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抗桥粒芯蛋白(desmoglein,Dsg)1抗体和抗Dsg3抗体检测在天疱疮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拟诊为天疱疮的113例患者血清中的抗Dsg1抗体和抗Dsg3抗体,同时行皮损组织病理以及直接免疫荧光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结果 77例(68.14%)患者经组织病理、直接免疫荧光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确诊为天疱疮,其中Dsg1抗体阳性71例,阳性率62.83%,敏感度为92.21%,特异度100%;Dsg3抗体阳性45例,阳性率39.82%,敏感度58.44%,特异度100%;二者均阳性39例(34.51%)。其余36例(31.86%)患者经组织病理、直接免疫荧光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确诊为其他大疱性皮肤病,Dsg1抗体和Dsg3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抗Dsg1抗体和抗Dsg3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简便,对患者创伤小,对天疱疮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天疱疮患者血清中抗桥粒芯蛋白(desmoglein,Dsg)1和抗Dsg3抗体水平与其皮肤、口腔黏膜损害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同时对间接免疫荧光(IIF)检测的天疱疮抗体滴度与治疗中使用皮质类固醇控制剂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测定55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抗Dsg1和抗Dsg3抗体水平。结果:抗Dsg1抗体水平与患者皮肤损害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1),抗Dsg3抗体水平与口腔黏膜损害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1)。天疱疮患者血清IIF滴度与抗Dsg1抗体水平相关(P<0.01),寻常型天疱疮患者IIF滴度与抗Dsg1和抗Dsg3抗体水平均有相关性(P分别<0.01和<0.05)。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皮质类固醇控制剂量与抗Dsg1抗体水平和IIF滴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ELISA方法检测天疱疮患者抗Dsg1和抗Dsg3抗体对天疱疮的临床诊断、分型、衡量口腔黏膜和皮肤损害严重程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桥粒芯蛋白(desmoglein,Dsg)3抗体在寻常型天疱疮(PV)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来自不同中心的106例PV患者和106例对照人群血清标本编盲后,进行ELISA检测抗Dsg3自身抗体和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血清天疱疮自身抗体.结果:ELISA法检测Dsg3抗体敏感度为77.4%,特异性为94.3%;IIF法检测抗体敏感度为79.2%,特异性为94.3%.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LISA方法检测Dsg3抗体对于寻常型天疱疮的诊断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研究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相关抗体滴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2015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首次就诊的24例活动期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评估患者活动期和稳定期天疱疮疾病面积指数(PDAI),并采集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标本中具有致病作用的抗构象表位桥粒芯蛋白(Dsg)抗体滴度、总Dsg抗体滴度和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滴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 精确检验法,相关性比较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 活动期患者的Dsg1抗体滴度(611.4 ± 136.8)与抗构象表位Dsg1抗体滴度(585.5 ± 13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13,P = 0.89),Dsg3抗体滴度(708.6 ± 130.7)高于抗构象表位Dsg3抗体滴度(297.2 ± 54.4,t = 2.90,P < 0.01)。活动期患者的Dsg1抗体滴度及抗构象表位Dsg1抗体滴度与PDAI评分均呈正相关(r = 0.54、0.54,均P < 0.01);Dsg3抗体滴度与PDAI评分无相关性(r = 0.11,P = 0.62),抗构象表位Dsg3抗体滴度与PDAI评分呈正相关(r = 0.53,P < 0.01)。20例稳定期患者血清中Dsg1抗体与抗构象表位Dsg1抗体滴度与首次就诊时比较均明显下降。Dsg3抗体滴度仅7例明显下降;13例仍存在较高滴度的Dsg3抗体,其中6例抗构象表位Dsg3抗体滴度明显下降,5例AChR抗体滴度由阳性转为阴性。结论 Dsg1抗体及抗构象表位Dsg1抗体滴度都可以反映病情活动度。部分患者病情活动度与Dsg3抗体滴度不一致,抗构象表位Dsg3抗体或者AChR抗体可能有助于反映病情活动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桥粒芯蛋白1(Dsg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落叶型天疱疮(PF)血清学抗体的意义。方法 将80例PF患者和132例对照人群的血清标本进行编盲,用ELISA法检测所有标本中抗Dsg1自身抗体,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所有标本的抗体滴度,操作过程为随机检测,最后将两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75例PF患者和5例对照人群(包括1例不确定值,大疱性类天疱疮、SLE、皮肌炎、湿疹及健康者各1例)Dsg1 ELISA为阳性,71例PF患者和0例对照人群IIF为阳性。Dsg1 ELISA的敏感性为93.8%(95%可信区间0.85 ~ 0.98),特异性为96.2%(95%可信区间0.91 ~ 0.99)。IIF的敏感性为88.8%(95%可信区间0.82 ~ 0.96),特异性为100%(95%可信区间0.96 ~ 1.00)。两者相比,敏感性(P = 0.289)和特异性(P = 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sg1 ELISA是一种简便、敏感、特异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可作为诊断PF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评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桥粒芯糖蛋白1(Dsg1)、Dsg3抗体与天疱疮患者临床表型、疾病活动度的关系及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就诊的天疱疮患者111例,按临床分型,采用ELISA测定患者初发时、控制阶段、维持阶段及复发时血清Dsg1、Dsg3抗体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变化规律。采用SPSS22软件,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天疱疮初发时、控制阶段、维持阶段及复发时分别有92例、53例、33例、9例患者完成检测。92例初发患者中,36例落叶型天疱疮患者Dsg1和Dsg3抗体水平阳性率分别为100%、2.77%,10例黏膜型寻常型天疱疮分别为20%、80%,46例黏膜皮肤型寻常型天疱疮分别为97.82%、95.65%。初发时、控制阶段、维持阶段和复发时落叶型天疱疮患者Dsg1抗体水平分别为(137.43 ± 77.74)、(13.94 ± 14.81)、(21.50 ± 58.33)、(121.13 ± 86.89) U/ml;黏膜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Dsg3抗体水平分别为(125.61 ± 94.81)、(34.5 ± 16.26)、0.6、258 U/ml;黏膜皮肤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Dsg1抗体水平分别为(115.39 ± 70.62)、(15.74 ± 25.10)、(3.62 ± 12.09)、(78.60 ± 92.25) U/ml;Dsg3抗体水平分别为(137.98 ± 81.25)、(58.14 ± 63.46)、(29.26 ± 64.70)、(136.9 ± 101.47) U/ml。落叶型天疱疮Dsg1抗体水平和黏膜型寻常型天疱疮、黏膜皮肤型寻常型天疱疮Dsg3抗体水平在控制阶段、维持阶段均低于初发时、复发时(P < 0.05)。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出现表位扩展现象,4例患者病情稳定期时出现Dsg抗体高滴度现象。结论 Dsg抗体谱与天疱疮临床表型相关,其ELISA值可用于监测疾病活动,并可对治疗的有效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7.
既往发现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发病机制与桥粒芯糖蛋白1(desmoglein,Dsg1)和Dsg3抗体有关,目前在PV患者中发现大量非Dsg自身免疫性抗体,包括桥粒胶蛋白1(desmocollin,Dsc1)和Dsc3、斑菲素蛋白1(plakophilin,PKP1)和PKP3、斑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56例天疱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桥粒芯糖蛋白1(Dsg1)和桥粒芯糖蛋白3(Dsg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指数之间的关系,探讨Dsg ELISA指数在不同型别天疱疮中转归的规律。 方法 用ELISA测定36例寻常型天疱疮和20例落叶型天疱疮患者治疗前、病情缓解且糖皮质激素开始减量时、糖皮质激素减量至相当于初始量1/2时、维持治疗开始时以及随诊2年时体内Dsg1和Dsg3 ELISA指数。 结果 Dsg ELISA指数与天疱疮疾病活动度相关,在疾病缓解时,Dsg ELISA指数下降,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在患者病情稳定使用维持量糖皮质激素、疗程到2年时,落叶型天疱疮中10例(50%)、寻常型天疱疮中7例(19.4%)Dsg1 ELISA指数出现阴性,只有1例(2.7%)寻常型天疱疮患者Dsg3 ELISA指数阴性。 结论 Dsg ELISA指数和天疱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可能是一种评估病情的有用指标,可对治疗的有效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寻常型天疱疮患者桥粒芯糖蛋白3抗体文库。方法:收集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抽提RNA,采和RT-PCR反应以人的抗体特异性HuVHBACK、HuJHFOR和HuVkBACK、HuJkFOR引物扩增抗体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片段,并将其与接头拼接成ScFv片段克隆于大肠杆菌。结果:抗体基因ScFv片段与噬菌体基因III的产物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在噬菌体表面表达,构建了天疱疮患者的重组噬菌体抗体库,ELISA检测证明ScFv基因产物具有抗体活性。结论:天疱疮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为天疱疮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桥粒芯糖蛋白3(Dsg3)对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PV患者12例,正常人22例,提取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检测Dsg3刺激下PBMC中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分析PV患者与正常人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 PV患者PBMC在Dsg3刺激下Th2型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为12.17% ± 5.32%,Th1型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为4.08% ± 1.50%;未经Dsg3刺激的阴性对照组分别为9.84% ± 5.41%和3.91% ± 1.38%。PV患者PBMC在Dsg3刺激和无Dsg3刺激时的Th2型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 < 0.05);Dsg3刺激下PV患者T淋巴细胞发生增殖,CD4+ T淋巴细胞增殖率为4.65% ± 3.28%,显著高于正常人(P < 0.05)。结论 Dsg3可诱导PV患者CD4+ T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增殖,且主要为Th2优势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和抗C1q抗体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价值。方法检测111例SLE患者、54例非SLE风湿患者及43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抗dsDNA抗体、AnuA和抗C1q抗体,比较3种抗体单独或联合诊断SL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SLE组抗C1q抗体阳性率和AnuA阳性率及平均浓度与非SLE风湿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抗体单独检测诊断SLE,AnuA敏感性最高(52.3%),抗dsDNA抗体特异性最高(97.9%),3种抗体联合检测以抗dsDNA抗体+AnuA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分别为29.7%、99.0%)。3种抗体在研究人群中的分布,抗dsDNA抗体与AnuA符合率为81.25%,Kappa值为0.515。结论采用串联试验,3种抗体联合检测可增强SLE诊断的特异性,但敏感性降低。诊断SLE,抗C1q抗体和AnuA的浓度水平是否也应作为参考的指标,有待于对其与病情进展的关系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抗核抗体(ANA)、抗ENA抗体、抗dsDNA抗体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意义。对ANA和抗dsDNA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抗ENA抗体检测采用酶免疫斑点(条带)试验。结果ANA在SLE患者阳性率为91.6%,dsDNA抗体阳性率为66.2%,SS—A抗体阳性率52.0%,SS—B抗体阳性率32.6%,Sm抗体阳性率为36.4%,nRNP/Sm抗体阳性率为44.2%,Sel-70抗体、Jo-1抗体阳性率均为5.6%。联合检测可避免因单项检测出现的漏诊情况,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提高SLE确诊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正常人皮肤及分离正常人皮肤为底物的两种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20例大疱性类天疱疮血中循环抗基底膜抗体进行研究。发现传统的IIF法阳性率为65%(13/20),分离皮肤IIF法阳性率为100%(20/20)。分离皮肤法不单敏感性明显高于传统方法,且能知道抗体在基底膜的结合部位,比传统方法更有助于类天疱疮和几种表皮下大疱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15.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ig-dUTP掺入法成功地制备出桥粒芯蛋白1、3型探针。Dig标记探针由于掺入Dig而使其片段增大,凝胶电泳显示其移动速率较未渗入Dig的PCR产物缓慢,斑点杂交结果表明制备的探针可用于RNA分析,且两种探针均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本实验为进一步开展原位杂交及Northern杂交等技术定位、定量分析桥粒芯蛋白在组织及细胞中的基因表达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作者用间接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23例天疱疮和15例类天疱疮病人血中和皮肤中的自身抗体,并结合临床进行了连续观察.根据检查结果,作者认为:1.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查血清天疱疮抗体(PAb)对天疱疮诊断有重要价值,PAb滴度及其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活动度及其变化的参考指标,并对指导怡疗有一定参考意义.2.IIF法检查血清基底膜带(BMZ)抗体对大疱性类天疱疮(BP)病人诊断有参考价值,BMZ抗体滴度与病情活动度相关不显著.3.皮损及“正常”皮肤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查对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有诊断价值,“正常”皮肤DIF检查对监察病情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病例:71岁,女性。1983年4月在四肢和腹部出现瘙痒性红斑,渐泛发全身,7月在红斑及无皮疹的皮肤上出现粟粒至胡桃大的水疱,疱壁紧张,局部呈集簇分布伴散在糜烂面。口腔上颚亦有糜烂。无雷诺氏现象,无皮肤僵硬,无面部红斑及肌无力。检查t血沉37mm/h,内生肌酐清除率、肾造影均表现肾功能中度减退,组织病理见表皮下水疱,疱顶及周围表皮无变性坏死,无棘层松解。无皮疹处皮肤活检见真皮上层弹力纤维明显增生,但无胶原纤维的肿胀、均质化。直接免疫荧光见基底膜层有线状的IgG、C_3沉积,未见IgA、IgM沉着。间接免疫荧光检查,用豚鼠的食管作底物,抗基底膜抗体  相似文献   

18.
运用正常人皮肤及分离正常人皮肤为底物的责任中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20例大疱性类天疱疮血中循环抗基底膜抗体进行研究。发现传统的IIF法阳性率为65%(13/20),分离皮肤IIF法阳性率为100%(20/20。分离皮肤法不单敏感性明显高于传统的方法,且能知道抗体在基底膜的结合部位,比传统广阔埂 有助于类天疱疮和几种表皮大疱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血浆置换疗法对循环天疱疮抗体的影响。22例活动期天疱疮住院病人平分为两组,每组11例。Ⅰ组用血浆置换疗法、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治疗;Ⅱ组只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治疗。Ⅱ组病例具备3个条件:①与Ⅰ组病例同期治疗,②存在循环天疱疮抗体,⑧治疗初及治疗后3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208例不同病种患者及健康人的血清作抗基底膜抗体测定,其中包括大疱性类天疱疮25例、小腿溃疡58例、银屑病42例、心血管疾病43例以及健康人40名。25例类天疱疮中19例发现有抗基底膜抗体,滴度范围在1: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