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患者男,52岁,因发现右眼眶肿物伴右眼肿胀、视物模糊2月余就诊;22个月前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经不规律间断化学治疗后病情缓解.查体:右眼外侧触及3.0 cm×1.5 cm肿物,质硬,活动度差,触痛不明显,局部皮肤无明显改变.骨髓穿刺结果显示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超声:右眼球后及外侧眶周见4.2 cm×2.4 cm×2...  相似文献   

4.
髓系肉瘤作为急性白血病的首发表现少见,我院于2006年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例1,女,35岁。因“腹胀腰酸半年余”于2005年10月在当地医院就诊,发现阴道内有一带蒂肿物,约4cm×3cm,右侧近穹隆部有一约5cm×4cm肿块,右下腹可触及5cm×5cm包块。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性,16岁,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剑突以下双侧躯体麻木,持续性发作,无疼痛,可行走。1 d前患者自觉上述症状左侧明显加重,不能行走,伴小便失禁。既往无感染及出血病史。查体:全身未见明显出血点,未触及重大淋巴结。剑突以下双侧躯体痛、温觉减退,左侧躯体减退明显,小便失禁。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双侧babinski征强阳性。外周血象未见异常。胸椎磁共振成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髓系肉瘤(M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婴幼儿皮肤髓系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形态、免疫标记及鉴别诊断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婴幼儿皮下见孤立性无痛性肿物,形态学显示皮肤真皮及皮下组织中大量瘤细胞浸润,弥漫成片,中等大小,胞界不清,浆少,核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核膜厚,染色质呈颗粒状等.免疫组化染色显示MPO、CD34、CD117均阳性,Ki-67(约30%+),CD3、CD7、CD20、CD30、TdT等均阴性.结论 发生于婴幼儿皮肤的孤立性髓系肉瘤较少见,大多数预后很差,但部分经积极治疗后可获得较长生存期.组织学上须与皮肤非霍奇金淋巴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NET)/尤文(Ewing)肉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7.
<正>髓系肉瘤(MS)是一种由原始或幼稚髓系细胞浸润骨髓以外组织器官而形成的肿瘤团块[1],根据瘤细胞浸润的性质分为白血病性MS、原发性MS和孤立性MS(IMS)[2],IMS临床上极为罕见,占MS的1%~2%[3],受累的部位以淋巴结、皮肤、骨骼、睾丸及中枢神经系统等为主[4],由于IMS患者肿瘤细胞未浸润骨髓及外周血,仅引起局部组织器官功能异常,因而极易造成临床误诊。现就本院收治的1例颅内IMS患者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3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颈部及鼻咽部肿物,伴咽痛、咽部异物感,自服抗感染药后未见好转,1个月前出现鼻塞伴涕中带血,说话含糊不清,体质量明显下降。查体:右侧软腭及腭舌弓明显膨出,表面糜烂;颈部见4.0cm×3.0cm肿物,活动度尚可,无压痛。CT:鼻咽腔及口咽腔内团状软组织肿块,CT值约42 HU,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患者,女,13岁。发现咽部新生物1月来诊,以鼻咽部肿物于2012年7月21日入院。于1月前体检时发现咽部新生物,左侧鼻塞,无血性脓涕,无耳闷及听力下降,感咽部异物感,无吞咽障碍及呼吸困难。查体:双侧鼓膜标志清;外鼻无畸形,双下鼻甲未见肥大,中隔居中,鼻腔未见新生物;咽部无充血,扁桃体不大,悬雍垂居中,咽后壁偏左见一灰白色光滑新生物悬垂,与周围无粘连,触及柔软,不易出血,超出软腭游离缘约0.8 cm。纤维鼻咽喉镜检查示左侧鼻咽部见灰白色新生物,表面光滑,有少许分泌物附着,似有蒂,大小约3.0 cm ×1.2 cm,向下延伸至口咽平面,与周围无粘连。鼻咽部增强 CT 示左咽后壁占位,病灶边缘轻度强化(其内可见脂肪密度),左侧咽隐窝消失,考虑脂肪组织肿瘤。临床诊断为左鼻咽部肿物,考虑良性可能性大。于2012年7月30日在全麻鼻内镜下经口行鼻咽部新生物切除术。开口器暴露口咽腔,70度鼻内镜下用剥离子探及肿物基底位于左侧咽鼓管圆枕后唇处,咽鼓管咽口暴露可。注射器抽吸无液体,以双极电凝烧灼新生物基底部,组织剪将肿物完整切除,电凝止血,未填塞。肿物表面光滑,有完整似皮肤样物包绕,切开后见脂肪及纤维组织,较柔韧。术后3天出院。病理示肿物由纤维、脂肪组织构成,被覆鳞状上皮,可见皮肤附属器增生,符合错构瘤表现(图1)。术后随访6个月,症状改善,肿物无复发。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性 ,7个月。主因鼻塞、打鼾、进乳不畅 7个月入院。查体 :咽部可见一乳白色肿物 ,活动 ,似有蒂于咽部。术中见肿物表面光滑 ,有一细蒂相连 ,源于咽腔左侧壁。病理检查 巨检 :近似球形带蒂肿物一个 ,表面光滑 ,直径约 1 5cm ,切面实性 ,中央灰黄 ,周边灰白色 ,质较韧。镜检 :肿瘤表面被覆鳞状上皮 ,伴有毛发、毛囊、皮脂腺、汗腺及黏液腺 (图 1,2 ) ,肿物中央为脂肪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及平滑肌组织。肿物基底部 ,即肿物的蒂为正常的咽部黏膜组织 ,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黏膜中有分散的浆液黏液性小涎腺组织。病理诊断 :咽部…  相似文献   

11.
病例男,54岁,3月前因胸骨及双下肢骨痛,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明显升高,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b),后于我院行联合化疗。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放射性疼痛,伴下肢麻木感。MRI平扫示:L5~S1水平右侧椎管内硬膜外梭形T1WI(图1)、T2WI(图2~4)等信号肿块,肿块大小约1.4 cm×1.1 cm×3.6 cm,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12.
髓系肉瘤是由髓系前体细胞在骨髓外部位形成的实体性肿瘤,大多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原始细胞髓外浸润所形成,也可发生在AML发病之前,作为AML的先兆表现,但有少部分病例可始终不进展为急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13.
对鼻咀部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误诊为鼻咽癌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19岁。主因外院诊断鼻咽癌10个月,多发骨转移癌7个月来我院进一步诊疗。患者于1a前无诱吲出现左侧听力减退,外院以中耳炎治疗,无效。10个月前出现左侧额纹变浅,复视,回吸性涕血,外院行鼻咽部CT提示左侧咽后壁增厚,可见2.7cm×2.9cm类圆形软组织影,左侧咽隐窝消失.咽旁间隙变窄,颅底左侧骨质破坏。进一步行鼻咽穿刺活检,提示小细胞恶性肿瘤,低分化鼻咽癌可能性大。外院遂按鼻咽癌给予根治性放疗。放疗后复查肿块缩小,患者复视、  相似文献   

14.
15.
16.
患者谷×,男,24岁,未婚。于1977年10月14日入院。患者10个月来发生鼻进行性堵塞,完全堵塞2月,口呼吸,鼻塞性发音,鼾音重,睡眠时鼾音如雷,有少量鼻血、流涕;右耳重听、耳呜及咽部异物感,不同程度吞咽障碍。7月间曾用土法刮除右鼻肿物,出血较多,以后发生过6~7次鼻血,每次量约10~50毫升左右。无头痛、复视及颈部肿块史,既往健康。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5岁,近10年夜间睡觉时打鼾,最近几个月痰多,偶带血丝。查体:经鼻内镜检查发现左侧鼻咽后壁见1.0cm×1.0cm带蒂的肿物,表面光滑,类似息肉。在鼻内镜下用圈套器完整摘除肿物。病理检查:1.5cm×1.0cm×1.0cm大小带蒂的灰白色肿物,表面光滑、质地中等,切面实性、呈黄色。镜检:表面被覆鳞状细胞,伴有角化亢进及角化不全,可见皮脂腺、汗腺和毛囊等皮肤附属器,其下见血管脂肪、纤维及横纹肌组织,见图1、2。鳞状细胞下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病理诊断:鼻咽部畸胎瘤,伴有慢性炎症。图1表面被覆鳞状细胞,其下见以淋…  相似文献   

18.
鱼刺误入鼻咽部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40岁。自觉卡住鱼刺2d。2d前食鱼后即感不适,进食及吞咽唾液时针刺感时有时无,吞咽食团无效,自觉位置靠上,用压舌板及间接喉镜检查未发现异物。次日晨起禁食水复诊,1%的卡因充分麻醉咽喉部及鼻腔,从鼻腔置入纤维喉镜仔细检查,发现鼻咽部隐现鱼刺1枚,顺行方向,位于软腭鼻侧面,接近边缘侧沟内,时隐时现,异物钳调整方向取到异物后同喉镜一同退出鼻腔,患者针刺感消失。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非白血病性髓系肉瘤(NMS)的临床特征包括疾病的发病率、诊断、预后和治疗策略。方法:对我院近期确诊的1例牙龈NMS和NMS的文献资料进行复习和分析。结果:淋巴结、皮肤、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是NMS常见的髓外好发部位,本例发生于牙龈,为少见病例;患者初诊时易被误诊为恶性淋巴瘤。NMS肿瘤细胞形态具有髓系细胞不同阶段分化特点,免疫组化示MPO、CD43和CD68等阳性;治疗首选蒽环类联合阿糖胞苷为基础的化疗。根据髓象与耐受情况加大阿糖胞苷的剂量,取得较好疗效。结论:为减少原发性NMS向ANLL转化并延长生存期,关键在于早期确诊和早期采用ANLL方案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