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患者男,75岁,反复皮肤肿块11年。1个月前第3次复发伴语言、记忆和生活自理能力减退。头颅MRI示:左额叶,右顶叶多发占位,颅内淋巴瘤浸润。左大腿肿块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大量异型细胞,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核扭曲,核分裂相可见;免疫组化:CD3(+),UCHL-1(+),CD30(+),ALK(-),MIB-1>90%。诊断: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e system,CNS)累及可以是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发生皮外累及的唯一部位,患者的意识改变是进行CNS筛查的重要提示。  相似文献   

2.
正1病历摘要患者男,70岁。因肢体无症状肿物2个月于2012年6月4日就诊于我科。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前臂出现1.5 cm×1.0 cm肿物,1周后左小腿出现类似皮损,无明显自觉症状。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家族无肿瘤性疾病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患者男,70岁,右下肢肿块伴疼痛2月。皮损组织病理示异型淋巴细胞浸润于真皮,部分异型细胞有亲表皮现象。免疫组化证实为CD30+T细胞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1岁。双侧颈部、腋下及会阴区皮肤多发红色丘疹1月余。皮损组织病理示:皮肤原发性CD30~+大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CD30(+)、CD3(弱+)、CD4(+)、CD20(-)、CD79a(-)、CD56(-)、BCL-2(-)、S-100(-)、cyclind-1(-)、Ki67(+)阳性细胞数75%。诊断:皮肤原发性CD30~+大细胞淋巴瘤。多线化疗后病情进展,应用ICE作为解救方案,取得明显效果,疗效可达Cru,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C-ALCL)。患者女,58岁。左侧大腿暗红斑及斑块1年余,背部红斑及斑块伴溃疡3个月余。背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部分坏死,真皮至皮下大量胞质丰富的大淋巴样细胞成片浸润,细胞核呈间变性,其间可见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大淋巴样细胞强阳性表达CD30,阳性表达CD2、CD3、CD4和多发性骨髓瘤原癌基因(MUM)-1,部分表达CD5和T细胞内抗原(TIA)-1,Ki-67阳性率95%;而不表达CD8、CD20、CD79α、CD56、EB病毒编码RNA(EBER)和间变型淋巴瘤激酶(ALK)。结合临床及组织病理改变,诊断为PC-ALCL。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68岁。左臀部巨大溃疡伴离心性扩大10余年。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全层可见弥漫性肿瘤细胞浸润。肿瘤细胞体积大,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核染色质深,可见明显核分裂相。多核瘤巨细胞及R-S样细胞未见。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约90%以上细胞CD30+染色阳性、CD3、CD4和LCA染色(+),而CD8、CD20、CD79α、TIA-1和ALK-1均为阴性。诊断为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0岁。背部、前胸多发结节伴轻压痛半年余。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全层及皮下组织间变性弥漫肿瘤细胞浸润、瘤细胞体积大,可见核分裂相。免疫组化结果:85%CD30强阳性,Ki-67约40%(+),CD3(++),LCA(+)。诊断: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T细胞型。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3岁。因左足背肿块伴溃疡8个月,加重1个月,于2010年6月22日入院。患者8个月前左足背出现约鹌鹑蛋大肿块,随后出现溃疡,未予诊治。此后肿块及溃疡面逐渐增大,伴明显疼痛。1个月前肿块表面少量血性及脓性分泌物,伴持续性疼痛,至当地医院就诊,组织病理检查示:大片坏死物,考虑慢性炎症伴纤维蛋白渗出,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可能,予哌拉西林舒巴坦钠2.5 g静脉滴注,每日2次、左氧氟沙星0.5 g口服,每日1次抗感染,利福平0.3 g口服,每日1次、乙胺丁醇0.75 g口服,每日1次、复方磺胺甲恶唑1 g口服,每日1次,抗分枝杆菌治疗20 d,疗效不佳。既往右足背肿块切除术后4年,术后组织病理提示非霍奇金淋巴瘤。  相似文献   

9.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1985年首先由Stein等报告,临床上分系统性和皮肤原发性.皮肤原发性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84岁.右上肢肿块,逐渐增大,破溃;后右侧腋窝出现皮下肿块,右侧背部出现钱币状紫红色肿块6个月,患处无明显自觉症状.系统检查:一般情况可,无肿大淋巴结,各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结合临床诊断为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因背部皮疹半年余,于2009年4月就诊.患者半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左背部出现一个黄豆大丘疹,无明显疼痛,未予治疗.皮疹逐渐增大,表面破溃不愈合,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可,无发热、咳嗽,无鼻衄、牙龈出血等症状,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无特殊疾病家族史.体检: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2.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男,72岁.右足拇趾红肿,外侧有一2.0 cm×2.5 cm红色溃疡面,伴血性液体渗出,近端有一1.5 cm×2.0 cm暗红色结节,表面结痂.皮损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标记确诊为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3.
<正>原发性CD30+间变大细胞淋巴瘤(CD30positive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是一种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发生于淋巴结和结外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我科收治1例临床罕见的以皮肤结节及溃疡为表现的面部原发性CD30+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74岁。主因右侧面部反复出现结节、溃疡,伴轻度疼痛4个月,于2011年5月就诊。患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68岁.右大腿及臀部斑块伴瘙痒5个月余于2010年11月30日就诊.患者5个月前于右大腿部出现一处红斑,伴轻度瘙痒,未予重视,以后皮损渐扩大、增多,渐扩展至右臀部.皮损处轻度瘙痒,外用多种药膏(具体不详)治疗无效.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及腹部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检查:右臀部及右大腿处见数处直径5~8 cm的浸润性红斑,边缘隆起,呈环状(图1),部分皮损消退,未见坏死.胸部X线及腹部B超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T细胞淋巴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 1例罕见的原发于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女 ,18岁 ,头顶部不明原因的反复出现结节状肿物。病理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瘤细胞CD3 0 、CD3 、LCA 、EMA 、CEA-、CD2 0 -。对肿瘤局部放射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分为原发皮肤型和系统型,原发皮肤型常表现为孤立或局限的皮肤结节,而系统型皮损常表现为红色丘疹或结节,表现为肿块的比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12岁女性患者以左腋下无痛性红色肿块为首发表现的表达间变淋巴瘤激酶的系统型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按照非霍奇金淋巴瘤方案化疗后肿块明显消退。  相似文献   

17.
银屑病并发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历摘要患者女,55岁。全身出现红斑、脱屑30余年,右小腿结节、溃疡半年,于2004年8月就诊。30余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红斑、脱屑,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30多年来,皮损反复发作,最终发展为红皮病性银屑病。3年前右侧臀部出现黑色斑片,行手术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鳞状细胞癌。半年前,患者右小腿中下1/3处出现暗紫红色结节、斑块,并逐渐增多、增大,部分结节破溃后形成溃疡,表面有大量脓性分泌物,部分形成浸润性斑块,自觉疼痛。在治疗银屑病时患者曾大量使用过多种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药物,如氮芥(外用)、环磷酰胺、…  相似文献   

18.
报告ALK阴性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累及皮肤1例。患者男,38岁。因全身丘疹、结节4个月,加重伴发热7天就诊。皮肤专科检查:面颈部、躯干及四肢见散在分布数个紫红色丘疹、结节,大小不等,最大直径3 cm,边界清,部分丘疹破溃后溢脓,愈后遗留色素减退性疤痕。右颏下、锁骨上、双侧腹股沟可触及多发性皮下包块,最大直径3 cm,界尚清,无压痛,活动度可。全身PET-CT示:全身多处局部皮肤增厚代谢活跃,多发淋巴结代谢活跃,广泛骨病灶代谢活跃,考虑恶性病变。左颈部皮损病理检查:真皮血管,汗腺小皮神经周围淋巴组织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浸润,少许细胞有异型性,抗酸染色(-),PAS(-)。免疫组化:CD30、CD3、CD4均(+),TIA-1、CD8、CD20均(+-),CD79a、CD56、ALK均(-)。左颈部淋巴结病理检查:镜下见多形大细胞与大量炎症细胞混杂浸润,细胞体积较大,具有明显异型性。免疫组化:CD30、CD2、CD43均(+),CD20、CD3、CD15、CK、ALK均(-),Ki-67(+约30%~40%)。病理诊断: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诊断:ALK阴性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Ⅲ期B型(累及皮肤)。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27岁.左侧腹股沟包块2个月,间断发热伴疼痛3周.皮损初起于左腹股沟内侧皮肤,为暗红色丘疹,后增大破溃,伴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发热.体检:左腹股沟内侧可触及直径约4 cm浸润性肿块,中央约1 cm溃疡,少许血性浆液渗出,明显触痛,皮损外侧可触及数个蚕豆大小肿大淋巴结,质硬,粘连呈条索状,活动度差.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深层至皮下脂肪层致密片状异形淋巴样细胞浸润,淋巴结穿刺部分区域见团片状异形淋巴样细胞.浸润细胞免疫组化标志示:CD30、CD43、CD45阳性,ALK表达为核浆型,诊断为ALK+ CD30+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治疗:患者接受3次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醋酸泼尼松化疗(CEOP)后,皮疹完全消退,破溃处愈合.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皮肤CD_(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71岁。右上肢反复出现结节2年。右肘部外侧密集数十个蚕豆至核桃大结节,部分表面破溃。右上胸部有片状浸润性斑块、结节。右肘部结节组织病理示:真皮全层及皮下脂肪均可见肿瘤细胞呈弥漫、致密浸润性生长,无亲表皮现象,肿瘤细胞为淋巴样细胞,体积较大,形态多样,明显异型性。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D30强阳性,Ki67细胞增殖指数约80%,CD43阳性,LCA,CD45RO,CD3部分阳性,ALK,EMA,CD15,CD10,CD20,CK-P,S-100,HMB45,Vimentin,TDT及CD68均阴性。诊断: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C-ALCL)。采用COP方案化疗一个周期,2个月后皮损全部复发,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