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是山日本麻醉学专家Ishizaki医师发明的,具有独立结构,可与普通单腔气管导管配合用于双肺隔离.临床使用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进行单肺通气的报道较少.我们对56例拟行胸腔镜肺手术患者分组使用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日本大研医器株式会社)和双腔气管导管(DLT)插管单肺通气麻醉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临床常用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位技术要求高,管径粗大,只能经口,很难适应困难气管插管和小儿支气管手术的麻醉;Univent T有患侧不能及时吸引的不足。我科采用普通气管导管制作简易气管支气管导管,成功单肺通气21例,现报道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运用不同置入方式置入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胸外科单肺通气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人。对照组首先置入单腔气管导管,后沿单腔气管导管插入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方案。观察组予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先插入单腔气管导管,再由阻塞器引导单腔气管导管插入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肺萎陷优良率,插管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患者肺萎陷优良率为91.43%,对照组患者患者肺萎陷优良率为为82.86%,两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1次成功率、插管时间、纤支镜定位时间以及支气管阻塞器位移发生例数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先插入单腔气管导管,再由阻塞器引导单腔气管导管插入方案,具有更高的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耗时,有效实现单肺通气,安全性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单肺通气技术是现代普通胸外科手术中常用的一种麻醉技术,可通过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和支气管阻塞器(AEBS)行支气管阻塞来实现.但因患者张口度,气管、支气管解剖存在变异,双腔支气管插管存在插管、定位和管理有时较为困难,不能满足所有胸科手术患者的单肺通气.我们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AEBS用于普通胸外科手术中的单肺通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儿童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微创胸腔镜手术越来越多。为暴露手术视野,该手术麻醉通常采用单肺通气(OLV),因此其麻醉处理的重点是呼吸管理[1]。OLV的肺隔离技术常用的方法是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但胸腔镜心脏术后通常需要更换单腔气管导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支气管阻塞器作为OLV手段应用于临床[2],我院自2012年起在儿童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中采用Arndt支气管阻塞器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肺移植术中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插管方式及应用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完成的107例肺移植中,31例术中应用ECMO辅助的受者资料,其中双肺移植20例,单肺移植11例。术中ECMO辅助方式为静脉-动脉(VA)-ECMO 30例,VVA-ECMO 1例。 结果31例术中ECMO辅助指征:不能耐受单肺通气(术前及术中移植一侧肺后)14例,肺动脉高压7例,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3例,术中上半身缺氧1例,术前VV-ECMO过渡6例。插管方式:中央插管20例,股静脉-股动脉插管5例,股静脉-腋动脉插管5例,股静脉-颈内静脉-升主动脉插管1例。术后30 d内2例受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不同插管方式中,中央插管无明显并发症;股静脉-股动脉插管出血2例,下肢缺血3例,术中上半身缺氧1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2例;股静脉-腋动脉插管出血1例。5例受者因术后移植肺功能未达标,ECMO延续至术后早期。 结论肺移植术中ECMO是有效的呼吸循环辅助方式,腋动脉插管有助于避免肢体远端缺血、血栓形成及上半身灌注不足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80例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支气管封堵器组(Ⅰ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Ⅱ组)。Ⅰ组通过支气管封堵器实现单肺通气,Ⅱ组通过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所有气管插管均由同一个熟练的麻醉医师完成。观察两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外科术野暴露程度和术后咽喉疼痛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两组定位时间、外科术野暴露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术后咽喉痛评分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均能有效应用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中,应用支气管封堵器可缩短插管时间及减轻患者术后咽喉疼痛。  相似文献   

8.
双腔支气管导管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肺隔离术是胸外科手术常用的呼吸管理方法,其将左、右两侧肺通气径路分隔开,可选择性进行单肺通气,防止病侧肺的血、痰液流人健侧,同时术侧肺萎缩可为术者提供良好的暴露。随着医学的进步,支气管肺灌洗术、现代微创胸部外科、肺移植术均要求能有效地实施单肺通气。肺隔离方法包括支气管堵塞、单腔支气管导管、Univent管、双腔支气管导管(以下简称双腔管)等。这些方法中,双腔支气管插管操作简单,双侧气道的可控性强,仍是目前实施单肺通气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麻醉诱导期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插管困难的发生率,并探讨解决DLT插管困难及实现术中肺隔离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胸科医院麻醉信息系统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拟行DLT插管的患者,检索同时满足“困难插管”“DLT插管”“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3个关键词的病例,主要研究终点为DLT插管困难的发生率,次要研究终点为困难插管患者术前气道的评估情况、插管困难时的解决策略、实现术中肺萎陷的方式及围麻醉期与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共有11017例患者纳入了此研究。112例患者发生了插管困难,发生率为1.0%。112例患者中22例(19.6%)患者为可预期或可疑的困难气道,其余90例(80.4%)患者诱导前无明显困难气道表现。90例(80.4%)使用了2种或2种以上的插管器械。22例在诱导后插入单腔气管导管的患者中,2例经交换导管引导成功置入DLT进行肺隔离,13例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放置支气管阻塞器,7例实施了低潮气量的策略。无一例发生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结论DLT对声门暴露的条件要求更高,麻醉前气道评估更应谨慎。可视化工具的使用提高了DLT插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支气管阻塞器为DLT困难插管提供了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电视胸腔镜手术在患儿心脏病手术中应用日益广泛[1]。手术操作需要右侧肺萎陷,一般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进行单肺通气,但受双腔管管径的影响,没有适合患儿的双腔管,这类手术呼吸管理问题影响胸腔镜在患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而单腔气管导管插管,在胸腔镜操作期间用小潮气量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管理呼吸,不受气管导管的限制,还可提供较好的手术视野和呼吸管理。现将单腔气管插管麻醉,小潮气量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IPPV)呼吸管理模式应用于胸腔镜  相似文献   

11.
胸外科手术中进行双肺隔离时需要单肺通气.双腔支气管导管广泛应用于单肺通气,但由于其外径较粗,型号有限,仅适用于成年人,且困难气道病人插管成功率低;对于气管切开、张口困难或需经鼻气管插管的病人无法放置双腔支气管导管;术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病人,必须更换为单腔支气管导管(单腔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分析肺隔离症手术患者麻醉管理应注意的问题.方法10例左下肺隔离症患者ASAⅠ~Ⅱ级,气管内麻醉下行隔离肺切除术.其中4例选择单腔支气管导管(Mallinckrodt),6例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Robertshaw).术中监测BP、HR、ECG、Paw和SpO2,采取单肺通气.结果术中证实叶外型肺隔离症4例,叶内型肺隔离症6例,行隔离肺肿块或左下肺叶切除术.手术时间2.5~9 h,术中出血量300~1 700 ml.9例患者手术麻醉过程顺利,术后7~10 d康复出院.1例患者术中因出血导致急性气道梗阻和较长时间(6 min)严重低氧血症,术后4 d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肺隔离症手术患者麻醉前准备、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正确使用、单肺通气技术、手术者与麻醉医师间密切配合等诸多因素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气管导管用于胸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术中需行单肺通气的胸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用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普通气管导管插管固定后从中置入支气管封堵器至目标肺侧支气管;B组常规插入双腔气管导管,用听诊器听诊确定导管位置并固定。观察2组患者(1)单肺通气时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术野暴露程度.(2)围术期声音嘶哑和咽喉痛的评估。结果两组术侧肺萎陷及手术视野暴露效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腔支气管组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较封堵器组显着升高(P<0.05)。结论双腔气管导管和封堵支气管导管在胸外科手术行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均安全有效,但是应用Coopdech封堵器操作简便且可减少患者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在其适应证范围内可以优先选用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  相似文献   

14.
单肺通气技术主要有3种:单腔支气管导管通气,双腔支气管导管通气和支气管阻塞导管通气。单腔支气管导管目前已很少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由于具有插管操作相对耗时较短,常规操作不需要使用纤支镜,肺的萎陷速度较快的优点,为目前单肺通气的首选,但由于其外径较粗,支气管定位复杂,困难气道病人插管成功率低,术后需要长期通气的病人需更换导管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范围。支气管阻塞导管是一种新型的单肺通气技术,目前主要有四种导管可供临床使用,Univent导管和Cook导管在胸科手术应用较多。Cook导管具有可用于儿童,困难气道插管成功率高,术后不需更换导管及可实现CPAP通气模式等优点,和需要用纤支镜辅助,肺萎陷时间长,容易移位等缺点。双腔管和支气管阻塞导管优势互补,各自在其擅长的领域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单腔双囊支气管阻塞器导管(Univent导管)可用于选择性的肺叶堵塞,适于小儿单肺通气[1-4].目前有2种支气管阻塞器插入的方法:即纤维支气管镜(FOB)下旋转支气管阻塞器的方法和非FOB下旋转主导管的方法,支气管阻塞器的定位大多数是在FOB直视下完成,FOB价格昂贵,其使用也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堵塞器Univent导管进行单肺通气气道管理的价值。方法40例因气胸而需要行胸腔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Univent组(U组);一组为双腔气管导管组(D组),使用Robertshaw导管。U组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进行插管和定位,D组完成插管后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认导管位置。记录2组成功放置导管所需要的时间;摆好体位后,导管移位需要用纤维支气管镜再进行检查和调整位置的次数;肺萎陷的程度;单肺通气期间的气道峰压;单肺通气后30min血气分析的结果。结果成功放置Univent导管的时间长于成功放置双腔气管导管的时间[(6.18±1.26)minvs(3.26±0.82)min,t=8.654,P=0.000]。U组术中导管移位镜检7人次,D组为5人次,差异无显著性(U=187.500,P=0.663)。2组肺萎陷程度差异无显著性(U组肺萎陷程度好15例,中3例,差2例;D组肺萎陷程度好17例,中2例,差1例;U=179.500,P=0.583)。U组的单肺通气气道峰压明显低于D组[(15.3±3.5)cmH2Ovs(21.4±6.6)cmH2O,t=-3.649,P=0.001];...  相似文献   

17.
正开胸手术中常应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以安全隔离双肺,同时行单肺通气,但患者在苏醒期由于双腔气管导管对气管和支气管强烈刺激,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尤其在拔管时出现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1],甚至在老年患者,引起术后出血、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后果。喉罩插入操作简单、容易,插入时不刺激气管、支气管,对内分泌系统影响轻微,具有患者循环波动小、耐受性好等优点。本文通过观察双管喉罩与双腔气管导管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中的应用,探讨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肺移植围手术期应用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9年7月,对30例原发性及终末期肺病伴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在肺移植术中应用了ECMO辅助,完成单肺移植18例,不横断胸骨序贯式双肺移植12例.2例患者在术前经股动静脉切开置ECMO管道,分别维持19 d和6 d,术中仍在ECMO支持下进行肺移植;其余患者在麻醉完成后置ECMO管道,开始肺移植术.移植完成后,受者在氧合和血流动力学平稳后撤除ECMO.结果 所有受者均顺利完成移植.27例受者于移植手术结束后顺利撤除ECMO;3例受者术后继续使用ECMO,直至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36 h和7 d时顺利撤除,另1例术后用ECMO维持5 d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术后2周时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股动静脉切开处伤口感染2例,股动脉血栓形成(中度)1例,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 体外膜肺氧合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伴有原发性或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移植手术.术中应用ECMO能控制肺动脉高压,同时进行呼吸和循环支持,减少了肺移植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电视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部分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双侧交感神经链部分切除术单肺通气的麻醉处理. 方法双腔气管插管,在胸腔镜下双侧交感神经链部分切除术时分别行左肺、右肺两次单肺通气,观察不同时段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 结果双侧交感神经链部分切除过程中,左侧(首次)单肺通气条件下,患者SPO2下降轻微,与术前双肺通气相应时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q=3.026,P>0.05);右侧(二次)单肺通气条件下SPO2下降显著,与术前双肺通气、术中左肺通气、术后双肺通气、术后拔管各时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63.76,P=0.000),11例须行双肺通气才能纠正. 结论胸腔镜下双侧交感神经链部分切除术,以双腔支气管导管分别行左、右肺单肺通气时,应加强呼吸管理,及时纠正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20.
单肺通气可通过双腔支气管导管(双腔管)技术和支气管堵塞技术来实现.双腔管的有效管腔小、病人术后不易耐受、插管较困难等不利因素,使其应用受限[1].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Coopdech管)是支气管堵塞导管的一种,通过普通单腔气管导管插入,具有插管容易、定位简单、有效管腔大的特点.本研究拟比较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