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200例慢性肾脏病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相关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的统计和分析,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原发病、原发病病程、肾功能衰竭病程、肾功能衰竭程度(血肌酐值)的相关性。结果:在2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正虚证型以脾肾阳虚证最多(37.5%),其次为脾肾气虚证(28%),肝肾阴虚证最少(5%)。气阴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兼夹湿热证最高,脾肾阳虚湿热兼证出现率最低。肝肾阴虚证水停兼证出现率最低。瘀血兼证,以脾肾阳虚证及脾肾气虚证分布最高。湿浊兼证在各正虚证候分布中以脾肾阳虚证最高,其次为阴阳两虚证。同时,阴阳两虚证的血肌酐水平最高,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的延长,脾肾气虚证的比例逐渐下降,阴阳两虚证和脾肾阳虚证的比例逐渐上升。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程度和病程年限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证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慢性肾衰竭中医各证型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病房及血透室的慢性肾衰竭患者300例,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其中医各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性别、年龄、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在30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中,正虚证中以脾肾气虚证最为多见,邪实证中以湿浊证和血瘀证为主,在正虚兼夹邪实证型的分布中,纯虚证未兼挟邪实者以脾肾气虚证为最多;湿浊兼证主要出现在脾肾阳虚证,湿热兼证在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证中多见,血瘀兼证在脾肾气虚及脾肾阳虚证多见。结论:广西地区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与性别、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与年龄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广西地区慢性肾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并探讨其与尿蛋白、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140例慢性肾炎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期、中医主证和标证型进行统计描述,检测患者的尿蛋白、肾功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并分析中医证型与这些实验检查指标的关系。结果 140例慢性肾炎患者本证中,中医证型分布和CKD分期有相关性(P0.001),Ⅰ期和Ⅱ期与脾肾气虚证相关;Ⅲ期与肝肾阴虚型相关,Ⅳ期与脾肾阳虚证相关。标证中,从Ⅰ期进展至Ⅳ期,外感证、湿浊证和瘀血证均逐渐增多,但湿热证则有减少的趋势。肝肾阴虚证和脾肾气虚证患者的尿蛋白、BUN、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气虚证相比较,脾肾阳虚证患者的尿蛋白、BUN、SCr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广西地区慢性肾炎证型演变规律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证和湿浊是最主要的指标。尿蛋白、BUN、SCr水平与脾肾阳虚证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上可能作为辨证论治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PEM)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选择100例MHD合并PEM患者,按主观综合营养评估评分方法分为轻、中、重度PEM,根据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探寻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中医主证出现率以脾肾气虚证最高,阴阳两虚证最低。标实证中湿热证出现率最高,其次为瘀血证。轻度PEM患者中脾肾气虚证和湿热证、瘀血证最多,随着PEM程度加重和尿素氮清除指数的降低,脾肾气虚证和湿热证、瘀血证比例减少,肝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和风动证、湿浊证比例明显增加。结论:MHD合并PEM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以脾肾气虚证兼湿热证、瘀血证为主,并与PEM程度及尿素氮清除指数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4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初步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中医证候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对460例CRF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中医证型特征、本虚证与标实证的相关性以及肾功能不同阶段、不同原发病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等进行分析.结果 CRF前5位症状依次为倦怠乏力、面色晦暗、腰酸膝软、食少纳呆、气短懒言.CRF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其次为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最少;标实证以瘀血证为主,其次为湿浊证、水气证、湿热证,风动证最少;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及风动证在本虚证型中分布不均衡(P<0.05),而瘀血证在本虚证型中分布均衡(P>0.05).本虚证型在肾功能不同阶段分布不均衡(P<0.05);标实证型中,瘀血证及风动证在肾功能不同阶段分布不均衡(P<0.05),而湿浊证、湿热证及水气证分布均衡(P>0.05).本虚证型在导致CRF的不同原发病之间分布均衡(P>0.05);标实证中,瘀血证、水气证及风动证在不同原发病之间分布不均衡(P<0.05),而湿浊证及湿热证分布均衡(P>0.05).结论 CRF的中医病机主要以脾肾气虚为本、瘀血证及湿浊证为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262尿毒症患者的中医证候学资料,对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62例尿毒症患者中,虚证以脾肾阳虚为主(46.7%),实证以血瘀证为主(53.9%)。结论:262例尿毒症患者中,虚证以脾肾阳虚为主;实证以血瘀证为主,且与性别、年龄、治疗方案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和高血压病所致早中期慢性肾衰竭(CRF)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所收集的病例资料建立数据库,综合分析中医证候学特点。结果 慢性肾炎所致CRF早中期本虚证以脾肾阳虚最多,阴阳两虚最少;标实证以血淤证和风动证最多,湿浊证最少;高血压病所致CRF早中期本虚证以脾肾阳虚证最多,脾肾气阴两虚证最少;标实证:血淤证最多,水气证最少。结论 无论原发病是慢性肾炎还是高血压病,在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本虚证以脾肾阳虚最常见。标实证,慢性肾炎所致慢性肾衰竭早中期以血瘀证和风动证最常见,高血压病所致慢性肾衰竭早中期以血淤证最常见。  相似文献   

8.
陈盼  许陵冬  陈继红 《河南中医》2019,39(5):735-73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非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方法:对100例老年CKD非透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统计,归纳中医证候特点,分析不同证型与年龄、CKD分期的关系,并归纳兼证分布情况。结果:老年CKD证型分布:脾肾气虚证32例(32%),肝肾阴虚证10例(10%),脾肾阳虚证33例(33%),气阴两虚证20例(20%),阴阳两虚证5例(占5%)。年龄:60~69岁以脾肾气虚证多见,70岁以上以脾肾阳虚证多见。老年CKD2-4期患者本证以脾肾气虚证多见,CKD5期患者本证以脾肾阳虚证多见。老年CKD患者兼证以湿浊证、瘀血证为多见。结论:老年CKD患者中脾肾阳虚证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兼证以湿浊证、瘀血证多见,且瘀血证与其他兼证同时出现。老年慢性肾脏病单纯本虚证少见,本虚标实证多见,治疗当以固护脾肾之阳为重,同时还需加用活血和络泄浊之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及中成药在西医医院与中医医院的应用现状。方法对278例长期使用中成药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及其主诊大夫进行问卷调查,将采集的病例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慢性肾衰竭的辨证分布,以及中医医院组、西医院组中成药辨证应用情况。结果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虚证以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为最多见,实证以浊毒和湿热最多见。中成药的辨证准确率中医院优于西医院。结论中成药的应用基本与本病辨证分布的特点吻合。西医院的辨证准确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并探讨其与尿蛋白、肾功能、血脂和血糖的相关性。方法:对360例DN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期、中医主证和标证进行统计分析,并检测尿蛋白、肾功能(BUN、Scr)、血糖(B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DNⅢ期136例,DNⅣ期144例,DNⅤ期80例,其中Ⅲ期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证(51.5%)为主,Ⅳ期以气阴两虚证(33.3%)为主,Ⅴ期以脾肾阳虚(45.0%)为主。标证的分布各期则以瘀血和湿浊多见。脾肾阳虚证和阴阳两虚证的尿蛋白,BUN,Scr,TC,TG,LDL-C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血糖(BS)与中医证型无关;瘀血证和湿浊证的尿蛋白,BUN,Scr,TC,TG、LDL-C水平显著高于湿热证患者(P<0.05或P<0.01)。结论:DN证型演变规律为阴虚—气阴两虚—阳虚,标证以瘀血及湿浊为主。尿蛋白,BUN,Scr,TC,TG,LDL-C水平可反映中医证型的动态变化,与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瘀血证及湿浊证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各期患者21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表格观察中医正虚证和邪实证分布情况及中医正虚证与邪实证兼夹情况。结果:CRF正虚证以脾肾气虚型最为多见,其次为气阴两虚型,最少为阴阳两虚型。而且CRF可同时出现两个或多个邪实证的临床表现,以尿毒症出现各种邪实证候最多。结论:正虚证与邪实证的兼夹出现是CRF的临床特征,尤其是晚期CRF证候有相当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深圳地区慢性肾衰(CRF)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并进行辨证施护.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CRF患者四诊信息资料,探讨深圳地区CRF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结果 在120例CRF患者中,正虚证型以脾肾气虚为主,其次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证最少.邪实证中最多为血瘀证,其次为湿浊证、湿热证.结论 深圳地区CRF的中医证候特点是本虚标实,正虚(脾肾两虚)为本,邪实(湿热瘀阻)为标.早期辨证施护对延缓肾功能恶化、改善预后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查阅CRF各期患者住院病历500份,分析CRF患者中医正虚证和邪实证分布情况及中医正虚证和邪实证兼夹情况。结果CRF正虚证中最多为脾肾气虚,其次是肝肾阴虚.邪实证中最多为湿热证,其次为湿浊证、血瘀证。CRF以虚证及虚实夹杂为主。结论CRF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与邪实的兼夹是CRF的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首次行血液透析前后中医证候变化规律及CRP、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变化情况。方法分别在9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首次行血液透析前后进行中医辨证分析,同时对患者的白蛋白(ALB)、肌酐(Cr)、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P)以及K~+、L、电解质水平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90例患者透析前后以脾肾阳虚证最多,其次是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次之,阴阳两虚证最少;均具有兼证,其中湿浊、血瘀和湿热3个兼证多见,透析后中医证型及兼证未见明显变化,中医症状较前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较透析前明显下降。实验室指标的比较在透析前约有51.04%的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透析后患者Cr、BUN、K~+、L、CRP较透析前下降(P0.05),而ALB水平有所上升(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以脾肾气阳虚、脾肾气虚为主要证型,初次透析前后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透析前后,患者的中医证型的变化不大,但行血液透析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合并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对27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及其主诊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将采集的病例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慢性肾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278例病例中慢性肾衰竭合并高血压194例(69.8%),中医证型虚证以脾肾气虚最为常见,气阴两虚次之,实证以湿热、湿浊为最常见,血瘀、浊毒次之。结论:慢性肾衰竭合并高血压中医证型多见虚实夹杂,虚证以脾肾气虚最为常见,实证以湿热、湿浊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型临床分布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不同分期的中医证型临床分布规律及常用草药的应用。[方法]根据获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病情资料,结合中医辨证法,并按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判定其讧型。收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方剂,累计药物在治疗时被组方的次数,根据用药频率筛选出常用草药。[结果]慢性肾衰竭代偿期多见脾肾气虚证,失代偿期以脾肾气虚证、脾肾气阴两虚证为主,衰竭期中脾肾气虚证、脾肾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均多见,而尿毒症期则以脾肾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为主要表现证型。方剂多由大黄、黄芪、茯苓、白术、丹参、甘草等组成。[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大致规律为脾肾气虚→脾肾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其治疗的中草药以补肾健脾泄浊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与彩色超声(B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2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本虚标实分为本虚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和标实证(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血瘀证、风动证)两组,统计不同中医证型频数;然后从两组中筛选出仅本虚证和仅标实证与B超显示平均肾脏长度、平均肾脏体积及回声像强度的关系。结果:本虚证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肾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证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证、血瘀证、湿浊证、水气证、风动证。其中仅标实证者25例,仅本虚证者41例。仅标实证患者平均肾长度长于仅本虚证(t=-24.978,P0.01),仅标实证患者平均肾体积大于仅本虚证(t=-20.450,P0.01)。仅本虚证以强回声型为主,与仅标实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3,P0.05);仅标实证以等回声型为主,与仅本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82,P0.01)。结论:慢性肾衰竭多虚实夹杂;仅标实证者以等回声型为主,肾脏相对增大;仅本虚证者以彩色超声强回声型为主,肾脏相对减小,慢性肾衰竭不同中医证型与彩色超声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急剧加重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查阅CRF急剧加重各期患者住院病历392份,分析CRF急剧加重患者中医正虚证和邪实证分布情况及中医正虚证和邪实证兼夹情况。结果CRF急剧加重正虚证中最多为脾肾气虚,其次是肝肾阴虚。邪实证中最多为湿热证,其次为湿浊证、血瘀证。CRF急剧加重以虚证及虚实夹杂为主。结论CRF急剧加重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与邪实的兼夹是CRF急剧加重的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19.
韩佳瑞  左振魁  张琪 《光明中医》2011,26(8):1570-1571
目的 观察慢性肾衰竭(CRF)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钙、磷水平的关系,进行辨证的客观化研究.方法 对61例CRF进行辨证分型,并测定钙磷水平.结果 CRF患者各中医证型之间钙磷水平存在一定差异,阴阳两虚证血钙磷代谢紊乱程度最为严重,其次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血钙磷代谢紊乱程度较低.结论CRF患者各...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及其相关因素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实验室检查的关系,为今后中西医结合诊治本病的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对155例DN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的相关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的统计和分析。结果 155例患者中医证型本证以肝肾阴虚证最多(34.2%),其次为气阴两虚证(21.3%),脾肾阳虚证最少(13.5%),标证中血瘀证出现频次居首(36.1%);本证证型分布与血清肌酐、尿β2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尿IgG)水平均具有相关性。结论患者肾衰竭的程度与DN的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可作为中医辨证客观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