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患者,男性,20岁,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手腕背部有一蚕豆大小包块,偶感酸胀,因不影响正常活动而未予重视。此后,包块缓慢增大,自感剧烈活动后右手腕部酸胀明显前来就医。体格检查: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心、肺、腹部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检查:右手腕尺背侧、尺骨茎突远端约2 cm处可见一约3 cm×2 cm大小隆起包块,质韧、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可,轻压痛,包块周围无红肿;右手各指活动灵活,末梢感觉、血运正常;X线平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为腱鞘囊肿。行右手腕背部包块切除术,术中见包块位于小指与环指指伸肌腱之间,约3 cm×2 cm×2 cm大小,包块蒂部延伸至关节内,包膜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15岁,学生,因发现右手中指肿物14个月于2008年8月29日就诊.患者常自摩擦肿物,肿物逐渐增大.无外伤史.查体:右手中指中近节指关节掌侧可见一椭圆形肿物.直径长约1.4cm.局部无皮肤发红,皮温不高,肿物质地硬,边界清,推之不活动.压痛弱阳性,右中指屈伸活动良好,末梢血运、感觉正常.X线片示:右手中指中近节指关节掌侧见软组织肿物密度略增高影,性质待查. 相似文献
4.
5.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2)
正患者女,12岁。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跟部后方局部肿物,黄豆大小,5年前发现肿物逐渐增大,未予任何诊治,于2015年9月10日来我院就诊,以"左跟部肿物"收住院。查体:左足跟部跟腱后外侧皮下组织内可触及两个大小肿物,大小分别约1.5cm×0.5cm、1.0cm×1.0cm,踝上4cm处跟腱后外侧可触及一大小1.5cm×1.0cm肿物,肿物局部隆起,质韧,与表面皮肤无粘连,上下活动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钙化性腱膜纤维瘤(CAF)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襄阳市中心医院、汕头市中心医院、湖北省肿瘤医院及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2005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CAF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12例CAF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6例,年龄2~75岁,其中4例位于手部,3例位于足部,3例位于髋部,1例位于跟腱,1例位于腹腔。临床上多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X线平片多显示为非特异性软组织肿块,直径多小于3.0 cm,伴有不同程度的细小点状或结节状钙化,形态不规整,无包膜,很少观察到邻近骨质受累;CT和磁共振成像(MRI)显示病灶多靠近手掌、足部腱膜或腱鞘处,发生于肌腱内则与肌腱纵轴方向一致。 结论CAF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发病部位和年龄,可提高对该病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11)
正患儿男,7岁。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足底肿物,曾行MRI及彩超均提示血管瘤可能,包块增大,影响行走,以"左足底包块进行性增大"收住院。查体:左足底近跖趾关节可见约5㎝×7㎝大小不规则肿物隆起于体表,表面不规则,周围无红肿,无明显压痛及放射痛,质地较硬,移动度差,左足各趾血运感觉及运动尚可,其余肢体未见明显异常。左足底肿物彩超所见:左侧足底部肌层见范围分 相似文献
8.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7,(11)
目的分析钙化性腱膜纤维瘤(CAF)的声像图表现,探讨超声对该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AF超声表现,总结其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情况及其毗邻关系。结果 CAF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8岁。肿瘤均位于四肢远端关节或邻近关节的软组织内,其中指间关节3例,跖趾关节2例,腕关节1例,小鱼际近腕关节1例,掌骨远端1例。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或)不清、内部呈不均匀实性低回声,其中7例病灶内可见散在点状钙化(87.5%);彩色多普勒提示5例病灶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3例未见明显血流信号。7例肿物与肌腱关系密切。结论钙化性腱膜纤维瘤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异度,结合发病部位及年龄有助于提高对该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钙化性腱膜纤维瘤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分析超声对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钙化性腱膜纤维瘤高频超声表现,总结其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12例CAF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3~15岁,平均8岁。位于手部6例,位于足部5例,位于上臂近腋窝处1例。二维超声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多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的实性肿物(8例为实性低回声,3例为实性高回声,1例为实性强回声),其中7例内可见钙化强回声(1例为密集点状钙化,3例为散在粗大钙化,3例为散在点状钙化);2例病灶后方回声衰减;彩色多普勒显示3例病灶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血流Adler分级1级),9例病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结论:高频超声对钙化性腱膜纤维瘤病灶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其年龄及发病部位可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少年鼻窦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和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对8例青少年鼻窦骨化性纤维瘤的组织切片、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3例作波形蛋白和上皮膜抗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常累及多组鼻窦及眼眶,易反复复发。鼻窦CT示边缘清晰、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团块影。光镜示骨与增生的纤维组织构成的良性病变。结论:鼻窦骨化性纤维瘤在临床及生物学行为上是一个呈局部进行性生长的肿瘤,广泛彻底地切除肿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诊断时需要与鼻窦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脑膜瘤等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1.
《诊断病理学杂志》2016,(8)
目的探讨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FT)的临床特征、组织来源、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7例钙化性纤维性肿瘤进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其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年龄9~71岁,发病部位分别为附睾旁、回肠系膜、腰部皮下、升结肠系膜、肾脏旁各1例及胃体2例。镜下示肿瘤在结节状胶原化的纤维组织内伴有特征性砂砾体或营养不良性钙化形成,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瘤细胞vimentin(+),CD117、Dog-1、CD34、SMA、CK、desmin、β-catenin、ALK-1和S-100蛋白均(-),Ki-67指数1%。随访7例患者均生存良好。结论 CFT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纤维性肿瘤,其诊断需要结合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注意与其他良性及中间性间叶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2.
《诊断病理学杂志》2020,(6)
目的探讨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FT)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CFT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1岁,发病部位分别为卵巢、腹腔、上肢和胃体。镜下特征为结节状胶原化纤维组织内伴特征性砂砾体或营养不良性钙化形成,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 (+),inhibin、CD117、Dog-1、CD34、SMA、CK、desmin、ALK-1和S-100均(-)。浸润的淋巴细胞以T细胞为主,CD4阳性细胞多于CD8阳性细胞。结论 CFT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纤维性肿瘤,卵巢也是其发病部位之一,其诊断需要结合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注意与其他良性及中间性间叶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腱鞘纤维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腱鞘纤维瘤(FTS)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3例发生于肌腱附近的FTS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文献复习。结果FTS好发于成人,右侧手掌和腕部多见,临床表现多为小的质硬、无痛性和缓慢增大的肿块。病变界限清楚,呈多结节状。典型病变由稀疏散在的纤维母细胞、狭窄的血管腔隙和大量致密的胶原纤维组成,细胞异型性小,无核分裂象。免疫组化:vimentin(+);α-SMA和MSA弱(+),少量细胞CD68(+)。结论FTS是一种不常见的位于肌腱附近的良性纤维性小结节,病变无浸润性且从不转移,故切除的目的应为减轻症状、保留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囊性腺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6例卵巢浆液性囊性腺纤维瘤的临床表现,大体和光镜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6例卵巢浆液性囊性腺纤维瘤发病年龄为21-61岁,平均43岁,4例单侧发生,2例为双侧,大体里囊性或囊实性,组织学表现为富含纤维轴心的粗、短乳头或纤维间质内形成微小裂隙和囊腔。结论卵巢浆液性囊性腺纤维瘤为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结构的良性肿瘤,预后良好。掌握其形态学特征,对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肾炎性假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肾炎性假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 采用光镜、免疫组化对8例肾炎性假瘤进行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 本组8例中男性2例,女性6例,年龄16~62岁,平均年龄35.4岁.其中5例位于左肾,3例位于右肾;纤维增生型1例,淋巴细胞增生型2例,黄色瘤样型l例,浆细胞肉芽肿型3例,混合细胞型1例.光镜下主要见长梭形细胞散在于丰富的间质中,并可见浸润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及泡沫细胞等.免疫组化示SMA弥漫( ),desmin局灶( ),s-100弱( ),ALK(-).结论 肾炎性假瘤是一种少见的肾实质非特异性增生性炎性瘤样病变,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酷似肾肿瘤改变,极易误诊.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尤其是B超引导下的穿刺活检.目前治疗主要以抗炎治疗为主,预后好.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脂肪纤维瘤病(LP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6例脂肪纤维瘤病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6例患儿中男性5例,女性1例。临床均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压痛性肿块。本文3例为出生不久就发现肿块,另2例为1岁,1例为3岁。镜下肿瘤主要由纤维母细胞和成熟脂肪组织构成。免疫组化:6例vimentin均(+),3例bcl-2和CD99(+),2例CD34、SMA和S-100(+),1例CD68和β-catenin(+);6例desmin、CK、caldesmon和MSA均(-)。结论脂肪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复发率高,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18.
乳腺纤维瘤病是由一种中间型的纤维源性肿瘤,临床及影像学上与乳腺癌极易混淆。本文报告1例乳腺纤维瘤病,对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并对该病的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9.
《诊断病理学杂志》2017,(6)
目的探讨脂肪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6例脂肪纤维瘤病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中4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6月~6岁,平均24.8月,表现为发生于手、足、胸壁、腰部、臀部和背部界限不清的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肿瘤由纤维性梭形细胞和成熟的脂肪组织构成。免疫组化:梭形细胞表达vimentin(6/6)、CD34(6/6)、bcl-2(4/6)和CD99(5/6),其中2例SMA灶性阳性,6例均不表达desmin、β-catenin、Myogenin和Myo D1。结论脂肪纤维瘤病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的软组织肿瘤,较罕见,属于中间型肿瘤,容易与其他肿瘤混淆导致误诊,只要充分认识其临床、组织形态学与免疫组化特征,往往可以对其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肾孤立性纤维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例肾孤立性纤维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患者女性,47岁。临床、放射学诊断为肾盂癌。肿瘤边界清楚,切面灰白色。镜下梭形细胞呈束状、旋涡状或不规则状排列,部分与胶原纤维混杂,部分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细胞无明显异型,核分裂象偶见。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entin、CD34和皿199(+),bel-2部分(+),desmin、SMA、MAS、HMB45、carponin、S-100蛋白、CD117、CD31、FVⅢ、CK(AE1/AE3)、ENA、Ki-67和p53均(-)。结论肾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并应与肾的其他梭形细胞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