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连钱草水提物的抗炎及镇痛作用。方法分别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法和棉球致大鼠肉芽肿法观察连钱草水提物的抗炎作用;分别采用小鼠热板法和小鼠醋酸扭体法观察连钱草水提物的镇痛作用。结果连钱草水提物8、4g/kg剂量组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率和大鼠棉球肉芽组织重量(P〈0.01,P〈0.05);连钱草水提物8、4g/kg剂量组能显著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和延长小鼠热板痛阈值(P〈0.05,P〈0.01)。结论连钱草水提物具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复方石栗喷雾剂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大鼠足趾肿胀法、热板致痛法和小鼠扭体法研究复方石栗喷雾剂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抗炎试验表明,高、中剂量复方石栗喷雾剂能显著降低由二甲苯所致试验小鼠耳廓的肿胀程度(P0.01)和抑制由角叉菜胶溶液引起的试验大鼠足跖肿胀(P0.01),显示出很好的抗炎作用;镇痛试验表明,高、中剂量复方石栗喷雾剂能显著增加热板法试验小鼠的痛阈值(P0.05或P0.01),减轻醋酸对试验小鼠内脏所致的疼痛(P0.05或P0.01),显示出较强的镇痛作用。结论:复方石栗喷雾剂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且与剂量有一定关系,其镇痛作用机理可能与其缓解外周神经的紧张有关,与其抑制炎性介质渗出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舒脊片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两种急性炎症模型及大鼠棉球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以观察舒脊片的抗炎作用。采用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法和热板致痛法观察舒脊片的镇痛作用。结果舒脊片能显著降低蛋清致大鼠足肿胀度(P0.01),可明显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P0.05)和抑制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P0.05);舒脊片可有效减少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P0.01),显著提高热板所致的小鼠痛阈值(P0.05)。结论舒脊片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痔愈喷剂的抗炎和镇痛作用。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阳性药组及痔愈喷剂大、中、小剂量组,分别进行药物干预3 d后,采用小鼠热板镇痛法、小鼠醋酸扭体法、小鼠耳廓肿胀法和大鼠角叉菜胶足趾肿胀实验、观察痔愈喷剂的镇痛、抗炎作用。结果:痔愈喷剂镇痛试验表明,高剂量痔愈喷雾剂能著增加热板法试验小鼠的痛阈值(P<0.01)和减轻醋酸对试验小鼠内脏所致的疼痛和热板所致的外周疼痛(P<0.05),显示出较强的镇痛作用;痔愈喷雾剂抗炎试验表明,高剂量痔愈喷雾剂能显著降低由二甲苯所致试验小鼠耳廓的肿胀程度(P<0.01)和抑制由角叉菜胶溶液引起的试验大鼠足跖肿胀(P<0.01),显示出良好的抗炎作用。结论:痔愈喷雾剂有较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且与剂量有一定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5.
侗族药羊耳菊醇提物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侗族药羊耳菊醇提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羊耳菊醇提物(生药)2.5,5 g.kg-1剂量组和阳性对照阿司匹林0.25 g.kg-1组。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法观察其抗炎作用;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羊耳菊醇提物(5 g.kg-1)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P<0.05)及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P<0.01);羊耳菊醇提物(5 g.kg-1)显著减少醋酸致小鼠20 min内扭体次数,提高热板致痛小鼠痛阈值(P<0.01,P<0.01)。结论:羊耳菊醇提物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野鸦椿提取物抗炎镇痛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野鸦椿(EJK)水提取物的抗炎镇痛效应.方法 采用4种急性炎症模型和两种疼痛模型,包括角叉菜胶及蛋清诱导大鼠足趾肿胀、二甲苯致小鼠耳片肿胀、1%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渗出模型及扭体、热板法疼痛模型,观察EJK水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 EJK水提取物小、中、大( 2,4,8 g/kg)3个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片肿胀,对角叉菜胶和蛋清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对急性炎症导致的皮肤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对冰醋酸导致的慢性炎性疼痛、热板导致的疼痛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中EJK水提取物两个剂量( 4,8 g/kg)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EJK水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芥子醇提物对小鼠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醋酸(HAc)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试验,研究白芥子的抗炎作用;热板法和扭体实验研究白芥子的镇痛作用。结果白芥子醇提物能明显抑制小鼠耳肿胀,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显著延长小鼠痛反应时间,减少扭体次数。结论白芥子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红元颗粒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观察其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棉球诱导大鼠肉芽肿、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及小鼠热板实验的抑制作用。结果:红元颗粒可以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P0.05),降低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0.05),减轻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P0.05),抑制棉球肉芽肿增生(P0.01或P0.05),显著减轻热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P0.05);减少小鼠扭体次数(P0.01)。结论:红元颗粒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四数九里香水提物的抗炎及镇痛作用。方法: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法和棉球致大鼠肉芽肿法观察四数九里香水提物的抗炎作用;小鼠热板法和小鼠醋酸扭体法观察四数九里香水提物的镇痛作用。结果:四数九里香水提物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程度和大鼠棉球肉芽组织重量(P〈0.05);能显著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和延长小鼠热板痛阈值(P〈0.05,P〈0.01)。结论:四数九里香水提物具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四数九里香醇提物的抗炎及镇痛作用。方法: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法和棉球致大鼠肉芽肿法观察四数九里香醇提物的抗炎作用;小鼠热板法和小鼠醋酸扭体法观察四数九里香醇提物的镇痛作用。结果:四数九里香醇提物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程度和大鼠棉球肉芽组织重量(P〈0.05);能显著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和延长小鼠热板痛阈值(P〈0.05,P〈0.01)。结论:四数九里香醇提物具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乌桕叶提取物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乌桕叶提取物(E-SSL)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镇痛实验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鼠耳肿胀法、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法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法.结果:乌桕叶提取物0.5、1.0、2.0g·kg-1ig对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58.3%~34.1%;1.0g·kg-1药后1.5h和2.0g·kg-1药后1h明显提高小鼠热板痛阈(P<0.01,P<0.05).乌桕叶提取物对多种致炎剂引起的渗出、水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2.0g·kg-1ig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趾肿胀及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有良好的预防作用(P<0.01,P<0.05).结论:乌桕叶提取物对实验动物模型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2014,(10)
目的研究藏药十五味乳鹏散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观察十五味乳鹏散的镇痛作用,用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观察十五味乳鹏散的抗炎作用。结果藏药十五味乳鹏散中、高剂量组延长了小鼠热痛反应阈值(P<0.05或P<0.01),各剂量组均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P<0.01);中、高剂量组的十五味乳鹏散对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结论藏药十五味乳鹏散有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真  冯春荣 《中医药学刊》2010,(6):1142-1143
目的:观察孝扇草水提液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镇痛实验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法和小鼠热板法,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鸡蛋清致小鼠足趾肿胀法。结果:孝扇草水提液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以及鸡蛋清致小鼠足肿胀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显著降低小鼠热板法致痛小鼠的痛阈值(P〈0.01),延长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以及扭体次数(P〈0.01)。结论:孝扇草水提液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2017,(11)
目的:研究康复新栓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蛋清液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实验、小鼠琼脂肉芽肿实验考察康复新栓的抗炎作用,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及小鼠热板实验考察康复新栓的镇痛作用。结果:康复新栓高、中剂量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各剂量均能降低蛋清液诱导的小鼠足趾肿胀,高剂量能显著降低小鼠肉芽肿的生成(P0.05),但康复新栓3个剂量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及热板法小鼠的镇痛效果不明显。结论:康复新栓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火炭母水提物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法、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法造模,观察火炭母水提物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火炭母水提物的镇痛作用。结果火炭母水提物可减轻小鼠耳廓肿胀及抑制醋酸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并缓解由热板法和醋酸所致的疼痛。结论火炭母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2016,(1)
目的:观察复方威茯颗粒的抗痛风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及甲醛致痛法观察复方威茯颗粒的抗炎镇痛作用;以微晶型尿酸钠(MSU)致小鼠足趾肿胀及MSU致家兔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探讨复方威茯颗粒的抗痛风作用。结果:复方威茯颗粒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冰醋酸致小鼠疼痛的扭体反应,并能显著提高热板所致小鼠疼痛的痛阈值,显著降低甲醛致小鼠晚期相疼痛反应评分(P0.05或P0.01);抑制MSU致小鼠足趾肿胀度及降低MSU致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滑膜组织各项病理改变组织学评分(P0.05或P0.01),降低痛风家兔血清TNF-α、IL-1β、PGE_2含量(P0.05或P0.01)。结论:复方威茯颗粒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及抗痛风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藏荆芥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分离得藏荆芥乙醇提取物的不同萃取部位,并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增加试验、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和小鼠热板试验筛选其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藏荆芥醇提物的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明显抑制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P0.01),明显减轻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P0.01),显著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P0.05),显著延长热板小鼠的痛阈值(P0.01、0.05)。结论:藏荆芥抗炎镇痛的有效部位主要集中在石油醚、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防风解热合剂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理作用。方法通过家兔和大鼠发热试验观察其解热作用;通过小鼠醋酸扭体试验和热板试验观察其镇痛作用;通过大鼠足肿胀试验、小鼠耳肿胀实验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解热实验中,防风解热合剂高、中剂量对家兔和大鼠均有良好的解热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镇痛实验中,防风解热合剂高、中剂量组小鼠药后1、2、3 h热板实验痛阈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低剂量组小鼠给药后3 h痛阈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中剂量组可以明显抑制醋酸扭体实验的扭体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抗炎实验中,防风解热高、中剂量组可以明显减轻给药后5 h,6 h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的肿胀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明显抑制小鼠耳肿胀度,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防风解热合剂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抗炎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9.
荭草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梁生林  梁琼  钟卫华  李庆耀  颜峰光  周细根 《中草药》2014,45(21):3131-3135
目的探讨荭草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2种急性炎症模型以及大鼠棉球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研究荭草水提物和醇提物ig给药的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致痛,研究荭草水提物和醇提物ig给药的镇痛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荭草水提物和醇提物高、低剂量(生药7.5、3.75 g/kg)组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P<0.01),明显抑制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P<0.05、0.01),明显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P<0.01)。荭草水提物和醇提物高、低剂量组给药后明显延长热板所致小鼠的痛阈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荭草水提物和醇提物高、低剂量组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荭草水提物高、低剂量组给药后与相同剂量醇提物相比,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0.01)。结论荭草提取物ig给药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且水提物作用强于醇提物。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2015,(12)
目的:筛选与确证桐花树叶抗炎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萃取法获得桐花树叶7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醇沉)等5个部位,经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筛选出抗炎镇痛作用较强的乙酸乙酯部位,进一步通过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小鼠热板试验、角叉菜胶致足肿胀试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等全面评价桐花树叶乙酸乙酯部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角叉菜致足肿胀小鼠肝匀浆的T-SOD活性与MDA含量。结果:桐花树叶乙酸乙酯部位高剂量(200 mg/kg)灌胃给药后可显著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增大热板小鼠痛阈值、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度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P0.01);不同剂量(100、150、200 mg/kg)的桐花树叶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灌胃给药3 d后,可使角叉菜致足肿胀小鼠肝脏T-SOD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桐花树叶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抗氧化可能是其抗炎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