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病理学特征以及鉴别诊断。方法研究1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观察组织病理学表现、行免疫组化染色以及遗传学检测,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直径2 cm,切面实性、灰红色。镜下典型表现是肿瘤细胞囊腔内形成乳头状生长方式;瘤细胞胞质透明并且较温和,轻度异型性,细胞核Fuhrman分级为1级;间质中可见少量平滑肌细胞以及"流产型"血管。免疫组化:肿瘤PAX2、PAX8、CK7、CA-IX、HMWCKs、EMA和vimentin(+),间质成分desmin、caldesmon、SMA和actin(+)。FISH检测未发现17号染色体获得。随访8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 CCPRCC是一种少见的肾肿瘤,病理学诊断较为复杂,需要与多种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lear cell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 CC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CCPRCC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男性6例、女性2例,平均发病年龄49岁。6例发生于左肾,2例发生于右肾,其中6例经体检发现。肿瘤大体界限清楚,镜下由管状、乳头状、腺泡状及囊状结构组成,肿瘤细胞胞质透明,细胞核大小较一致,部分细胞核远离基底膜而位于腔缘。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PAX-8、CK7、Vimentin、CyclinD1、CA9;CA9呈杯口状阳性模式。Ki-67介于2%~10%;其中6例表达CK(H),5例表达GATA3,4例弱表达CD10,2例弱表达AMACR;CD117、TFE-3均阴性。术后平均随访23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CCPRCC是一种肾脏惰性上皮性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与其他肾细胞癌鉴别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上皮性肿瘤,在肾细胞癌中占比<1%.自1996年由Ordeonez等[1]首次报道以来,WHO(2004)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中正式命名为一种独立的肾细胞癌亚型...  相似文献   

4.
<正>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lear cell tubulo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CCTP-RCC)是肾细胞癌的一个亚型~([1]),也称为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或肾血管肌腺性肿瘤。2013年ISUP温哥华肾细胞癌分类共识中,对WHO(2004)肾肿瘤分类进行了修改~([2])。CCTP-RCC被明确列为肾细胞癌新类型之一,其在形态学、免疫组化及生物学行为等方面都有特征性的表现。目前,国内对该病的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CCPR-RCC,通过分析病理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与预后。方法复习9例CCPRCC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9例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38~68岁,平均年龄51.9岁。肿瘤直径1.2~7 cm,平均3.5 cm;8例为单发病例。9例均为查体时发现,无终末期肾病及VHL病家族史。镜下肿瘤由数量不等的腺泡状、乳头状、囊状和实性巢状结构组成,细胞核形态温和,远离基膜并朝向管腔、腺泡、乳头表面呈整齐的单层线状排列,间质内可见数量不等的平滑肌组织。免疫组化:CK、vimentin、CAⅨ和CK7均强(+),CD10、P504S和RCC灶性弱(+),CD117和TFE3均(-)。随访6个月~5年,均无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CCPRCC为一种少见的惰性肾肿瘤,典型的组织学表现结合免疫组化结果通常可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正肿瘤组织学分级是肾细胞癌(RCC)公认的预后指标。2012年,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引入了一种新型的分级系统,按核仁突出的程度,将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和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分级标准分为1~3个核级,其中若存在极端多形性和/或肿瘤巨细胞、和/或肉瘤样、和/或横纹肌样分化,则作为4级。1  相似文献   

7.
<正>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和肾血管平滑肌腺肌瘤样肿瘤(RAT)在形态学上与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和乳头状RCC(pRCC)有许多相似之处。目前争论的问题是,能否依据其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分子学特征定义为独立的肾细胞癌实体。本研究目的在于调查涉及缺氧诱导因子通路和VHL基因突变中的特异性肾免疫组化标记物,来阐明与ccpRCC和RAT的关联。作者在28例ccpRCC和9例RAT样本中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具有血管母细胞瘤样特征及平滑肌瘤样间质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诊断陷阱。方法分析1例罕见类型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分子遗传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1岁,无特殊不适。CT:左肾中部肾实质内见一中等至稍高密度影,考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能性大。镜检:肿瘤主体(约占70%)呈血管母细胞瘤样特征,小部分区域(约占20%)为梭形平滑肌瘤样间质,其间混杂少量(约占10%)肿瘤组织似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免疫组化:血管母细胞瘤样特征肿瘤组织呈vimentin、CK-pan、NSE、Inhibin A、S-100、CD10、CAIX、PAX8、TFE3(+),Cam5.2、CK7、34βE12、P504s、GATA3(-); CCP-RCC样肿瘤组织呈vimentin、CK/pan、CK7、PAX8、NSE、CD10、EMA、Cam5.2、TFE3(+),梭形平滑肌瘤样间质呈SMA、Desmin(+)。分子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TFE3基因断裂重排阴性,二代测序未发现VHL、TCEB1、TSC1及TSC2基因突变。病理诊断:(左肾)具有血管母细胞瘤样特征及平滑肌瘤样间质的肾细胞癌。结论本例肾细胞癌的诊断富于挑战性,为首例同时具有血管母细胞瘤样特征、丰富平滑肌瘤样间质的肾细胞癌,正确认识、诊断这一亚型肾细胞癌对于指导临床治疗、预测患者预后具有现实意义。我们认为,诊断肾脏原发血管母细胞瘤应极为谨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观察肾细胞癌超声造影灌注特征,对肾细胞癌进行病理分型.方法 对42例肾细胞癌患者术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剂开始显影、达峰及消退的全过程,分析时间-强度曲线值.结果 本组肾细胞癌中肾透明细胞癌31例,嫌色细胞癌6例,乳头状癌5例.28例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呈富血供表现,即快进慢退高增强的造影模式.本组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及3例肾透明细胞癌呈乏血供表现.时间-强度曲线显示,肾透明细胞癌的到达时间、达峰时间明显快于肾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其峰值强度及消退强度也明显高于二者(P<0.05).将肾细胞癌按其最大直径分为三组:小肿瘤(≤3 cm)、中等肿瘤(3~5 cm)、大肿瘤(≥5 cm).嫌色细胞癌超声造影全部呈均匀增强;乳头状癌小肿瘤组呈均匀增强,中肿瘤组呈不均匀性增强;肾透明细胞癌小肿瘤组以均匀增强为主,大肿瘤组全部为不均匀增强.结论 超声造影能够提供不同肾细胞癌微血管灌注特征,为肾细胞癌的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逐渐被视为一种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特点的肿瘤,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常常类似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但是未见转移的报道。因此,该肿瘤可能是一种非侵袭性肿瘤,认识到这一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或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22例患者(年龄33~82岁)具有交界性形态学特点的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2例肿瘤中,与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相似的形态学表现所占比例从  相似文献   

11.
透明细胞是肾肿瘤的主要病理形态特征,随着第5版WHO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更新,更多新的肿瘤类型被定义,进一步拓宽了具有透明形态的肿瘤谱系,除了经典的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外,低度恶性潜能多房囊性肾肿瘤、透明细胞乳头状肾肿瘤、肾脏血管母细胞瘤以及新分类中分子定义的ELOC突变性肾细胞癌等肾肿瘤病理类型也以透明形态改变为主。在此对具有透明细胞形态的肾肿瘤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遗传改变,提高在日常工作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6;11)(p21;q12)转录因子EB(TFEB)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应用组织学、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对1例t(6;11)(p21;q12)TFEB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边界清楚,切面灰黄、灰红色伴出血囊性变。镜下肿瘤由大、小两种细胞构成,大细胞呈巢状、腺泡样,乳头状排列;小细胞围绕透明基质呈特征的"玫瑰花环"样结构,瘤细胞胞质透明,部分嗜酸。免疫组化:TFEB、HMB45和melan A(+)。鉴别诊断主要有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及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等。结论 t(6;11)(p21;q12)TFEB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是一种罕见肿瘤,明确诊断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检测。  相似文献   

13.
肾肉瘤样癌(sarcomatoid renal cell carcinoma,s RCC)是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亚型的一种变异,不是一个单独的类型,它可以发生在任何肾细胞癌亚型。临床上讲,肾肉瘤样癌具有生长迅速、诊断时高转移率、对治疗反应差、预后差和较短总生存期的特点。由于对肾肉瘤样癌研究有限,导致在理解和治疗这种肿瘤方面进步微小。因为这个疾病占晚期疾病的10%~20%,占肾细胞癌死亡率的首位,所以肾肉瘤样癌是一个需要所有临床医生熟悉的重要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发育调控基因PAX2和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以及nm23(肿瘤转移抑制因子)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同时作三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4例肾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及11例癌旁肾组织标本(距肿瘤边缘2cm的肾组织标本)中PAX2、PCNA、nm23的表达情况。结果:PAX2、PCNA、nm23在肾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及癌旁肾组织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5)。PAX2阳性表达率随肾细胞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加,低分期组(Ⅰ+Ⅱ)与高分期组(Ⅲ+Ⅳ)相比差异显著(P<0.05)。PCNA的阳性表达率随肾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有显著差异(P<0.05)。nm23的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升高而下降,之间有显著学差异(P<0.05)。PAX2与nm23之间以及PCNA与nm23之间的阳性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PAX2、PcNA、以及nm23三者可能参与了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三者联合检测可减少单一指标检测的局限性,对肾细胞癌的诊断和恶性程度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色素性微囊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4例色素性微囊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抗体包括CAM5.2、AE1/AE3、E-cadherin、CD117、S-100、HBM-45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肾脏肿块最大径2.0~4.5cm,肿瘤界限清楚,但无包膜。镜下见肿瘤细胞呈腺样结构,微囊状,筛孔状排列,有葡萄干样的核及核周空晕。4例肿瘤均有脂褐色素沉着,并见散在的微小钙化灶。结论:色素性微囊肾嫌色细胞癌是肾嫌色细胞癌的特殊类型,恶性程度较低,未见明显肉瘤样分化或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CD256/CD257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分析CD256/CD257表达与肾癌临床病理分期、分级以及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依据2002年AJCC肾癌TNM分期标准对90例肾癌组织进行病理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D256、CD257在组织病理切片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结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发现CD256、CD257在肾癌的表达与肾癌分期和分级没有显著相关性,但是CD256在肾透明细胞癌肿瘤组织中有高表达,在肾嫌色细胞癌肿瘤组织中无表达,而在两类肿瘤的癌旁组织中均为弱表达,表达于肿瘤细胞或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胞膜;CD257在肾透明细胞癌肿瘤组织中不表达,在肾嫌色细胞癌肿瘤细胞中等至高表达,而在两类肿瘤的癌旁组织中均为中等至高表达,表达于肿瘤细胞或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胞膜。CD256/CD257mRNA水平与蛋白水平一致。CD256、CD257在肾透明细胞癌和肾嫌色细胞癌呈现的差异性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256、CD257在肾透明细胞癌和肾嫌色细胞癌的差异性表达可能与不同类型肾细胞癌的发生与分化有着紧密联系,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多层螺旋(MSCT)增强扫描特征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肾细胞癌术前MSCT的征象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2例中,28例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癌,CT增强扫描特征为皮质期肿瘤增强部分与肾皮质增强相似(可达146~175HU),肾实质期肿瘤内对比剂轻微廓清,肾盂期明显廓清呈相对低密度;4例为颗粒状细胞癌,三期增强扫描均表现为无增强到轻度增强(CT值38~55HU)。32例肾细胞癌三期增强扫描,诊断符合率为100%,分期诊断符合率为96.42%。结论肾细胞癌的MSCT三期增强扫描表现对术前肿瘤的诊断和判断肾细胞癌肿瘤细胞的类型、分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肾细胞癌超声造影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超声造影峰值强度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对比脉冲序列技术及ACQ定量分析软件,对25例肾细胞癌患者共25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记录超声造影的峰值强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肾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比较超声造影峰值强度与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肾细胞癌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平均为(139.21±17.22)dB;MVD值平均为36.39±10.56,肾细胞癌超声造影峰值强度与MVD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r=0.819,P<0.05)。结论肾细胞癌超声造影峰值强度与肿瘤内的血管生成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可用于术前评价肾细胞癌的血管生成状况。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检查及免疫表型结果 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巨检:带肾周脂肪的全切肾一个,大小14 cm×10 cm×7.5 cm,肾表面呈结节状,切面见一巨大肿块,似源于肾下极并向肾盂内生长,肾盂黏膜稍粗糙,肿块大小10 cm×8 cm×6 cm,与肾实质分界不清,切面灰白色,实性,可见散在灰黄色坏死区及灰色出血区,小囊腔形成.镜检:肿瘤细胞排列成甲状腺滤泡样,腔内可见红染胶体样物.肾门旁1枚淋巴结查见转移的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肿瘤细胞EMA、vimentin和CK7弥漫(+),CD10、CD15和CD99灶性(+),RCC、CD117、TTF-1、TG、WT-1、CgA和synaptophysin均阴性.结论 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肾上皮细胞肿瘤,目前尚未归属于任何已知的肾细胞癌亚型,提高对这一肿瘤的认识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间4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4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中2例为男性,2例为女性,年龄39~60岁,平均年龄40岁。其中1例合并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病例1)。大体所见,肿瘤最大径1.0~4.0 cm,囊性。显微镜下肿瘤形成囊腔,内见纤细乳头结构,表面被覆胞浆透明的肿瘤细胞。细胞核级别低,远离基底膜呈串珠状排列。病例4中可见平滑肌组织的增生。免疫组化显示CA-IX、34βE12及CK7在4例病例中均呈阳性表达,且CA-IX呈杯口状分布。TFE3和CD117在任何肿瘤中均不表达。患者术后随访7~23个月,无局部肿瘤复发,无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结论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是肾脏恶性程度较低的肿瘤,预后较好,诊断依靠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点。将该肿瘤从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鉴别出来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