体抗原、诱导混合嵌合状态、阻断T细胞共刺激途径以及对抗原呈递细胞的修饰等。这些方法在同种、异种胰岛移植的啮齿类动物、大动物及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肝脏抗原递呈细胞对同种异基因供体凋亡细胞的吞噬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输注供体凋亡淋巴细胞的转归和体内处置等情况。方法分离供体脾淋巴细胞,对其进行荧光标记和诱导凋亡,经免疫磁珠分离纯化后,以一定数量经尾静脉输注受体内。于不同时间点观察其在不同器官的分布。根据分布情况对相关器官组织对供体凋亡细胞的处理进行研究。结果供体凋亡细胞经静脉输注受体内后主要汇集于肝脏。结合肝脏的特殊生理和免疫学功能特点,以肝脏抗原递呈细胞为着眼点进行观察,发现受体肝脏抗原递呈细胞对供体凋亡细胞有活跃的吞噬作用,但存在差异。对供体脾淋巴凋亡细胞的吞噬作用中,肝窦内皮细胞占主要部分,库普弗细胞次之,肝脏树突状细胞的比例最小。结论肝脏在供体凋亡细胞预输注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现象中起了关键作用。肝窦内皮细胞和库普弗细胞是本研究中免疫耐受诱导反应的主要抗原递呈细胞,可以作为进一步免疫机制研究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与移植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隽铭  全志伟  单根法 《肝脏》2004,9(2):132-133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cell,APC) ,其免疫学功能具有两重性,既可介导免疫激活,也可介导免疫耐受。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诞生,肝移植术后移植物的急性排斥现象明显减少,但其非选择性的广泛免疫抑制作用,以及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仍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利用DC的免疫调节作用,诱导免疫耐受是当前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一、DC的免疫学(一)DC的分型及发育 DC分布于除脑以外的全身各脏器。根据不同起源将小鼠DC分为髓系DC(myeloidderivedsub set,MDC)和淋巴系DC(lymphoidderivedsubset…  相似文献   

10.
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耐受是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某种抗原后所产生的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涉及到多种免疫细胞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对此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干预和调控从而诱导免疫耐受 ,是近年来移植免疫学领域的研究热点。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HC)肽段诱导免疫耐受供者MHC分子是引起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供者抗原被受者抗原呈递细胞 (APC)加工处理成多肽后被T细胞识别 ,使T细胞活化、增生和分化 ,介导供者特异性排斥反应。动物和临床研究已证实 ,受者APC所呈递的供者M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